媒体观察:机场风波后的24小时,陆港舆论走向哪里?

有人对香港人说:“虽然有理也很委屈,但暴力违法的事千万别做,别中了他们的圈套。‘我不是苛责你,我是想保护你。’”
2019年8月13日晚上,一名自称旅客的内地男子,其后被证实为《环球时报》记者付国豪,被示威者用胶索带绑著手和脚,坐在行李车上。

8月13日,香港国际机场“警察还眼”集会发生风波,示威者控制一位疑似内地辅警的男子四小时,期间,该男子遭到一些示威者的拳打脚踢。23时46分,又一名内地男子(后被证实为《环球时报》记者付国豪)被一些示威者以索带绑到行李车上(事件具体情况请见端传媒报导)。事件在陆港两地引发热议,在大陆官媒的密集宣传、表态下,陆港民间的裂痕愈深。

大陆官媒微博深夜发文,力挺付国豪

8月14日凌晨00:23时,《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在推特上用英文发出一条求救信息,称《环球时报》派往香港执行报导任务的记者付国豪在香港机场被示威者扣押,要求示威者释放他,请求在场西方记者提供帮助(I sincerely ask the demonstrators to release him. I also ask for help of West reporters)。00:44时,胡锡进在微博用中文发布消息,称付已被香港警队救出,同时谴责示威者的暴力行径。3分钟后,《环球时报》微博转载这一消息,并引用付国豪在现场对示威者说的一句话:“我支持香港警察,你们可以打我了。”

这句“宣言”被迅速做成红底白字的图片(中文“我支持香港警察,你们可以打我了”、英文“What a shame for Hong Kong”),和相关消息一起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快速传播。到早上8时,“付国豪”的微指数(反映微博实时热度的数据)已经达到了1272,151,是另一热词“香港”的三分之一。

8月14日凌晨01:50时,《人民日报》置顶微博也发布付国豪的宣言图片,并加上话题“我也支持香港警察!”,该条微博被众多明星艺人集体转发,24小时后,转发量已达635万(翻看近几天《人民日报》其他微博,转发量大多在8000以内)。同样在微博话题榜前列的,还有“14亿人撑香港”、“香港是中国香港”、“香港永远是中国的一部分”等。

14日上午,各路媒体继续跟进,在微信公众号平台,《人民日报》公众号发布的《付国豪,真汉子》、央视新闻发布的《在中国香港拿著美国国旗追打同胞 岂有此理!》、港漂圈发布的《昨夜,香港之耻!!!》都获得超过10万阅读数和大量转发。

付国豪8月14日出院接受采访,在大陆舆论场收获好评。
付国豪8月14日出院接受采访,在大陆舆论场收获好评。

晚上7点,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用连续8条新闻的篇幅关注这一事件,包括港澳办、中联办、新闻工作者协会、香港特区政府、香港各界人士对扣押事件的谴责,以及对付国豪的访问等。

值得关注的是,在《人民日报》置顶微博下近14万条评论里,排在最顶部的(按点赞数量排列)的评论都在呼吁冷静——“相信祖国、中央心里有数”,“别被愤怒裹挟,别用你的思想去逼迫国家做出决断”,“中央主动出兵直接代表著一国两制失败”。对此,一些大陆媒体人调笑道:“开始控评(控制评论)了”。

付国豪机场事件成为14日中国大陆民间最受热议的话题,舆论一边倒地支持《环球时报》、《人民日报》,众多网民对此表示愤怒,一些中间派或原本支持反修例运动的网民,亦发声谴责。

不过,在官媒公号大量使用感叹句、为民间仇恨添油加柴的同时,亦出现少许试图厘清事实、弥合矛盾的文章,比如《香港这场社会运动如何从“和理非”变成勇武派》、《日落俱乐部》、《香港机场与平度往事:暴风雨来临的时候》、《看完付国豪被困全程视频之后》等,向大陆读者解释运动的来龙去脉、一些示威者为何走向暴力,以及还原当日现场:少数示威者诉诸暴力的同时,更多的人对此进行了劝阻。

《香港机场与平度往事:暴风雨来临的时候》中的一句话,被不少依旧支持反修例运动的人贴在朋友圈:“虽然有理也很委屈,但暴力违法的事千万别做,别中了他们的圈套。‘我不是苛责你,我是想保护你。’”不过,这些文章的传播度远不及官媒账号,多数文章在发布后不久被删除或屏蔽。

8月14日中午开始,一些香港民众就机场事件发出的道歉信,也在微博、豆瓣、微信朋友圈小范围流传,但很快被屏蔽。另一方面,一张三个香港年轻人举著道歉牌子(“对唔住阻到你,但香港生病了”“Sorry For Incovenience HK is Sick”)鞠躬的照片则被广泛传播,多数评论表示不接受道歉。

微博认证为哈佛肯尼迪学院公共政策研究生的博主@兔主席,从6月起连续在微博发长文讨论反修例运动,基调为谴责黑衣人。8月14日他发布题为《香港自杀日志》的长文,谴责机场围堵内地男子的示威者为“极端主义”暴徒,之后谈到《环球时报》记者付国豪事件,他认为付是“以身试法”、“见义勇为”、“舍生取义”、“钓鱼”,并强调如果是他可能也会这么做,去暴露港独分子。但是他的“钓鱼”论受到大陆网民的谴责,被指为“胡说八道”。

2019年8月13日,打算离境的一家人,请求示威者放行进入禁区但被拒绝,但示威者期间不停向其致歉。
2019年8月13日,打算离境的一家人,请求示威者放行进入禁区但被拒绝,但示威者期间不停向其致歉。

香港民意转折点?“不割席”成主流意见

在香港,政府发言人在凌晨2点15发声明谴责暴力,建制派政党民建联也发表声明,强烈谴责示威者向旅客滥用私刑。中联办全资机构持有的《大公报》也刊发《机场暴行泯灭人性》报导,称香港机场已沦为“黑衣暴徒殴打逞凶的私人刑场”,认为“外国势力黑白不分”,要求警队“全力执法”,甚至要求“中央介入”。

泛民议员也在不同程度批评示威者的做法。工党立法会议员张超雄在8月13日当晚10时许曾抵达机场,呼吁示威者放人,不要动私刑。14日接受港台节目访问时,张超雄形容机场情况为“不幸”,他不同意示威者有关做法,认为示威者的行为是因为警方周日(11日)使用的暴力太恐怖,产生“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情绪。但张超雄强调,他不会割席,仍然支持反修例运动,惟绝不接受伤害他人身体,因为偏离运动取回港人自由和法治的原意。

民主派会议召集人毛孟静也表示,在机场的暴力行为是错误,阻碍旅客登机亦“讲唔通”,应担心民意反弹。但她也表示,自从警方承认有警员在反修例运动中扮演不同角色后,市民特别是年轻人明显变得焦虑、猜疑,不知8月13日当晚是否牵涉煽动者。毛孟静还说,“唔会用到咩割席嘅字眼(不会用到割席的字眼)”,只是“是其是,非其非”。此外,她说,见到不少市民已发道歉声明,甚至在机场举牌、鞠躬致歉,民主派对此“理解”、“接受”。她亦希望国际社会接受他们的道歉。

8月14日早上,关于是否应该就机场事件道歉的讨论出现在连登网首页,有人认为应该道歉,因为示威者在机场用私刑对待现场两名内地人、阻碍旅客及救护人员的行为本身存在问题,“成为了自己最讨厌的那种人”、“做错就要认”。部分支持道歉者认为即使不愿意承认示威者有犯错,也要用道歉补救昨晚流失的民意,“视之为公关show”。反对道歉者则认为“谁道歉就等于同前线示威者划清界线”。

Telegram公海群组亦一度流传一个有1488人参与的投票,结果显示,56%的人认为应该(向记者、机场、旅客)全面道歉,29%的人认为不应该道歉,因为没有做错,还有15%的人则认为应该向机场、旅客道歉,但不向记者付国豪道歉。

同时,在连登网、脸书、Telegram群组,也出现了很多以“停止分化”为题的呼吁,认为“不分勇武还是和理非,出来的都是手足”,亦有人认为整件事是大陆官方及香港警察的分化手段,吁示威人士“千万不要中计”。

2019年8月13日,机场的示威者不停向受影响旅客致歉。
2019年8月13日,机场的示威者不停向受影响旅客致歉。

根据连登网热门区的帖子,不割席是连登用户的主流意见。一篇题为《一句到尾 琴晚机场咁多件事 割定唔割(一句话 昨晚机场这么多件事 割还是不割)》的投票帖到目前为止获得了6075个正评“核弹都唔割”和404个负评“真系帮唔落”。另一篇讨论议员毛孟静的发言“民主派不同意机场示威者的部分行径,但不会谴责他们。机场示威者已经承认错误,绝不对机场示威者割席”给出了2437个正评与33个负评。

14日中午,有示威者在脸书群组发出道歉信《对不起,我们冲动了》,向公众表达“错误行为”的真诚歉意,承诺将检讨改进,并且将尽量协助医护人员工作、尽量不阻碍记者。同时呼吁群众继续支持:“我们从不害怕面对问题,有良知应当如此。唯一害怕的是你们因为我们的失误,而不再支持运动、就此放弃抗争。”

“环球时报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机会”

与此同时,在大陆舆论场,和付国豪一同走红、收割关注度的,还有《环球时报》及其总编胡锡进——不仅在付国豪被扣押的第一时间于推特、微博上发表声明,更在付被送医、出院的每一步进展中紧密发声。

不少网民在《环球时报》微博下留言:“环球时报是好样的!”“向环球致敬”。根据知微数据的分析,关键词“环球时报”的微指数由8月12日的万级(63,490),暴涨为8月14日的百万级(4,635,668),是“人民日报”指数的三倍。

媒体人张丰在公众号发布了题为《环球时报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机会》的文章,指出这一做法不仅符合《环球时报》的“一贯追求”,而且已成为“时代先锋”,因为中国媒体的市场选择只剩下民族主义了。张丰还说,《环球时报》过去在体制内的地位十分边缘(编注:《环球时报》系人民日报社旗下,持民族主义立场,“小报”风格语言,敢于在新疆、台湾等敏感议题上发言,曾遭网信办责令整改),相比于《人民日报》是乱搞,相比于《新京报》又不够专业,但它的主编胡锡进敢于赌博。这篇文章在阅读量达到数万之后被张丰自行删除。

除了付国豪,在8月14日的大陆舆论中,关键词“新闻自由”也被多次提及。《人民日报》微博发表评论称:“一名关注香港前途命运的记者,遭此非人道待遇,新闻自由何在?法治何在?人性何在?”《央视新闻》微博也发表了相似评论:“殴打记者,算什么新闻自由!”

市民到机场为8月13日晚发生的暴力行为向旅客及其他受影响人士鞠躬致歉。
市民到机场为8月13日晚发生的暴力行为向旅客及其他受影响人士鞠躬致歉。

但是从微博搜索“新闻自由”的结果来看,不少人对于《人民日报》呼吁新闻自由这一事件感到荒诞。新华社旗下微信公众号《新华每日电讯》也转载了《人民日报》的评论,并在标题提到“新闻自由”,几个小时后又将文章删除。

关于付国豪未及时亮出记者身份,陆港媒体也有不少争议。根据《香港01》对付国豪事件的现场重组,8月13日晚上11点多,付国豪在机场被示威者询问来历时,以英语回答自己为“游客”,也没有出示记者证,并称持有的记者反光衣是朋友赠予。

根据中国记协发布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记者“要通过合法途径和方式获取新闻素材,新闻采访要出示有效的新闻记者证”。香港记协也在8月14日呼吁内地记者到港采访时出示记者证,同时呼吁市民不应阻挠采访。

媒体人张丰在那篇《环球时报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机会》中指出,付国豪在讲出“我支持香港警察,你们可以打我了”的时候,就已经放弃了记者身分,因为经典意义上的记者不会如此介入事件。

另一篇质疑文章《关于<环球时报>记者被打的几个问题》也提及付国豪没有展示身分、介入事件的问题,同时还指出,付国豪如果持旅游签证赴港采访,可能触犯香港法律。发布这一文章的公众号被迅速封禁。

8月14日下午6点,胡锡进在微博回应记者证问题。他说,付国豪入职环球网一年,还需要一些程序才能领取记者证,像他一样活跃在一线却没有记者证的年轻媒体工作者有很多,这是中国的体制决定的。

读者评论 51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聽聞依個付國豪仲系同我一間大學讀過本科噶,新聞一出黎當時立即刷爆個朋友圈同空間。差不多都係採用共青團的講法,話左區係實習生,同時將其打包為『英雄』同埋『這才是中國媒體新聞人該有的樣子!』,順便做左好多圖表達區噶威水史。
    出於人道主義我覺得對一個人這樣施暴係唔岩噶。但係作為媒體人不能出示記者證,同埋公然表達自己的政見,實在懷疑其報道是否真實公正(不過你都知道環球係點噶啦)。所以我個人認為,區不太夠格做一個記者,講區係中國媒體新聞人噶榜樣更加係諷刺到入骨。

  2. @Haidee 你说得没错,从微博发起第一个热门话题开始,这场信息战就打响了。为要做的事,引导舆论方向、打造舆论基础,向来是北京的强手,任何一个微小的、局部的错误,都会被无限放大。香港这 22 年,还是对中国的游戏规则了解得太少了。

  3. monsoon 其實那天機場是有冷氣的,而且也有人在派發水和食物給旅客,這篇文章說的機場沒冷氣沒水都不是事實。

  4. Haidee 的留言总结了中共是怎么样造成了中港两方便的平行时空,值得细读 👍

  5. 經過721, 811 班黑, 警事件, 真正暴力的人及群體根本受不到任何應有的懲罰, 也沒有任何道歉.
    反而機場卻要年輕人出泥道歉??
    他們已經付出血汗, 青春甚至生命悍為這片土地,
    如果你覺得他們機場暴力覺得接受不了, 麻煩睇下721,811班人渣有否受到應有的懲罰!!

  6. @Rachel_瑞 暴力是应该谴责,但是问题在于,不能把所有示威者等同于实施暴力的人,不能因为少数人的行为而谴责所有人,简单的把人贴上标签归位一类,然后忽略所有示威者的合理诉求

  7. 看到评论区有人似乎在说“不应该看到暴力就谴责”。
    很奇怪,无论他们的诉求是什么,无论他们想反对什么,体质,政府或国家,终归不是普通民众吧?对普通民众施以暴力还不该谴责?
    居然还能说“没打出重伤说明示威者素质高”?
    不禁怀疑说出以上结论的人的是非观。

  8. fb上的道歉是對記者,對旅客,對醫護
    沒有對私刑的受害者,這件事上大家都避而不談

  9. 當日的事情如果不是發生在香港,情形恐怕不會僅僅是這樣,大家對示威者太嚴苛,自省是必要的,但真的不必過度譴責。

  10. 大部分内地人根本不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墙内能看到的不是片面的碎片式的报道,就是蹭热度的自媒体发的假消息,对于一个政治事件,仅仅凭道德去判断对错,认为只要存在暴力行为,无论你抗争的理由多么正当,都必须谴责。只能说大陆的爱国教育太成功,对于很多人来说,爱国和拥护政权是一条底线,越过这条底线,就再无可能的得到大部分人的理解和同情。当人们习惯了一堵墙,就算拆掉,墙依然存在,墙外的都是洪水猛兽。

  11. 在我看来,机场事件恰恰说明了示威者的极高素质,两个内地人只是受了少许皮肉伤(打人的也未必是示威者,参见昨天商业电台节目),如果真是丧心病狂的暴徒,这两人怎么没有骨折、内脏破裂、甚至被打死?再对比下,对这两个内地人的暴力严重,还是警方对已被制服的示威者的武力严重?
    另外,第一个人是疑似公安,被发现时马上删掉手机群组对话,背包里有两根棍子,声称要飞去美国又没有机票,这些细节,环球时报有报道吗?

  12. 客观的整理报道

  13. 不是说政府太会了吧,政府控评这么蠢。

  14. 内地人与香港人相互之间并不是敌人,只有赵家人才是内地人与香港人永远的敌人

  15. 只能说政府真的太会了,太有经验了,太知道什么时候冷处理,什么时候推锅,怎么做能激化矛盾,最关键的是还掌握着话语权。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16. 谢谢端的及时整理报道!

  17. 港人冷静下来,理智、坚毅、持久地抗争下去。

  18. 始作俑者 其无诟乎?!
    张艺谋的那部《有话好好说》里有一段非常有趣的台词。当时的场景是李保田去医院看望受伤住院的姜文,其实主要的目的是想让姜文赔偿他的电脑。因为那天中午姜文在十字路口存车处和人打架,正好李在旁边看热闹。打斗中姜文顺手拽过来李的背包摔在了电线杆子上,结果包里的电脑被摔碎了。李认为姜应该赔偿他的电脑。姜文在戏里是这样回答的:
    “我抡那包儿了吗?”
    “这电脑抡哪儿了?抡电线杆上了?找电线杆子赔去!”
    “是我抢的包,我为什么抢包?是有人打我,我才抢包,你该找打我的人赔去!是不是这个理儿?”
    我记得当时看这段戏的时候感觉非常好笑,姜文的这段话乍听起来是强词夺理,但是细想想却还真是很有逻辑性的。电脑是砸到电线杆子上才摔坏的,那么最直接的责任者应该是电线杆子(或者立电线杆子的人)。因为电线杆子不能陪你的电脑,所以你就找抡你背包的人。可是那个人为什么要抢你的包呢?因为有别人先打他。所以你要么去找电线杆子,要么去找先动手打人的那个人。
    太有道理了!
    香港持续了两个多月的示威游行也是同样的道理。很多身临其境的香港市民和游客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影响。但是绝大多的香港人和游客都表示理解。他们认为作为普通民众相对于政府和权力机关是弱势一方。民众必须要保有抗议的权力。这是最基本的一种权力。至于在抗议中影响到其他市民生活是在所难免的,如果要追讨抗议活动所带来负面影响,那么最终的责任人就是香港特区的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就像最近一次的香港机场“万人接机”活动导致大范围的取消航班,旅客的利益受到影响。如果要维权的话,要么去找机场的负责人,要么就去找林郑!
    孟子在《答梁惠王》里讲过这样的金句:始作俑者,其无诟乎?!这个金句其实和姜文的台词是一个道理。事情发生后,在追究责任的时候要追溯到事情的本源,这样才能真正解决问 题。
    孟子在《答梁惠王》同一章节里还有一段话也值得回味。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孟子问梁惠王,一个人用棍棒杀人和用刀杀人有区别吗?答曰:没有区别。孟子又问:如果统治者施暴政害死人与用刀杀人有区别吗?答曰:没有区别。香港目前的局面完全是特区政府所施的恶政导致的,所产生的任何后果,都需要特区政府来承担。

  19. (转载一篇可以算是证词的文章,目前可以知道的是该名闯关成功的红衣女子是急于回家的新加坡人,我不认同那位女子关于反送中的评价,但我觉得需要让大家了解更多细节)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2519955971573979&id=100006788019256
    今天下午特别去看望了我的同事。开玩笑说“没想到你竟然以这种方式为世人所知。”她大方的笑了笑。从她的笑容中看不出她就在昨日,在香港机场的悲情闯关时的紧张和绝望的眼神。她说当时她并不知道有那么多镜头跟着她完成了一个翻越。就算知道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网上有人说这两张照片可以拿奖。我同意这种说法。席地而坐黑漆漆的人群与她的红衫和那只红色手提箱形成了一个强烈的视觉反差。人群中身材健硕的她将行李箱高举至头顶,面露悲戚,目光无助的望着镜头,张嘴呼救,似乎快溺水的人在一片汪洋中寻找一个漂浮物般的急切与绝望。这不是电影里的2012急于登船的人们,也不是躲避战乱的叙利亚难民,而是2019.08.13的香港机场。一个人的登机,也是一个人的逃难。
    当我谈到有联合早报的朋友想为她做个专访,她摇摇手拒绝了。我猜她一个普通人以这种方式“爆红”真的不想多说什么了。不过她还是跟我谈了很多不为人知的细节。
    昨天大概下午两点她抵达香港机场。那时候示威者已经开始多了起来。她办完登机本来想赶紧进入海关可是没想到在出境口已经有一大片带着口罩的示威者在那里静坐了。坐在地上手臂撑起,一个一个,一排一排,路已经完全看不到了。有的示威者拿着制作的海报跟她讲香港发生了什么。然而急于登机的她根本无心倾听。有一个白人男性乘客对示威者表达不满并请放他和她过去,但无人所动。那位男性旅客看着地上这么多人于是无奈作罢。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前来支持的示威者越来越多,她回头看看退路已绝。于是害怕了。她说她知道此时她只有两个选择。要么乖乖的呆在原地陪着那些示威者,要么不顾一切往前冲。前者她要等待一个未知的结局,后者多少有些危险。她告诉我那时她只想回家!家里人不停的问她安危。她急,家人更急。那时候机场里已经断了空调和水,她一个人前无援兵,更无退路,口干舌燥,心里害怕。于是心一横…这样就有了后来疯传网络的照片和视频。如果不是听她口述,仅仅凭图片和文字我远远难以想象当时她一个普通人的绝望。。。设身处地,感同身受这个两个词说起来很容易,异己的苦难有几人在乎,能切身体会的又有几人呢?
    我们还谈到了一些细节。她说面对那些十七八岁的年轻人,她根本不敢讲华语,只敢说英文,她说她看见有旅客的小孩子哭泣的令她心疼可那些示威者无人理会,她说她是整个机场第一个闯关的人,后来才有一个大叔跟上来也不知道过去了没,她说迈过人群走进登机口在新航的候机厅内哭了一个多小时,她说很恐怖。香港怎么成了这样。我懂她的眼泪不仅为自己而流也为这个她来了无数次的城市。曾经那个充满魅力,温和,礼貌,关切的城市找不见了。一天过去了,她依然很愤怒的说“那些年轻人读的什么书?!难道就是这样争民主?!”
    其实我相信她并非厌恶这座城和这里的人。因为她去过很多次香港,在公司里她有过很多要好的香港朋友。香港并非冷漠!她在奋力挤进去后,有香港的工作人员主动给了她纸巾擦泪擦汗。在搭车时候香港人主动给她让开空间。她说她看到的年龄大一些的香港人对目前的情况都感到反感,个人生活自由严重受阻我,可这些年轻人。。。
    年轻人,啊,年轻人!年轻真好!我也年轻过。可以任性,可以恣意妄为,可以扮酷学吸烟喝酒古惑仔,可以放肆的追求女孩子。。。年轻可以做很多事情,我们不懂爱谁,不懂伤害了谁!很多东西我们都不懂。。。可随之年龄增长和成熟,不惑之年的我明白一点什么就是什么是我们不该做的。生活在逐渐教会我们学会负起责任。就如同我同事所言“他们根本不懂民主?”何为民主,这里不想熬述。但我深信民主的价值必须离不开自由这个土壤!这个土壤也必须是共享的,而不是什么党派和意识可以独占冠名权的。
    最后我和她谈起了关于事情未来的走向。大家都知道深圳如今陈重兵,只待一声令下,入城平乱。那时,她沉默了。我看出她表情的一种复杂和纠结。她主动提到了三十年前的那个夏天的北京。这时我打断了她。我说“我相信这是每个人都最最不愿看到的事情。”她默然的点了点头,此时我们的神情都有一丝悲戚与无奈。
    最后一次去香港是2005年,迪士尼还刚刚开张,女人街,油麻地,兰桂坊还是那么的夜色阑珊。。。香港,如果可以再见你。
    【如果可以再见你】
    分享 黎明 的歌曲《如果可以再见你》
    (为免赘余自己删掉了歌词)

  20. (转载一篇可以算是证词的文章,目前可以知道的是该名闯关成功的红衣女子是急于回家的新加坡人,我不认同那位女子关于反送中的评价,但我觉得需要让大家了解更多细节)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2519955971573979&id=100006788019256
    今天下午特别去看望了我的同事。开玩笑说“没想到你竟然以这种方式为世人所知。”她大方的笑了笑。从她的笑容中看不出她就在昨日,在香港机场的悲情闯关时的紧张和绝望的眼神。她说当时她并不知道有那么多镜头跟着她完成了一个翻越。就算知道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网上有人说这两张照片可以拿奖。我同意这种说法。席地而坐黑漆漆的人群与她的红衫和那只红色手提箱形成了一个强烈的视觉反差。人群中身材健硕的她将行李箱高举至头顶,面露悲戚,目光无助的望着镜头,张嘴呼救,似乎快溺水的人在一片汪洋中寻找一个漂浮物般的急切与绝望。这不是电影里的2012急于登船的人们,也不是躲避战乱的叙利亚难民,而是2019.08.13的香港机场。一个人的登机,也是一个人的逃难。
    当我谈到有联合早报的朋友想为她做个专访,她摇摇手拒绝了。我猜她一个普通人以这种方式“爆红”真的不想多说什么了。不过她还是跟我谈了很多不为人知的细节。
    昨天大概下午两点她抵达香港机场。那时候示威者已经开始多了起来。她办完登机本来想赶紧进入海关可是没想到在出境口已经有一大片带着口罩的示威者在那里静坐了。坐在地上手臂撑起,一个一个,一排一排,路已经完全看不到了。有的示威者拿着制作的海报跟她讲香港发生了什么。然而急于登机的她根本无心倾听。有一个白人男性乘客对示威者表达不满并请放他和她过去,但无人所动。那位男性旅客看着地上这么多人于是无奈作罢。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前来支持的示威者越来越多,她回头看看退路已绝。于是害怕了。她说她知道此时她只有两个选择。要么乖乖的呆在原地陪着那些示威者,要么不顾一切往前冲。前者她要等待一个未知的结局,后者多少有些危险。她告诉我那时她只想回家!家里人不停的问她安危。她急,家人更急。那时候机场里已经断了空调和水,她一个人前无援兵,更无退路,口干舌燥,心里害怕。于是心一横…这样就有了后来疯传网络的照片和视频。如果不是听她口述,仅仅凭图片和文字我远远难以想象当时她一个普通人的绝望。。。设身处地,感同身受这个两个词说起来很容易,异己的苦难有几人在乎,能切身体会的又有几人呢?
    我们还谈到了一些细节。她说面对那些十七八岁的年轻人,她根本不敢讲华语,只敢说英文,她说她看见有旅客的小孩子哭泣的令她心疼可那些示威者无人理会,她说她是整个机场第一个闯关的人,后来才有一个大叔跟上来也不知道过去了没,她说迈过人群走进登机口在新航的候机厅内哭了一个多小时,她说很恐怖。香港怎么成了这样。我懂她的眼泪不仅为自己而流也为这个她来了无数次的城市。曾经那个充满魅力,温和,礼貌,关切的城市找不见了。一天过去了,她依然很愤怒的说“那些年轻人读的什么书?!难道就是这样争民主?!”
    其实我相信她并非厌恶这座城和这里的人。因为她去过很多次香港,在公司里她有过很多要好的香港朋友。香港并非冷漠!她在奋力挤进去后,有香港的工作人员主动给了她纸巾擦泪擦汗。在搭车时候香港人主动给她让开空间。她说她看到的年龄大一些的香港人对目前的情况都感到反感,个人生活自由严重受阻我,可这些年轻人。。。
    年轻人,啊,年轻人!年轻真好!我也年轻过。可以任性,可以恣意妄为,可以扮酷学吸烟喝酒古惑仔,可以放肆的追求女孩子。。。年轻可以做很多事情,我们不懂爱谁,不懂伤害了谁!很多东西我们都不懂。。。可随之年龄增长和成熟,不惑之年的我明白一点什么就是什么是我们不该做的。生活在逐渐教会我们学会负起责任。就如同我同事所言“他们根本不懂民主?”何为民主,这里不想熬述。但我深信民主的价值必须离不开自由这个土壤!这个土壤也必须是共享的,而不是什么党派和意识可以独占冠名权的。
    最后我和她谈起了关于事情未来的走向。大家都知道深圳如今陈重兵,只待一声令下,入城平乱。那时,她沉默了。我看出她表情的一种复杂和纠结。她主动提到了三十年前的那个夏天的北京。这时我打断了她。我说“我相信这是每个人都最最不愿看到的事情。”她默然的点了点头,此时我们的神情都有一丝悲戚与无奈。
    最后一次去香港是2005年,迪士尼还刚刚开张,女人街,油麻地,兰桂坊还是那么的夜色阑珊。。。香港,如果可以再见你。
    【如果可以再见你】
    分享 黎明 的歌曲《如果可以再见你》
    (为免赘余自己删掉了歌词)

  21. 这几天,朋友圈该删好友的删好友,该屏蔽的屏蔽。对黑警和政权的暴力无动于衷,尤其是对盲眼女生没有丝毫同情,却在这种相对轻微的事情上跳出来跟着政权大声谴责。这不是一句“无知”“被蒙蔽”就能原谅的,这是最基本的人性问题

  22. 大陆民众此次的舆论反应,已经不能算作民族主义泛滥,由于消息来源受限与片面,完全沦为被当局绑架的“民意”。付国豪被打是并没有自称是记者,而是存心挑衅,如同演员一样,他完美地成为大陆宣传的棋子和工具,或许他自己也希望这样做?

  23. @Viloxiong 胡錫進的微博已經編輯過了,有編輯歷史可查。

  24. 呃…你可否說明一下語意哪裡不一樣?

  25. 胡锡进在微博的原话是:一些香港媒体在围绕付国豪“有没有记者证”的问题做文章。我要公开说明,付国豪2018年7月份入职环球网,他获得记者证按照规定需要经过一些程序,这种获得程序同时针对所有媒体工作者。中国有很多活跃在新闻报道一线的年轻人暂时没有记者证,他们从事采访等工作合法合规,这根本不是秘密。——和端引用的话相比,语意完全不一样。
    自己都做不到客观报道,何来资格讽刺中国新闻自由呢?洋人指挥官不见你报,无故殴打香港市民不见你报,我确实不喜欢大陆在某些领域的“专制”,但某些人追求“民主自由”的方式更让我恶心。

  26. 人民始终以他自己的利益为目标,但是他并不总是能看到自己的利益所在:人民永远不会被腐蚀,但是人民经常会受欺骗,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会看起来像是想要不好的东西。

  27. @haidee 感谢你的整理和陈诉,让我对事件有了进一步了解。

  28. 能讓官媒宣揚新聞自由,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29. 新闻自由见诸人民日报是自由的胜利。

  30. 兔主席是红三代,江山都是他们家的,屁股决定脑袋,真的恶心。

  31. 看到最後一句想罵編輯:「你別亂概括人家語句,搞得像在抹黑他的智商一樣」。一看原文,好嘛胡自己說的……

  32. 微博上的舆论实在看不下去了,能做的就是把张口就来的一堆复读机取关了,心里感觉舒畅了一点。

  33. 除了香港示威者和反修例運動,進一步被污名化的還有“民主”和“自由”這兩個在大陸擁有一波支持者的詞。在應對香港示威時,大陸民眾所扮演的角色,是需要和這場運動隔絕開來的目標,是要防止被滲透的對象。雖然在凝聚愛國情緒形成堅決一致對外民意的過程中,也會引發強烈的仇港和厭港情緒,但個人認為他們的情緒並不會成為北京政府處理香港問題時要考慮的因素。即使微博上的強烈民意是要馬上出動解放軍和裝甲車進入香港,但在北京決定如何處理香港問題的考量上不值一提,愛國情緒只是防止香港示威和港人訴求滲透回內地的工具而已。

  34. 反修例的大型運動開始于6月,但和平遊行的消息和圖片在大陸社交媒體被屏蔽。彼時我只看到5月17日財新有發出一條報道和修例有關,文中提到一旦修例通過,劉鑾雄會被引渡回澳門受審,底下有評論問“為什麼對於兇殺犯的好法律會引起香港那麼大的震動”。之後再見到的來自大陸的消息就是示威者在入境事務大樓阻礙電梯運行的視頻,配字評論“這種社會真是悲哀”。反修例運動在進入內地引起討論時就已經被控制在“病態示威,擾亂社會運作”的話語體系中,而且多配以“如何破壞、如何不講理、如何圍困普通市民”的視頻,所以大部分人在不知道為何反修例,不知道已有和平示威遊行但港府卻不回應,不知道612示威者如何被警察對待的情況下,直接給所有的示威行動定下了“暴力”“亂港”的基調,對示威者產生反感和厭惡的情緒。此時“香港這座城市還有救嗎”之類的文章以剖析問題為名唱衰香港,將所有問題推給房價和通識教育的文章則獲得大量轉發,示威者被統一歸類為沒收到良好教育又因買不起房對未來絕望所以被煽動上街的“香港廢青”。之後衝擊立法會,中聯辦,涂污國徽,將國旗拋入海里的圖片或視頻又將所有的示威行動貼上了“港獨”“分裂國家”的標籤,以此喚起愛國情緒。元朗地鐵站的攻擊性事件被描述為元朗愛國人士暴打港獨,何君堯被戴上愛國戰狼的帽子,朱凱迪則是“港獨議員”,警察被描述為正義但弱勢的一方,但局面還在掌控之中,因為香港市民都是撐警察的反對示威者的,示威者們是一小撮受到外國勢力煽動或者受到外國資助想要擾亂香港進而破壞中國的港獨分子。而機場被圍困的視頻直接掀起了更激烈的民族情緒,進一步防止了有內地人支持或同情香港的示威者,因為這一次是“內地人受到非人虐待“,而“面對強權卻依然支持香港警察的記者是“民族英雄”。所有被允許在內地流傳的視頻和圖片(或暴力或血腥但足夠直觀)都可以非常直接快速的喚起最本能的情緒——愛國、反感厭惡示威者、同情警方和受到傷害的內地人,並引起廣泛傳播,不同意見則會很快被刪除,無法影響已經定下的基調,最多只存在一些零星的文字反駁,但影響力無法和“警察被示威者的汽油彈燒傷雙腿”的圖片匹敵。在對示威者已經形成負面印象的情況下,哪怕有人翻墻出來看港媒或外媒的報道,也會認為是港媒和外媒“不夠客觀中立、屁股太歪”,只知道把鏡頭對準警察的清場卻絲毫不報道或者弱化示威者的暴力行徑。在這一場防止香港的運動滲透回大陸的信息戰中,可以說是大獲全勝,一切盡在掌握之中,成功的預防了絕大多數內地民眾理解或支持香港的反修例運動,至於在此過程中不斷被渲染的仇港情緒和中港矛盾要如何解決,則不是當下最迫切的問題。

  35. 确实需要反攻大陆舆论了。加油鸭

  36. 很有既視感:「我跳進來了,我又跳出去了,打我啊笨蛋」
    這種要求我這輩子還沒見過呢

  37. 最後兩段,「中國體制問題」太諷刺了吧,黑色幽默,溫柔一刀

  38. 现实版《楚门的世界》,正在内地上演,我们每一个内地人都是楚门,只是有的人已经发现,有的人始终发现不了

  39. 胡骟人越描越黑的自辩在这里 https://mp.weixin.qq.com/s/J308WKjsEafR9fyDfzzfQg 香港的朋友们 看完你们会理解 就凭他们的所作所为 早该死多少回了 内地的极端民族主义 要不是有坏球和胡骟人 也不至于到现在这样

  40. 坏球和胡骟人越描越黑 骟人自己说这个付某某的记者证还没办下来这需要时间 但是微信公号标题是“没带记者证” 结果用旅游签采访(派他去采访也是骟人承认的)不就是打黑工吗?看到没 民族主义小报就这个水平 用内地一句话说 坏球就是“不作死就不会死”

  41. 少写了北京劳斯莱斯堵门事件,这个事让大陆舆论场出现了些许反转

  42. @bypass,那个应该是一张图。附上链接:https://www.sinchew.com.my/content/content_2100452.html?fbclid=IwAR2GFvYWG8ilB1tgZWSnrFbNpRP3wnMfbfImLTpsF5hZmngOnk6jo1FEIP0

  43. 一邊強姦你一邊說對不起,xswl

  44. 風波後24小時,記者24小時整理,很到位。謝謝端。

  45. 其实中央巴不得不割席铁板一块吧,那样一拳打下去所有反送中的都能打到。反之,一旦割席了看似是分化反送中造成了内部矛盾,但同时中央也要各个“击破”,勇武还好,和理非中央也不好处理。还是那句话,暴力游行是中央乐见的,因为外科顽疾手术一次搞定,但内科慢性就会让中央一直难受。这本是持久战,哪有一蹴而就的,还以为是反23条时的大陆和香港关系吗?
    以上言语有一定立场倾向,听着可能不舒服,但道理就是这样的道理。

  46. 我有一点不太理解,看了多篇端的文章,在描述《对不起,我们冲动了》一文的时候,『错误行为』一词一直用的双引号,非文字狱,因为通告原文我实在是谷歌不到,个人觉得写文时候似乎很少会这么用引号,所以比较好奇。

  47. 新闻自由排名全世界倒数第四的国家官媒开始大谈新闻自由,用环球前记者文涛的话来说:“其伪可憎,其拙可怜”。

  48. 香港这些以立法会议员为代表的政治人物,真是无能!本身这次运动已经到从最过分要求转向次过分要求的最佳时机。趁形势大好,取得阶段性成果甚至建立抵抗演变的机制。结果傻了吧唧,整天五大诉求,坐视小年轻们从占理得人心到理亏失人心。从现在开始,能不流血收场,已是最大胜利。香港的年轻人,又一次被当枪使了。倒不是被什么港独反动势力,而是被这些只知道捞取政治资本而又胆小如鼠的政治权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