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深度

留給我們種子的人:台灣植物園的植物學家們

近年談保種、談綠化,核心都是人類如何面對未來生活,但若缺乏對於過去的認識,關於未來往往淪為一時流行的議題或假設。

董景生。

董景生。攝:陳焯煇/端傳媒

特約作者 鄒欣寧 發自台北

刊登於 2019-08-16

#台灣植物#環境保護

今年123歲的台北植物園,除了擁有2000多種植物,還有許許多多待解的謎團。這些謎團有時是科學的,例如一群剛從坍方山壁搶救下來的團羽鐵線蕨,如何在台北植物園的環境條件下穩定生長?例如為什麼瀕危的石碇佛甲草去年還毫無動靜,今年就開花開得沒完沒了?

有時,謎團是屬於時間的,像是雙子葉植物區裡的那尊「林火塗君碑」。林火塗到底是誰?有人說他是一位認真好學的台籍植物學生,有人說他曾捐地給植物園,歷經漫長的眾說紛紜後,植物園新立的說明牌揭開一部分謎底。

傳記與問號

原來,林火塗是一位苗圃的台籍雇員,在植物園工作近三十年不曾缺席,還曾獲得長期服勤獎。這位「發自內心喜愛植物」,「現今台北以至全島各地的行道樹與觀賞植物中,可能僅有極少數未經手於他」的認真員工,僅49歲就因病離世。為了紀念這位台灣林業界不為人知的恩人,當時的植物園長官金平亮三特別立碑紀念他。

然而,林火塗到底是誰?他是台灣哪裡人?為什麼進入植物園工作?對植物的喜好是怎麼養成的?他對台灣行道樹的栽種培育理解到什麼程度?身為台籍雇員,身後能獲得一座碑或許已是極致尊崇,但他終究留下許多歷史的問號。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