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長柯文哲宣布,將於8月6日正式宣布籌組「台灣民眾黨」,面對2020年總統大選,無論柯文哲本身是否參選,由他所代表的「白色力量」都已經正式踏出加入這場戰局的第一步。但在走出這一步之前,他及他的團隊早已做足了參選的各種功課:訪美、訪日、訪大陸,甚至也跟著媽祖遶境沾光。
時間回到2019年5月10日下午兩點,台北地方法院宣判「台北市長選舉無效之訴」,法院大門口外,國民黨參選人丁守中集結大批支持者,大家頭綁中華民國國旗、手中揮舞競選旗幟,期盼藉此扭轉戰局。另一頭的台北市長柯文哲出席既定行程,在華山藝文中心一派輕鬆地觀看服裝展,最後的結果沒有意外,丁守中遭判敗訴。
宣判前五分鐘,柯文哲在媒體的包圍下被問到對判決的想法,他看起來胸有成竹,彷彿判決跟他無關似的反問大家「緊張什麼?」由於這個判決是二審制,柯說一審的結果毫無意義。判決出爐後,他隨即在臉書PO文,僅用一句話分享感想「嗯,知道了,繼續工作」。眼前的這個結果,彷彿早在他的計算當中,這是踏入政壇之後,柯文哲收下的第二場勝利,但接下來的這一仗,勢必會更加嚴峻。
還願之旅,「還」的是什麼?
套上護膝、戴上頭盔、穿著粉絲自製的加油短T,艷陽高照的四月午後,台北市長柯文哲踏著單車,走著自己的大甲媽祖繞境行程,沿途宮廟人員的簇擁,熱情粉絲的支持,儘管沒有政黨奧援,但柯打著「偶(編按:指「我」,故意發音不清以示親切)沒有政黨,但偶有你們」的口號,他正努力試圖複製過去,期待再創政壇奇蹟。
四年前,柯文哲是台灣聲望最高的政治人物,但四年過去,他的聲量大幅下滑,根據《聯合報》最新民調指出,在「蔡、韓、柯」三足鼎立的戰局中,柯的支持度落後韓國瑜,僅稍微領先蔡英文。柯文哲鼎盛時期的戰友紛紛離他而去,有些甚至反目成仇。
例如去年底離開柯團隊的都發局前局長林洲民,至今仍在臉書發文,指控市府高層干預大巨蛋審查,去年選戰期間,前下屬簡余晏、李文英、楊芳玲等人,都不約而同現身批評柯的施政。他的兩岸、國際立場反覆遭受質疑,不少言論受到批評,施政表現也評價不一。
但維繫柯文哲聲望的關鍵,在台灣民眾長年厭惡藍綠惡鬥的背景下,標榜中間路線、白色力量的他,還是不少年輕人眼中的希望。他直來直往行事風格,深受年輕人愛戴,這是他最雄厚的根基,也是他最有利的籌碼,在這樣的基礎上,他要為自己做最後的一搏。
去年底的九合一大選,柯文哲在經過長達10小時的開票後,以3254票的差距險勝國民黨籍候選人丁守中。柯文哲的成功連任,也讓他的氣勢得以延續,讓他能標榜自己是首位在藍綠夾殺中勝選的人,也讓他有了打下一場戰爭 —— 2020總統大選的資源和氣勢。在現有民調當中,他的支持度也始終維持在三成上下,雖然不曾處在領先位置,但仍是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
這場大甲媽祖遶境,柯P在活動開始前定調為一場「還願之旅」,但從行程的安排以及排場,更像是一場替總統大選試水溫的行程。柯文哲順利連任,也讓他得以繼續運用台北市政府資源,繼續壯大自己聲勢。
國民黨議員汪志冰指出,柯文哲這次繞境,秘書處員工請假人數就高達43人,這是該處總員工三分之一。這段期間,市政顧問蔡壁如、周榆修,兩位副發言人柯昱安、黃瀞瑩都現身繞境行列中。事實上,市府員工請假數只是冰山一角,產發局底下農產、漁產、畜產與花卉四大公司,才是替柯文哲固樁、拓展版圖的重要單位。
民進黨議員簡舒培就指出,四大公司早已是北市固樁的「提款機」,過去柯曾在重陽節宴請百桌敦親睦鄰,挽回因砍「重陽敬老金」流失的長者票,當時宴客的費用就是四大公司以業務費買單,過去世大運資金缺口,也曾運用同樣管道補洞,不過市府解釋這些公司本來就有敦親睦鄰活動,且資金動用一切遵照法令執行。
這次繞境活動,現場就看到不少產發局、四大公司「大頭」穿梭其中,包含產發局長林崇傑、北農董事長黃向羣、花卉副董呂瀅瀅,儘管每人都否認到現場目的是陪同繞境,但真正用意不言而喻。除了人力資源到位,去年九合一大選打造行動競選總部,這次也開到繞境現場,舉辦多場演說,有時邀民眾上台合照、博感情,儼然就是造勢場合的規格
4月15日傍晚,柯文哲與爸爸柯承發、媽媽何瑞英、妹妹柯美蘭在大甲區會合,柯團隊安排四人上台,並由柯發表演說。儘管拖著疲憊身軀,但柯經過五年政壇洗禮,已練就一定的政治性格,柯文哲拿起麥克風那刻慷慨激昂,疲憊彷彿一掃而空,他說五年前參加繞境時,自己曾在新港文教基金會牆壁上題字「找回良心」四字,這次重回舊地,他補上了一句「莫忘初衷」,強調自己5年前找回良心,五年後要莫忘初衷,堅持下去,希望台灣會越來越好。
除了繞境外,柯在今年三月中以城市交流之名,拜訪紐約、華盛頓、亞特蘭大與波士頓,行程的安排,也引發外界高度聯想。
訪美未能扭轉情勢
柯團隊相當看重這場訪美行,籌組先遣部隊到場進行前置作業,並數度與AIT進行聯繫,確保華盛頓行程萬無一失。最後柯也順利進到白宮國安會艾森豪大樓、國務院,拜會亞太事務代理副助卿史墨客,還在傳統基金會發表演說。
不過過往遭質疑的兩岸、外交論述,柯在訪美期間依舊沒有扭轉情勢,在傳統基金會演講期間,柯提出「親美友中」新觀點,但柯的談話僅侷限在觀念的闡述,卻無實際的作為,況且在美中貿易戰架構下,該如何執行更是一大重點,柯在演說結束後,美國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專家葛來儀(Bonnie Glaser)受訪時公開對柯提出質疑,認為柯根本沒有把內容交待清楚。
「親美友中」的說法不是第一次出現,稍早柯文哲接受日本媒體專訪時,就批評蔡英文的「親美抗中」路線是利用中美對立局面謀求個人或政黨利益,風險很高。至於自己則走「親美友中」路線,要和美國、中國建立良好關係。但這個說法同時也遭到反對者質疑:在中美貿易戰的背景下,要想同時討好中、美,形同緣木求魚。
柯在演說當天,搭乘巴士抵達傳統基金會,有別於前幾天在紐約的輕鬆模樣,柯特別換上準備好的黑色西裝,沿途市府團隊觀看路邊的風景,有人拿手機拍下陌生的國度,但柯卻只是低頭惡補幕僚著準備的講稿,口中念念有詞,
演說開始前,現場發生一段小插曲,由於幕僚租借場地太小,導致不少人只能到隔壁房間,透過銀幕觀看演說,這也讓柯小小動怒,走到台下唸了幕僚兩句,最後他踏上演講台,確認手中螢光筆、麥克風有無問題,調整了自己的衣著,才開始發表演說,這些平常不太發生在他身上的小動作,都顯示他對場演說相當看重。
這場演說台下,還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就是民進黨駐美代表處代表彭光理(Michael Fonte)。雖然坐在最角落,彭光理的白髮與招牌白鬍仍相當醒目。柯在發表談話時,彭光理仔細聆聽,還拿出紙本記錄重點,但對柯文哲演說內容,他顯得不以為然,他認為柯的演說聽起來,就像是不知道中國對台灣的立場是什麼?柯文哲沒有提出具體的內容、作為,如果真的認為溝通就能緩和兩岸關係?他對這樣的想法會感到訝異。
柯的演說就像「兩岸一家親」一樣受到相當質疑。一位外交人士評價,柯在華府的演說不算成功,幕僚要負很大責任,通常國際演說前五分鐘要明確闡述自己的想法,也要清楚說明自己做法,但柯文哲前面幾乎都在自我介紹和吹捧政績,這樣的表現「相當糟糕」,會給人聽不到重點的感覺,美國人演說一開始就要破題、切入主軸,「大家要聽的是重點而非簡介」。
一名市府國務組幕僚則坦言,柯文哲兩岸立場很難表述,因為偏統或偏獨,對走中間路線的他來說都可能扣分,未來碰到總統大選,這些內容一定會繼續遭受質疑,但內部評估,目前就是維持越模糊空間越有利。此外本次訪美目的已達成,至少柯文哲走進國務院、拜訪了白宮,在外界眼中,他並不是與美方無法聯繫的政治人物。
在台灣,有意參選總統的在野人士,在外交上必定需要的鋪排除了訪問美國,就是訪問日本了。柯文哲也不例外,他在五月二十三到二十六日做了一趟日本行,全程幾乎都是閉門會談,其中比較重要的行程,要算是有「安倍策士」之稱的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
既然想以領導人的規格訪問日本,就必須對台日兩方幾個重要的議題表態。首先,台灣在去年底的公投裡通過禁止福島核災區周邊地帶食品進口,柯文哲則在日本提出了「科學方式解決,接軌國際標準」的說法,這個說法日方的主張一致。柯文哲甚至自己到福島吃了當地生產的和果子,可以解讀為柯文哲向日方做出了開放的承諾。
另一方面,柯文哲也求日本協助台灣加入經貿組織「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但站在日本的立場,這當然是和核災區食物「配套處理」的議題。
日本訪問結束後一個月,柯文哲再度出訪,目標是赴上海參加雙城論壇。從2015年以來,「雙城論壇」一直為柯文哲提供了在兩岸關係上發揮論述的舞台。特別是2016年民進黨重返執政,2017年柯文哲第二次到上海前,柯文哲行前發表了「兩岸一家親」、「兩岸命運共同體」等「通關密語」,受到中國方面高度肯定,當時的國台辦主任張志軍特別與柯文哲進行第一次閉門會談。這和柯文哲2015年第一次到上海,只見到上海市長楊雄的待遇,向上提高了一個等級。
今年柯文哲出發訪問上海前,再次表態強調「兩岸關係不是『國際關係』」。在出發前,各方關注柯文哲是不是將會見國台辦主任劉結一,柯文哲方面一開始沒有證實這項行程,直到會見前才對外公開將會唔劉結一,會談中劉結一提到「我們都中國人」,柯文哲沒有應和,倒是在談到其它事情時脫口而出「習大大」。
白綠分手後,匱乏的人才庫
2016年雙城論壇,柯文哲一席「兩岸一家親」談話,成為他與民進黨分手的導火線,白綠分手對柯最大的影響,除了選票的流失,另一個最嚴重後果,就是柯的人才庫缺乏。過去幾年,市府一級首長出缺,柯團隊幾乎找不到外部人手幫忙,只能拔擢事務官,形成「挖東牆補西牆」的局面。
「其實這些事務官做得很好,可以的話也要讓整個政治性降低,變成以行政能力為考量的團隊」,柯文哲過去曾為自己過度拔擢事務官而有這樣的解釋。市府秘書長張哲揚也緩頰,強調事務官沒有不好,大家都在市府服務多年,會比較熟悉相關業務和政府運作。但事實上,事務官從基層公務員出身,行事風格較為保守,也難有創新,這樣的條件背景下,也讓柯文哲的施政開始出現「沒有亮點」、「過於平庸」的情形。
對比四年前,柯文哲上任第一天,雷厲風行拆除忠孝西路公車專用道,接著推出違建拆除方案、停車格收費、西區門戶計畫、過勞行業專案勞檢等政策,還啟動廉政委員會調查「五大案」,就連遴選首長的做法也讓人耳目一新,雖然事後褒貶不一,但讓北市府充滿話題性,也讓柯文哲施政滿意度居高不下。
但四年時間過去,柯的第二任施政表現無明確亮點,在各都首長紛紛推出「百日政績」當下,柯文哲卻無太多著墨,甚至市府還下修了公宅興建數,從原本四年五萬戶,一口氣減半變成兩萬餘戶,另外東區沒落、空店數量大增,以及擺在街頭的大巨蛋,都成為柯文哲施政不佳的寫照。
特別是大巨蛋案,這幾年一直是柯文哲執政的痛,大巨蛋在二零一五年因七十九處未按圖施工,最後遭北市勒令停工,也讓進度陷入嚴重停擺。由於復工要重新走都審、環評等程序,加上大巨蛋興建廠商遠雄建設態度強硬,不肯做太多退讓,至今仍在都審階段;過去柯對大巨蛋火力十足,甚至曾批評遠雄是無法無天,更點名董事長趙藤雄「狗改不了屎」,但大巨蛋延宕至今風向已有所轉變,如今柯只能拿「依法行政」當擋箭牌,其餘大巨蛋事務皆不願多談。
這屆議會開議,藍綠議員皆對柯文哲的表現相當不滿,紛紛砲轟他無心市政,民進黨團總召張茂楠直言,很多議員不滿柯近來的表現,看到只是他頻頻出訪;國民黨市議員秦慧珠也說柯無心市政,最終藍綠議員達成共識,一共安排柯文哲進行三次施政報告,創下北市開議以來壯舉。
對施政表現,市府內部聲音兩極,市府幕僚解釋,柯文哲已經是連任的市長,很多施政推動都是延續的政策,只要把東西做好就算及格。但有幕僚不認同這樣說法,認為保持話題也是很重要的一環,例如市府第一任推強拆違建方案,雖然內容已是過去執行的東西,仍創造一定話題,營造出市府大刀闊斧的決心,但目前柯文哲多半時間主打安全牌,同志婚姻議題不贊成不反對,國際局勢提「親美友中」,也讓幕僚大嘆「無可奈何」。
過去一段間,國民黨、民進黨都身陷初選風暴,柯文哲可以老神在在隔山觀虎鬥,目前內部已有盤算,會等到兩黨人選確認後再公布答案。況且只要國民兩黨越亂,越能激起民眾對政黨政治的厭惡,對柯本身就越有優勢。柯陣營內部分析,藍綠選民在總統大選一仗上可能紛紛歸隊,柯只能爭取中間選民支持,不過立場較傾綠的柯文哲,支持度能勝過綠營候選人5%,屆時可能出現棄保效應,讓他成為泛綠共主。
全台跑透透、訪美、日、陸試水溫,這是總統大選必經之路。不過要面臨全國性選戰,市府幕僚坦言,柯文哲沒有政黨背景,也未設立基金會,就算有市府資源也不能肆無忌憚,須受外界與議會監督,因此柯最大的問題,還是人才庫不足的危機,未來一旦投入總統選戰,如何一邊顧及台北市政,一邊打全國性選戰,會是很重大的考驗。
另一項挑戰在於,根據台灣《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的規定,取得總統候選人的途徑有兩種:「政黨推薦」和「連署人連署」。
但並不是所有政黨都有資格推薦,必須在前一次立法委員選舉中,得票率達到百分之五的政黨有才資格推薦,目前只有民進黨、國民黨、時代力量和親民黨有此資格。
因此,如果柯文哲的「台灣民眾黨」要推舉候選人,只能走「連署人連署」一途。依法「台灣民眾黨」必須取得公民數百分之一點五的連署書,換算下來是接近三十萬份,這對至今仍然沒有全國性組織的柯文哲,乃是一大挑戰。
但另一方面,柯文哲和郭台銘合作的傳聞始終不絕。無論是「柯郭配」、「郭柯配」,甚至是柯文哲不選、僅擔任黨主席全力支持郭台銘參選以待他日再起的傳聞,都曾有之。無論柯文哲最後的選擇如何,6日將成立「台灣民眾黨」都已在政治上、在制度上,踏出他參與總統大選的一步活棋。
讀者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