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蔡英文身邊那個說閩南語的「老外」

他是民進黨創黨元老,苗栗鄉間的「阿凸仔」,是比蔡英文台語說得更流利的「老外」,是民進黨與美國了解雙方的「媒人」。

端傳媒記者 馮兆音 發自華盛頓

刊登於 2016-05-25

蔡英文日前從容宣誓就任總統,但將時間倒轉一年,2015年6月她訪美時,情勢仍是步步為營。當時她所到的每一站,都有一個洋面孔形影不離。蔡英文步出白宮、國務院時,他緊隨其後;蔡英文出席喧鬧的僑宴時,他端着電腦在席間埋頭處理公務;蔡英文在華府智庫陳述「維持兩岸現狀」時,他在台下豎着耳朵聽,散場後立即迎上去與學者們交流。

他是民進黨駐美代表處主任Michael Fonte,中文名是彭光理。曾在台灣鄉間擔任天主教傳教士的他,台語說得比蔡英文還流利。

力挺民進黨三十年的美國友人

民進黨駐美辦公室位於國會山莊與白宮之間的賓夕法尼亞大道上,不足十平米的空間供三名員工辦公,一面牆上掛着民進黨駐美辦公室的招牌,另一面牆上是民進黨口號「清廉、勤政、愛鄉土」的中英文字樣。彭光理在辦公桌上放了幾株綠色盆栽,除此之外,另一抹綠來自一列整齊排好的民進黨黨旗。他與民進黨的不解之緣,早在創黨之前就種下了。

1967年,從來沒見過水稻的「紐約客」彭光理被派到台灣擔任天主教傳教士,先到台中學台語,後分發到彰化和苗栗鄉間。

由於他分發到的苗栗鄉村有許多姓彭的人,台語教師也給他安上彭姓。台語中,「彭」與 「鼻子」的發音相近,「老彭」音似「流鼻涕」,小孩會在鄉間追着他叫「流鼻涕」、 「阿凸仔」(鼻子高挺的白種人)。

在鮮見外國人的鄉間,村民都想婚禮上有一個「阿凸仔」客人。盛情難卻下,他常常出入婚禮辦桌,吃得肚子滾圓、喝得爛醉。祖父母輩來自意大利的彭光理說:「台灣人重視家庭、食物、朋友,就像意大利人一樣。」

雖然他與村民相處無間,但在戒嚴的社會環境下,他接觸到的台灣人極少敢討論政治,更不必說公開表達對政府的不滿。

彭光理稱他當時的主要目標並非傳教,而是集結群眾、構建社群,進而推廣社會公義、宣揚人權。然而在白色恐怖下,他寸步難行,不僅他可能會被遣返,參與的村民也可能被抓捕。1970年,深感無力的彭光理決定返美。

他說,如果當時有人告訴他,30年後台灣會迎來民主,「我會說『喔,別鬧了。』」

返美后就讀於密歇根大學的彭光理,遇到另一個姓彭的人——當時正逃亡美國的台灣獨立運動領袖彭明敏,兩人成為好友。1984年,彭明敏到華盛頓掌管台灣人公共事務會(FAPA),恰好正在華盛頓工作的彭光理義務襄助。1986年,「美麗島事件」受刑人家屬許榮淑和周清玉參加FAPA活動,會講台語的彭光理負責接待,結下交情。五個月後,包括許和周在內的18人創立民進黨,透過FAPA尋求國際關注,彭光理參與其中,黨內人脈越結越深。

但當時的他,對民進黨的前景並不太樂觀,更未預料到,在14年後,民進黨就能成為執政黨。

2000年,彭光理到台北參加陳水扁的就職典禮,他還清楚記得通向總統府的路上,路兩邊都站滿了戴草帽、嚼着檳榔、興高采烈的「歐吉桑」(日語「叔叔」之意)。

然而,沒過多久,風暴席捲華盛頓。陳水扁積極謀求台灣獨立,希望藉此安撫黨內派別摩擦、動員選民。「911」事件後亟需北京支持反恐的美方,則不希望被拖進台海的緊張局勢。此時的民進黨和美國,追求的利益相悖,衝突不斷。時任民進黨駐華盛頓聯繫人的彭光理直言,陳水扁執政時期「極其困難」,民進黨與美國關係風雨飄搖。 「就像在看一部壞電影。」彭光理感歎。

時隔多年,民進黨的團隊已大大修補與美國間的互信。當被問起擔不擔心蔡英文上任後,北京「地動山搖」、華府風暴再臨?彭光理淡淡迴應,他在華盛頓的時間已經長到不擔心任何事情。

多年的駐美經歷,讓媒體稱彭光理為民進黨的美國信使,他則用台語笑稱,自己的角色有點像讓雙方了解對方、萌生愛意的「媒人」,讓美國政府和國會知道民進黨的動向和立場,另一方面,也讓民進黨及時得知,華盛頓正在發生什麼、將如何影響台灣。

在華盛頓政策圈浸淫已久的他,是民進黨理解美方態度的「翻譯機」。這並非單純的語言翻譯,而是利用經驗、分析解碼。彭光理舉例說,分析人士發表一篇關於台灣的文章,他就會為民進黨分析,這名作者在政治光譜中所處的位置、出於什麼立場寫這份報告、應該如何理解、立場是否反映美國政策界的主流想法。「讓遠在台灣的人們不要過於興奮。」

另一方面,這又是一份「schmooze(可譯為閒聊、獻殷勤、建立關係)」的工作,與政策圈各路人物交流,聽到的說法不盡相同。「就像拼拼圖一樣,你不會一下子看到全貌,從這兒拿到一塊拼圖,從那兒拿到另一塊,拼在一起,退後一步,才會看清楚情勢。」

蔡英文就職前幾天,他在辦公室舉辦午餐會,邀請七、八個外國駐華盛頓使節,介紹台灣即將政黨輪替的局勢。對兩岸局勢尤其感興趣的外交官們問他,蔡英文在就職演說裏會說什麼。「我就回答:『我不曉得啊。』」彭光理聳聳肩,調皮地咧嘴笑了。「演說是否能不惹惱北京,讓兩岸交流持續往前,這是最重要的部分。」

蔡英文較早前訪問美國期間,她曾到訪民進黨駐美代表處。
2015年6月蔡英文訪美期間,曾到訪民進黨駐美代表處。

蔡英文二度訪美的幕後鋪路者

蔡英文是個怎樣的老闆?彭光理思考良久,說:「她是個要求頗高的老闆,那是好事,她對自己的要求也很高。」兩人相識近二十年,對彭光理而言,蔡英文並非一夜間光環加身的總統,更像是相識已久的朋友、同事。

2013年開設的民進黨駐美辦公室最重要的課題,是打點蔡英文2015年6月的訪美之行。蔡英文從未親口稱讚彭光理的工作做得好,但有一個舉動,無聲勝有聲。

在蔡英文訪問華盛頓的最後一天,當時她已順利會見美方高官,心情較為輕鬆,與隨團記者登上游船,遊覽波多馬克河。彭光理向蔡英文轉達船長的話:如果她願意,可以試着掌舵。蔡英文有些猶豫,第一反應是問:「這合法嗎?」彭光理笑說:「不要用妳的律師思維了!(Stop being a lawyer!)」上船後,蔡英文來到駕駛室,正躍躍欲試,一艘警船在旁邊駛過,彭光理不忘調侃她:「妳看,他們來抓妳了!」一句話逗笑了蔡英文。

最終,蔡英文接過方向盤,直呼首次開船很開心,微笑掌舵成為訪美行最經典的鏡頭之一,那也是彭光理放下心頭大石的一刻。

然而,蔡英文赴美「面試」成功,並非一蹴而就的魔法,而是吃一塹、長一智的結果。

2011年9月,蔡英文首次競選總統前訪美期間,不具名的美國官員向《金融時報》表示,蔡給美方留下一些很大疑問,即她是否願意並且能夠繼續維持台海兩岸近年享有的穩定關係。彭光理形容,那是一個卑劣的打擊(low blow),毫不必要並且做得過火(unnecessary and overly done)。「但某程度上可以理解,因為美方覺得蔡英文的解釋沒能讓他們滿意。」

彭光理透露,當年犯下的失誤是,因與會人士的行程有變,被迫壓縮國安會的會議時間,太過倉促,沒有足夠的時間讓蔡英文解釋政策立場。

二次訪美時,為了扭轉乾坤,民進黨的準備更為充分。行前吳釗燮多次前來打點,加上上回的經驗和人脈基礎,留出餘裕,連國務院副國務卿布林肯(Anthony Blinken)臨時更改行程,民進黨團隊都能及時靈活應變,補上會面。

從2002年開始擔任民進黨華盛頓聯繫人、2013年起掌管黨駐美辦公室,彭光理的心得是:「要贏得對方的信任,就不能兜售謊言。」應對美方,唯一成事的方法就是將事實攤在面前,直陳黨內和台灣內部的壓力。

他說,美國是台灣存在的「唯一擔保人」,如果不是美國,台灣島早就會融入中國的版圖中,民進黨不能忽視美國。「不可能。」彭光理一字一頓地說。

民進黨重掌政權,彭光理透露,民進黨駐美辦公室至少在今年內將繼續存在。駐美台北經濟與文化代表處(TECRO)代表台灣政府,他所在的辦公室則代表民進黨,繼續為黨內直供華盛頓政策圈的第一手資料。

蔡英文就職演說的話音剛落,「媒人」彭光理又要忙起來了。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