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深度

專訪導演曼多薩:反毒與販毒,我鏡頭下危險四伏的菲律賓

能讓處於「地下經濟」的人信任你並非易事,他們的故事不是被用來滿足作品與利益,不該讓他們感覺自己被剝削或被利用。

菲律賓導演布里蘭特・曼多薩(Brillante Mendoza)素以關注菲律賓都會底層社會現實著稱。

菲律賓導演布里蘭特・曼多薩(Brillante Mendoza)素以關注菲律賓都會底層社會現實著稱。攝:Laurent KOFFEL/Gamma-Rapho via Getty Images

特約作者 謝以萱 發自釜山

刊登於 2018-12-22

#菲律賓電影

布里蘭特・曼多薩(Brillante Mendoza),是談到菲律賓電影難以忽略的一個名字。筆者此前參加今年的釜山影展,見影展為2018「菲律賓電影百週年」規劃了特別紀念單元「Cinema as a Response to the Nation」,選映一個世紀以來菲律賓電影發展的代表作,還邀集當代最重要的菲律賓電影工作者齊聚釜山。

曼多薩監製的《Lakbayan》和他的最新劇情長片《Alpha, the Right to Kill》都來到了釜山。前者是他和拉夫・迪亞茲(Lav Diaz)、奇拉・塔西米克(Kidlat Tahimik)三人共同執導之作(曼多薩亦為此片製片),堪稱匯聚菲律賓電影三巨頭,從各自角度為社會留下時代切片。而後者則以近年引發國際熱議的總統杜特蒂反毒行動為背景,藉由主導反毒行動的特種部隊和其線民合作破獲社區毒窟的過程,呈現出埋於馬尼拉大都會的地下毒品市場,是如何錯綜複雜、深入常民生活,緊密牽動置身其中者的經濟生活命脈。

《Lakbayan》劇照。
《Lakbayan》劇照。圖:Busa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曼多薩刻劃人性樣貌真實且殘酷,角色情感飽漲,攝影鏡頭寫實而晃動,這些都為其對社會現實的關懷提供了極具代表性的風格。

毒品交易與緝毒行動等題材,近年已成為菲律賓電影中常見母題;而杜特蒂在反毒行動的鐵腕態度,以及過程中引發的對於人民權利的各種爭議,更是國際各大媒體、人權團體關注的焦點。其中最大的質疑來自於菲律賓警方在反毒行動中採取的做法,其正當性與資訊正確性,皆受到反對反毒行動者的抨擊,不少無辜者未經調查明確便遭法外處決,且遭到處決的仍多是下游的成癮者或藥頭,跨國販毒網路的真正核心,至今還未受到直接打擊;甚而反毒行動成為執法者狹怨報復的工具,今年台北電影節選映的菲律賓短片《夜探毒窟》(Suerte,2017)便呈現了相關現況——將人私刑打死之後在屍體上掛上「我是吸毒者」的牌子,行兇者便可無罪開脫。執法單位內部的腐敗結構,也是遭到外界詬病與質疑的關鍵,收賄、形成共犯結構,亦非新鮮事。

透過電影呈現硬幣的兩面

「電影,對我來說就是真實生活的映照。」曼多薩的電影以關注菲國都會底層社會現實著稱,如今備受國際影展青睞。而曾經,他從事過多年廣告設計、製作, 45 歲才有機緣拍攝第一部作品《情慾按摩院》(The Masseur,2005),呈現性工作者面對至親生離死別時的掙扎與蛻變,首部劇情長片便獲得盧卡諾影展金豹獎的肯定。他常以馬尼拉龍蛇雜處的大都會角落為場景,那些在昏暗街燈、窄仄堆滿雜物的巷弄之間為生活奔走的小人物,是曼多薩最常勾勒的主人翁。2008年的作品《高潮滿座》(Serbis)聚焦人對慾望的尋索與渴求,成為第一部入圍坎城影展競賽單元的菲律賓電影。他刻劃人性樣貌真實且殘酷,角色情感飽漲,攝影鏡頭寫實而晃動,這些都為其對社會現實的關懷提供了極具代表性的風格。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