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霧雨灑遍香江。
民主派在九龍西補選再輸一仗,以「民生優先,政治放一邊」作競選口號的陳凱欣替建制派摘下多一個立法會議席。
民主派各黨派形容今次選舉是「歷來最團結的一次」,派內老中青傾巢而出為工黨李卓人助選,卻換不到更多的人出來投票。九龍西補選投票率比今年3月11日同區補選高0.09%,但僅得44.4%。投票率低迷之下,陳凱欣得票106457,比李卓人與馮檢基這兩名民主派候選人加上來的105556票還要高901票。
總結311補選敗陣的經驗,民主派認為主要問題在於地區無選舉氣氛,於是今次補選改以陣地式宣傳——向屋邨洗樓、擺街站、社區巡遊,被DQ(Disqualified,取消資格)兩次的劉小麗在選前發起百公里跑步拉票運動,民主派全體冒雨中苦戰。競選團隊選後長吁一口氣:「我們要做的,都做了」。但始終,「歷來最團結」的民主派還是敗給了「政治放一邊」的建制派。
民主派分析指,建制派有國家規模的選舉機器,但「建制派票是團體票,長遠不會增長,問題出自非建制派的選民心淡沒有出來投票」。今次李卓人與陳凱欣得票差近一萬票,反映民主派再不能如311補選一樣,推諉宣傳策略或不夠團結等因素。
敗選結果已定,李卓人敗選後感言:香港人最大的敵人是心淡,承認民主派未來要檢討,而團隊中人認為先要了解港人心淡的深層原因,不然民主派只有活在同溫層。
空前絕後團結 VS 史上罕見前高官助選團
曾勝出2016年立法會選舉而後來被DQ的劉小麗,9月宣布參與這次補選,以她為中心的兩次集氣大會結集不同光譜的民主派支持,代表傳統泛民的民主黨與公民黨的老大哥傾力支持。在傳統泛民地區樁腳的配合下,小麗民主教室(劉小麗為首的民間組織)早於7月啟動地區工作,籌備日後的落區組織。其後教室與多個社區組織成立九龍西民主派地區支援會,團結民主派關心勞工基層的社區組織,首次建立政治關係網。團隊一直冀盼能做到「左膠大團結」(「左膠」為網絡對傳統泛民主派的戲謔稱呼),與建制地區組織作出有限度的抗衡。
劉小麗參選終未能如願。10月15日,選舉主任通知劉小麗,指她在2016年一份聲明中表示捍衛「香港獨立」作為港人自決前途的選項,認為劉「並不接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擁有香港的主權」,在沒有給予她答辯的情況下,取消其參選資格。最後由劉小麗的「Plan B」(後備方案)、被喻為最有能力團結民主派的工黨代表李卓人頂上參選,他得到傳統泛民退休大哥如梁家傑、李柱銘、余若薇等拉票,各黨派的團結程度、陣容之強大,在回歸後的選舉中算是空前絕後。
建制派方面,則意外地派出前食物及衛生局政治助理陳凱欣,她參選時強調「獨立」,在參選表格上懸空「政治聯繫」一項,打造「白色」素人面孔。陳凱欣比在311補選勝出的民建聯鄭泳舜,更早展開選舉工程,在宣布參選前後已馬不停蹄辦造勢大會。她背後更是「星光熠熠」,前上司、前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高永文全程近身助選,選舉前一週,包括前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與前警務處處長曾偉雄在內的大批前高官亦加入拉票隊伍,實是香港選舉史上罕見。
民主派估計對手逾萬人助選
今年311民主派代表姚松炎敗選九龍西選區後,建制派直選議席增至17席,民主派在只得16席的情況下,已失去分組點票的否決權,無法阻止重大議案通過,於是今次補選成為了修改《議事規則》的「關鍵一席」。民主派視今次補選為生死戰,此席一失,往後諸如《國歌法》、《廿三條》及未來東大嶼都會填海的第一批財務撥款,只能靠「拉布」對抗建制派。
因此,民主派競選團隊決定,選前兩週以「一旦李卓人輸掉,會_」/ 「陳凱欣贏了,你真的甘心嗎?」為網上宣傳主軸,惟反應並不算湊效。民主派中屬於較受年輕人歡迎的民主黨立法會議員鄺俊宇,臉書followers達21萬,他在選前上載一條「唔關心,唔代表我唔擔心」的催票短片,希望打動年輕人的心,可惜瀏覽人次仍不過六萬。而另一邊廂,進入選舉論壇階段,陳凱欣一句「民生優先,政治放一邊」口號,卻切中小市民心態。
311民主派敗選後,縱使有分析歸咎於其選舉策略「離地」,但有份參與311和這次助選的人士告訴端傳媒記者,到屋邨「洗樓」一次要出動三十名義工,上次助選的人手嚴重不足,根本做不到地區工作。反觀建制派,兩次補選傾巢而出,助選人數之多,非尋常百姓所能想像。
記者在11月25日的選舉日到旺角、油麻地目測民主派與建制派助選團人數約1:3,在土瓜灣與中產區黃埔花園地區,更出現約1:5的比例,大路擠滿5號陳凱欣的牌,助選團隊以長者為主。
在旺角助選的民主派民間組織「社區前進」成員朱江瑋整月在旺角擺街站,他發現今次建制派的助選人數比311還要多。選舉當日,民主派下午在旺角、油麻地在同一時段,統計建制派街站的人數,陳凱欣的團隊多達一千人以上,估計整個九龍西約有一萬人助選。「311補選時,建制派沒有放太多人在非住宅區,今次明顯不容有失,連唐樓門口在駐滿助選員,跟足選民。」
今次民主派在選前的義工人數達千人以上,民主派人士指今次已是歷來最多義工的一場選舉,但苦戰一天,仍敗選收場。
民主派中產基層選民游離
這次的九龍西補選,民主派焦點在於,其代表李卓人是否能在姚松炎敗選地區收復失地。結果是李卓人宣布敗選之餘,所得的93047票,比姚松炎的105060票還要少12013票;李卓人在中產區美孚、黃埔、荔枝角豪宅區的表現亦不理想,追不上311補選時姚松炎的票數。
在這次選舉,李卓人只有數個基層選區表現比姚松炎好,包括建制派受白田商場重建困擾的石硤尾「上白田」、「下白田」選區,還有「啟德北」的啟晴邨、德朗邨與民建聯票倉「南昌北」。當中「啟德北」的最大啟示是,民主派如何努力在屋邨洗樓拉票,啟晴邨、德朗邨與建制派的票差依然是最大的地區之一,民主派在建制派的新屋邨「鐵票」金碗始終很難搶攤。
九龍西兩次補選的政治現實告訴民主派:民主派選民在流失,建制派十分穩固。從2012年立法會選舉計算,建制派在九龍西的總得票由81911,升至2016年的102286,2018年311補選升至107479,週日陳凱欣在風雨影響下得票106457票,僅微跌一千票,穩守10萬線。九龍西有48萬選民,兩次補選反映民主派的選民正在流失,而且變得游離浮動,選舉結果亦反映DQ風波或東大嶼都會填海事件對選情沒有造成明顯影響。
李卓人參選前,其團隊曾向記者明言,在中聯辦操盤的選舉機器下,今日建制派在九龍西足以穩奪10萬票或以上,不會突然升也不會跌,在單一議席的民主派與建制派的對決,「如果沒有12萬票,根本不能穩勝」,投票率不過五成的話,民主派勝出可能性極低。競選團隊想盡辦法在姚松炎的選票基礎下增加兩至三萬票,因此提早落區進行社區工作,希望帶動選舉氣氛。
以往的選舉策略「太傲慢」
距離選舉前3個月,端傳媒記者開始採訪民主派的地區宣傳工作。8月前,小麗民主教室已開始派人統計九龍西地區的人流,準備做街站的分布圖。小麗民主教室成員Ryan負責統籌街站,Ryan坦言:「其實沒有什麼策略可言,只是有沒有做齊選舉的功夫。」
所謂「做齊」,其實是民主派以前沒有做足的功夫。民主派今次擺街站,親手將宣傳單張放入住客信箱,做社區巡遊宣傳等工作,都是以前民主派厭倦做的選舉工程。民主派的宣傳特別缺乏地區感覺,依賴政治明星魅力。連民主派年輕世代也批評,過去的選舉策略「太傲慢」,今次要返回社區,從頭做起。
Ryan指出,民主派沒有多少地區「樁腳」,地區數據如街站的人流數字、街坊聯絡、地區政策的分析都嚴重缺乏。
「建制派不同,他們有詳盡的個人資料,都是個案得來的,有些靠活動聯誼。這樣才能做到選舉當日打電話給選民催票。今日做到選舉日打電話的工作,只有民協。」
Ryan與教室的職員花了一個月,在九西不同地區現場統計人次,亦開始聯絡民主派的區議員,尋求民主派區議員的協助。
今次補選,Ryan表示8月前小麗民主教室已做了100場街站,到11月民主派每週平均做150場街站,街站遍布整個九龍西。選前三星期,民主派亦向房署申請上公屋入信箱,做俗稱「洗樓」的叩門游說工作。Ryan說,今次街站的大方向是「不要怕被建制派支持者罵,無樁腳都照做」,連建制派議員梁美芬的票倉九龍城,教室也曾派劉小麗去做街站。針對姚松炎慘敗的啟晴邨、德朗邨,李卓人聯同朱凱廸、公民黨譚文豪早上擺街站,希望用老中青的人氣議員在屋邨收回失地。
由參選變助選的劉小麗在選前坦言,不論DQ前後,今次也是跨黨派跨世代的「大團結」,不同光譜的黨派「當作自己選舉Campaign」這樣做,例如民主黨主席胡志偉承諾九龍西樁腳做到「包產到戶」,只要工黨出物資,何文田地區樁腳擺街站做足全套工作,實行用區議會選舉的形式去選立法會。有前街工成員指,這種落區選舉模式只有街工與民協兩個政黨做到,今次民主派已改變過往在地區只播「口號」、聲到人不到的做法。今次民主派的宣傳共識,是要面對面感動選民。
民主派無法把民怨轉化選票
選舉前三個月,關於「民生」的政府醜聞和爭議不斷。先是香港經歷最強颱風「山竹」,災後林鄭月娥宣布不停工,惹怒市民;其後施政報告建議的東大嶼填海計畫,耗資公帑至少五千億港元,激起萬人遊行;期間施工中的港鐵沙中線工程醜聞聆訊亦揭開造假的黑幕。
政府施政頻起爭議,但民主派未能乘着正在燃燒的民怨獲取選民支持。有民主派人士分析指,市民對政府是不滿,但不代表市民會支持今日的民主派,考慮到雨傘運動之後政府施政強硬,改變了民主派「討價還價」的角色,現在政府對反對派的取態是「你不要,我便不給」。民生議題如侍產假五天與七天的爭議聲中,政府亦寸步不讓,在議會也不容民主派「討價還價」。
這三個月以來,記者追蹤式採訪民主派落區宣傳,綜合選民向助選團的聲音,選民有三個「不相信」——不相信議會,不相信民主派,不相信所謂的「關鍵一席」。雨傘運動之後一連串的政治事件,市民積累的無力感至此,極大減低了他們的投票意欲。
多次到建制派勢力範圍宣傳的劉小麗,難以簡化說明市民無力感如何形成,但她能說明白建制派為何在基層如此受落。
劉小麗分享落區經歷:「向我破口大罵的長者,有時會分享他們朝不保夕的生活。他們可能不信民主派議員幫到他們看牙醫會快些,但相信建制派可以。他們認為選舉等於政治化,建制派派點心優惠推銷候選人,不但覺得問題不大,反而對他們生活有直接的改善。」
政治現實是,今日的建制派擁有更多政治籌碼推動民生政策,長者和基層較接受和欣賞能被看得到的「成功爭取」(社會轉變)。劉小麗認為他們一樣認同民主,不過生活所迫、貧富懸殊的拉距令基層乃至中產也感到「民主」有點遙遠。
投票給李卓人,究竟代表什麼?
進入選舉大直路,「佔中」發起人之一的戴耀廷教授在民主派在油麻地榕樹頭的集氣大會一聲疾呼:「香港人,你醒來吧!香港不是一個民主的社會,要爭取一個民主社會,投票就是一場抗爭的運動。」他在「佔中」案件審訊前,希望選民不要執着參選人是誰,因為投票旨在抗爭。
李卓人上台亦曾提醒選民:「今次已經係東大嶼填海的公投,投我不代表投給李卓人。」
劉小麗落區跑步拉票時的口號稍作微調:「投給李卓人,等於投給香港人。」過去一個月,劉小麗亦感受到選民不理解Plan A / Plan B,始終對於香港人,投票抗爭、選舉選理念的概念仍然抽象,令「Plan A+Plan B」(劉小麗加李卓人)不能化作「1+1=2」的政治能量。
有前線義工跑了兩天,走遍九龍西,遇上反應極端的回應。不少人本來就會投民主派,支持讓她感動,但對於游離選民,則難以獲得其支持。「香港人只懂 Vote person IN ,沒有 Vote person OUT的概念」。
事實上,民主派這場選戰的主軸不太清晰,有年輕選民選前在網上撰文:給我一個投票的理由?有義工也反映,民主派未能明言為何要選擇一個從沒有在九龍西服務的李卓人。
敗選後12小時,民主派油尖旺競選要員之一的「社區前進」檢討成敗。成員之一朱江瑋有感而發說:「香港80年代開始直選,其民主教育是透過『看到成果』的選舉洗禮的。以前強調『關鍵一席』,選議員入去,議員有力阻止《廿三條》。今日制度亂改,議員無力,有選民投訴,聽厭了『關鍵一席』。的確,今次『關鍵一席』未必守住議題,但選民不明白民主最重要的,從來都是爭取民主的制度。」競選團隊在劉小麗參選一刻,已強調此席一失,政府便可以肆意修改《議事規則》。
當中有選民曾向助選團反映:他們說投票需要「一個希望」,厭倦了民主派一味向議題「說不」,沒有建設性,令他們充滿無力感。團隊中人表示明白,香港人習慣選舉是一場「給他一個希望」的充權運動,但今日的選舉,已變成令選民感受無力感的運動。
進入威權時代,補選結果折射出香港人心淡的深度與層次。在香港最貧富懸殊的九龍西,我們可能只看到一點端倪。
*警務司司長
警察司司長有誤,宜更正。
謝謝指出!已更正
香港絕不是欠出色的領袖或有遠見的政綱,只是有見當下的傀儡政府和不公制度,有智慧的年輕人都心知時不我予,只能明哲保身,眼睜睜看少數幾個「不識時務」的勇士在「國家」大旗下犧牲自己的熱情,青春和理想。
要求不高,哪怕只有個像一點樣的選舉制度,哪怕像新加坡那種Gerrymandering也好,加上真正For Hong Kong people的政府,不出十年,香港會百花齊放,洋溢的創意,才能,勤奮,理想,絕不為新加坡之後。
想投的人要不心灰意冷,要不被DQ,我這一票,除了為這假民主徒添名不正言不順的合法性,還有何用?
叫我想起昔日朱高正為何要在萬年國代打架,接不接受其方式也好,當時你“文明”地跟從其典章根本連發聲機會也無,全面地由資源,政府以至宗主背後影響單方面傾鈄的遊戲,像少林足球少林隊面對由球證到球會都是我的人,根本沒法假設背後有一個公正的平台,大家真的可以在同一平台憑本事較量,所以,談下去根本沒意義
1、民主派只有活在同溫層,说的真好
2、「民生優先,政治放一邊」口號,卻切中小市民心態。
3、穩守10萬線。九龍西有48萬選民,投票率太低,也就是大多数香港市民麻木,说明民主的政见和候选人没有激起选民激情,这个是需要改进的。
4、选举需要组织和樁脚的,也就是需要组织,这个民主党后面要想办法解决。
以上几点是民主派需要注意的,如果不调整,那么民主派的议员会越来越少。
DQ是何意?
讀者你好,DQ是取消資格的意思。自2016年立法會選舉後,先後有多名議員和參選人因不同理由遭到當局DQ,失去議員資格或參選資格,詳細可參閱我們早前報導。
https://theinitium.com/channel/legco-oath/
太绝望了,对香港已经心淡,眼睁睁看着中共和不争气的港人一步一步将这块美好的土地推落悬崖
沒有出來投票的選民,終要承受失去乘便車享用民主派辛苦制衡重商主義政府的機會了,社會上也只會有更少的人出來支援你們。因為此時此刻的你們對社會根本不在乎,哪天發現自己心臟有問題到醫院一看,哇!要排2年半才能看診。哪天地鐵站塌了死傷慘重也不能看調查報告,因為這是機密不能公開。家附近的公園沒有諮詢突然拆了,拿來起商業大夏,然後便宜的街市趕走了後所有超市全部貨品都加價了,又不知怎的又迎來了一批批內地長者到新超市買日用品。寧靜的環境也會失去。投票只是為了守護著平凡的幸褔,若這一份堅持都要放棄,那麼失去這份安穩是他們所咎由自取的。
@自芳:咁你不如去選香港小姐?一樣可以投票
其實泛民最大的敵人根本不是建制(建制票泛民根本搶不到),他們最大的敵人是自己(多年沒有更新的政治目標和路線圖)以及痛恨討厭他們的本土年輕人。
回應樓上,「為什麼支持陳小姐」。
非常直觀的感受是,陳小姐確實樣貌出眾,個人形象對於年輕人有親和力。
無論是被DQ的劉小麗、周庭、游蕙禎,甚至311當選的鄭永舜,我很難相信支持者關注他們的理由中,沒有個人形象的因素。
相比之下,李卓人的個人形象真的不太容易吸引游離的選民。
根本不能隐胜 应为 根本不能稳胜
謝謝指出!錯處已經更正。
民主派未能明言為何要選擇一個從沒有在九龍西服務的李卓人<<<<<陳小姐出現的日子更短,為何又不見人有此要求,有趣。
有朋友在區牽員辦事處當義工多年,共識早已是找建制區議員,政府部門反應一定快幾拍,當政府都傾斜到一邊時,”地區工作”從何做起?一開始已是一個有意擠壓非建制的遊戲,能支撐到2018年未沒頂已經算不錯。
归根究底,泛民不肯用焦土战术来对抗议会,再加上没有政治明星的加持,以后选举会更加困难
最後一段的「貧窮懸殊」應改為「貧富懸殊」吧?
是的,謝謝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