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風物 金馬獎2018

馬欣評《大象席地而坐》:胡波留給我們一條怎樣的救命繩?

如果有人徹底拍出了21世紀的貧窮與寂寞,那應該是胡波。 這就是徹底身在異境的感覺,這是徹底絕望之地⋯⋯


《大象席地而坐》是導演胡波執導的首部也是最後一部電影,剛獲第55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劇情片。 圖片來源:金馬獎
《大象席地而坐》是導演胡波執導的首部也是最後一部電影,剛獲第55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劇情片。 圖片來源:金馬獎

那老老小小,在魔幻的月光下,搭著大巴,前往傳說中的大象所在地。結果可能離願望非常遠,但剎那離愛卻非常近。胡波,一個未夠30歲的導演,拍出下一代走向沒有盡頭的荒蕪路,走去哪裏都一樣的封閉未來。他以散文的質感打造了一部電影,文字行進深植影像,以至四小時都能見細節。其中人情與際遇,如墨灰飄散,隨後他以自殺告別,如為此明志一般,以天地萬物見證了一群群人雖無路可走,但「走」這動作,本身已是希望。

《大象席地而坐》,最終獲得本屆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劇情片兩項大獎。影片裏是21世紀的寂寞與窮,胡波以清明的眼記錄下來,已不奢求希望,留下的是一點點近乎奇蹟的愛。

21世紀的貧窮與寂寞

如果有人徹底拍出了21世紀的貧窮與寂寞,那應該是胡波。這世紀的貧窮與寂寞不似上一個世紀,這年代的貧窮是被真空包裝的,確保你的吶喊不會被人聽到,它是一批批被掃除隔離的,不會出現在別人的同温層裏。你在其中一點點的枯萎,最後壞死,寂寞都太奢侈,卻是你最後唯一有的。這時代的寂寞也不同,世上的遊樂園仍在手機裏,他人的繁華一開機就有,相對於你的沒有入場券,在這電影裏,吃沙止渴的海市蜃樓是真實存在的。

他的電影裏快沒有活物了,除了人與老狗以外的。當然,還有我們已經習慣的霧霾,工業廢城,宿舍一樣的公寓建築,這已是當代風景。拍攝地跟任何地方都很像,主角韋布的故鄉是所有人通往哪裏的過渡站,住在裏面的人則什麼地方都沒能去。

人所說的「大象」,是一點情感與寄託的傳說,能前往的所謂温情之地,但那是長路漫漫了。這是一部以詩情坐鎮的電影,因為那是去不了的嚮往,人生來回折返的命,不只貧窮議題而已,是替大霧中的人找路,徒然於奔走中。

你愈看,愈覺得這一切都是帶有刺痛的幻覺,主人翁們身處的無限綿延的產業道路、來往貨櫃車的吵雜聲、霾落在你身上也落你頸肩、窩居在箱型錯落的集合住宅、一片片被棄置的野地與公共建設,這裏沒有綠意,好像連片葉子的想像都不曾有過。文明之灰都聚在這裏無處消化。

接著你看到少年與一個老年人幾乎同時醒來,兩人都好似醒來在昨天的噩夢裏,這夢經年累月做太久了,兩人無精打采地起身,夢一樣的現實壓得生活有梁柱似的傾斜,今天的又比昨天更悶壓了一些。苦日子都是浸泡的,人在其中舉步維艱。如同裏面的台詞:「操他媽的今天又開始了。」

這是一部以詩情坐鎮的電影,因為那是去不了的嚮往,人生來回折返的命,不只貧窮議題而已,是替濃霧中的人找路。

《大象席地而坐》電影劇照。

《大象席地而坐》電影劇照。網上圖片

四小時人生絕路

你順著導演胡波的眼光,在片頭就可以看到無盡的雪地,裏面偶有荒草枝梗,隨風飄得乾淨極了,像是精神上的長征,雖然沒有目標也沒有座標,但一片白茫茫,有了前進的渴求。

然而轉眼間現實的灰撲撲又打上來。電影裏高中生原本鮮豔的藍紅制服、女主角黃玲身上的粉色外套,都蒙了灰,整個城市都是洗不乾淨的顏色,大人相對於孩子,是光影更明滅的存在,彷彿早被吸去哪裏了,任由簾幕後的一雙手主宰這個黑夜小城。

這是個地方,也是時空,如今任何一個城市,都可以像這樣被擲骰子一樣輕輕一拋,重重落在這黑幕裏,這世界沒有缺乏哪個城鎮,我們走向一個未知的未來,脱隊的人就聚在那裏,老老死死,爭食搶位。

這樣夢的感覺就更深了,讓這部電影雖然題材灰黯,你卻一起漂流著在這灘死水裏,有著夢的重量託著,身為觀眾的你並不覺得沉重,因為這鎮上也沒人哭喊的,你就知道夢是做不完了,這就是徹底身在異境的感覺,這是徹底絕望之地,真正的貧困是沒有哪天你可以真地能從其中醒來的。

胡波的這部電影,是人生的絕路,也是精神的荒原,電影設定為四個小時的「人生」,他一步步隨著男孩韋布遠離自己生命的核心,遠遠看著所有殘破不仁的頻繁發生,那是一顆太温柔的心滾進粗石礫的活法,學不會像壞人相爭相搶,在那個走獸之城。

於是「大象席地而坐」,是認知去哪裏都只是去了。畢竟困在夢裏,誰真能去哪裏呢?

這就是徹底身在異境的感覺,這是徹底絕望之地,真正的貧困是沒有哪天你可以真地能從其中醒來的。

沒能在「中國夢」裏發財的人

那令人難忘的是這段傳說接著老人家在自家陽台甦醒,你一看就知道他卧室是個陽台,他起身呆怔了一會兒,連醒來都是後悔,接著聽著兒子照例催他搬到養老院,他虛弱地回道:「可是這是我的房子。」隨後你看他一人一狗走進窄巷,相依為命,風都沒在動了。

那裏的人情都像榨乾了的,物盡其用地被幹,大人不得志,偷拿著孩子藏在床下的壓歲錢;女孩的母親濃粧總混著空污,像吃了滿口灰一樣抱怨她以肉體換取業績,在在都告訴你那是個大人沒望的城市,孩子們何去何從?

《大象席地而坐》電影劇照。

《大象席地而坐》電影劇照。網上圖片

《大象席地而坐》雖然也跟去年的《嘉年華》、《老獸》一樣在講中國經濟快速起飛後,雖富了部分人,氣氛是過度亢奮過,如今某些地方煙花已經盡了,發達夢的痕跡仍在,有人無論如何想趕上這場中國夢。這三部電影中人們模仿小資生活,看著歐美影集打造著西方的建築風情,坐落在邊鄉城鎮裏的西化公共設計,大而無當的突兀,更坐實了沒趕上發財的落寞,這中間急速拉扯的心情,貧窮比以往更強大的存在著,簡直像卡在喉間的魚刺一樣,日子久了,夢變化石了、牆上齊頭並進的標語都折舊了,人們在等果陀。

這樣的故事,為何能被他拍得很美?你看他拍最後老小几人終於湊足車錢,坐在大巴士,夜晚的光很美,照進這夢之途,每人酣睡著,不管如何,「前往」總是美的,巴士上的光是影片中少有的温暖,好像終於跟希望搭上邊了。胡波都不是在拍結局,他在拍人的「終於」,終於一刻安頓、終於片刻安心,那點温柔出自導演的凝視,只是一段路,他護住他們的星火。

讓他們盼想在寒冷氣温難以存活於滿州里大象,如何跟這幾個老小人物一樣,在已不適合人生存的環境下,仍能看到彼此的照應,這就是「活物」的真義,比起如同死了的那整城人,他們在找尋「大象」是更接近生命的存在。

胡波都不是在拍結局,他在拍人的「終於」,終於一刻安頓、終於片刻安心,那點温柔出自導演的凝視。

每個人都投射出他的「大象」

另一個胡波帶來的美好是每個主角的視角,你說那麼寂寥的城市,被主幹經濟拋棄了的城市,每個主角看到的是什麼,黑道頭子於城早流失了情感,在那個家裏都靠他耀武揚威的地方,他的輕蔑與不屑,說足了他的恨,這憤怒青年情緒收得緊,連好友因他偷情自己妻子,而跳樓自殺,他都輕描淡寫地對偷情對象說:「妳是真的為他的死難過嗎?還是妳覺得後續的事很麻煩?」他對拜金恨之入骨,不忘補上一刀說:「他不過賺兩三千元,妳要他給你這樣大的房子,不是因妳虛榮嗎?」

他去找心愛的前女友,談判破裂,他不禁問:「妳每天在群組展示的是什麼小資生活,滑雪、潛水,在這地方,妳裝什麼中產生活?」能一針見血的都是用情之人,「妳說妳跟我在一起不舒服,可是我不覺得人生哪一刻是舒服的。」

他像男孩韋布的年長版,凡事那麼經心,在那裏把自己活得跟石頭一樣,恨自己熱的心還在跳,於是他們都想去看滿州里的大象,於城表面上說那大象奇怪,其實那大象就是他自己,在不該在的地方,早就放棄了一切。

每個人都投射出他的「大象」,老先生老金去了一趟養老院,那裏是擺明著等死的光景。風動的只有窗簾,門後的人或愚鈍或驚慌著,從床前走到房門口,已忘記為何走了這趟,那光拍得婆娑,卻拍出被廢棄的生命。老金難免驚心,於是帶著小孫女出發去看大象,雖是意氣用事,但公路那頭的微光,仍是他最後一趟長征,臨出發前,他對著小男孩說了一段刻骨銘心的話:「你人生中能去任何一個地方,但會發現沒有什麼不一樣,這樣也過了大半生了,因此得騙個誰說一定是不一樣的。」

「妳每天在群組展示的是什麼小資生活,滑雪、潛水,在這地方,妳裝什麼中產生活?」能一針見血的都是用情之人。

《大象席地而坐》電影劇照。

《大象席地而坐》電影劇照。網上圖片

大量犧牲為前提的進步

你可能覺得他悲觀,但在死透的地方,這是清明之念。胡波這樣鋭利的清明,讓人擔心,當然我這是結果論,但仍貪戀他鏡頭前的美,那殘酷的美,在那鬼地方,人心的鬼都跑出來了。地方雖窮,但社群網路少不了,貧脊與密閉都足以滋生惡意,人們開始拍同學尿尿拿來威脅、拍女同學跟老師約會來招搖,在那命運如夾娃娃機的地方,毀人有什麼可惜的呢,再窮酸也得爭個先後。尤其太陽下的惡意,胡光拍得仔細,太陽下的恍惚,他拍得下一秒就遊了魂,那裏的白日是弱勢的狩獵場,只有夜晚,胡波拍出了夜的波光,讓人想起了自己心裏的朵朵還有別種顏色,身外還有一個天然的被窩可歇息。

這男男女女就是這般鄙賤的命,卻如此深情,哭也哭不出來,韋布為朋友仗義,卻被出賣,這拜金的地方,就如被拍到偷情把柄的教務主任說:「為何這是這麼邪惡的地方啊?」這幾年大陸太快變得有錢了,太快發展了,每個人心被逼到荒原無法自主。

胡波雖把人性看得這樣透,但仍想拍出點暖,最後幾個人雖在瀋陽卻聽到的大象叫聲,也好,沒有希望是正常的,我們需要的已經是一點類似奇蹟的東西了。

他留下來的作品固然沒希望,但本身已是愛的奇蹟。不管是否有那隻大象,「大象席地而坐」這抽象的信念,是那陷在命運的困局裏,被人戳了也好、被人扔東西也罷,為何不動?動了更顯屈在方寸的荒謬,而那坐著就是份生存意志了,不可能也得存在的信念。他拍了現在與未來以大量人口犧牲為前提的進步,在決定鬆手前,胡波留了這條救命之繩。

觸摸世界的政經脈搏
你觀察時代的可靠伙伴

已是端會員?請 登入賬號

端傳媒
深度時政報導

華爾街日報
實時財訊

全球端會員
智識社群

每週精選
專題推送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