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溫暖面孔和冰冷儀器,十年陪伴川震倖存者

心理輔導員高金英說:「我們的陪同就是make a difference.」
趙正恩,55歲,四川人,原綿竹人民醫院骨科醫生,震後在香港福幼基金會等機構的幫扶下籌建康復科,一年幫傷員做了737台二次手術,現為康復科主任。
川震十年 大陸 氣候與環境 災害

2008年,汶川地震以極其慘痛的方式喚醒了中國民眾的志願者精神,數以百萬計的志願者湧入災區,他們中的大多數在後來陸續回歸原來的生活軌道,但少數人留了下來,幫扶地震傷員走過漫長、艱難、枯燥的康復之路。

他們和災民一樣住在移動板房裏,夜晚下起一場暴雨,醒來時鞋子和床都漂在水上;他們走遍所有村鎮排查受傷災民,每天都要面對殘破的肢體和腐爛的氣味;他們幫助因地震患上嚴重精神疾病的孩子們重返校園,卻始終自責其中一些孩子未能走出傷痛……十年來,他們步履堅定、不曾離開。因為康復是一輩子的事,是災民的一輩子,也是康復師的一輩子。

端傳媒邀請你去認識數位至今留川的康復師、心理輔導員、社工和他們的患者。時光或許像濾鏡一般,虛化了淚與血、痛與恨,但回看歷史的目光不該輕飄飄地落在「感恩」上,凝視康復十年,看見宏大敘事外、小人物的每一步掙扎,看見人、記住人、記住傷痛。

高金英,55歲,心理輔導員、兒童遊戲治療師,香港人,地震後作為香港青年發展基金的項目經理,幫助災民心理康復,至今留川。
高金英,55歲,心理輔導員、兒童遊戲治療師,香港人,地震後作為香港青年發展基金的項目經理,幫助災民心理康復,至今留川。
激勵式肺量計,可用於肺部功能訓練。
激勵式肺量計,可用於肺部功能訓練。
袁孝偉,地震發生時17歲,北川中學高二學生,被壓廢墟下48小時後獲救,失去右臂,在Stand Tall(一群香港骨科醫生為幫扶地震傷員而成立的NGO)幫助下安裝電子手,後成為康復治療師,如今在一家康復器械公司工作。
袁孝偉,地震發生時17歲,北川中學高二學生,被壓廢墟下48小時後獲救,失去右臂,在Stand Tall(一群香港骨科醫生為幫扶地震傷員而成立的NGO)幫助下安裝電子手,後成為康復治療師,如今在一家康復器械公司工作。
兒童專用站立架與Bobath球,左邊的站立架幫助兒童進行站立訓練,而Bobath球幫助兒童進行核心肌肉群力量訓練,以及恢復平衡能力。
兒童專用站立架與Bobath球,左邊的站立架幫助兒童進行站立訓練,而Bobath球幫助兒童進行核心肌肉群力量訓練,以及恢復平衡能力。
賴寒,31歲,四川人,香港復康會四川項目社工,幫助地震傷員重新融入社會,如今在復康會推動成立的內地NGO四川揚康殘疾人康復技術培訓指導中心繼續服務殘障人士和慢性病患者。
賴寒,31歲,四川人,香港復康會四川項目社工,幫助地震傷員重新融入社會,如今在復康會推動成立的內地NGO四川揚康殘疾人康復技術培訓指導中心繼續服務殘障人士和慢性病患者。
前臂枴杖和啞鈴,前臂枴杖用於步行訓練輔助具,啞鈴是肌力訓練輔助具。
前臂枴杖和啞鈴,前臂枴杖用於步行訓練輔助具,啞鈴是肌力訓練輔助具。
桂源,36歲,遼寧人,香港復康會物理治療師,幫助地震傷員做康復訓練,現為四川揚康殘疾人康復技術培訓指導中心負責人,揚康亦在2010年青海玉樹地震、2013年雅安地震後參與傷員康復工作。
桂源,36歲,遼寧人,香港復康會物理治療師,幫助地震傷員做康復訓練,現為四川揚康殘疾人康復技術培訓指導中心負責人,揚康亦在2010年青海玉樹地震、2013年雅安地震後參與傷員康復工作。
股四頭肌訓練設備,患者進行下肢股四頭肌肌肉力量的訓練。
股四頭肌訓練設備,患者進行下肢股四頭肌肌肉力量的訓練。
於佔東,33歲,內蒙古人,原在大慶油田總醫院康復醫學中心工作,震後辭職赴川,成為香港福幼基金會志願者,幫助地震傷員做康復訓練,後加入綿竹人民醫院康復科,留川至今。
於佔東,33歲,內蒙古人,原在大慶油田總醫院康復醫學中心工作,震後辭職赴川,成為香港福幼基金會志願者,幫助地震傷員做康復訓練,後加入綿竹人民醫院康復科,留川至今。
應對不同身高兒童進行腿部肌肉、行走訓練的扶手。
應對不同身高兒童進行腿部肌肉、行走訓練的扶手。
吳丹,31歲,遼寧人,原在大慶油田總醫院實習,震後成為香港福幼基金會志願者,幫助地震傷員做康復訓練,後加入綿竹人民醫院康復科,留川至今。
吳丹,31歲,遼寧人,原在大慶油田總醫院實習,震後成為香港福幼基金會志願者,幫助地震傷員做康復訓練,後加入綿竹人民醫院康復科,留川至今。
關節鬆動術操作專用治療床,多用於骨折病人。
關節鬆動術操作專用治療床,多用於骨折病人。
黃東,地震發生時17歲,什邡市洛水中學高二學生,脊柱粉碎性骨折,經香港福幼基金會幫助康復,現在成都創辦IT公司赤軟科技,每日自駕通勤。
黃東,地震發生時17歲,什邡市洛水中學高二學生,脊柱粉碎性骨折,經香港福幼基金會幫助康復,現在成都創辦IT公司赤軟科技,每日自駕通勤。
經顱磁刺激儀、生物刺激反饋儀,為中樞神經損傷患者進行神經肌肉恢復。
經顱磁刺激儀、生物刺激反饋儀,為中樞神經損傷患者進行神經肌肉恢復。
艾金飛,33歲,重慶人,原在雲南某康復中心工作,震後成為香港福幼基金會志願者,幫助地震傷員做康復訓練,後加入綿竹人民醫院康復科,留川至今。
艾金飛,33歲,重慶人,原在雲南某康復中心工作,震後成為香港福幼基金會志願者,幫助地震傷員做康復訓練,後加入綿竹人民醫院康復科,留川至今。

(張潔平參與川震十年系列策劃及編輯工作,特此致謝。)

2017年7月,端傳媒啟動了對深度內容付費的會員機制。但本文因關乎重大公共利益,我們特別設置全文免費閱讀,歡迎你轉發、參與討論,也期待你付費支持我們,瀏覽更多深度內容。

讀者評論 12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留川至今” 感动

  2. 看的人真感慨啊。一转眼都10年了。

  3. 种子生根发芽,希望在民间的力量

  4. 向热忱服务的医护人员和社会工作者致敬+1

  5. 看到特约编辑,很放心。

  6. 这样的系列报道国内现在是看不到了,还是挺震撼的。但希望端传媒能注意校稿问题。

  7. 錯字:「於」佔東。

    1. 感謝指正,已修改。

  8. 金高英和高金英是同一个人,还是两个人?

    1. 應為高金英,謝謝讀者指正,錯誤已修改。

  9. 向热忱服务的医护人员和社会工作者致敬!

  10. 真的非常感恩有端传媒这样的媒体存在。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记住。真的很感恩端传媒的系列报导,也很感恩有这么些无私的志愿者和援助者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