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深度

天公保佑我男人:一個80後大馬迷妹的哈韓旅程

港台流行文化是她的青春、福山雅治讓她學會日文。但近十年來,卻是韓劇、韓綜、韓樂、韓國歐巴與弟弟佔據了她的生活。韓流南向,大馬華人迷妹由「哈台」轉「哈韓」,也標誌著社會、經濟、文化的典範轉移。

李嘉雯的入坑初體驗維持一年多,算是成功轉移當時的憂鬱,他也再沒有離開韓流坑的圈子,只是在一浪接一浪的韓流中,不定期迷戀上新的對象,從韓流巨星、小生、韓團成員、舞台劇演員到導演。

李嘉雯的入坑初體驗維持一年多,算是成功轉移當時的憂鬱,他也再沒有離開韓流坑的圈子,只是在一浪接一浪的韓流中,不定期迷戀上新的對象,從韓流巨星、小生、韓團成員、舞台劇演員到導演。攝:Jean Chung/Getty Images

特約撰稿人 王思涵 發自首爾

刊登於 2018-04-03

#舞台上的南韓新南向政策

馬來西亞檳城,早上七點鬧鐘鈴響,35歲的李嘉雯醒來,滑開手機,反射動作般先點開微博,接著是IG、噗浪,最後是韓國最大入口網站Naver娛樂新聞版,15分鐘內,她已將韓流娛樂圈、迷妹圈與親友圈的消息更新完畢,這才起身梳洗,準備出門工作。

李嘉雯在檳城世界文化遺產的相關單位上班。兩年多前,她還是中文媒體的地方採訪主任,年過三十,沒有結婚,工作前景不明朗,「整個媒體圈停滯不前,過一天算一天,非常茫然。」轉換跑道之際,追劇、追星的興趣,陪伴她度過人生低潮的時刻,也構成她的日常作息。

韓流席捲亞洲,在外界看來,粉絲心甘情願當盤子(台語,指願意花大錢購買商品而不在意的傻子、有錢人),好不瘋狂。但花痴、腦殘粉的標籤背後,迷妹故事是千萬種,追星之於他們,絕不只是花錢尖叫而已。80後的馬來西亞華人李嘉雯,出身中產家庭,受文科高等教育,求學與工作歷程看似平凡,但迷妹的身份,讓她在馬來西亞見證港台、哈日與韓流的大時代,安頓偶爾迷惘的自己,也因而學好中文、日文與韓文,在平凡的生活中,展開不一樣的旅程。

迷妹的身份,讓她在馬來西亞見證港台、哈日與韓流的大時代,安頓偶爾迷惘的自己,也因而學好中文、日文與韓文,在平凡的生活中,展開不一樣的旅程。
迷妹的身份,讓她在馬來西亞見證港台、哈日與韓流的大時代,安頓偶爾迷惘的自己,也因而學好中文、日文與韓文,在平凡的生活中,展開不一樣的旅程。攝:Thibault Camus/AFP/Getty Images

「我們家好像有迷妹體質,外婆過世前的遺願是把她葬在她鍾愛馬來西亞歌手所在的墓園;從小我喜歡誰,我媽都支持,還請認識的報攤留有我喜歡明星的偶像雜誌給我,」李嘉雯笑說。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