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明星學者到三朝帝師,晉級中共權力巔峰的王滬寧是誰?

1955年出生的上海學者王滬寧,40歲時進京,以幕僚身份從政,分別為江、胡、習打造綱領性的政治論述,是當代中共理論第一人。進京前出版的日記《政治的人生》,記錄了他的思考初衷及價值初始。
2017年10月24日,中央政治局委員王滬寧(中)出席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閉幕。
十九大 大陸 政治

「社會的進步和矛盾往往是人所受到的多種誘惑綜合作用的結果,而在近代以來,最大的一種誘惑就是『民主政治』的誘惑。所以,在社會發展過程中,要切實推進民主政治的發展,把人從這種誘惑中解脫出來,不論是正面的解脫,還是反面的解脫,均是社會穩定的重要條件。」

這一段文字,記錄在1995年1月出版的王滬寧日記《政治的人生》中,是他跟博士生討論「中國民主政治發展的模式和道路」時發表的看法。

政治的人生

作者:王滬寧

出版時間:1995年1月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年輕的政治學者王滬寧提醒自己的學生,在分析民主時,首先要「打掃」自己的價值系統,西方價值體系伴隨着西方物質文明進入中國,「我們的參考體系或多或少是被西方的價值參照系『輻射』過的。今天,我們更需要從自己的文化傳統中發掘出新的政治價值。」

那是1994年,江澤民主政中國的第五年。當時,39歲的王滬寧剛剛當上博士生導師,他給博士生課程《中國社會與政治》開出了一串長長的討論大綱,熱切地探討中國走向的各項議題。

一年之後,王滬寧被召入京,以幕僚身份走上仕途。1995年開始,他的從政生涯,從中央政策研究室政治組組長、副主任到主任,從中央委員兼中央書記處書記,到政治局委員,一路扶搖直上,在2017年10月達到權力的頂峰——政治局常委。

跟政治局常委通行的入圍條件不同,他以幕僚身份從政,卻從未有基層治理的政治資歷。因此,王滬寧能夠作為「三朝元老」受到青睞,地位日益擢升,並非僅僅因為其政策幕僚中樞的角色,更重要的是,他作為重要理論智囊,還負責為中共作為執政黨提供綱領性的政治論述。

王滬寧被普遍認為是江澤民「三個代表」、胡錦濤「科學發展觀」的直接參與、起草者。習近平主政後,王滬寧受破格提拔,由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直接進入中共政治局,與栗戰書一起成為習近平的「左膀右臂」,不僅每次外訪都一定隨從,並且在十九大寫入黨章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也由他負責催生。

在中共95年的歷史上,由「理論家」、「筆桿子」進入權力核心、並且正式成為政治局常委的,只有毛時代的陳伯達一人。

中國的未來是什麼?從明星學者到權力巔峰的思考

1955年出生於上海的王滬寧,1971年初中畢業,由於體弱多病,沒有上山下鄉,留在家裏自學。在少見的一篇媒體報導中,《財經》雜誌形容王滬寧「少年時期即表現出喜好哲學和政治思考的傾向」。1974年他被推薦到上海師範大學外語系學習法語,後在上海社會科學院從事研究工作,1978年考取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碩士研究生,師從研究《資本論》的權威陳其人,後來出版了《政治的邏輯——馬克思主義政治學原理》一書。

1981年畢業後,王滬寧留校任教,歷任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教師、副教授、教授,國際政治系主任,復旦大學法學院院長。學術之路一帆風順,不僅如此,「在80年代,王滬寧已經是學術界知名青年學者,成為當時《半月談》等時事雜誌的封面人物,受到當時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負責人的關注,曾參與了從中共十三大以來的中共重要理論文獻的起草工作。」

對八十年代王滬寧的治學,《財經》雜誌的專文這樣評價:「他的著作之豐,治學之刻苦勤奮,成爲上世紀80年代學術界的一大景觀。王滬寧政治學方面的才華,早在中共十三大之前就已被黨和國家領導人看中。在改革開放之初,黨和國家特別需要一套完整的有見地的政治學理論作參考,而王滬寧的學術理論總被看好。其中,他的《比較政治分析》,是一本很有代表性的作品。」

而王滬寧進入公眾視野,則是以辯論隊教練的身份。1993年他率領復旦大學辯論隊,前往新加坡參加「國際華語大專辯論賽」並在決賽戰勝台灣大學隊奪冠,當時中國首次電視實況播放比賽全程,一時之間,辯論隊員和他們的教練王滬寧,成了中國新生代的「明星」。其後出版的《獅城舌戰啓示錄》,是當年的暢銷書。

這次辯論賽後,王滬寧寫下《顧問手記》,其中記錄自己在行程中短暫考察新加坡的感想:「中國的未來是什麼?新加坡是一個現代化後的華人社會,它已經遇到了西方文化帶來的種種挑戰,正在尋求應戰的方法……中國會遇到什麼樣的問題呢?這場挑戰是世界各地的華人社會共同面臨的。」

這也是王滬寧的學術生涯一直追問的核心問題。他深信無論是政治價值還是經濟規律,答案不會一直在「西方」。

鄧小平改革開放的最大成就是結束毛澤東時代的計劃經濟模式,引入市場機制,但這在理論和意識形態上卻給中共帶來一個如何自圓其說的難題,而八九年六四事件後,隨着胡耀邦和趙紫陽兩位黨的總書記被鄧小平廢黜,更遺留未能解決的政治體制改革問題。因此,缺乏能夠連結共產黨合法性的理論論述,既可以承繼中共建政的原教旨理論——馬克思主義,又能與市場經濟、全球化格局相銜接。用王滬寧自己的話說:「馬克思主義政黨必須研究新情況,分析新問題,提出新思路,制定新理論,不然的話,就會落後於時代發展的步伐和人民的利益要求。」

仍是學者身份的王滬寧,曾提出新權威主義、集中現代化模式,和中國特色的政治體制模式等研究課題,加上他對《資本論》有深入研究,以及國際政治專業背景,種種相加,成了中共掌舵者亟需爭取的理論操盤手。

《財經》雜誌2007年10月的文章《新晉書記處書記:王滬寧》這樣總結王滬寧:「王滬寧走進中南海,最主要是因爲他的理論工作適應改革開放的需要。他曾參與了從十三大以來的黨的重要理論文獻的起草。其中,他有關推行政治體制改革和民主政治不能超越中國現階段條件的論述,爲中國政治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參考。」

2013年3月16日,全國人大六次全體會議後,王滬寧(中)跟國家主席習近平及總理李克強一同離開會場。
2013年3月16日,全國人大六次全體會議後,王滬寧(中)跟國家主席習近平及總理李克強一同離開會場。

1994年日記直白記錄價值觀

王滬寧留給公眾的印象,低調而神秘。除了公開出版的學術著作外,《政治的人生》這一罕見的出版物,正如其名字一樣,已經變成外界一窺王滬寧真實面貌的少數公開材料,從雜記式、生活化的記錄中找到的線索,卻幾乎可以見到中國近三十年發展軌跡的全貌。

199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策劃的「名人日記」系列叢書,邀請了包括沙葉新、劉心武、潘虹、趙麗宏、劉吉、王滬寧等七位文化和學術界名人,結集1994年一年內的日記出版。王滬寧將這一年的生活和研究心得,題名為《政治的人生》。他在序言中說:「每一個生活在當代世界和當今中國的人,是不能不政治的。」

《政治的人生》文筆波瀾不驚,卻平易坦直。其中,有大量的閱讀筆記、生活雜感,王滬寧要求自己「兼收並蓄,博覽群書」,從《金賽性學報告》到《逃避自由》、《經濟學》,愛讀小說、看電影,也記下自己寫的古體詩。此外,書中記錄許多上課的提綱、討論的梳理、研究的論題和新書的構想,都直接呈現出他的價值觀、優先選項以及抱負,更可看到他對中國走向的看法。

與劉鶴等經濟幕僚不同,後來進京的王滬寧作為中共的政治幕僚,再無法以自己名義發表觀點。因此他對政治和經濟的看法,除了1995年前公開出版的書中,並不能在新聞報導中見到。

二十多年後回頭再看《政治的人生》,許多當年的看法如今已經浮出水面,變為現實,有些仍在醞釀鋪排,或許即將到來。

他記錄自己構思的新書《革命後社會中的政府——對中國現代化的第二項探索》的思考過程:

「中國特色的政治體制模式,基本的認識是:中國的發展需要有能夠對整個社會統一進行調控的權威。需要解決幾個基本問題:超大社會與政治調控之間的關係、一黨領導和民主政治之間的關係、公有制和政治體制的關係、倫理民主與法理民主的關係。」

「中國社會會不會亂?要注意四大系統:軍隊、政黨、幹部和知識份子。只要這四個系統不發生問題。中國就能穩定發展。」

對待馬克思主義的看法,王滬寧在日記中這樣寫:

「我還是覺得馬克思作為哲學家提出的理想是崇高的,沒有人能夠超越。馬克思最早看到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在產生了巨大的生產力的同時,也產生了越來越脫離人的異己的力量,把人越來越置於這種力量的統治之下。實際上,民主政治從現代以來的異變,與資本主義日益發達的物質力量有密切的關係。今天許多西方思想家對西方民主政治與強大的科學技術交織而導致的民主的困境,與馬克思在將近一百五十年前看到的歷史發展趨勢還是非常逼近的。週期性的經濟危機導致了人們對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懷疑,隨後這些問題逐漸地發展到社會、文化和政治領域,人們對資本主義的政治型態——民主政治本身產生了懷疑,因為它已經不能應付這個社會日益溢生出來的強大力量。對於經濟力量和政治統治方式之間的關係是非常深刻的,也是馬克思看問題的真正邏輯。」

他也記錄了對尼采和斯大林的看法:「尼采的學說很值得研究,因為他是在一個世界秩序需要變化的時代提出他的政治思想的,他的目的是建立一種新的秩序,最後寄託於『超人』。大凡在歷史發生這樣的需要的時候,即需要建立新的秩序的時候,總會有這樣的思想出現,主張用強力和通過強人來確立新的秩序。」

「凌晨讀《斯大林時代的謎案》,從反面來批判斯大林,幾乎把斯大林說得一無是處,這就是一個偉人身後最容易發生的事情。一是繼續維護他的威信,用來達到某種目的,另一種傾向就是否定他的功績,來達到另一種目的。社會或者說歷史往往就是在這兩者之間選擇。但是無論如何選擇,總是擺脫不了偉大人物。沒有了偉大人物也就沒有了歷史。」

在1994年,王滬寧還提出「超腐敗」概念,認為有兩個重要特徵,一是往往在一定公共權力的參與下完成,沒有公共權力的參與不能實現獲得利益或者超額利益的目的,二是往往以集團的方式出現。他提出的解決方案包括:嚴厲打擊高量腐敗,堅決杜絕高質腐敗,嚴格防止高層腐敗,有效克服境外腐敗,注意制止多樣腐敗。

王滬寧與《盛世》裏的何東生

2009年,香港作家陳冠中的政治預言小說《盛世:中國,2013年》在香港出版,預言一個盛世烏托邦的到來。當時,外界普遍認為,小說中栩栩如生的國家領導人何東生,原型就是王滬寧。

在《盛世》中,何東生被綁架後的自白,剖析「冰火盛世計劃」、「泛歐亞大陸能源橋」、以大數據調控物價、東亞門羅主義和朝貢體系等,都可以見到王滬寧思考脈絡的影子,並讀到與中國夢、一帶一路吻合的思路和分析。小說中的「後極權專制大政府」對王滬寧精心佈局的集中現代化模式,也似有異曲同工的影射。

如今,王滬寧日記中「寫幾本好書,教幾個好學生」的人生理想注定要落空了,但他並沒有偏離自己的人生定位,正如他自己所說:

「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人,有的是強者,有的是弱者。有的要別人來設定目標,有的給別人設定目標。有的需要感情支持生活,有的需要意志支持生活。我大概在每一對概念中都會選擇後一種人。」(1994年1月11日,點此查看原文

2017年7月,端傳媒啟動了對深度內容付費的會員機制。但本文因關乎重大公共利益,我們特別設置全文免費閱讀,歡迎你轉發、參與討論,也期待你付費支持我們,瀏覽更多深度內容。

讀者評論 38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第一次见到

  2. 我这一版的顺序是:有的是弱者;有的是强者

  3. 民进党不提台独党纲还算什么民进党,共产党不信马克思还算什么共产党,所以他只是说了应该说的。很有参考性的文章

  4. 为什么我的扫描版《政治的人生》(1995年1月第1版,4月第2次印刷)中第9页的内容是“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有的是弱者,有的是强者”?

  5. 頗奇怪,為什麼想當弱者?

  6. 看到樓下說的嚇得我趕緊試了一下截圖,成功,沒有app閃退。順便為文章點讚!

  7. 截图其实是很久之前(在收费之前)就已经不行的了,一直没修复

  8. 想多了老哥 哪有那么玄乎 还能黑进你的手机专门盯着端的截图?这技术难度费的劲还不如把端总部端了…… 是端app自己的截图功能停掉了或者出问题了吧…… 如果可以随便截图付费不就没意义了

  9. 果然一生成截图,端app就崩溃了,精准和谐到如此地步了?恐怖😱

  10. 王大學士,典型的儒教教皇,孔老二的新時代繼承者。

  11. 根本原因并不是中国梦或者新时代思想等等理论大饼 共产党的集权统治如果能让下面的人感到利得 那么这些理论才能够正当化 如果不能 理论也无从说起 共产党高层理论自信的根基的来源还是经济发展

  12. 想了解七位常委的深度文章,期待。

  13. 聪明到能做国师的,包括了这篇文章作者和评论员们。

  14. 恕我直言,讥讽国师的各位,读过书的数目一定不及国师的百分之一

  15. 如果他不是真的傻X 那也太可怕了吧

  16. 这篇很有趣

  17. 形容史達林是偉人的肉食者,對這個世界相當危險

  18. 此文一旦下载成图片则程序崩溃,望修复

  19. 基本上他就是中共近十几二十年威权主义的始作俑者之一

  20. 他并不是傻叉,反而很聪明,不知他对中共的理论相信多少,但是假如他不写赞扬中共理论的东西,他是不可能作为笔杆子进入仕途的

  21. 全文截图一用就停止运行

  22. 为什么文章截图功能用不了~

  23. 致小编:他原文第一句虽然是“有的强,有的弱”但是在这之后用句号断句,
    然后在后面的两对排比里面说1-被设目标(被操控)2-设别人的目标(操控他人) 第二对 1-感情 2-意志 并在后面两对排比里面选了后者。
    意志优于感情?低级趣味!为什么?意志/低级科学说人只是蛋白质,可以随便杀戮;感情/同理心说“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讲求共生互惠互利(墨子)和价值本身的价值(西方启蒙运动)
    可是中国的政治分子不这么认为 他们觉得学者/做学问的人需要被解决,因为杀人是意志,“同根生”是感情唯心主义,意志要打倒感情。
    一个不相信上善若水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人,而相信几百年前西方曾经相信(中世纪猎巫)而今天已经摒弃了的弱肉强食理论的人,恕我直言,不配做中国人。🇹🇼(青天白日滿地紅)
    狼把鹿吃光了,没吃的,狼就死了。把狼杀光了,鹿不跑了,鹿就死了。☯️太极本作「大恆」讲的是阴阳平衡互补,若少了一个,便回到宇宙奇点了。
    Jimmy Wales,维基百科的创始人说当他们连事实都怕的时候,他们一定有问题!

  24. 上一个企图改变历史车轮轨迹的邻国,吃了两颗原子弹。

  25. 最后一张图里,强者和弱者写反了。这种强弱观和弱肉强食相差几何?强大的意义不在于成为统治者,而是在社会中承担更大的责任,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自认为强者的话,就去做弱者能力所限做不到的事,去分析、解决那些别人搞不清、搞不定的问题。王搞这么多年理论,改善了多少民生?在理论和权力的海洋里迷失而忘了活生生的人,这有什么值得赞扬的?真知让人去爱,而不是去利用和操控。

    1. 讀者您好,我們查證了《政治的人生》中的原文,這段並沒有寫反,您可參考文末所附上的原書相片。

  26. 哈哈哈重大公共利益

  27. 7位常委,可以有每位分析的深度文章?

  28. 戴季陶 陶希圣

  29. 小编,最后一段有误,“有的是强者,有的是弱者”应为“有的是弱者,有的是强者”。

  30. 如今的大学课堂能讨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道路模式吗

  31. 其實現階段的民運人士應該學習一下,理論基礎確實能蠱惑人心。

  32. 好文章不错喜欢

  33. 选择后一种人……意思是他认为自己是弱者?

  34. 有趣。之前对中共的智囊不甚了解,希望可以铎看到几篇类似的分析

  35. 弱中有强 强由弱生 inside out的道理他不知道
    政治和经济要一起看?民主资本主义是哪来的?它本身是帝制=斯大林社会主义发展不下去了出来的。社会主义控制一切经济和朝廷控制一切经济是一样的。说资本主义民主:帝制不行而生出来的东西,是西方的,而马克思主义是东方的?还说马克思无限正确而且不可能有更正确的了?先进之后再无先进?这就是学术傲慢偏见无知,请问人类社会是怎么发展的?不是一种观点先先进后被汰换吗?这不就是第二个康生吗?说知识分子危险?却不知道短期的不稳定指出了问题才能长治久安,维稳劳民伤财还致使不可能长治久安,要透过“不稳”看到人民的苦楚解决这个苦楚方能长治久安。
    不信学术傲慢(academic bigotry)?今天德国极右政党的afd成立是由一群男性的大学教授成立起来的 “around two-thirds of supporters listed on its website in the early days held doctorates, leading to AfD being nicknamed the “professors’ party” in those early days”
    “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 我们的古圣与先贤早就看到了这一点,可是他们的“假学术”傲慢还作有理?至于为什么?还不简单 读一百本书都是亚当斯密学说和其产物,却放弃think outside the box?这是什么学术啊?
    “有强者有弱者”错!有看起来强之者和看起来弱之者!“强梁者不得其死”-道德经 美国强,侵略伊拉克,制造了ISIS,搞得美国自己鸡犬不宁,而ISIS起来后杀人放火恶事做尽今天又被消灭了?是不是“小人得志不能长久”?ISIS不强还是美国不强?不听别人意见?“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书籍是什么:别人的思想和经验 必须聆听所有的说法,从人家的出发点出发予以解决。今天美国右翼说气候一直都在变迁,左翼说“97%的科学家都认为气候变迁是真的”,两者驴唇不对马嘴答非所问,左翼应该说气候确实一直在变迁,但是过去几十年气温长得比前几百年还快,而不是拿着97%压着每天被右翼洗脑的人民头上。这才是解决问题之道,也是中国的古圣与先贤告诉我们的:参两小儿辩日。
    伟大的中国人民有句谚语说“我书读得少,你不要骗我” 这便揭示了书读到位了便无人能骗你,可是有些人作假学问竟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傲慢偏见无知,我真的为他教过的学生感到遗憾!
    以柔克刚,柔即包容,包容倾听则知己知彼,不战而胜,方仁者无敌!这中国传统哲学的道理,我们古圣与先贤的总结,他不知道?
    这样一个傻X进入了政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