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

讀者十論:上有政策,下無對策

「讀者十論」欄目每週擇選報導及圓桌話題中十條精彩讀者留言刊出。

端傳媒社群組

刊登於 2017-10-22

#讀者十論

【編者按】「讀者評論精選」欄目每週擇選報導及圓桌話題中十條精彩讀者留言刊出。部分留言可能會因應長度及語意清晰作節錄或編輯。

1. 不配,回應《一張廢紙皮背後,香港老人的困境和中港回收產業鏈》

弱勢群體啊,完全沒有抗風險能力,有什麼變化就影響很大,令我想到大陸這邊90年代的國企改革導致一大批「下崗工人」、08年後電子商務的發展衝擊大批實體商鋪、近年(一時說不清具體原因)大批低端工廠業務下降裁員甚至倒閉…我們普通人何嘗不是看共產黨面色吃飯?

政策落到頭上,就有若干年紅利期可以賺點錢、解決幾件如結婚生子置業等人生大事;政策一變大家勒緊褲頭過日子,祈求不要遇到天災病禍;沒有政策甚至政策收緊的地區,只能自求多福。平民百姓好像「自古以來」都這麼弱勢,從未真正改變…

我家鄉那邊的低保(類似香港的綜援)每月好像幾百元人民幣(沒有具體查證,聽說的),普通職工社保退休金大概1000上下的樣子(我媽在領),在物價逐漸國際接軌的今天,僅僅夠那些自有房產不需租房的窮人吃飽肚子…早些年網上熱傳台灣節目嘲諷大陸人連茶葉蛋都吃不到,大批大陸人反諷回去,其實,撇除頂端富人,即使有那麼兩三億城鎮居民過上了看起來很風光的日子,部分農村人吃到市場開放的紅利通過農業生產賺了點小積蓄,或者徵地補償發了少部分人,仍然有些地區存在着估計數以億計的貧困人口,難道他們就不是中國人?但在網上好驕傲地宣傳中國今天強大了的網友們似乎並不想面對這個事實。說2020年全面小康,我想不到兩年多的時間要怎樣實現,難道大手一揮給全民派錢?也難怪有人講笑說要從另一個角度去理解「消滅貧困人口」(苦笑)。

2. 親愛的十四,回應《一張廢紙皮背後,香港老人的困境和中港回收產業鏈》

從美國的情況來看,尚且擁有13%左右的窮困階層。反過來看,中國政府的努力和口號並非沒有效果。人不能什麼都想要,要環保要經濟發展不要污染不要加班,要道路建設又不想破壞耕地,要市場經濟,又不想自己下崗,要國家提供社保,自己卻總是「合理避税」。

說起那年下崗職工潮,國家推動的下崗再就業,下崗職工技能培訓。無一不是針對社會推行的補助措施。當時破產停產的國有企業都是效益不好,大量依靠國家撥款生存的企業。國有企業改制是中國經濟制度轉型的必經之路,在當時的國有職工下海北漂大潮中,誕生了現在的一批大中小巨頭。這就是時代背景。任何國家經濟發展都會受到政策影響,為了環保關閉火力發電廠就沒有人失業下崗?為何台商開始將產業前期轉移大陸現在開始外移?因為國家經濟從製造業開始向服務業轉型,政策服務經濟轉型產生調整,以往優惠不再,成本增加所以開始去東盟了。同樣美國開始給予國內建廠政策優惠,所以開始回美建廠了。這與共產黨沒有特指關係,不要啥都是共黨的錯。比如文中那位可憐的老太,最大的問題是兒女不盡贍養職責,並且無人管理。難道不是嘛?

3. 彷徨,回應圓桌話題《中國地鐵安檢是恰當防恐,還是勞民傷財?》

沒有任何安檢的必要,最多在站內加裝監控設備,鼓勵對可疑物的舉報。地鐵惡性事件發生概率很低,我們印象中的死傷人數有多少?平攤到每年又有多少?跟每年兇殺案、車禍比是高是低?無非是個關注度問題。而且,以目前中國安檢模式,要想製造恐襲,安檢門口的長隊是最佳目標。製造恐慌更加簡單,稍加利用,許多通過安檢的物品都可以產生化學反應(煙霧、惡臭等),何況不到特殊時期,很多站點安檢敷衍了事。這些成本投入到其他防治犯罪的行為,豈不更能保障生命財產安全,

對於大城市人口數而言,通行、疏散的便捷和效率是第一位,無論基於什麼目的,造成擁堵滯後,明擺着是增加安全隱患。世上絕無十全十美,為了通行高效,是有必要容忍一些安全隱患的,而這種隱患遠比現在的安檢模式造成的隱患,要少得多。

我感覺,中國目前這種安檢,目的有三:第一為了共產黨之顏面。第二,便於未來以安全、反恐等名義不斷侵蝕個人隱私等人權,擴大公權,達到對社會無孔不入的極權控制。今年地鐵口人物同檢,明年街頭掃描手機暴(fān)恐(qiáng)軟件,後年可能直接敲家門檢查書籍。目的永遠是「為你好」。第三,經濟原因。

4. Spher,回應圓桌話題《中國地鐵安檢是恰當防恐,還是勞民傷財?》

最開始感覺到安檢增多就是在新疆問題嚴重乃至昆明火車站發生恐怖襲擊的那會,當時真的不爽啊,我就想這種不正常的狀態得持續多久。結果現在這麼多年,一直都是安檢,我個人居然習慣了,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感覺現在雖然大家都說國家安泰,犯罪率低什麼的,但是特殊安檢竟不得不成為常態,這本身就是一種悖論。

5. China1,回應圓桌話題《新疆禁用維語教材,少數民族語言與國家主權,無法共存共生?》

我十年前去過不少中國少數民族地區,如新疆、內蒙、東北(中朝邊界)等的大城市(可惜沒有西藏。至於其他的所謂50多個,由於大多沒有自己的文字,已經被漢化的差不多了)。客觀的說,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少數民族的特色(譬如路牌、標語、店招等都是雙語的,雙語中小學校,民族節日,甚至新疆還有維語電視節目,而且人民幣上也有蒙、藏、維、狀4種文字呢)。綜合起來,我感覺蒙古族的漢化最嚴重,城市中很少會蒙古語的人了;朝鮮族基本上都會流利的雙語,大概跟韓國較強的文化和經濟有關;而維吾爾族算是最反抗漢化的,除了受過良好教育和做生意的基本上都不會漢語。我當時跟一些維族人交流過,總體而言對越是底層的人其對漢人的敵視情緒也越大,甚至有的會給孩子灌輸一些極端思想。我也看過維族人寫的新疆歷史書籍,嘗試從他們的角度來看待這段歷史恩仇(我建議在認定是否殖民之前,可以先閲讀一下,很多時候沒有那麼黑白分明)。至於跟台灣原住民的比較,我去過台灣國立博物館中原住民的展覽,我覺得是有一定相似之處的。早年在台灣國民政府也是大力打壓(中國政府至今還是認定眾多原住民族都只是一個「高山族」);但是近年隨著民主化,越來越多文化和語言得到挖掘和保留。雖然消亡也還是自然而然的事,但好歹是壽終正寢而不是被扼殺。

因此,我覺得中國的各地語言變遷大致原因(跟方言有類似,也有區別):

1、經濟增長帶來的大一統中原文化和普通話強勢。這是各地語言(包括漢族方言)式微的主因,譬如廣州、上海等地都曾經是本地話的天下,而在香港粵語的對外傳播力也遠不如前。而且,統一的語言對經濟是非常有利的。

2、少數民族本身文化的獨特性。譬如維族的獨特性(語言體系、歷史關聯、人種、文化宗教等)要比蒙古族、朝鮮族、滿族、壯族、回族等更加明顯。而唯一的語言,對文化多元化顯然是不利的。

3、少數民族的反抗漢化情緒與政府。歷史上的野蠻時代都有很多相互的仇殺,不過近現代顯然維族更加突出,同時也是受到泛突厥主義的影響。當然,由此引發的,就是中國政府越來越多的高壓政策。所以,歷史還在重演。

4、政府的政策,大概也是這個圓桌討論的重點。很多端友說小時候政府和學校要求必須講普通話。有趣的是,現在很多中國地方政府都在孩子中加入本地話(譬如幼兒園開始教本地兒歌)以保留文化,但小朋友們還是不知道為何要說方言。當然,在新疆的情況又是不一樣的,應該要有現場的一手資料才好判斷。

6. Sonja,回應圓桌話題《台灣440萬適婚青年未婚,關鍵是「工作不穩薪水低」?》

工作不穩薪水低也許是部分原因,實際上更是因為現代社會對個體自由的追求。

不能忽略有很多人即便有能力生養,還是選擇不要孩子,畢竟孩子很大的程度上意味著責任和束縛。

一方面,社會上對於生養後代的標準越來越高,當我們一邊痛罵各個不負責任的父母、痛批不好好陪伴子女的父母,其實也是無形中在提高親職的要求,當父母哪是以前那種隨便養隨便長大的觀念,現在的父母要會投資教育、要給孩子夠多機會、要愛的教育、要懂得尊重、要能讓他們適性發展⋯等等,實際上卻是讓親職教養越來越困難,生命的調性風格何其多,誰能有把握自己可以真正的陪伴、理解他人,更遑論是「正確地」教育呢。

這種轉向沒有什麼不對,畢竟也是出於對後代負責,並期許做到真正尊重子女的作法,只是它也同時讓為人父母更加艱鉅,苦差事想做的人自然減少。

另一方面,全球化社會讓人口的流動越來越頻繁,這種結構其實是很不利養育後代的——不是父母帶著子女四處遷徙,就是父母自己遠走他鄉打拼;這兩種都會對小孩成長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後者又更為深刻。

也許人類未來生養後代也許會成為專業化的事吧,家庭會繼續縮小,成為只有伴侶配偶的組合,子女再也不是家庭的必要條件了——也沒有什麼不好,畢竟我們對社會結構本來就在不斷變遷,以往信仰為中心的社會單位如今也早已萎縮。只是人類終要面對如何重構人類這個物種延續的方式吧。

7. yunlin,回應圓桌話題《台灣政府應否介入PChome與蝦皮的電商戰?》

從根本上來說PChome與蝦皮的這場戰爭,未打就可以預知PChome敗的機率比蝦皮太高了。

1、PChome仗著自己的多年大哥的位置,賣家的進入門檻高、面對競爭對手的免運,提出的新服務卻是4小24小內到貨,但其實有沒有想過,買網購的人真的需要這項服務嗎?提出這項服務真的有符合到消費者需求嗎?消費者會選擇便利的方式取貨和便宜的運費還是選擇較高的運費然後在時限內送達?我想大多數的消費者都是屬於前者的。

2、不能滿足消費者需求就會被淘汰,PChome回不去的原因還有顧客已經從你的平台轉移到蝦皮,那當顧客已經跑了供應商當然隨之也會跟著移動。

3、所以風向已經改了,是很難再轉回來了,並不是介面不好用不能轉成app的問題,如果只是單純介面不方便花大錢改介面就好。

但PChome真正的問題是沒有處理好和供應商(收款慢)、物流(提供4H24H所多出的成本是誰吸收了?)之間的問題,而消費者被蝦皮的免運吸引後,就很難回來用PChome,因為說真的也沒有便宜到多少。

所以一切都只是時間的問題而已。

8. Sloppy,回應圓桌話題《台灣政府應否介入PChome與蝦皮的電商戰?》

從納税人角度,要扶植台灣科技產業環境,政府要做的絕對不是拿錢給Pchome。

首先,pchome的管理階層與管理思考,首先就不合格,網站與app服務與設計都停在2000年,當他是領先者的時候,不投資未來、不思進取,毫無可憫之處。放錢給這些假科技人,最後也只是浪費。

要幫助台灣軟體產業,政府角色應是助力不是阻力,不管幫年青新創引進投資,創造好的新技術交流,或剋制管金管會,換一批真的懂科技的人,改善公務體系,都是政府可做的事。

9. Fai,回應《影像中的光州與赤色的1980年代:南韓社運的記憶和遺忘》

推動司機回頭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樸素情感,不是「國際政治」。

推動香港人舉起雨傘的,是特府的催淚彈,不是「國際政治」。

推動嘉泰隆尼亞人走上街頭的是西班牙的警棍,不是「國際政治」。

人民興起,好多時候不為意識型態或知識分子長篇描述的國際政治,就是為良知,另一個名字就叫「道德」。

意識型態在「複雜」國際關係中的錯置、勾結、合謀是不是主角(一個平民)選擇的動因?不是。我們可以說《逆權司機》商業化,但它完成了它要處理的視角。而利用電影語言加強、突出這種動因,你可以認為是「道德光環」(美化),但它也可以是寫實。

10. windowscmcc,回應《瘋狂的驢皮:342億的中國阿膠市場,要殺多少非洲驢?》

有錢卻愚昧的國人,見利忘義的眾生相,虛誇的產品,浮華的假象,演出「瘋狂的驢皮」。人類膨脹的慾望已經讓太多生命淪為不幸,抑鬱的奶牛、囚禁的野獸、齒輪般的蛋雞和母豬、無牙的象、滅絕的鳥……,沉痾遍地,眾生危亡。我們有因此變得更幸福嗎?沒有,當原來的「奢侈品」成為「必需品」時,我們便視之為理所當然,我們也成為其奴隸而不自知。最後,套用趙導〈悲兮魔獸〉的一句話「所有的犧牲被煉成這蛋白塊,去建設那慾望的天堂」。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