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深度

一張廢紙皮背後,香港老人的困境和中港回收產業鏈

賣一公斤紙皮,黃月嫻能賺七毫。類似的拾荒老人在香港無處不在。紙皮的背後,是一條隨時受政策影響的中港回收產業鏈,現在中國不想收洋垃圾了,未來老人還能靠此維生嗎?

黃月嫻每天都花上12小時,在上水一家商場外撿紙皮,再獨力推著堆滿紙皮的手推車,走20分鐘的路,去賣給一家回收舖。過往三年多,她幾乎每天都這樣工作,年終無休。

黃月嫻每天都花上12小時,在上水一家商場外撿紙皮,再獨力推著堆滿紙皮的手推車,走20分鐘的路,去賣給一家回收舖。過往三年多,她幾乎每天都這樣工作,年終無休。攝:林振東/端傳媒

端傳媒實習記者 譚德恩 發自香港

刊登於 2017-10-21

67歲的黃月嫻每天都花上12小時,在上水一家商場裏撿紙皮,再獨力推着堆滿紙皮的手推車,走20分鐘的路,去賣給一家回收舖。過往三年多,她幾乎每天都這樣工作,年終無休,為了幫補自己的老年生計。退休前,她在公立醫院擔任病房助理員,屬於退休公務員,但退休金每月僅有三千元,她又缺乏兒女照料,紙皮成了她重要的收入來源。

賣一公斤紙皮給回收舖,黃月嫻能賺七毫。在香港,像黃月嫻一樣的拾荒老人無處不在。不過,很少拾荒者意識到,自己每天參與的,其實是一條隨時受政策影響的、複雜的中港回收產業鏈。

根據環保署2015年數據,香港該年回收廢紙89萬噸,其中95.6%都出口到中國大陸,賣給紙廠,進行回收再造。目前,香港沒有造紙廠。2017年7月,中國政府正式通知世界貿易組織年底起將開始不再接收24種「洋垃圾」,當中包括電子廢物、廢塑膠及未經妥善分揀的廢紙,俗稱「24味」。香港環保廢料再造業總會因內地收緊進口廢紙批文,未能簽訂新出口訂單,憂慮廢紙積存,因而發起停收廢紙七日的行動,以此施壓,要求香港政府和北京交涉,爭取中央對香港特別對待。

回收商發起罷收行動後,紙皮的回收價從每公斤7毫一度跌至3毫。一時間,大量紙皮無人收拾,囤積各處,許多香港市民第一次意識到,香港自身並沒有回收和再造廢紙的能力,而最前線的拾荒者首當其衝,生計不保。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