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加拿大傳奇民謠詩人 Leonard Cohen 去世,終年82歲

刊登於 2016-11-11

加拿大民謠詩人 Leonard Cohen 。
加拿大傳奇民謠詩人 Leonard Cohen 去世,終年82歲。

他出生在加拿大的猶太人家庭,卻曾吃素、練瑜伽、修行禪宗,在洛杉磯的寺廟一住5年;他曾出版9部詩集、2部小說,33歲時錄製第一張唱片前已因文學造詣為人矚目;他入選搖滾名人堂(Rock & Roll Hall of Fame)、歌曲創作者名人堂(Songwriters Hall of Fame),獲頒格萊美奬(Grammy Awards)終身成就獎。另類搖滾巨星 Lou Reed 形容他是「水平最高、最具影響力的創作人之一」;涅槃樂隊(Nirvana)在《Pennyroyal Tea》中唱到「來生我要做 Leonard Cohen,像他一樣永恆嘆息」。而他只說:「我被標籤為創作藝術歌曲的知識分子,但我一直嘗試反擊(這種印象)。」

他是 Leonard Cohen(台譯:李歐納柯恩),這個時代最富魅力也最難以定義的創作者,也是影響力跨越幾十年的音樂人、詩人、作家、畫家、僧人 。不久前他還對 Billboard 的記者自稱「打算堅持(創作)到120歲」。然而在11月7日,82歲的 Cohen 離開了人世。

當地時間11月10日上午,Cohen 的官方 Facebook 專頁才公布了這一消息,但並未透露其死因。他的追悼會將稍晚於美國洛杉磯舉行。

我從來都對結束這種事沒有感覺。我也不覺得自己會退休,或者某天中大獎(而停止創作)。

Leonard Cohen,1992年

1934年,Leonard Cohen 出生於加拿大魁北克省一個猶太人中產家庭,讀中學時期已開始接觸音樂和詩歌,還曾組建 Buckskin Boys 樂隊。在麥吉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求學期間,Cohen 曾擔任辯論隊隊長,並開始發表詩歌作品。1956年,大學畢業第二年的 Cohen 在導師 Louis Dudek 的幫助下發行了自己第一部詩歌集《Let Us Compare Mythologies》。其後,Cohen 一度前往哥倫比亞大學求學,但很快回到蒙特利爾,並在1961年發表詩歌集《The Spice-Box of Earth》,開始受到加拿大詩壇的關注。

1960年代是 Leonard Cohen 詩歌和小說創作的主要階段。由於繼承了一筆遺產,加上版稅和獎金收入, Cohen 在希臘伊茲拉島(Hydra)購置了一處住所,之後數年在伊茲拉、紐約東村和蒙特利爾往來遊蕩,與藝術家 Andy Warhol、唱作人 Nico 等均有交集。這段期間,他陸續創作了自傳體小說《最喜愛的遊戲》(The Favourite Game)、後現代小說《美麗失敗者》(Beautiful Loser)和幾部詩集。1968年,Cohen 還憑藉詩選集《Selected Poems: 1956-1968》獲得加拿大文學界的重要榮譽「總督獎」(Governor General's Awards),但他隨後拒絕接受這一獎項。

這時,Leonard Cohen 的人生軌跡已漸漸轉向音樂。1967年,Cohen 創作的《Suzanne》經由民謠女歌手 Judy Collins 翻唱後大獲成功,Cohen 也因此站上新港民謠節(Newport Folk Festival)的舞台。不久後,Cohen 與哥倫比亞唱片公司簽約,在1967年發行了第一張唱片《The Songs of Leonard Cohen》。這張專輯在美國和歐洲大受歡迎,僅在美國銷量就超過50萬張;Cohen 對人性敏銳深邃的洞察力、精心雕琢的字句、浪蕩不羈的演繹風格,更令他受到知識界的推崇,《紐約時報》的評論形容 Cohen「介於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德國哲學家)與 Bob Dylan 之間」。

Leonard Cohen 最著名的作品《Hallelujah》收入在1984年出版的專輯《Various Positions》中,迄今這首歌曲已被超過200位歌手翻唱,其中包括 Bob Dylan、John Cale 等。這張專輯也反映出 Cohen 在宗教信仰上的探索,而除了《Hallelujah》,Cohen 還創作了《If It Be Your Will》、《The Law》等宗教讚美詩。1988年出版的《I'm Your Man》則是 Cohen 音樂風格的又一次轉變,音樂中大量使用合成器,歌詞則大量摻入社會評論和黑色幽默,是 Cohen 迄今為止最受歡迎的專輯;2012年,搖滾音樂記者 Sylvie Simmons 為 Cohen 寫下的傳記也以此命名。

1994年,60歲的 Leonard Cohen 開始隱居在洛杉磯附近的 Baldy 修道院,並在1996年正式皈依臨濟宗,法號 Jikan(沈默);他在修道院的一段日子,曾被拍攝成紀錄片《Leonard Cohen on Mt. Baldy》。不過,Cohen 在晚年曾表示:「我從不覺得自己是一個宗教信仰者,我並沒有什麼精神策略。我跟很多人一樣,在那個領域裏步履蹣跚。偶爾,我能感覺到生命中的另一個存在,但我並未在此之上建立任何精神體系。」

直到2001年,Leonard Cohen 才以專輯《Ten New Songs》重回公眾視線。Cohen 近年創作尤其勤奮。2012年、2014年和今年10月,Cohen 分別發表專輯《Old Ideas》、《Popular Problems》和《You Want it Darker》,均廣受好評。

《紐約客》(New Yorker)最近的一次訪問中,Leonard Cohen 冷靜地提到,自己已經準備好了死亡:「臨近死亡是我目前遇到的最大變化,我是那種喜歡秩序的人。我希望盡可能地(在死亡之前)把一切都安排妥當。如果不行的話,那也沒什麼。不過我天性就希望能讓所有事情有始有終。」

今年7月,Cohen 的舊愛 Marianne Ihlen 逝世後,Cohen 就曾寫了一封信給她,其中寫道:「我們太老了,軀殼也在慢慢凋零。我想,過不了多久,我也會追隨你的腳步走向死亡。」

60
Cohen的音樂曾被用於超過60部電影和電視劇的插曲,包括著名犯罪片《天生殺人狂》(Natural Born Killers)等。

聲音

當我憤怒時我微笑。我欺騙,我撒謊,為了生活我做一切必須做的。但我知道甚麼是錯,甚麼是對。在我的秘密生活裏,我會為了真相而死。

Leonard Cohen 發表於2001年的歌曲《In My Secret Life》

Leonard Cohen 無縫地重構了歌詞既是詩歌又是音樂的傳統觀念。

美國詩人學會(Academy of American Poets)

我愛那些世人眼中的瘋子。我十三四歲時就喜歡和街頭的那些瘋子、癮君子之類攀談,我覺得和他們在一起時既輕鬆又自在。

1969年,Leonard Cohen 接受採訪時說

自上世紀60年代起,Leonard Cohen 影響巨大,同輩人中能稍勝一籌的或許只有剛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音樂人 Bob Dylan 。

《滾石雜誌》(Rolling Stone Magazine)報導

來源:衛報滾石雜誌紐約客Billboard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