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編讀手記

給P的回信:「成年人的虛偽」是可以斬斷的

我們可以選擇要做怎樣的普通人。

趙思樂

刊登於 2017-03-15

#編讀手記

【編者按】因艾曉明導演的《夾邊溝祭事》而起的家庭磨擦,經讀者Pinocchio以《偏左的我和偏右的爸媽如何相處》一文表達出後受到大家熱烈關注。寫下《困獸猶鬥》《艾曉明談夾邊溝》的作者趙思樂也回覆了這位讀者。我們特此刊出,做為讀者與作者溝通的留存,也為「不同世代間的衝突」做出進一步討論。

你有過相同的經歷麼?你如何看待不同世代或親密關係中的溝通矛盾?歡迎在文章下方留言,或者發信至 editor@theinitium.com,分享你的想法。

一個年青人手持中國國旗。
一個年青人手持中國國旗。

Pinocchio,你好,我是之前在端發表了關於《夾邊溝》導演艾曉明的長篇報導的趙思樂。我是90後,所以我想比你也大不了多少歲。我的很多朋友都有跟你差不多的遭遇,讓我想好好地回覆你。

作為寫「敏感」報導的記者,很多人都會問我,我的父母對我的作品的態度是怎麼樣的。文革的時候,我父母已經是懂事的人了。我第一次寫出封面報導,關於剛倒台的薄熙來,我把雜誌寄回了家,我父母居然送給其他親戚,嚇到的親戚們勸他們不要再讓我做這個工作。

那個假期我回到家,跟我媽一起駕車出行,我媽突然開口:我們從那個時代過來的人,見過很多不公平的事⋯⋯ 我想到她的下一句會是:所以不要硬碰硬,你鬥不過的⋯⋯ 但她說的是:「所以我明白你為什麼要這樣做⋯⋯」 我們的對話就結束了。

多年之後,我知道自己真的很幸運有這樣的父母,我的多數朋友沒有我幸運,但他們中的不少人也比我更勇敢。 講這個故事並不是想建議你如何跟父母相處,你會找到自己的方法。

我更想說的是,同樣作為瞭解現實政治殘酷的人,我們的父母其實可以做兩種選擇:逃避漠視,讓孩子也逃避漠視,或者理解和支持孩子去想、去看見、去說出,甚至改變不公的願望。

所以說到這裏,我希望我講清楚了自己的看法,重要的不是我們父母是怎樣的,而是我們要選擇做怎樣的父母,或者怎樣的普通人,我們是有選擇的。

這種「成年人的虛偽」,是可以斬斷的。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