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被《時代》雜誌評選為2016年度風雲人物。最新一期雜誌的封面,刊登了製作團隊於今年11月在他的特朗普大廈66樓空中別墅為他拍攝的肖像照,但封面所寫其職銜卻是「美利堅分裂國總統」(President of the Divided States of America)。
《時代》主編 Nancy Gibbs 在評論文章中,為雜誌的選擇寫下註解:「特朗普提醒了美國,挑動群眾的絕望是煽動民心的必要養分,真相只有由被信任的人說出來才具有強大力量。他為所謂的『沉默選民』賦予力量,手段是將他們的憤怒和恐懼主流化。他徹底顛覆了美國的政治文化。」
Nancy Gibbs 出席 NBC 節目時亦透露,在本年度的候選名單上,排名僅次於特朗普的正是其總統選舉對手、民主黨參選人希拉莉(Hillary Clinton)。
很難衡量他打破了多少常規:這個房地產大亨、賭場老闆變成了現實中的電視明星和挑釁者——沒擔任過一天公職、只關心自己的利益,現在卻巡視着一個正冒着黑煙的龐大政治體系,巡視着那些執政黨派、權威人士、捐助者、民調機構,巡視所有那些曾經無視或沒重視他的人。出於這樣的原因,特朗普被選為年度風雲人物,不論其影響是好是壞。
特朗普得知這一消息後表示:「這是一個非常、非常大的榮譽。獲得年度風雲人物頭銜的意義重大。」
就在一年前,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因在歐債、難民及烏克蘭等危機中展現領導才能,而當選《時代》2015年度風雲人物;當時,特朗普還在總統選舉共和黨初選中爭逐提名資格,並在 Twitter 上表示:「儘管我深受喜愛,但《時代》永遠不會選我為年度風雲人物。」高調宣揚排外主張的他,當時也批評默克爾的開放難民政策,並形容她是「正在毀滅德國的人」。
事實上,《時代》年度風雲人物並非一項榮譽,而是一個中性的評選;無論正面還是負面的人物及事物,只要在過去一年具有最深遠的影響力,則都在評選範圍之內。納粹德國元首希特拉(Adolf Hitler)就曾在1938年獲選為風雲人物,蘇聯領導人史太林(Joseph Stalin)亦曾於1939年和1942年兩度獲選。
而美國自第32任總統小羅斯福(Franklin Roosevelt)起,幾乎每一任總統(除第38任總統福特(Gerald Ford)外)都至少一次被選為年度風雲人物;於經濟大蕭條後期及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任美國總統的小羅斯福本人,更分別於1932年、1934年和1941年三度獲選風雲人物,成為至今獲選次數最多的人。
此外,所謂的年度風雲人物,除了可以是一個人,也可以是一對夫婦(1937年的蔣介石、宋美齡夫婦)、一群人(1975年的美國女性,由12位美國女性代表)、一個概念(2006年的「你」,象徵資訊時代每一個影響互聯網的人)、一處地方(1988年的「瀕危的地球」),甚至一種機器(1982年的個人電腦)。
《時代》2016年度風雲人物候選名單
-
美國女子體操運動員西蒙・拜爾斯(Simone Biles):在里約奧運會獲得4金1銅。
-
美國總統大選民主黨參選人希拉莉(Hillary Clinton):美國主要政黨首位女性總統候選人。
-
開發 CRISPR 基因編輯技術的科學家:該技術有望通過尋找並移除突變基因,從而治癒絕症。
-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ğan):在土耳其7月份政變失敗後,對國內採取嚴控措施,逮捕異見人士。
-
弗林特揭發者(Flint Whistleblowers):包括美國密歇根州弗林特市居民,以及土木工程教授 Marc Edwards 和兒科醫生 Mona Hanna-Attisha,他們揭發了當地鉛水中毒事件。
-
著名歌星碧昂絲(Beyoncé):風靡全球,並利用自己的影響力為種族歧視、警察暴力事件、女權主義運動發聲。
-
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11月份突然宣布廢除大面值紙幣,試圖以此遏制腐敗,卻造成社會混亂,引發國際擔憂。
-
俄羅斯總統普京:對敘利亞武力干涉,且美國多部門指有證據顯示俄羅斯黑客干擾美國大選。
-
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
-
Facebook 創辦人朱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因自美國大選以來假新聞氾濫問題凸顯而成為眾矢之的。
聲音
《時代》的編輯又玩起了讓封面人物頂起紅色“M”兩個尖的遊戲,造成「魔鬼」頭上兩個紅色犄角的視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