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電影金像獎

《樹大招風》三導演專訪:找回1997年的香港,找回1997年的香港人

該如何再現1997年的香港呢?不僅要找到相似的景觀,還要找回當時香港人的心態。

端傳媒記者 張書瑋 發自香港

刊登於 2016-04-19

#電影

《樹大招風》三位導演黃偉傑,許學文,歐文傑。

許學文曾經留長髮。在銀河映像還沒搬新的辦公室之前——其實新舊相隔不遠,他和黃偉傑,歐文傑碰了頭。三個人並不全都互相認識。黃偉傑與許學文各自認識歐文傑,彼此卻不熟。許學文覺得黃偉傑比較文靜,不像是導演,以為他做文職。他們坐下來聊天,覺得對方非常容易相處,接下來的一年大家應該可以搞好關係,為電影好好努力。如今,許學文已經剃掉了頭髮,回憶着當時那一幕:「我竟然以為一年多就可以做完。」

「那一天是2011年3月4日。」黃偉傑想也不想,脫口而出。

歐文傑早加入銀河映像做了幾年編劇。他已經大概了解,杜生(監製杜琪峯)的戲,大多數光劇本就要做一兩年。一年是肯定做不完《樹大招風》的,只是誰都沒想到一做做了五年。歐文傑試過自我安慰,因為大家各自拍三分之一,也許真的可以短期內做完?

當然是事與願違了。

把劇本做紮實,尋回1997的香港

開始的幾個月三個人一起做劇本,看資料,做研究。之後時機合宜,大家才分頭行動。杜琪峯沒有介紹編劇,便讓他們自尋自己熟悉的人來寫劇本。許學文說編劇要夠膽同導演一齊死。三個人不知道會做這麼長時間,編劇需要全心投入做這件事。如果不夠專注,這部戲就拍不成。杜琪峯放話說:劇本搞不好,這部戲就不拍。杜Sir決定的事,沒得「上訴」。

《樹大招風》劇照。

《樹大招風》這部電影,的確以劇本及人物為核心,三個大賊的三條支線情理分明,加上剪輯妙手,因此節奏特別精彩。「我們新導演不可以沒有好劇本。」許學文一再強調劇本的堅實很重要。他們三人在片場要兼顧太多事,劇本如果穩固,拍攝時跟足就不會離題太遠。

「其實這部時代戲,製作和創作難度都大。」三個人尋找拍攝景點也花去相當時間,該如何再現1997年的香港呢?不僅要找到相似的景觀,還要找回當時香港人的心態。

該如何再現1997年的香港呢?不僅要找到相似的景觀,還要找回當時香港人的心態。

電影的「題眼」是舊式酒樓風滿樓,製作組希望這間酒樓有古色古香的意味,最好是一間「廣州式」的酒樓。楓林小館的老闆初期不太願意借出,製作組花了很多口舌才最終得以拍攝。季正雄想要打劫的金鋪,也斷然不能和如今入時的金店一樣,朝向還必須符合劇本設計。最後金鋪與天台的呼應,也要靠剪輯與夜戲日拍來完成。至於葉國歡「金盆洗手」後的電器行,歐文傑講那不是在元朗就是上水,他們盡力去找了一間很舊的辦公室。

舊式的食肆酒樓一一搬遷結業,舊式的金鋪逐個改換新裝,拍攝過程中,要不斷避開而今的城市面貌,不斷尋找失落的97前城中一角。香港變得太多,景不可能再完全相同。時間無法倒帶,預算也有限,上內地拍外景更充滿阻滯。「現在這些景不是我們最想要的,卻是符合預算之中最好的。」黃偉傑如此介紹外景地選擇。

找到1997年的香港人,找到他們當時的狀態似乎也不是容易的任務。這是否有些沉重?三個大賊,三種香港人的心理。最後他們相繼沒落,基調難道一早已確定?黃偉傑說:「所謂這部戲沉重與否,並非一開始創作時刻意營造。」當三個角色的故事線剪在一起,加上《讓一切隨風》的音樂出,最後竟然別有許多唏噓。

《樹大招風》劇照。

有話想說:新世代導演成長記

創造出這唏噓的感覺用了五年,其實在鮮浪潮之後,有沒有想過到底需要多少時間進入工業?「的確很多參賽者沒有進入工業,但鮮浪潮和工業的距離也並不那麼遙遠。」黃偉傑認識一個年輕的攝影師,已經拍了好幾部長片。鮮浪潮這個比賽不只是挖掘導演,它讓很多幕後的編劇,攝影師等等聚在一起,還請很多工業內的導演和編劇前來擔任導師,幫助參賽者了解製作,「至於我們怎會預計得到自己何時可以拍商業片?只能儘量裝備自己,儘量耕耘。」

那為何會萌發要拍戲的念頭呢?

因為「有話想說」。因為三個人想說的話,都和此時此地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近年來,電影成為青年的發聲渠道,與過去的拍攝目的有了區隔。在他們心中,電影不僅是一種影像創作,更是他們表達所思所想的極佳渠道。這與過去琢磨技藝的香港導演也有了分別。

歐文傑。

歐文傑。2004年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電影電視學院,主修導演。憑《聖誕禮物》一作奪得「鮮浪潮大獎」及公開組「最佳電影」,獲獎後加入杜琪峯的銀河映像(香港)有限公司,編劇《單身男女》及《高海拔之戀II》。

歐文傑讀中學時都沒想過讀電影。當他覺得有話想說時,拍片似是一個很好的途徑:有畫面有聲音。比較容易掌握,因緣際會之下,他看到朋友在玩拍攝,自己也投入進去。全然不顧當時沒有YouTube,沒有智能手機,不顧短片頗高的拍攝成本,時不時在暑假拍片。中學畢業之後進入演藝,主修導演。 畢業之後拍短片拿了獎,一直渴望繼續用影像講故事。

「我記得自己第一條短片呀。」歐文傑在中六時拍攝了自己的第一條短片,講一個末世故事。參考1998年的美國電影《Happiness》,講一個青年人見過了世界上許多不好的事,「然後該如何自處呢?」畢業後他曾在電視台打過工,不過覺得電視台的流水作業不適合自己。機緣巧合下他加入銀河映像開始做編劇。

許學文。

許學文。2005年獲香港演藝學院電影電視學院導演系學士學位,憑作品《枉少年》贏得第1屆鮮浪潮大專生短片競賽「最佳電影」獎。

而許學文從小就是影痴。住在慈雲山時,媽媽已經常常帶他看戲,看到和劃位的阿叔都相熟了,入場都不用買票。3歲時就已經第一次在千人戲院看戲,看的是動作片經典《A計劃》。那樣的快樂體驗令他愈發離不開電影這種娛樂,尤愛動作片。

十幾歲的時候,朋友送了他一部VCD機,由此可以自行買碟,不再苦等明珠930。黃子華在棟篤笑上提及《的士司機》(Taxi Driver),許學文特地找來觀看。「原來電影可以這樣拍。」他看到電影在娛樂大眾之餘,還可以在內容中加入對社會的關懷及寫照。由此便多多關注其中有信息的電影。

第一次拍片他用姐夫的Hi8機器,拍了一首歌的MV。他喜歡達明一派,用《今天應該很高興》的歌詞作劇本,趁着聖誕,沿路拍攝。當時沒法剪輯,所以無法跳拍,整個影片嚴格按照歌詞先後順序完成。拍完尖東燈飾,馬上就搭船去拍皇后像廣場,再下一句又要搭船再回去太空館:「我至今都覺得這首歌好好聽!」

黃偉傑。

黃偉傑。2002年畢業於樹仁學院新聞與傳播學系,05年獲得助學金,遠赴英國倫敦電影學院攻讀電影製作,第5屆鮮浪潮「最佳攝影」得主,得獎作《快門》。

黃偉傑:「我是一個科幻片迷。」八九十年代最流行的《星球大戰》《終結者》等系列曾讓他迷到不得了。後來慢慢對拍攝和製作感興趣,全因看了很多電影的幕後花絮。這些花絮讓他慢慢明白,原來電影是這樣拍出來的。

他一開始讀新聞,也學製作,入了電視台做記者,也明白了電視是怎樣一回事。不過他覺得那時一直在講別人的故事,心裏的話始終想要講出來。黃偉傑申請到獎學金,前往英國進修電影,真正確立了自己想要走的路。

走到這裏...

「有的時候你並不見得可以選擇。」黃偉傑關心人性和社會公益內容,並不想為自己設限。如今他們的機會雖然多過五年之前,然後欠缺的經驗更多。

「你一日不拍,一日都是紙上談兵。」許學文認為相比挑選類型和題材,他更想要爭取機會,嘗試拍出更多可信的人物。「觀眾看電影,還是看人物。」許學文用五年寫出一個人物,這是他得到的寶貴經驗,一部電影的核心最終落向人物,一個立體的人物最終可以反映真實。不過,埋沒良心的電影他絕對不拍:「過不了自己那一關。」

「等到新作見面,觀眾們自然就會知道了。」歐文傑這樣結束了整個對話。

這一天是2016年4月15日,許學文,歐文傑和黃偉傑的電影《樹大招風》引起一週的熱烈討論。他們前往知專設計學院與學生們交流之後,用了一個小時,如此講述他們的過去與未來。

點擊觀看端傳媒訪問三位導演片段。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