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

跳下去的孩子,真的全無先兆嗎?

開學才沒幾周,兩個初中生從住處躍下身亡。孩子「近日並無異樣」──其中一則新聞上的這句話在家長群組中流傳,教大人們膽戰心驚。跳下去的孩子,真的會全無預兆嗎?

刊登於 2015-09-24

黃蔚澄︰「科技為人際關係帶來新挑戰,但老調始終要彈,溝通需要時間投入。」攝:Esam Omran Al-Fetori/ Reuters
黃蔚澄︰「科技為人際關係帶來新挑戰,但老調始終要彈,溝通需要時間投入。」

當上爸爸後,我對這類新聞的感覺特别強烈。才放完暑假回來(如果真的有放假的話),兩個中學生為什麼這樣就跳下去?之前真的全無預兆嗎?

有關自殺先兆,這些年來我們翻來覆去講了很多。譬如説,孩子會不會常常説「我想死」?有沒有在電腦鍵入令人擔憂的留言?有偷偷寫遺書嗎……?

然而,自殺徵兆從來不只看得到的、添加了的這些,還有更難看見的、少了的那些。譬如説,孩子最近少了表情、少了説話、平日喜歡的炸雞和韓劇都不再令他興奮了。把這些「添加了的」和「不見了的」徵兆放在一起,你才有機會看清整件事──孩子的表現,不是一句「未適應新環境」就能解釋。

要察覺得到這些「不見了的」徵兆,需要孩子的守護者(應該是你)的時間和敏感度。這在現代生活中簡直是奢侈品,結局是,很多徵兆很容易就被錯過,能去愛的機會就被偷走,一條小生命驟然就沒了。

我訪問過很多自殺遺族,不少失去孩子的家長都告訴我,起初他們完全不察覺孩子有任何徵兆,但靜下來回頭想,卻又揪出很多蛛絲馬跡來。他們説︰「因為那時真的沒時間」。我們有各種原因沒時間,有些人生活迫人活得太忙碌,有些人時間管理出了問題,但也有愈來愈多人把時間都投放在智能電話和電腦上,人在家中,看不見眼前人,卻看得見遠方不認識的,人生真的十分諷刺。

那些「失去了的」的徵兆很多都很微細,家長埋頭滑手機已經錯過了--就是那樣簡單的一回事。也許,你還會認為沒吵沒鬧沒爭取注意的孩子很乖,甚至非常安樂。

科技為人際關係帶來新挑戰,但我最想跟家長説的是,老調始終要彈,溝通需要時間投入。愛要及時,這不是説說而已。

順帶一提,能成為孩子的守護者應該是愉快和幸福的。但是如果你來自child-centered family,請你也與自己多溝通一點,多愛自己一點。什麼是child-centered family? 不妨讀讀陳國齡醫生一封給家長的信。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