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給家長的信

李榮安:贏在起跑不如留前鬥後

(編者按)在紛擾的世代,似是而非的價值觀、莫衷一是的說法,讓家長越來越迷糊。九月,孩子開學,家長也重新出發,我們透過一封封給家長的信,集結兩岸三地的智慧,期望為人父母的,可從中找到新的視點,增加大小同行路上的能見度。

刊登於 2015-09-22

#親子#給家長的信

李榮安的忠告︰最後在人生路上成材的,往往是在小學階段那些毫不起眼的學生。只要找到自信,小塘裏的大魚,更勝大塘裏的小魚。相片由李榮安提供
李榮安的忠告︰最後在人生路上成材的,往往是在小學階段那些毫不起眼的學生。只要找到自信,小塘裏的大魚,更勝大塘裏的小魚。

親愛的家長們:

我曾當過老師、校董,後來成為了一個研究教育的學者,也是一個男孩子的爸爸。這許多年在教育路途上,讓我悟出了一個道理——最後能在人生路上成材的,往往是在小學階段那些看似平平無奇、毫不起眼的學生。

為什麼會這樣呢?

當年以教師身份,我有這樣的觀察。考取第一名的孩子,除了要努力讀書外,往往要花點功夫保住自己的「王位」,例如要好好封存自己的溫書方法、獨門秘方,免得有後來者居上。每回接到考試卷,只要發現自己有一分落後於人,也都要視對方為假想敵,再想方法超越他。

這種壓力之大,足可壓壞一個小學生。

或許就是這緣故,一屆又一屆的畢業生回來探望我時,都總有一個共通點,最後能考進大學的,都是中游學生,而他們最後很多都能在職場上發光發熱,找到屬於自己的世界。

這跟坊間常說要贏在起跑線上很不一樣吧!這根本是個扭曲的概念嘛,人生是長跑,我們應鼓勵孩子保留實力,留前鬥後,況且,名列前茅本身根本不能說是一種成就,常嚷着要孩子考第一的家長,其實真值得深思。

究竟什麼是第一?它不過是一個人在一個特定框架裏的表現,框架轉了,相對表現也就轉變。一個人,怎麼可能在不同框架內都考第一呢?又或者這樣說,一個人要付出多大的努力,承受多大的壓力,才能在不同框架下名列前茅呢?想想看,這其實是個挺殘忍的要求。

所以說,與其想孩子在起跑線彈出,不如培養他們對求真求知的熱誠,對完美的執着和要求,這種內在的滿足感和成就感,本來就是人生的重要基石。

如何做呢?或許我們可先自問,你想孩子當大塘中的小魚?還是小塘裏的大魚呢?

當年在新加坡國立教育學院擔當教育研究院院長時,常有同事來問我選校策略。新加坡的競爭不比香港少。我總會先問那些家長一個問題:你想你的孩子在學校做成功者還是失敗者?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經驗。在人生成長最重要的階段,找到一個能肯定自己的環境,潛力自然會跑出來,因為有自信有期望,才可以挑戰未來。

小塘裏的大魚,找到了自信,或許將來的表現,更勝大塘裏的小魚。

我爸媽都非讀書人,我小時候經常被老師罰抄、罰留堂,每遇上功課難題,都只能向同學求救。後來我升讀一所普通的中學,才開始對學習產生興趣,到了最後,全校只有兩個同學考入大學,我是其一。大學時代,很多同學都是名校生,起初也會帶來一些自卑感,但漸漸你會發現,大家原來實力相若,也就沒什麼好怕了。反而有好些名校來的,做事總是畏首畏尾的,常害怕自己做錯事,結果反而成為人生的絆腳石。

這陣子,正值是很多香港家長為孩子小一選校的關鍵時期,留前鬥後,不是一貼安慰劑,而是我這過來人給家長們最切身的鼓勵。

我們為人父母的,都渴望得到安全感,常常想着要為孩子鋪最好的路,任何時情都要貼身監察,凡事講計劃、部署,每件事都依據時間表而行。但有些事情我們沒計算在內,那就是孩子的個人心理質素。

輸了起跑,還有漫漫長路可追,但輸了自信,人生就完蛋了。

香港公開大學副校長(行政及發展)李榮安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