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動心旋律》為何能獲最佳影片:溫情小品挫敗《犬山記》的時代因素?

它並非不夠格,只是擺在奧斯卡歷年最佳影片名單中略顯突兀。若未來奧斯卡不再次改革選制,討好的佳作取勝恐怕成為常態⋯⋯
2022年3月27日, 第94屆奧斯卡頒獎典禮台上,《樂動心旋律》(CODA) 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
奧斯卡2022 北美 美國 影視 風物

2022年奧斯卡獎稍早落幕。這個一年一度的電影盛會因為男星威爾.史密斯(Will Smith)對克里斯.洛克(Chris Rock)的驚天耳光而蒙塵,從那一剎那開始,全球觀眾已經無心再關注頒獎結果,而是忙著滑臉書、推特追後續。以至於最後最佳影片頒發給《樂動心旋律》(CODA,陸譯《健聽女孩》,港譯《心之旋律》),似乎也沒有在社群上引起太多波瀾。

但這個果其實也不是意外。早在頒獎前一週,《樂動心旋律》獲獎幾乎已成定局,因為這部作品在幾個重要風向球獎項如製片公會、編劇公會都拔得頭籌,早前備受看好的《犬山記》(The Power of the Dog,陸譯《犬之力》)則黯然讓位。然而,值得一提的是,這兩部作品都是串流發行之作,分別由Apple TV+與Netflix發行,最終也分居最佳影片、導演獎。本文將深入分析最後獎落《樂動心旋律》、《犬山記》失寵的關鍵原因與意涵。

法國昔日當紅影片改編

如此少女離鄉記實在不勝枚舉,上述故事乍看之下稱不上特別。不過這部作品關鍵特色在於,在這個家庭之中,除了露比自己之外,她的哥哥與雙親都是聽障人士。

說實在,《樂動心旋律》看來是再簡單不過的溫情家庭劇,描寫來自麻州的女高中生露比與家人樸素過活、出海捕魚維生,擁有亮麗歌喉的露比後來被招攬進入學校合唱團,也獲得老師V先生的賞識。恩師鼓勵她報考伯克利音樂學院,一展潛能,但向來欠缺自信的她卻始終有些卻步。主要原因就是擔心在她的離開之後,家人的生活會陷入困境。

如此少女離鄉記實在不勝枚舉,上述故事乍看之下稱不上特別。不過這部作品關鍵特色在於,在這個家庭之中,除了露比自己之外,她的哥哥與雙親都是聽障人士。露比與家人必須以手語溝通,在舉家出海工作時,她則充當扮演家人的耳與口,負責與外界溝通。正是因為如此,露比無法輕易拋下家人。

在後續一場令人心酸的場面,露比的母親里奧坦言自己曾一度希望她也能是一個聽障者,如此一來,這樣「妳就不會跟我們不一樣」。會這麼期許,是因為她早已預見,來自一個聽障家庭的健全人,勢必會被外界視為「怪胎」。

這部溫馨感人的作品並非原創構想,是改編自法國電影《貝禮一家》( The Belier Family,2014)。在這部電影紅遍法國之後,原作製片人菲利普.羅塞萊(Philippe Rousselet)同意與美方合作,將之改編成一部美國電影。導演夏安.海德(Sian Heder)接下重任,並邀請曾以《悲憐上帝的女兒》( Children of a Lesser God,1986)獲封奧斯卡影后的聽障演員瑪麗.麥特琳(Marlee Matlin)領銜出演母親里奧一角。

2022年3月27日,第94屆奧斯卡頒獎典禮台上,特洛伊.科特蘇爾(Troy Kotsur)以《樂動心旋律》演出獲得最佳男配角。
2022年3月27日,第94屆奧斯卡頒獎典禮台上,特洛伊.科特蘇爾(Troy Kotsur)以《樂動心旋律》演出獲得最佳男配角。

小品電影出頭的時代因素

一部以聽障家族為主題的電影,正巧符合時下政治正確,足以成為產業模範。作為串流平台的新興勢力,Apple TV+也給予了《樂動心旋律》強大的後援。而它又是難得的女性導演作品。

原先投資方不願安排全聽障演員陣容,卻在瑪麗.麥特琳揚言退出之後讓步。這個堅持最後也讓特洛伊.科特蘇爾(Troy Kotsur)得以入組,讓這位過去名不見經傳、多半在聾人劇場演出為主的演員也藉著精彩演出在今屆奧斯卡獲封最佳男配角。

相信製片方當時恐怕沒有任何問鼎奧斯卡的期許,至少沒想到有機會提名最佳影片。不過在這兩年,這個原本只被認為是小品的題材卻剛好趁上勢頭,主要原因有幾項,其一是奧斯卡不斷地推動改革,強調影藝學院會員、入圍者的族群多元化,甚至進一步將影響力擴充到產製階段,籌劃中的「2025光圈計畫」(Aperture 2025),要求未來入圍奧斯卡的電影必須安排30%的女性、LGTBQ、身障者或代表性不足族裔加入。一部以聽障家族為主題的電影,正巧符合時下政治正確,足以成為產業模範。

在2021年的年初,《樂動心旋律》一舉在日舞影展的美國劇情片競賽取得評審團大獎、觀眾票選獎、最佳導演、評審團特別獎(最佳整體演出)等四項大獎,富有敏銳度的各大片商與串流公司紛紛出價押寶。最後是Apple TV+以2500萬美金(折合約新台幣7.1億)的驚人金額成功買下這部作品。這可比上一部紀錄保持人《棕櫚泉不思議》(Palm Springs)的1750萬美金(折合約新台幣5億)還要高上許多。

作為串流平台的新興勢力,Apple TV+給予了《樂動心旋律》強大的後援。隨著後續影評討論度提升,也趁勢挹注宣傳費用進行行銷。起初它得以入圍奧斯卡,僅被認為是它具有足夠的「代表性」,因為就十部入圍作品之中,只有該片是溫情小品,就預算規模也與《夜路》(Nightmare Alley)與《千萬別抬頭》(Don’t Look Up)等其它昂貴製作不同。此外,除了上述所提到的「題材正確」之外,它又是難得的女性導演作品。

《犬山記》(The Power of the Dog)電影劇照。
《犬山記》(The Power of the Dog)電影劇照。

《犬山記》敗北的端倪

隨著《犬山記》不斷因為各種爭議失分、也沒有跟隨著宣傳造勢幫自己加分,《樂動心旋律》卻顯得態勢穩健,關於這部電影的新聞都是如此溫馨可人。

以往這樣的電影只會被擺著,當作是奧斯卡足夠多元的明證。從它僅僅提名最佳影片、男配角、改編劇本三項,即可留意到影藝學院各分會的會員們起初也沒有太在意這部作品。一個值得參考的數據顯示,上一部沒有提名奧斯卡最佳導演與剪輯獎卻獲得最佳影片的作品是將近百年前的《大飯店》(Grand Hotel,1932)。

不過由於COVID-19疫情肆虐,導致近年奧斯卡的獎季往後延,也增加了變數。獎季就像是一個長期賽跑,任何作品要從一個個影評人協會獎、公會獎等風向球獎項攻城掠地,過程中不能犯錯,討好影藝學院選民。Netflix的《犬山記》幾乎太早就被認為是最佳影片的頭號選擇,但是隨著後續的獎項頒發與公關宣傳活動,向來財大氣粗的Netflix太過高調,將之包裝成高規格藝術片,把導演珍.康萍(Jane Campion)形容成深受奧斯卡虧欠的女性大師。反觀以友善身障人士作為形象包裝的《樂動心旋律》一步步踏實宣傳,讓外界更有好感。

其實《犬山記》就劇情與格局上更像是奧斯卡的菜,也與當年鎩羽而歸的《斷背山 》(Brokeback Mountain,2005)一樣是關於白人西部牛仔的同志故事。雖然大家或許會以為奧斯卡都已經將最佳影片頒發給同志電影《月光下的藍色男孩》(Moonlight,2016)過了,代表選民已經能夠接受LGBTQ題材。不過就在選民投票期間,曾提名奧斯卡的資深男星山姆.艾略特(Sam Elliot)卻公開批評《犬山記》中對西部的描寫,惹來的爭端似乎已經使人預見了《犬山記》後來的命運。

2022年3月27日,第94屆奧斯卡頒獎典禮,Jane Campion 憑藉《犬山記》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
2022年3月27日,第94屆奧斯卡頒獎典禮,Jane Campion 憑藉《犬山記》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

山姆.艾略特的言論大致是主張自己對西部牛仔有著透澈的理解,認為珍.康萍將牛仔與同志文化進行連結是一種褻瀆,更批評片中的蒙大拿州不該在紐西蘭取景拍攝。此般言論引來不少批評,左派人士普遍認為他存在恐同心理。但山姆.艾略特之所以敢如此自然地公開批評,或許也代表他的「同溫層」不只有他這麼認為,其言論固然保守,但卻不能不說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月光下的藍色男孩》是一部黑人導演執導、全黑人演員出演的同志作品,作品基本上符合當時的政治正確思潮。但影藝學院的白人會員們(以山姆.艾略特為代表),或許還沒有準備好迎接一部將代表陽剛的西部與同志議題進行結合的作品。

撇開選題角度,另一個原因或許也只是因為《犬山記》是一部極不適合用串流形式展映的作品,因為這部電影是一部精緻的藝術精品,在家用小螢幕看根本難以使人專注,也難以注意細節。會員們或許也仍然拒絕接受這類藝術電影要以這樣的方式被展映。

奧斯卡與Netflix的爭端早已行之有年,過去備受看好的《羅馬》(Roma,2018)也是因為好萊塢仍對串流發行有疑慮而痛失最佳影片。許多觀眾或會質疑,因為《樂動心旋律》也是串流發行電影。不過就好萊塢來說,它跟《犬山記》仍有根本意義的不同。《樂動心旋律》是一部拍攝完之後在競標之下被賣給串流平台的作品,而《犬山記》則是由Netflix主導產製之作。換言之,由串流平台製作並發行的電影仍然沒有攻破奧斯卡。

在三月中旬,《犬山記》導演珍.康萍又因為在評論家協會獎上領獎時的一席言論而受到非議。她當時對著網球傳奇威廉絲姐妹(Williams sisters)說道:「威廉絲姐妹妳們棒極了,但是妳們不必像我一樣必須與男人競爭(意指其他導演獎入圍者都是男性)。」這般明顯靠著貶低別人彰顯自己的玩笑,讓大威廉絲(Venus Williams)露出些許不悅。畢竟這個說法也不是事實,威廉絲姐妹除了本身也參與男女混雙項目之外,在整個父權體系之下當然也少不了與男性的周旋。

珍.康萍後來聲明道歉,不過對《犬山記》印象分數多少也有傷害,外界普遍認為Netflix太過於自信。隨著《犬山記》不斷因為各種爭議失分、也沒有跟隨著宣傳造勢幫自己加分,《樂動心旋律》卻顯得態勢穩健,關於這部電影的新聞都是如此溫馨可人,獲得多項風向球獎項的特洛伊.科特蘇爾每每上台領獎時都以手語致謝,屢次佔盡媒體版面。

《樂動心旋律》(CODA)電影劇照。
《樂動心旋律》(CODA)電影劇照。

逃避疫情與戰爭焦慮?

這並不代表它是一部不夠格的作品,只是它擺在奧斯卡長期以來頒發的最佳影片當中確實略顯突兀。但如果未來奧斯卡不在選制進行再次改革,這般討好的佳作只會一再取勝,並成為常態。

在截止投票的尾聲,《樂動心旋律》全體劇組甚至受邀拜訪白宮與總統喬.拜登(Joe Biden)見面。連總統都予以加持,表明自己喜愛這部作品,更讓這部電影的聲勢一路升到最高。相對於難以得到右派青睞的《犬山記》,關於身障家庭奮鬥史的感人之作《樂動心旋律》幾乎不會得到任何人的排斥,而其它入圍作品也都沒有更突出的動作,在獎季欠缺亮點。

在前一篇探討選制的〈奧斯卡會選《犬山記》還是《沙丘》?為何最佳影片總頒給中規中矩的電影?〉一文中,我就曾提及奧斯卡目前採用的「單輪多數決制」,對「安全」的作品最有利。依照這個選制,最多人覺得是第二名的電影反而可能勝過最多人是第一名的作品。此舉是因為奧斯卡不希望最後出現極端化結果,希望能夠藉由多輪投票慢慢篩出所有人普遍最能接受的作品取勝。

不排除爭議較多的《犬山記》可能在前幾輪投票獲得的第一名票數最多,但把它列在倒數的會員或許也不少。但是誰會把《樂動心旋律》列在最後一名呢?這部作品雖然沒有恢宏氣勢,但的確會讓人又笑又哭,看完不免心情好起來,讓人得以暫時逃避疫情的危機與俄烏戰爭帶給人的嚴重焦慮。

幾乎可以確定,如果早一個月投票,得獎的或許就會是《犬山記》。最後頒發給《樂動心旋律》,完全就是天時地利人和。這並不代表它是一部不夠格的作品,只是它擺在奧斯卡長期以來頒發的最佳影片當中確實略顯突兀。但如果未來奧斯卡不在選制進行再次改革,這般討好的佳作只會一再取勝,並成為常態。

反而值得注意的是,這是首次有最佳影片出身有獨立電影搖籃之稱的日舞影展。先不論《樂動心旋律》是否真的夠格,至少它的勝利也會對獨立工作者產生更明顯的鼓舞。這同時也代表著串流平台發行之作贏取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夢想已經實現,串流產製之作何時能攻克奧斯卡,則是未來幾年的觀察重點。

讀者評論 3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月光下的藍色男孩》是一部黑人導演執導、全黑人演員出演的同志作品,作品基本上符合當時的政治正確思潮。但影藝學院的白人會員們(以山姆.艾略特為代表),或許還沒有準備好迎接一部將代表陽剛的西部與同志議題進行結合的作品。」
    所以《月光下的藍色男孩》是因為”政治正確”沒有得獎?那是否代表得獎電影不夠”政治正確”? 還是要把”政治正確”作為最高評審準則?或者設立一個”政治正確”獎以推廣左膠的”政治正確”思潮?

  2. 但犬山記也只算是二流的作品

  3. 文章的链接打开都显示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