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十論:百年後的評價

「讀者十論」欄目每週擇選報導及圓桌話題中十組精彩讀者留言刊出。

【編者按】「讀者評論精選」欄目每週擇選報導及圓桌話題中十條精彩讀者留言刊出。部分留言可能會因應長度及語意清晰作節錄或編輯。

1. YesJV,回應《馮嘉誠:「奶茶聯盟」,東南亞跨國社運的創造與局限

將與自己不認識、且非常遙遠的一些人的苦難,當做自己的苦難,並將世界上所有因此而連結的人聯合起來,為反抗壓迫而行動,這是「國際主義」精神最精髓的想像 。 「奶茶聯盟」的跨國界連結,或許已經潛藏了一種現代公民社會國際主義化的趨勢。

上世紀一戰結束之時,蘇俄的十月革命將馬克思主義理論思潮傳遍世界,主張國際主義的共產革命路線被各國的「無產階級」組織奉為圭臬。 這些組織除了有虛擬的理論精神教義指引,真正在現實中發動具有衝擊力的革命行動,最關鍵的還需要以蘇俄為國家背景創立的「第三國際」提供的資金、人力支持。

「奶茶聯盟」雖然具有某種「國際主義」的特質,但其仍是誕生於後全球化時代背景下的產物,激進的革命元素或許已無從談起,換以代之的僅是以反對威權 作為共同訴求,以某種人文元素作為相互共情連結點,無中心化的庶民虛擬網絡運動。 既無理論性的框架綱領、也無現實性的實踐指引、更無成型的行動人群,僅靠虛擬想像的網絡對抗空間,這一僅有的陣地,在威權網絡監控時代之下,隨時具有面臨崩解的風險。

無大台、Be water的行動組織策略,固然可以為現實的行動提供靈活持久的生命力,但在集資本、資源、技術優勢於一體的威權政體面前,「奶茶聯盟」的每一個成員實質上都 只是在單槍匹馬的行動,如果沒有等量齊觀的國家級、政體級團體力量將分散的成員組合集中起來,在「現實中」付諸行動大概只能是一個美好的空談。

2. Wessy,回應《馮嘉誠:「奶茶聯盟」,東南亞跨國社運的創造與局限

希望未來奶茶聯盟可以成為反獨裁的主流友軍代名詞,這個詞語讓一國孤身奮鬥抗爭的群眾,在現實困境中,可以稍稍在網路友軍的支援下,知道追求自由平等是再基本不過的生活日常,無須激情呼籲,渴求自由的靈魂是內建的。而且當越來越多人知道獨裁的真實中國,大家一起推倒牆的希望才會越大。不管是中國的牆,還是其他的國家。

3. 烏有之鄉、yink,回應圓桌話題《在DQ一眾民主派候選人之後,港府再宣告立法會選舉延至明年,你如何看?

烏有之鄉:香港完蛋了,日後同化為上海指日可見。

作為內陸人民並不喜聞樂見。期待的香港化經濟完全自由並沒有產生,政治自由更加不用說。就算不談這些大因素。連港片以後也沒有了。香港以後不用成為西方各種產物的中轉站。成為中國夢赤化的普通漁村吧!

真的不知道為什麼難過,明明按照地理位置和族群,本應該事不關己。可能難過在於一個可能性的消失吧。我們變不成他們,他們反而慢慢變成我們。這是好事還是壞事。我想一百年後的人會怎麼評論我們?

我覺得會很可笑。我們本應該支持的東西,卻給噁心的政治和嫉妒黑暗的人性所挾持。大陸人已經失去理智,臉盲心黑。明明不是既得利益者卻被愛國二字裹挾心智乃至行動。
明明是同胞卻想着對方消失。

我對周遭人失望透了。

yink:@烏有之鄉: 只能說一句辛苦了。可能改變不了什麼,但你的角色仍然很重要。

烏有之鄉:@yink:謝謝你的理解很受感動。假如大陸人沒有被洗腦教育並看見更多實相。我想會有更多的人支持香港人。畢竟那是一個夢想。97回歸之後大家的所願。我想着香港會輻射大陸。沒想到最後反而被大陸輻射。政治民主化的路任重道遠。悲觀的說。可能還需要幾百年。也就是日後在端能找到我的留言。也算一個當時人們真實心聲的一面吧。我真心祝願港胞好。願榮光歸香港。

4. tomhelpegg,回應圓桌話題《在DQ一眾民主派候選人之後,港府再宣告立法會選舉延至明年,你如何看?

很明確的說明了,政權的合法性不在於民眾的支持,而在於中央的支持以及其背後的類似殖民而又不同於殖民的體制。

類似於殖民,在於其民意表達機制為核心的制度設計,是旨在限制民意在體制內表達、不能有效影響與制約政治精英的施政,這是和殖民時代延續的;和殖民時代不同的,是殖民地政府在戰後天然缺失合法性,即使政治設計使得權力可以不受民眾監督了,也嘗試進行買好民眾傾聽民意的表演,而對於今天的港府乃至中央政府而言大可不必。

5. Maru^^,回應《靠近醫院,雙腿就止不住顫抖:中國醫護疫情後心理受創調查

在「奇蹟」、「速度」等炫目的指標背後,人文關懷缺失,人的異化難以復加。健忘和冷漠疊加起來,一曲賦格的基調塵埃落定,在數千年的苦難輪迴中反覆浮現。

6. Wessy,回應《媒體觀察:四年前錯估特朗普之後,《紐約時報》打破同温層了嗎?

本篇讓我對媒體傾向有不同觸發。本身有政治立場的媒體,在準備扭轉自身形象往更多元客觀的面向發展時,卻對多元的定義奮鬥錯方向,還損傷了基本核心價值擁護派的內外部原有支持者。

原來不同意見的同一平台發表,並不是所謂的多元,還可能是刻意創造出的多元假象,過去我太在乎假多元,忘記不同意見的交鋒重點應該是真相與邏輯討論,而不是放個左傾右傾之輕率表達意見,就可代表媒體多元價值展現,謝謝本篇報導。

7. sjl,回應《多面李登輝:他不是他的他,「台灣」亦不是台灣的台灣

其實美國過去打人權 打共產黨是很成功的,有着正確的道德和價值觀加持,並且通過40年的中美共生關係讓中國大量的知識分子,中產階級都倒向了美國價值觀。

但是現在美國打貿易戰理由是中國賺錢了,打科技戰理由是中國技術太好了。畫外音不就是,中國人只配在供應鏈底層吃吃歐美留下的剩菜剩飯。這種轉變實在是非常現實。

8. MauriceGeorge,回應《從頭號海外市場到中美科技冷戰前線:華為在歐洲的「下半場戰事」

我覺得文中那位外交官說的沒錯啊,華為根本無法徹底和中共切割。就算華為徹底和中共切割了,西方社會(洋人)就會認可華為了?就讓華為在歐美國家攻城略地了?顯然不會嘛!既然如此,何必委屈自己?

這和TIKTOK(抖音)在美遇到的事情一樣,張一鳴先生想委曲求全,為防美國人不僅在美國封殺,甚至利用美國在互聯網的霸權,影響字節跳動互聯網的使用權,影響抖音在中國國內和世界其他地區的發展。可惜特朗普的根本目的就是想把TIKTOK捏死。

張先生,既然委屈不能求全,何必委屈自己?如果TIKTOK真的被封了,帶來的反彈尤其是年輕人的反彈是特朗普政府能夠承受的嗎?既然如此,為什麼要委曲求全?就算攔炒一下又能如何?讓美國新保守主義者(neoconservative)吃個癟不是很好嗎?

9. 第十一個觀察者,回應圓桌話題《中國一對智力殘障夫婦欲領結婚證遭拒,你如何看殘疾人的「婚姻自主」?

謹慎處理是好的,文中也提出有拐賣智力障礙婦女的事實,當然文章沒有揭露黑暗一面我倒是可以說說,為什麼有人願意「購買「智力障礙的婦女。

其實很簡單,在中國(和全世界其他)的落後地區,因為經濟實力不足社會地位低下無能力結婚的家庭是事實存在的,但是這類地區的家庭對延續香火的需求往往是非常重視的(比如電影盲山中描繪的走私女性人口進入偏遠地區的根本原因也是如此),而一個不會表達自己意願卻有生育能力的殘疾女性正好符合這種家庭的需要。

有些人不理解為什麼正常人願意和一個有缺陷的人結婚,其實很簡單,因為他們追求的不是正常的婚姻家庭,而是單純尋找一個生育機器,在這種觀念促成的婚姻環境下很難保證弱勢那方受到公正平等的人格保障。婚後弱勢那方受到家庭暴力和精神霸凌的風險非常高,所以有必對智力殘疾人結婚問題進行第三方的審查和關注,確保上述買賣問題和強迫認知能力低下者被迫結婚的事實不會發生。

至於智力殘疾人士是否可以享受性愛和家庭,我主張在雙方知情且確實本人同意的情況下完全沒有問題,但是對於是否應該生育和撫養後代我持保守態度。

全球對優生優育事實上都是推崇的,包括世界比較公認的近親不能結婚也是為了避免後代出現基因缺陷,智力殘疾人士如果屬於先天基因性導致的問題,他們生育後代的客觀風險確實也會更高。主觀性的問題還包括他們的子女是否能接受正常的社會生活教育,是否會因為其父母的情況導致被歧視霸凌和就業困難,以及將來可能會面臨的更高的養老成本。

確實我們應該關注智力殘疾人士的人權,但不應該忽視確實存在可能發生的風險和問題。

10. EricChan,回應圓桌話題《「黑白照挑戰」籲關注女權議題,但被指欠缺實際作用,你如何看?

自從「冰桶挑戰」之後,這類通過社交網絡病毒式傳播向公共事務發聲的活動一個接一個。是但是沒有一個能複製「冰桶挑戰」的成功。我覺得問題是在於「冰桶挑戰」有一個切實可行的目標那就是募款。「冰桶挑戰」某種意義上說就像那些網紅潮物一樣形成了一種「消費潮流」,通過參與潮流和捐款獲得自己的道德光環,彰顯自己的「潮流本色」。

但是這種「消費主義式社運」執行在女權運動議題上就正如何韻詩所批評的一樣,有一種「左膠式的偽善」。爭取女權運動不像ALS病人主要需要金錢獲取藥物改善生活推動醫藥研發。女權運動需要改變的有很多。回到最根本的問題,這項活動如何改善女性在社會上遭遇的不公?我們不需要通過這些黑白照去告訴我們家暴是不對的,殺害家中女性是不應該的。

但是這項活動如何在體制上,社會中乃至宗教傳統上去改變女性面對的不公處境,在實際層面上向處於困境中的女性提供實質上的支援?沒有人知道。即使這件事現在有這麼多人參與,也沒有理論家去為此賦予內涵,也沒有活動家將這股能量轉化為實質的公民行動。這活動某種意義上說比中世紀的贖罪券還虛偽——起碼贖罪券還要你給錢,你現在拍張黑白照連付錢都不用。

編輯推薦

讀者評論 2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说得好~(词穷式夸奖)

  2. 年轻人已经反弹了,但是川皇会在意吗?川皇在意的只有自己能不能连任,年轻人不是他的票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