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大地震之後:「我們真的住在斷層上,要學著與斷層共生」

「當花蓮人跟你說這個地震很可怕的時候,你就真的該逃了!」206地震發生前幾日,一張在社群網路上流傳的圖片,真實反映出花蓮人「不怕地震」的個性。一夜之間,他們從與地震相處習慣的淡定中警醒過來。
2018年2月6日,台灣花蓮夜間發生黎克特制(台稱芮氏規模)6.4地震,雲門翠堤大樓嚴重傾斜。
花蓮強震 台灣 氣候與環境 災害

「花蓮人都搖習慣了,沒事的!」平時獨居在萬榮鄉部落山區鐵皮屋的彭冬春,面對地震來襲的反應,堪稱典型的花蓮居民。2月6日深夜,花蓮發生規模高達6.0強震,彭冬春心想:「反正你搖你的,我睡我的」,一邊催促著放寒假到部落的孫子上床,自己一邊也準備更衣就寢。

就在此時,孫子手指著電視新聞大喊「阿伯的飯店倒了!」畫面裏,正是花蓮統帥大飯店坍塌的樣子。彭冬春這才驚覺大事不妙,她兒子在統帥擔任夜班櫃台人員,此時電話已經聯繫不上。彭冬春放不下心中大石,漏夜開車載著孫子,從萬榮北上,直奔統帥飯店現場。

即使整夜未曾闔眼,又遇上冬雨不歇,彭冬春依然堅持裹著毛毯坐在現場,親眼看著搜救人員在餘震與雨勢不斷中救災。彭冬春非常清楚,這些來自全台各地的搜救隊員,正在和死神拔河,希望能在黃金72小時內搶救出她受困的孩子:36歲的周志軒。

賽德克與太魯閣族混血的彭冬春,性格堅強而樂觀,即便心中忐忑,仍鎮定地與一旁志工聊天。7日下午,當記者詢問她基本資料時,彭冬春還說笑,「我是冬末春初出生的,所以我的名字叫冬春。你問我年紀啊?那我不能講太多歲!」自先生早逝之後,彭冬春獨自拉拔兩名兒子長大,母子之間感情融洽。

2018年2月6日,台灣花蓮夜間發生黎克特制(台稱芮氏規模)6.4地震。圖為災情嚴重的統帥大飯店。
2018年2月6日,台灣花蓮夜間發生黎克特制(台稱芮氏規模)6.4地震。圖為災情嚴重的統帥大飯店。

當搜救現場傳來「兩名受困人員尚有生命跡象,已經可以看見腳」時,彭冬春仍認真地向記者強調:「我兒子的腳很漂亮耶!我相信他會好好的回來。」

等待受困者平安脫險的,不只彭冬春一人。當搜救隊員成功救出第一位受困者,正要將其緩慢抬出時,圍觀群眾開始從四面八方聚攏,想親眼得見兩位統帥員工脫困的瞬間。當搜救人員抬出第一位受困者時,天色突然轉為傾盆大雨,群眾一時不明所以,爆出了如雷的掌聲與歡呼--然而,當眾人看清眼前畫面時,瞬間便住口噤聲:那是周志軒,從頭到腳被完整包裹著白布,由搜救隊員抱上擔架,送往醫院。彭冬春的身影,匆匆上了救護車,也跟隨擔架消失在人群中。

周志軒受困的那刻,是2月6日晚間23點50分,震央位於花蓮外海,芮氏規模6.4,全台皆有感,花蓮震度更高達7級。但因花蓮原本就小型地震不斷,眾人原先也未太擔心,消防署第一時間透過行政院發給記者的災情訊息裡,甚至寫著「23:58 花蓮縣多起掉落物砸傷及瓦斯管管線漏氣案件,其餘縣市,目前無災情。」但在十分鐘後,網路上陸續貼出統帥飯店、雲門翠堤大樓倒塌的照片,眾人才驚覺,總被台灣其他地區公認為「全台最不怕地震」的花蓮,已成地震重災區。

地震將世界轉了90度

「沒經歷過地震的,不叫花蓮人!」受災狀況最嚴重的雲門翠堤12樓住戶陳子渭是軍人出身,曾經擔任花蓮縣政府機要秘書。說起話來中氣十足的他,回憶起地震當天晚上逃生經過,掩蓋不住慌亂神情。

陳子渭從1963年開始定居花蓮,四年前開始,與女兒一起搬進雲門翠堤。事發當晚,他剛從台北回到花蓮,洗完澡後早早躺在床上就寢,一陣天搖地動過後,陳子渭發現,原本該平躺在床上的自己,瞬間幾乎是「站」的姿勢,斜靠在床上。地震將世界轉了90度,嚇壞了所有雲門翠堤的住戶。

一陣慌亂中,當時還沒回到家的陳子渭女兒碰巧電話打來,黑暗中手機發出亮光,陳子渭趕緊尋著光線找到手機,再利用手機燈光踩過滿目瘡痍玻璃、家具碎片移動到陽台,發現整棟大樓早已傾斜,根本無法站立。黑暗之中,陳子渭半滑半爬,移動到陽台邊緣,雙手緊抓陽台欄杆,雙腳懸空求援,人在大樓外側的女兒見狀,趕緊告訴搜救人員,直到凌晨1點多,陳子渭才被順利救出。

統帥大飯店擔任夜班櫃台的周志軒,從頭到腳被完整包裹著白布,由搜救隊員抱上擔架,送往醫院。
統帥大飯店擔任夜班櫃台的周志軒,從頭到腳被完整包裹著白布,由搜救隊員抱上擔架,送往醫院。

回憶起這段經歷,陳子渭表示,206大地震的震央在花蓮、又是淺層地震;這比起1999年發生、芮氏規模7.3的921大地震,花蓮感覺到的強震搖晃振動更厲害。即便如此,他仍不改花蓮人本色笑說:「你說該緊張嗎?我覺得我還是很沉著。」但陳子渭也說,活到80歲以來,這次是他記憶所及最強的地震。

「當花蓮人跟你說這個地震很可怕的時候,你就真的該逃了!」206地震發生前幾日,一張在社群網路上流傳的圖片,真實反映出花蓮人「不怕地震」的個性。即便是地震過後兩天,多數人亦不改本色。大地震過後,市區仍餘震不斷,8日上午11時06分,吉安鄉再度發生規模4.5的有感地震,路上交通號誌皆上下劇烈搖晃,《端傳媒》記者恰好途經斷層帶附近的「榕樹下理髮廳」,只見理髮師尖叫了一聲「啊!又來了!」卻未曾停下手上的刮鬍工作,鬚髮皆白的客戶也十分淡定,繼續坐著,沒有人起身逃命,世界運作如常。

小震不斷,罕有大震

花蓮人的「淡定」性格,源自於平日「小震不斷」卻罕有「大震」的訓練。居住在花蓮市的退休資深警察余先生指出,記憶所及,上次出現「讓花蓮人想跑出家門」的地震,大約發生在30多年前。當時他剛從警校畢業分發到花蓮縣警察局保安隊,上午八點多開始發生強震,前後大約搖了2分多鐘,「搖到頭都暈了站不住腳」,那次的地震,在許多四、五年級花蓮人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居民對「大震」的印象,與歷史紀錄大致吻合。自1995年來,「花蓮市」就沒有發生震度七級以上地震的紀錄,余先生印象中的那次「30多年前的大地震」應發生在1986年,震央位於花蓮東方約20公里,芮氏規模6.8,該次地震總共造成15人死亡,35戶房屋全倒。自此之後,花蓮市區便罕有傷及民宅的大型地震。

2018年2月7日,花蓮地震發生後,當地的體育館成為臨時避難所。
2018年2月7日,花蓮地震發生後,當地的體育館成為臨時避難所。

有小震、少大震的歷史,再加上早年花蓮地價、房價皆偏低,老花蓮人習慣居住在「頂天立地」的獨棟樓房中,甚至自行買地自行蓋屋,建造過程中多會加強樑柱支撐,如余先生自宅,20坪不到的房屋裡,就有高達八根柱子支撐。

「花蓮人對自己蓋的房子有信心,」余先生分析,一般花蓮的矮房,樑柱絕對都比西部多,因此每當地震發生時,多數花蓮人總認為留在自己家裡面最安全。如果動輒跑到戶外,大家反而認為「會不會被天外飛來橫禍砸傷?」然而,隨著花蓮近年房價翻倍,20年來,建商興建的大樓林立,年輕一代的花蓮人卻因為地價飛漲,負擔不起獨棟樓房,進而選擇住在新公寓或電梯華廈,卻可能仍對自宅抱有同樣的信心與「感覺」,尚未改變,成為防災的死角。

「這次怕了,真的嚇怕了。」住家位於斷層帶上的陳小姐,原本打算接下來一整個禮拜,都到戶外打地舖睡覺,因為陰雨不斷,才打消此一念頭。仍然驚魂未定的她,只在白天回家整理家中玻璃碎片,「我晚上打算去體育場睡覺,留在房子裡面,我也睡不著。」

「防災,最重要的還是防災教育與防災宣導!」銘傳大學教授王价巨,早自兩年前的台南地震開始,便一次又一次呼籲防災觀念的重要。除了駁斥網路上流傳的「黃金三角」(亦即地震時躲在書櫃、冰箱等高大穩固的家具旁,與倒下的大樓之間形成三角形,讓受困者躲在其中)觀念錯誤,更勸導大家改採「趴下、掩護、穩住」三口訣避難,更不斷勸告大家「先想避難、再想疏散」,必須在日常生活中培養良好的觀念與心態,以應對不知何時會出現的災變。

「或許吧,以前多少有點覺得,我是花蓮人,地震有什麼好怕的呢?」陳小姐回憶:「但這次真的會知道,我們真的住在斷層上面,要學著怎麼跟斷層生活,除非你移民,不然以後一定是要認真看(電視上防災專家的宣導)的吧!」陳小姐打算在家中備好避難包,也開始認真聆聽電視、網路上的防災資訊。一次天旋地轉的震災過後,最習慣與地震共處的花蓮人,決心要以更認真的態度面對地震。

2017年7月,端傳媒啟動了對深度內容付費的會員機制。但本文因關乎重大公共利益,我們特別設置全文免費閱讀,歡迎你轉發、參與討論,也期待你付費支持我們,瀏覽更多深度內容。

讀者評論 13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香港的人口和高楼密度 要是碰上大地震 想想都恐怕

  2. 台湾真的是第二个日本

  3. “206地震發生前幾日,一張在社群網路上流傳的圖片,真實反映出花蓮人「不怕地震」的個性。” 没懂,是前几日还是后几日?

  4. 這篇故事性的,缺乏啟發的文章,端用公益之名公開閱覽,真是不可思議。

  5. 臺灣還是有必要多向日本學習

  6. 台灣是風險之島(火山、颱風、地震…),必須學習與災難共處,這次是很好的機會教育,一起努力吧。

  7. 真不明白那些为花莲地震而叫好的国人,他们连一点良知都没有了吗?

  8. 台湾加油!

  9. 台灣加油

  10. 台灣的地震避難宣導及落實,真的遠不及日本確實

  11. 一邊貼著‘福氣啦’貼紙,一邊一點一滴地改善吧!

  12. 狼来了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