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莲大地震之后:“我们真的住在断层上,要学著与断层共生”

“当花莲人跟你说这个地震很可怕的时候,你就真的该逃了!”206地震发生前几日,一张在社群网路上流传的图片,真实反映出花莲人“不怕地震”的个性。一夜之间,他们从与地震相处习惯的淡定中警醒过来。
2018年2月6日,台湾花莲夜间发生黎克特制(台称芮氏规模)6.4地震,云门翠堤大楼严重倾斜。
花蓮強震 台湾 气候与环境 灾害

“花莲人都摇习惯了,没事的!”平时独居在万荣乡部落山区铁皮屋的彭冬春,面对地震来袭的反应,堪称典型的花莲居民。2月6日深夜,花莲发生规模高达6.0强震,彭冬春心想:“反正你摇你的,我睡我的”,一边催促着放寒假到部落的孙子上床,自己一边也准备更衣就寝。

就在此时,孙子手指着电视新闻大喊“阿伯的饭店倒了!”画面里,正是花莲统帅大饭店坍塌的样子。彭冬春这才惊觉大事不妙,她儿子在统帅担任夜班柜台人员,此时电话已经联系不上。彭冬春放不下心中大石,漏夜开车载着孙子,从万荣北上,直奔统帅饭店现场。

即使整夜未曾阖眼,又遇上冬雨不歇,彭冬春依然坚持裹着毛毯坐在现场,亲眼看着搜救人员在余震与雨势不断中救灾。彭冬春非常清楚,这些来自全台各地的搜救队员,正在和死神拔河,希望能在黄金72小时内抢救出她受困的孩子:36岁的周志轩。

赛德克与太鲁阁族混血的彭冬春,性格坚强而乐观,即便心中忐忑,仍镇定地与一旁志工聊天。7日下午,当记者询问她基本资料时,彭冬春还说笑,“我是冬末春初出生的,所以我的名字叫冬春。你问我年纪啊?那我不能讲太多岁!”自先生早逝之后,彭冬春独自拉拔两名儿子长大,母子之间感情融洽。

2018年2月6日,台湾花莲夜间发生黎克特制(台称芮氏规模)6.4地震。图为灾情严重的统帅大饭店。
2018年2月6日,台湾花莲夜间发生黎克特制(台称芮氏规模)6.4地震。图为灾情严重的统帅大饭店。

当搜救现场传来“两名受困人员尚有生命迹象,已经可以看见脚”时,彭冬春仍认真地向记者强调:“我儿子的脚很漂亮耶!我相信他会好好的回来。”

等待受困者平安脱险的,不只彭冬春一人。当搜救队员成功救出第一位受困者,正要将其缓慢抬出时,围观群众开始从四面八方聚拢,想亲眼得见两位统帅员工脱困的瞬间。当搜救人员抬出第一位受困者时,天色突然转为倾盆大雨,群众一时不明所以,爆出了如雷的掌声与欢呼--然而,当众人看清眼前画面时,瞬间便住口噤声:那是周志轩,从头到脚被完整包裹着白布,由搜救队员抱上担架,送往医院。彭冬春的身影,匆匆上了救护车,也跟随担架消失在人群中。

周志轩受困的那刻,是2月6日晚间23点50分,震央位于花莲外海,芮氏规模6.4,全台皆有感,花莲震度更高达7级。但因花莲原本就小型地震不断,众人原先也未太担心,消防署第一时间透过行政院发给记者的灾情讯息里,甚至写着“23:58 花莲县多起掉落物砸伤及瓦斯管管线漏气案件,其余县市,目前无灾情。”但在十分钟后,网路上陆续贴出统帅饭店、云门翠堤大楼倒塌的照片,众人才惊觉,总被台湾其他地区公认为“全台最不怕地震”的花莲,已成地震重灾区。

地震将世界转了90度

“没经历过地震的,不叫花莲人!”受灾状况最严重的云门翠堤12楼住户陈子渭是军人出身,曾经担任花莲县政府机要秘书。说起话来中气十足的他,回忆起地震当天晚上逃生经过,掩盖不住慌乱神情。

陈子渭从1963年开始定居花莲,四年前开始,与女儿一起搬进云门翠堤。事发当晚,他刚从台北回到花莲,洗完澡后早早躺在床上就寝,一阵天摇地动过后,陈子渭发现,原本该平躺在床上的自己,瞬间几乎是“站”的姿势,斜靠在床上。地震将世界转了90度,吓坏了所有云门翠堤的住户。

一阵慌乱中,当时还没回到家的陈子渭女儿碰巧电话打来,黑暗中手机发出亮光,陈子渭赶紧寻着光线找到手机,再利用手机灯光踩过满目疮痍玻璃、家具碎片移动到阳台,发现整栋大楼早已倾斜,根本无法站立。黑暗之中,陈子渭半滑半爬,移动到阳台边缘,双手紧抓阳台栏杆,双脚悬空求援,人在大楼外侧的女儿见状,赶紧告诉搜救人员,直到凌晨1点多,陈子渭才被顺利救出。

统帅大饭店担任夜班柜台的周志轩,从头到脚被完整包裹着白布,由搜救队员抱上担架,送往医院。
统帅大饭店担任夜班柜台的周志轩,从头到脚被完整包裹着白布,由搜救队员抱上担架,送往医院。

回忆起这段经历,陈子渭表示,206大地震的震央在花莲、又是浅层地震;这比起1999年发生、芮氏规模7.3的921大地震,花莲感觉到的强震摇晃振动更厉害。即便如此,他仍不改花莲人本色笑说:“你说该紧张吗?我觉得我还是很沉着。”但陈子渭也说,活到80岁以来,这次是他记忆所及最强的地震。

“当花莲人跟你说这个地震很可怕的时候,你就真的该逃了!”206地震发生前几日,一张在社群网路上流传的图片,真实反映出花莲人“不怕地震”的个性。即便是地震过后两天,多数人亦不改本色。大地震过后,市区仍余震不断,8日上午11时06分,吉安乡再度发生规模4.5的有感地震,路上交通号志皆上下剧烈摇晃,《端传媒》记者恰好途经断层带附近的“榕树下理发厅”,只见理发师尖叫了一声“啊!又来了!”却未曾停下手上的刮胡工作,须发皆白的客户也十分淡定,继续坐着,没有人起身逃命,世界运作如常。

小震不断,罕有大震

花莲人的“淡定”性格,源自于平日“小震不断”却罕有“大震”的训练。居住在花莲市的退休资深警察余先生指出,记忆所及,上次出现“让花莲人想跑出家门”的地震,大约发生在30多年前。当时他刚从警校毕业分发到花莲县警察局保安队,上午八点多开始发生强震,前后大约摇了2分多钟,“摇到头都晕了站不住脚”,那次的地震,在许多四、五年级花莲人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居民对“大震”的印象,与历史纪录大致吻合。自1995年来,“花莲市”就没有发生震度七级以上地震的纪录,余先生印象中的那次“30多年前的大地震”应发生在1986年,震央位于花莲东方约20公里,芮氏规模6.8,该次地震总共造成15人死亡,35户房屋全倒。自此之后,花莲市区便罕有伤及民宅的大型地震。

2018年2月7日,花莲地震发生后,当地的体育馆成为临时避难所。
2018年2月7日,花莲地震发生后,当地的体育馆成为临时避难所。

有小震、少大震的历史,再加上早年花莲地价、房价皆偏低,老花莲人习惯居住在“顶天立地”的独栋楼房中,甚至自行买地自行盖屋,建造过程中多会加强梁柱支撑,如余先生自宅,20坪不到的房屋里,就有高达八根柱子支撑。

“花莲人对自己盖的房子有信心,”余先生分析,一般花莲的矮房,梁柱绝对都比西部多,因此每当地震发生时,多数花莲人总认为留在自己家里面最安全。如果动辄跑到户外,大家反而认为“会不会被天外飞来横祸砸伤?”然而,随着花莲近年房价翻倍,20年来,建商兴建的大楼林立,年轻一代的花莲人却因为地价飞涨,负担不起独栋楼房,进而选择住在新公寓或电梯华厦,却可能仍对自宅抱有同样的信心与“感觉”,尚未改变,成为防灾的死角。

“这次怕了,真的吓怕了。”住家位于断层带上的陈小姐,原本打算接下来一整个礼拜,都到户外打地铺睡觉,因为阴雨不断,才打消此一念头。仍然惊魂未定的她,只在白天回家整理家中玻璃碎片,“我晚上打算去体育场睡觉,留在房子里面,我也睡不着。”

“防灾,最重要的还是防灾教育与防灾宣导!”铭传大学教授王价巨,早自两年前的台南地震开始,便一次又一次呼吁防灾观念的重要。除了驳斥网路上流传的“黄金三角”(亦即地震时躲在书柜、冰箱等高大稳固的家具旁,与倒下的大楼之间形成三角形,让受困者躲在其中)观念错误,更劝导大家改采“趴下、掩护、稳住”三口诀避难,更不断劝告大家“先想避难、再想疏散”,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良好的观念与心态,以应对不知何时会出现的灾变。

“或许吧,以前多少有点觉得,我是花莲人,地震有什么好怕的呢?”陈小姐回忆:“但这次真的会知道,我们真的住在断层上面,要学着怎么跟断层生活,除非你移民,不然以后一定是要认真看(电视上防灾专家的宣导)的吧!”陈小姐打算在家中备好避难包,也开始认真聆听电视、网路上的防灾资讯。一次天旋地转的震灾过后,最习惯与地震共处的花莲人,决心要以更认真的态度面对地震。

2017年7月,端传媒启动了对深度内容付费的会员机制。但本文因关乎重大公共利益,我们特别设置全文免费阅读,欢迎你转发、参与讨论,也期待你付费支持我们,浏览更多深度内容。

讀者評論 13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香港的人口和高楼密度 要是碰上大地震 想想都恐怕

  2. 台湾真的是第二个日本

  3. "206地震發生前幾日,一張在社群網路上流傳的圖片,真實反映出花蓮人「不怕地震」的個性。" 没懂,是前几日还是后几日?

  4. 這篇故事性的,缺乏啟發的文章,端用公益之名公開閱覽,真是不可思議。

  5. 臺灣還是有必要多向日本學習

  6. 台灣是風險之島(火山、颱風、地震...),必須學習與災難共處,這次是很好的機會教育,一起努力吧。

  7. 真不明白那些为花莲地震而叫好的国人,他们连一点良知都没有了吗?

  8. 台灣的地震避難宣導及落實,真的遠不及日本確實

  9. 一邊貼著‘福氣啦’貼紙,一邊一點一滴地改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