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聖母院重開,馬克龍的「政績工程」成為特朗普的舞台|Whatsnew

已經「跛腳」的馬克龍在講話中說:「我們重新發現了偉大國家所能做到的事情:實現不可能」。
2024年12月7日,法國巴黎,燈光秀中的巴黎聖母院大教堂。攝:Christian Hartmann/Reuters/達志影像
國際 法國 文化現象 政治 藝術 風物

成為端傳媒會員,支持華語世界優質、可信的的獨立新聞媒體:暢讀會員首月5折($3美金,可隨時取消),尊享會員85折(領《華爾街日報》全語種會籍,美國地區還可領限時福利)。

2019年的大火後,歷經5年的修復,巴黎聖母院在12月7日舉行重開儀式。

儀式分為共和國和宗教兩部分。共和國儀式原先預備在聖母院門前的廣場進行,但因大風天氣,被臨時改成室內。

下午4點過後,2000多名賓客陸續到達。7點40分,巴黎大主教Laurent Ulrich用權杖敲擊聖母院大門三下,唱詩班以歌聲回應。此番重複三次後,大門打開,大主教與法國總統馬克龍夫婦進入教堂。

共和國儀式包括對消防員、修復人員和建築工匠的致敬、一段大小提琴雙重奏和馬克龍總統的簡短發言。隨後,巴黎教區的代表手持113幅旗幟列隊穿過中殿,大主教緊接着發言。宗教儀式包括「喚醒」管風琴、晚禱、主教講道、頌聖母經等,並在教堂鐘聲中結束。

原本安排在9點的室外音樂會因惡劣天氣取消,改成錄播。音樂會混合古典和流行樂。中國鋼琴家郎朗、美國歌手Pharrell Williams、《巴黎聖母院》音樂劇演員等等都參與了演出。整場儀式力圖達到「世俗和神聖的平衡」,或如馬克龍顧問Bruno Roger-Petit所說:「宗教主題,法國項目,普世故事」。

40多名國家元首出席儀式,包括剛贏得美國總統大選的特朗普以及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教宗方濟各雖未到場,但一份他的致辭在儀式上被宣讀。週日,馬克龍也出席了聖母院舉行重開後的第一場彌撒。

2019年的大火後,經過一年的討論,法國政府決定依原狀復原聖母院。大火中倒塌的,由19世紀法國建築師Viollet-le-Duc設計的尖塔被原樣重建,只有尖塔頂端的雄雞雕塑因過於脆弱,被另一尊擁有火焰翅膀,象徵浴火重生的黃銅雄雞像取代。

木匠們用13世紀的古老方式重建了屋頂的木質架構。屋頂也被重新鋪上灰色鉛板,這也引發了一些專家和環保人士的抗議,因為大火時,正是這些有毒的金屬熔化附着在建築表面,造成了修復的巨大困難。教堂內部,共42000平方米的牆壁和拱頂被仔細地清理,大鐘也在11月再度被敲響。

對石灰岩牆壁的修復,對彩繪玻璃的清洗和對內部照明的重建使得原本昏暗的教堂敞亮一新。由Guillaume Bardet設計的祭壇、Ionna Vautrin設計的新座椅等陳設也在教堂中殿布置完畢。

2024年12月8日,法國巴黎,巴黎聖母院大教堂舉行彌撒。攝:Sarah Meyssonnier/Reuters/達志影像

共有34萬人為修復聖母院捐贈了 8.43 億歐元。修復工程並未徹底結束:聖母院的天頂和飛扶壁的修復工程還將持續幾年。

馬克龍在發言中巴黎聖母院的重建表達了 「法蘭西民族的感激之情」:「我們重新發現了偉大國家所能做到的事情:實現不可能」。

自今年6月突然宣布解散議會後,馬克龍受到了越來越多甚至來自自身陣營的質疑,重新選舉的結果也導致極右翼、左翼聯盟和中右翼黨派三方的僵持局面。不同政黨的Michel Barnier被選為總理後,馬克龍失去了過往對國內事務的掌控。如今,Barnier政府隨着不信任動議的通過而倒台,2025年的預算法案無從着落。

在危機下,馬克龍企圖重新回到舞台中央。他希望聖母院可以成為國家命運復興的象徵。「我相信,聖母院的重新開放所帶來的震撼將和大火一樣強烈。但這將是一次希望的震撼」,他在一週前的最後一次探訪說道。

愛麗舍宮的核心圈子稱,聖母院的重開是馬克龍的個人功績。大火的隔日,他便在電視講話中宣布將在五年內把大教堂修復完工,當時受到不少人的懷疑。如今,馬克龍賭贏了。

修復聖母院的一開始,馬克龍就希望留下他自己的印記。當時的總理Edouard Philippe曾發起現代化聖母院的設計競賽,但在傳統派的反對中不了了之。2023年12月,馬克龍又宣布啓動當代彩繪玻璃窗的設計競賽,以取代Viollet-le-Duc設計的中殿南側六個小禮拜堂的彩繪玻璃窗,為重建後的大教堂中打上 「21世紀的印記」。雖然遭到法國國家遺產和建築委員會的一致反對,但文化部依舊繼續開展競賽,最後的勝者尚未揭曉。

根據法國大革命期間神職人員財產國有化的規定,國家擁有巴黎聖母院的所有權。重建工程也由國家主導,教會相對置身事外。此次的重開儀式也經過了雙方的一番拉扯。愛麗舍宮原本就希望總統在教堂內發表演說,後又因怕違背共和國傳統而改在廣場(此前,因尊重政教分離原則,除薩科齊外,沒有一任第五共和國的總統在聖母院內發表過演說)。

最後,一場意外的大風讓馬克龍如願以償。一位教士笑道:「朱庇特也能掌控天氣」(馬克龍因其獨斷作風,有「朱庇特總統」的外號)。此外,教宗方濟各也婉拒了法國政府的邀請,而選擇幾天後拜訪天主教氛圍濃厚的科西嘉島。

如奧運會一樣,聖母院為法國總統提供了他渴求的政治平台。不過,重開儀式的真正主角,變成了再次當選的特朗普。

2024年12月7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法國巴黎愛麗舍宮迎接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攝:Christian Hartmann/Reuters/達志影像

特朗普帶着馬斯克前來,並要求儀式時必須坐在馬克龍的旁邊。這是他被選上美國總統以來第一次的出國訪問。儀式開始前,他和法國總統在愛麗舍宮與澤連斯基舉行三方會晤。澤連斯基隨後在X上「感謝」特朗普,認為「我們都希望儘快公正地結束戰爭」,並且「武力和平是可能的」。而特朗普則在隔天在其社交媒體Truth Social呼籲「立即停火併開始談判」。

一些分析認為,雖然巴黎聖母院在君主制時期並沒有如今的中心地位,也非所有人都可以進入,但自19世紀以來,它便緊緊和法國的國族命運綁在一起,並享有「人民的大教堂」的美譽。1804年拿破崙在這裏加冕,1830年大革命後,巴黎聖母院成為巴黎人的集會場所,並出現在德拉克洛瓦的名畫《自由引導人民》中。聖母院在革命中被破壞、等待拆除之際,雨果的《巴黎聖母院》問世,小說的巨大成功挽救了教堂的命運,促使建築師Eugène Viollet-le-Duc進行了大規模的修復工作。作家梅里美推動了國家歷史古蹟委員會的誕生,聖母院正式成為國家的文化遺產。

大火前,巴黎聖母院每天接待3萬遊客,是法國最多遊客的旅遊景點。免費參觀是大教堂深受歡迎的原因之一。2017年,已有人提出了向聖母院收取門票的想法,今年10月,文化部長Rachida Dati設想收取5歐元的門票,每年將帶來7500萬歐元的收入,並希望歐盟以外的遊客能夠支付更高的門票價格,並將這筆額外的費用用於國家遺產的修繕。這一提議遭到巴黎教區的反對,大主教重申了法國天主教會所捍衛的 「教堂無條件歡迎每一個人 」的原則。

根據《十字架報》的一項調查,47%的法國人計劃參觀大教堂。巴黎教區預計每年將有1500 萬遊客前來參觀。

讀者評論 0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目前沒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