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读者评论精选”栏目每周择选报导及圆桌话题中十条精彩读者留言刊出。部分留言可能会因应长度及语意清晰作节录或编辑。
1. raeye2,回应《参与式审查:网络举报、酷儿粉丝与中国耽美文化商业化的特殊结合》
很多文章都会讲整治饭圈背后有专门镇压、收编民间自组织的意味在,但很多时候哪怕是现在历尽整顿的趣缘社群,也带有鲜明的民间自组织特色。很难讲这样的社群是不是真的达到了在威权治理下“无害化”,感觉现状更多的只是商业语境下的暂时合谋。只要耽美圈子的创作模式没有改变,很难想象这种社群能够真正的无害化。
说起来之前还看到中国社科上有发讲网络文学的文章,有讲到网文的互动模式和它反映的社群思潮。有一个槽点是,都2023年了讲萌文化还是只引用东浩纪,这是否……魔幻程度堪比中国社科前几年那篇讲房价高是因为消费者偏好不合理的文章。
许苗苗.(2023).网络文学:互动性、想象力与新媒介中国经验. 中国社会科学(02),120-139+207.
2. Ayahuasca,回应《【女性主义的具体生活】刘芷妤:不只是子宫,也不只是女性主义者》
认为已婚女性就想回原生家庭过年也是一种自以为是的想法,这种想法跟认为已婚女性就该去伴侣原生家庭过年的人没什么两样,只是装得比较开明而已,只是想把已婚妇女从一个父权管理者塞回原本的父权管理者而已。
3. taksonlee,回应《被锁住的房间:校园鬼故事,与我们集体想像的死亡|寻找一块墓地》
令我想起“虚构推理”,虽然现实中并不会像动画般“具现化”,但其实当虚构的事流传至每个人都听过,渐渐越来越多人相信后,变会成为“事实”,就像跟“具现化”一样的展开,而真相是怎样,已不再重要。
4. uuuunice,回应《三家台湾性别书店的故事:当书架上出现了反同字条》
还记得刚来到台湾,身边没有太多朋友,要聊性别议题也找不到同温层,没事的时候就会去女书店。渐渐地对那条小巷弄熟悉起来,在台湾的第一个无聊的暑假遇上了疫情三级警戒,也都是靠著女书店的书籍和活动填满。于是看到了在台湾的同温层是用什么方式聊性别,也藉著性别议题慢慢了解台湾。就算博客来的书更便宜也更快到,我还是想去店里购买,是在支持女书店,也希望当人们对性别、女权议题有困惑却感到孤独时,在某个时候“有娘家可以回”。
5. HaoChao,回应《他们曾经拍摄人物纪录片,在人和作品之间两难》
纪录片导演和被摄者之间的互动伦理是一个大题目,台面上每个人都可以讲得道貌岸然,但实际操作上又各有细腻的眉角。若不是《给十九岁的我》印起的争议,可能大家甚至创作者本身都没有觉察。对这则报导唯一的意见是记者以个案方式处理。故事本身很动人,但是缺乏共通性的分析和客观的初步总结。
6. 啊虾,回应《异乡人:告别对“乡”的执念,与现实交手》
众人皆知,姜涛支持者表面虽众,全城轰动,论其社会效应尚不及社民连五人万一。所谓的“说好香港故事”,一言以蔽之,实为说“好香港”故事。
7. RayCarver,回应《英国公医体系危机:为甚么急诊等候时间愈来愈长?|一分钟数洞》
想起我之前肺部不舒服在英国医院的急诊等了差不多五个小时,幸好没什么大碍,从那时候我就对NHS这个系统产生了兴趣,这个让英国人引以为傲的制度目前已经是积重难返,再加上保守党政府对问题的不重视,不知道最后NHS的出路会是什么。
8. Ryu_L,回应《香港区议会削直选议席:和选民最直接的政治参与被如何改造?》
香港的民主倒退只是一个笑话,现在的香港根本是只有官员自称“民主”的极权政制。
那三个可笑的指导原则,没有一个是为了发挥区议会的职能,亦没有一个是为香港而定。
9. raeye2,回应《台湾八旗文化总编辑富察返中被捕:各界舆论如何回应?哪些台人在中国被消失?》
不是很了解八旗文化,但刘仲敬的书很难讲是纯学术。他的言论里是有一套独立于学术现实的政治化的诉求的,而且不只是反体制。不过也不能讲这么抓人有一丝一毫的合理性。秘密逮捕和搜查本来就是对公民基本权利的挑衅,在哪个国家都是不应该被漠视的。
10. Weber,回应《台湾八旗文化总编辑富察返中被捕:各界舆论如何回应?哪些台人在中国被消失?》
台湾这边反应冷淡也是没办法的,所谓的“自由”本来就只及于台澎金马,当富察返回中国大陆的那一刻,他就成为一个死人。若他能活著重回台湾,那实属万幸;而今被逮捕,就必须为自己的言行付出代价。
如果富察成为台湾女婿后与中国方面断绝往来,成为一个纯粹的台湾人,那他自然可以出版他想出的书。可是他在中国还有亲人、还有联系,还是必须回中国一趟,也就因此被捕了。
中国人就是这样一个身份,中国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读者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