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讀者評論精選」欄目每週擇選報導及圓桌話題中十條精彩讀者留言刊出。部分留言可能會因應長度及語意清晰作節錄或編輯。
1. raeye2,回應《參與式審查:網絡舉報、酷兒粉絲與中國耽美文化商業化的特殊結合》
很多文章都會講整治飯圈背後有專門鎮壓、收編民間自組織的意味在,但很多時候哪怕是現在歷盡整頓的趣緣社群,也帶有鮮明的民間自組織特色。很難講這樣的社群是不是真的達到了在威權治理下「無害化」,感覺現狀更多的只是商業語境下的暫時合謀。只要耽美圈子的創作模式沒有改變,很難想象這種社群能夠真正的無害化。
說起來之前還看到中國社科上有發講網絡文學的文章,有講到網文的互動模式和它反映的社群思潮。有一個槽點是,都2023年了講萌文化還是隻引用東浩紀,這是否……魔幻程度堪比中國社科前幾年那篇講房價高是因為消費者偏好不合理的文章。
許苗苗.(2023).網絡文學:互動性、想象力與新媒介中國經驗. 中國社會科學(02),120-139+207.
2. Ayahuasca,回應《【女性主義的具體生活】劉芷妤:不只是子宮,也不只是女性主義者》
認為已婚女性就想回原生家庭過年也是一種自以為是的想法,這種想法跟認為已婚女性就該去伴侶原生家庭過年的人沒什麼兩樣,只是裝得比較開明而已,只是想把已婚婦女從一個父權管理者塞回原本的父權管理者而已。
3. taksonlee,回應《被鎖住的房間:校園鬼故事,與我們集體想像的死亡|尋找一塊墓地》
令我想起「虛構推理」,雖然現實中並不會像動畫般「具現化」,但其實當虛構的事流傳至每個人都聽過,漸漸越來越多人相信後,變會成為「事實」,就像跟「具現化」一樣的展開,而真相是怎樣,已不再重要。
4. uuuunice,回應《三家台灣性別書店的故事:當書架上出現了反同字條》
還記得剛來到台灣,身邊沒有太多朋友,要聊性別議題也找不到同溫層,沒事的時候就會去女書店。漸漸地對那條小巷弄熟悉起來,在台灣的第一個無聊的暑假遇上了疫情三級警戒,也都是靠著女書店的書籍和活動填滿。於是看到了在台灣的同溫層是用什麼方式聊性別,也藉著性別議題慢慢了解台灣。就算博客來的書更便宜也更快到,我還是想去店裡購買,是在支持女書店,也希望當人們對性別、女權議題有困惑卻感到孤獨時,在某個時候「有娘家可以回」。
5. HaoChao,回應《他們曾經拍攝人物紀錄片,在人和作品之間兩難》
紀錄片導演和被攝者之間的互動倫理是一個大題目,檯面上每個人都可以講得道貌岸然,但實際操作上又各有細膩的眉角。若不是《給十九歲的我》印起的爭議,可能大家甚至創作者本身都沒有覺察。對這則報導唯一的意見是記者以個案方式處理。故事本身很動人,但是缺乏共通性的分析和客觀的初步總結。
6. 啊蝦,回應《異鄉人:告別對「鄉」的執念,與現實交手》
眾人皆知,姜濤支持者表面雖眾,全城轟動,論其社會效應尚不及社民連五人萬一。所謂的「說好香港故事」,一言以蔽之,實為說「好香港」故事。
7. RayCarver,回應《英國公醫體系危機:為甚麼急診等候時間愈來愈長?|一分鐘數洞》
想起我之前肺部不舒服在英國醫院的急診等了差不多五個小時,幸好沒什麼大礙,從那時候我就對NHS這個系統產生了興趣,這個讓英國人引以為傲的制度目前已經是積重難返,再加上保守黨政府對問題的不重視,不知道最後NHS的出路會是什麼。
8. Ryu_L,回應《香港區議會削直選議席:和選民最直接的政治參與被如何改造?》
香港的民主倒退只是一個笑話,現在的香港根本是只有官員自稱「民主」的極權政制。
那三個可笑的指導原則,沒有一個是為了發揮區議會的職能,亦沒有一個是為香港而定。
9. raeye2,回應《台灣八旗文化總編輯富察返中被捕:各界輿論如何回應?哪些台人在中國被消失?》
不是很了解八旗文化,但劉仲敬的書很難講是純學術。他的言論裏是有一套獨立於學術現實的政治化的訴求的,而且不只是反體制。不過也不能講這麼抓人有一絲一毫的合理性。秘密逮捕和搜查本來就是對公民基本權利的挑釁,在哪個國家都是不應該被漠視的。
10. Weber,回應《台灣八旗文化總編輯富察返中被捕:各界輿論如何回應?哪些台人在中國被消失?》
台灣這邊反應冷淡也是沒辦法的,所謂的「自由」本來就只及於台澎金馬,當富察返回中國大陸的那一刻,他就成為一個死人。若他能活著重回台灣,那實屬萬幸;而今被逮捕,就必須為自己的言行付出代價。
如果富察成為台灣女婿後與中國方面斷絕往來,成為一個純粹的台灣人,那他自然可以出版他想出的書。可是他在中國還有親人、還有聯繫,還是必須回中國一趟,也就因此被捕了。
中國人就是這樣一個身份,中國就是這樣一個地方。
讀者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