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鄉人大陸深度

異鄉人:告別對「鄉」的執念,與現實交手

我自知不能像他一樣痛快地文科生轉碼,慢慢接近一種平靜的生活。在混亂之中我能聽見內心的低語:人吶,有沒有不依賴國境的自由?

美國布魯克林的一個碼頭,人們在排隊觀看曼哈頓天際線後面的日落。

美國布魯克林的一個碼頭,人們在排隊觀看曼哈頓天際線後面的日落。攝:Lucas Jackson/Reuters/達志影像

特約撰稿人 阿籽 發自新加坡

刊登於 2023-04-23

#亞裔歧視#留學生#身份認同#異鄉人

畢業將至,過去數月我最常聽到的問題是:你要留在美國,還是回中國?

這個問題好像一個旋轉不停的陀螺,在我腦海中不知疲倦地打轉。時不時的,我和身邊的人都會給它抽上一鞭。中國解除疫情封控後的第一年,流動的自由似乎已經成為人們熱衷談起的珍稀品。許多國內朋友們都開始備考雅思、託福,一時間我感到自己好像置身人人嚮往的目的地。思索着是否回國的我,也自然成了一個古怪的人。

或許因為未在國內度過防疫最荒誕的一年,沒有切身體會過隨時可能失去自由的恐懼,在面臨留下還是回國的人生關口時,我對在此地的失去更為敏感。在美國讀研的兩年,我意識到某些自由的遠去。陪伴家人的自由、選擇職業的自由、中文表達的自由、安全行走的自由、免於歧視的自由……有的自由看起來一點也不偉大,庸俗得很,可是我知道它們對我很重要。

朋友對我說,選擇是關乎排序的遊戲——在衆多自由之中,我不能什麼都要。隨着地理位置移動的,還有我內心的價值排序。四海漂流讓我審視內心,也重新認識我向往的自由。

異鄉人集散地

我的應對辦法,是放下家與鄉的執念,不期待消除分別。何苦以異土為鄉?畢竟越想要留下,越想要融入,就越會感到「異鄉」和「漂泊」。

在美國,我懷疑人們是否認為歸屬感或國家認同是一個非理清楚不可的事,因為這裏太多人有或多或少的「異鄉成分」。不過,有些人總會因為語言或外表的原因被辨認、被指認。這些經歷對他們的影響遠比我想象中深刻。

我和安娜相識在一堂課上。在一次小組討論的中途,大家議論正酣,她打斷了聲浪,鼓勵站在邊邊的我說話。「你怎麼看呢?」大家停下討論,把頭撇向我這邊。我拋出了我的看法,同學們點頭認同,採納了我的意見。

安娜的舉動讓我驚訝。討論時間緊湊,加上大家擠在一塊不規則的角落裏,有人插不上話也不奇怪。可是安娜看見了我,她看見了每一個人。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