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不知是好奇还是其他原因,决定要为读者再做一个新的爱情电影片单之前,我在 Clubhouse 开了一个房间,和一些无意路过的朋友谈了谈爱情电影。自然,顺着话题,我们也就讲到了爱情。两个小时下来,我们发现,电影比爱情容易谈论得多。尽管每个人口味不同,我们从这些年热门的 One Day(《情约一天》/《真爱挑日子》),讲到经典的 Before Sunrise(《爱在黎明破晓时》),讲到残忍的《我爱你》(2003),又讲到七十年代一系列欧洲大师们的婚姻题材,讲到香港近年来出色的作品《金都》,飘上青空的《秒速五厘米》,沉入深海的《铁达尼号》/《泰坦尼克号》,还是能找到一个共同的落脚之处:要把爱情电影拍成空中楼阁愈来愈难,它愈发延伸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的阶级,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的族群,我们的政治观点。是的,我们不能不提那些包裹在沉重时代中的中国电影,《霸王别姬》或者《颐和园》,情爱与欲望的背后是翻云覆雨手。
爱情电影不是爱情,我们曾经妄想过要将那些浪漫或梦幻移植到生活中来,那显然是不现实的。你会希望另一半看懂你最爱的爱情电影吗?若对方做不到的时候,你如何审视你们之间的关系?我们从电影的梦境里醒来,现实是如此残酷吗?我们的爱情,在我们不得不正视的残酷世界中如何存活下去呢?以上提到的电影,我们的片单将不再赘述,而爱的怀疑与爱的反省,将超越每年一次的仪式不停循环下去。
Dishonored
导演:Josef von Sternberg
年份:1931
话说从头,早年的电影工业曾经有过陈而不旧的爱情电影。Dishonored (《羞辱》/《忠节难全》)绝对是上世纪古早的《色,戒》,Marlene Dietrich 绝对是一只迷雾中的猫。她从烟花女子到绝色间谍,均散发出男性无法掌控的魅力。导演冯史登堡用开阔的眼光去拍摄这部电影,开阔的场景,开阔的思维,开阔的人物,开阔的故事与结局。尽管 Dietrich 担纲使它难免变为一部明星领衔的工业产品,但导演没有用既定的“男性”逻辑去描写女主角,她的人生与生死都掌握在自己手里,为自己的欲望而战栗,为自己的任性而死亡,超出了家国格局,比六十年之后《色戒》还要大胆得多。
Pandora and the Flying Dutchman
导演:Albert Lewin
年份:1951
当年在香港上映时译为《再世孽缘》,是 Ava Gardner 担纲的一部奇片。电影用倒叙的手法,先讲一段惊世恋情的结局,再从头讲这段爱情故事如何发生。Gardner 扮演的潘多拉游走在多位异性之间,一直无法体会感情的满足,直到神秘的不归之船“The Flying Dutchman”和船长出现在她面前,她被这种神秘的感应所吸引。船长却是一位不死之人,背负着爱人的死亡。
《再世孽缘》用了令人神魂颠倒的摄影和美术,讲述了一个玄之又玄的爱情故事。尽管其中前世今生有曲折的因果,导演没有去花大笔预算做特效,只是倾尽全力去描绘在情感关系里潘多拉与男性之间的缠绵悱恻。那些放到如今的社会很可能会被荡妇羞辱的情节安排,得到了充分的阐述和拓展。一位不甘于世俗爱情框架的女性,最后也毁灭也永生。
우리 선희
导演:洪常秀
年份:2013
洪常秀总是在电影里面忏悔,尤其是面对女性。《我们善熙》/《那一年,我们都爱过的女孩》温和又微妙地表达了对所谓爱情的讽刺。三个爱慕善熙的男性试着从各自的视角还原出真实的善熙,洪常秀用直接的镜头语言将男性的自以为是用最善良的方法告诉观众,在他们所谓的爱慕之中,往往不去探求当事人真实想法,一厢情愿。
他的电影是关于男女的鸿沟吗?也对,也不对。一旦洪常秀进入这种自嘲,他总是精准到令人可怕,近乎赎罪。但也不是沉重的,压抑的,而是轻描淡写地烘托出淡淡的无奈。善熙并未像《蝴蝶梦》的女主人一样缺席,她的在场打破了三位男性的臆想,也否决了男性的单恋。“被追求”总是一种傲慢的行动,它在爱情电影里太强势了,身处漩涡的洪常秀,“出卖”了自己的族群,却如此可爱。
Desde allá
导演:Lorenzo Vigas
年份:2015
《天堂禁恋》/《远方禁恋》是爱吗?它是一则中年男子向街头少年买春的故事。牙医阿曼多将一位不良少年带回家,想让他提供性服务,却被他打劫。阿曼多不计前嫌地向少年示好,少年也终于慢慢地接受了阿曼多的存在。眼看导演似乎要将情感话题深入,探讨父亲角色在情感关系中的位置。电影却话锋一转,当少年越来越需要阿曼多的时候,阿曼多狠心地从这段关系中抽离了出来,用最残忍的方式做了了断。
电影文本无论表里都十分精彩。中年人要的不是感情和性,他要的是权力。所以自始至终两个人的情感推演都是在父权阴影下的迂回。这其中的隐喻深刻,却又毫不影响表面故事的流畅和平易近人。观众可以各取所需,即可以深挖其中的身份政治的关系,也可以只去看一个没有结果的变态关系。总之,小心爱情。
Un beau soleil intérieur
导演:Claire Denis
年份:2017
《心灵暖阳》/《巴黎众色相》/《我心渴望的阳光》印象中一度叫好不叫座,评论界口碑很好,但观众反应冷淡。Denis 拍小品让人失望了吗?不妨将这部片视为《绿光》(Le rayon vert)的回应,或是变奏。伊莎贝是离婚的巴黎艺术家,渴望爱情,却又对两性关系不知所措。面对不同的男性,她开始挖掘自身的情感面向,试图梳理自己的感情观。
如同《绿光》,这也是一段自我荡失的旅程。女主角失去了定义爱,定义爱人的能力。当她无法再感受爱的能力时,整天以泪洗面。她不是没有人爱,而是不确定自己爱的能力,不知道到底谁才是可以依靠的人。本作虽然切口很小,Denis 试图回应了那种希望依靠另一半来度过不同生命阶段的人,她展示了荒诞,也展示了善意。如同她的其他作品一样,每一帧画面都美得来让人惊叹。
Private Life
导演:Tamara Jenkins
年份:2018
《非孕私生活》/《不育私生活》复杂且简单,它用嬉笑怒骂来对抗平凡生活的残忍。理查与芮秋是一对人到中年的恩爱夫妻。两个人因为不孕而极度烦恼,在辅助生育和领养之间不断徘徊。虽然如此,他们仍然尝试维系自己的婚姻,却又被试管婴儿消耗大量的金钱与精力。他们不得不开始考虑代孕,也进入了更加复杂的情感关系。
这是导演 Jenkins 在《亲情触我心》/《沙煲兄妹日记》阔别多年再推出的导演作品。她选择将镜头对中一家身在纽约的平凡夫妇,百事哀中有喜,喜仍是哀。一方面她用人们思维定势以外的方法呈现了纽约生活,另一方面她苦中作乐的功力仍然出色,本作虽然温吞,却靠细节和高质的对白取胜。电影用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为我们生活中的争议提供了角度,你可以在片中看到事无巨细的辅助怀孕过程。
さよならくちびる
导演:塩田明彦
年份:2019
《再见了,唇》牌面十分清新文艺,容易刻板地先入为主。某程度上,这些预设都没有错。这的确是一部宜人的青春电影,门脇麦,小松菜奈和成田凌铸成了一个循环三角恋情。这一段恋情的揭晓被安排在地下女生二人组的巡演路上,用公路和音乐两大元素建筑起一部可人的夏日风格佳作。
导演塩田明彦很懂得如何以音乐诉衷情,也可能是秦基博创作的音乐太过恰到好处。那些看似熟悉狗血的青春期情愫,和音乐夹杂在一起,反而有和盘托出的从容。一首又一首的插曲攻入心房,两女一男的爱情旧模式也被抛弃,塩田甚至根本没有想要把性别当作一个话题。恋爱就像是沿路风景,绵延不尽。
The Souvenir
导演:Joanna Hogg
年份:2019
自传体文本很少有这样坦承勇敢的拍法。导演毫不掩饰自己几十年前的软弱,懒惰,无知和放肆。它尽管没有给出具体解答,但给出了细节:女性在一段有毒的关系里,为什么离不开那一个蚕食自己的伴侣。而它竟然与现实息息相关,关于无助的少年时期,梦想有时候无法驱动生活,不健康的情感,啃老的依赖性,都交织成一张大网。电影不动声色地去理解在这段有害情感中的女性,试图洗去偏见。
很多人以为导演在炫耀自己,愤怒不已,因为她没有进行宗教般的忏悔,拒绝了道德洗脑的愧疚,最终凭藉幸运从这一段人生中逃出,她的纪念品是她自己。这是细腻真实的女性作品,以反美德反受洗的方法回顾记忆,审视自我成型的青年时代。这是常态是普遍是习惯,真实到近乎恶毒。
Undine
导演:Christian Petzold
年份:2020
《水漾的女人》轻松拿下了柏林影后和国际影评人奖,细细看过之后,也深为女主角的表演所震动。电影从人文和历史角度展开,将女性和柏林这座城市放在一起,野心勃勃地用两层叙事:水精灵的情感探索和城市布局在历史层面的变迁。她的心与城市重叠,她的每一段爱情都会引发诅咒般的厄运。
私人历史与公共历史的交织,这些年被小说家写了个遍。《水漾的女人》不仅兼顾大纲与细节,还用魔幻的元素把爱情中的两性关系讲得扑朔迷离。爱情好像人类史,它带着无法抵抗的残忍,假如我们要寻找规律,恐怕也不得不跌入宿命。从心理学角度探讨爱情的电影数不胜数,从神秘学,方物志的角度讨论又如何呢?爱情本来大概也就是一种玄学吧。
簡介一點也不簡單,文筆極其細膩洗鍊,令人擊節讚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