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第43届金像奖评论:两个鬼佬与香港电影 

行业前景堪忧,这应该是获奖感言讲得最多“香港电影加油”的一届。
2025年4月27日,第4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刘青云、卫诗雅卫分别凭《爸爸》及《破·地狱》获最佳男女主角。摄:邓家烜/端传媒
香港 风物 电影

【编者按】第4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于4月27日晚揭晓,典礼现场仍选1991年以来惯用的香港文化中心大剧院,共颁出十九个常设类别奖项,及两个非常设奖。2024年票房大收旺场的《九龙城寨之围城》与《破·地狱》也成为金像奖的最大赢家,《九龙城寨之围城》在十八项提名中获得九个奖项,《破·地狱》紧随其后获得五项。大热胜出最佳男配角的朱柏康感动落泪,是为当晚最触动人心的一幕。《爸爸》获得提名的三位演员皆有收获,亦成为话题。典礼特别肯定了终身成就奖的电影搭档徐克与施南生,及多年为香港电影进行国语配音的姜小亮、韩冬青夫妇,还特地邀请数位戏院前线员工拍摄短片,期盼大众继续支持电影业。

市道差,前景堪忧,一言以蔽之,这应该是获奖感言讲得最多“香港电影加油”的一届。

事实上,今届金像奖也并不离地,甚至几反映今日电影市道的两极状况。过去一年出产的港片只有 30 多部,尤其资金有限,急就章的应市烂片占一半;有小部分认真拍摄的,则碍于题材沉重,没太多观众缘。另有一些为免惨淡收场,情愿 hold 起暂不上映,等市道转好,惟不知需要等到几时。

2025年4月27日,第4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朱柏康凭《破·地狱》获最佳男配角。摄:邓家烜/端传媒

但在极端的另一边,某些话题作则票房高涨,人人争着二刷、三刷。上半年破了纪录,下半年再破。本已落画,同年再推 director cut 加长版再度上画。虽说票房好,不一定等于评价好,但今届得奖名单甚为赤裸,18 个本地电影奖项(不计最佳华语片),有 17 个由《破.地狱》《九龙城寨之围城》和《爸爸》三片尽揽。像《看我今天怎么说》《虎毒不》《我谈的那场恋爱》《焚城》《久别重逢》等,今届虽获不少奖项提名,结果全部陪坐。三大赢家是否实至名归,还是仗着资源与人脉优势?而空欢喜一场的又是否真的强弱悬殊,与得奖作品相差那么远?这些讨论年年皆有,大概不会得出到什么惊喜的结论。

今届真正较有惊喜,是得奖名单上的第四部本地电影——凭《香港四径大步走》从梁朝伟手上接过最佳新晋导演奖座的 Robin Lee。

《四径》是否一部好的纪录片?

如果说《破.地狱》《九龙城寨之围城》是票房奇迹,《四径》同样都是今年香港电影的另一大奇迹。

2025年4月27日,第4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Robin Lee 凭《香港四径大步走》获新晋导演。摄:邓家烜/端传媒

据我所知,电影正式上映之前一段时间已做过一些小围放映,但主要都是面向运动界,与电影界不是太有关。也大概是导演觉得如此 hard-core 的题材及挑战项目,并不会很受主流观众喜爱。Robin Lee 得奖时便打趣说,自己最初目标只是可以公开放映五场,却不知为何就行了上去红地毡,而且电影至今都未落画,票房已爬升过了一千万,以纪录片来说,有大众票房又有行内认可的口碑,是非常罕见。

虽说戏院生意惨淡,香港观众对本地电影的兴趣也愈见冷淡,但反而重视纪录片的趋势渐见明显,也造就了《四径》的奇迹。这情况是几有趣,过去不少人觉得纪录片就是香港电台《铿锵集》《星期五档案》之类,是一些很闷、很说教的课题,现在刚好相反,写实题材的剧情片有时反被批评太像《铿锵集》(拍得比较 decent 少少而已)。这在某些本着入戏院娱乐消遣的观众心目中,有两个意思,第一,就是作品缺乏商业类型片的趣味,第二,就是直接觉得不需要花钱去看这些电影,不值一张戏票。

纪录片更加不是这类观众会选择的类型,《四径》逆向成为例外,可能有几个大环境的因素所致,譬如近年是真的兴起一股全民运动,爬山、健身的热潮,你看 24/7 连锁健身中心比便利店还要多就知道了。又譬如近年许多纪录片都因为题材敏感而被打压,需要大幅删减,以至取消放映,因此,支持仍可以上映的纪录片,多少有种表态的意味。而在记实影像中对号入座于一些政治现实的讯息,即是只是描述一群疯子跑手不眠不休完成“四径”挑战自我极限,都有它励志、激奋人心的解读。

《香港四径大步走》剧照。网上图片

较远一点的因素,我认为与当下网络资讯太多、太假有关,无论是直播、流量短片甚至 AI 生成内容,都充斥着各种植入式广告及剧本套路,出于对这些碎片影像的麻木无感,而纪录片本身是有着比较高的道德门槛,你会怀疑那些“吃播”视频是假的、剪接的,但不会怀疑《四径》有选手脚伤见骨都跑毕全程,或者形容自己跑到有幻觉是剧本安排。啊,当然这个道德门槛也就是前两年《给十九岁的我》在金像奖引发争议的原因。塞翁失马,经此一役,坊间像对如何鉴赏纪录片的好坏都有了个谱。

另外,都因为港片产量已跌到八、九十年代高峰期的不到一成,纪录片本身较边缘,拍摄成本较低,反而于作品水准及产量没太多影响。今年香港的纪录片确实是引来较多关注,以电影评论学会推荐的十部年度作品为例,纪录片就占了三套,分别是黄肇邦《十方之地》、曾翠珊《冬未来》和《四径》,都与地理上的情感有关。

2025年4月27日,第4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苏文涛凭《爸爸》获最佳新演员。摄:邓家烜/端传媒

《四径》所记录的十多位跑手的故事,其中有参赛者大热倒灶,亦有知难而退,提前放弃,却有人迎难而上,有人则留下来继续作赛,鼓励其他参赛者,他们交织出来的内容非常励志动人,个人都认为是今年其中一部最重要的香港电影,但是否一部好的纪录片呢?又觉得有待商榷。以纪录片而言,其实《四径》比不上《十方之地》和《冬未来》那么有原创性,毕竟后者有着导演和摄制团队建立出来的独特视点,《四径》其实没有,并不是说导演没技巧,整个拍摄所花费的心血,挑选素材及剪接编排上的部署,都是很出色的,但《四径》本来是为每年举办一次的“四径”挑战做影像记录,这四条远足径不是电影团队开发,“四径”挑战也不是由导演发起和统筹,当然电影最初是为运动同好而拍,没想像过回响那么大,牵涉到一般观众层面。

更有趣的是,纪录片最初的拍摄方向是失算的,因为这一届那些来自外国的种子选手都近乎败走,唯独本地选手 Jacky(梁俊强)本身不被看好,因此前期素材最少,后来却从陪跑变成首名冲线,于是拍摄团队临时变阵,让他成为纪录片的重点。部署失误,却错有错着,令纪录片有了戏剧性的转变,故事性很强。

《四径》可以说是一部集齐了天时地利人和的纪录片,但功劳不完全在导演身上。事实上,导演得奖时也谦虚表示,他只是被允许讲述跑手们的故事,没有电影中的跑手就不会有这部电影。或者,这也是《四径》——像 Jacky 一样,从不被看好到逐渐被发现它好的原因。社会士气低迷,出于一种疗伤心态也好,还是消费创伤也好,近年香港剧情片的通病是往往很用力以作品言志,很有意识要借助角色和故事带出讯息。满满政治隐喻的所谓擦边球电影,说穿了只流于影像上的涂鸦标语,或是移花接木的隔空呐喊,没有产生任何唤醒及警世的力量。《四径》就是好在它没有这个意图,尤其是它本身就行错了方向,在慢慢修正的过程里才找到意义。

2025年4月27日,第4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老狐狸》获最佳亚洲华语电影,由演员刘冠廷和监制小坂史子领奖。摄:邓家烜/端传媒

纪录片里 Jacky 是第一个跑到凤凰山顶的人,凤凰山是“四径”最后一关,也是香港最高峯,爬过天梯,过了凤凰山便终点在望。片中提到,他觉得自己可能是最后一次在这里看日出了,所以特意拿出手机拍了张照片。我觉得是整部纪录片最有意义的一幕,《四径》可能不是一部充满力量的纪录片,而是被记录下来的人和这段旅程,令人充满力量。毕竟我自己也是其中一个看完《四径》后受到鼓动,尝试挑战这 300 公里漫长山路的其中一人。纪录片我只是看过一遍,两小时不到;但为了亲身感受《四径》是否一部那么好的纪录片,我就用了十多个周末去完成“四径”。

它可能并不符合某些(所谓影评人)对好电影/纪录片的审美标准,但好的标准也不是只有一个。今时今日,驱使你入场去看一部电影已经不容易,何况是驱使你离开戏院之后尝试去做一些艰难的事。

从香港到日本的《九龙城寨之围城》

除了 Robin Lee 赢得最佳新导演,这晚有另一个外国人得奖,但他在香港电影圈就不是新人了。他就是人称“Kenji san”的谷垣健治。

2025年4月27日,第4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谷垣健治凭《九龙城寨之围城》获最佳动作设计。摄:邓家烜/端传媒

首先不厌其烦都要扫一扫盲,去年《九龙城寨之围城》上映未几,成为全胜热话之际,网上难免冒出许多负面挑衅言论,其中一个充满了低迷时期的民族自卑感:香港动作片居然“沦落”到要找日本人做动作指导。

谷垣健治虽是日本人,但八十年代末已拜仓田保昭为师,于香港电影做动作指导替身——今届谷垣第二次夺得最佳动作指导,也正是邀来师父亲自颁奖给大弟子。红裤子出身的谷垣健治,另有一位伯乐就是甄子丹,他也一直担任甄子丹的副手,所以香港动作片没在谷垣身上沦落,反而谷垣称得上是真真正正在香港片场捱出头。后来我发现在《九龙冰室》替郑伊健挡刀,只露过侧脸的长发男,其实就是谷垣健治。

而真正让谷垣成名,从动作替身和凑人头角色成为一位有头有脸的武术指导,绝对要数他十多年前回流日本做《浪客剑心》的动作指导。由佐藤健主演的《浪客剑心》系列,一拍就拍了十年、总共五集——跟《九龙城寨》一样长拍长有,当时它推翻了所有日本动漫原著改编都不会拍得好的“惯例”,除了胜在演员班底出色,另一原因就是《浪客剑心》还原到充满动漫风格,既华丽又不失真的动作设计。

2025年4月27日,第4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在红地毯的《九龙城寨之围城》演员和导演郑保瑞。摄:林振东/端传媒

什么叫动漫风格?其实就是动作丰富、夸张、速度快、剪接密集,也其实就是很叶问、很杀破狼,很甄子丹。日本过去的武士动作片,像黑泽明那些,一直都是以慢制快,重视架势,但换个说法就是套路为主,演员是摆 pose 演招。用这种很传统的日本武术表现手法,拍《浪客剑心》会令观众看得尴尬,谷垣却将承继自甄子丹那一路充满临场感的现代搏击身法,放在《浪客剑心》的动漫风格之中。因此,当见到主角飞詹走壁,翻筋斗两下起落,再弯腰拔刀这些一气呵成的动作——故事里的飞天御剑流,其实便有香港动作片的底子。当然,到《九龙城寨之围城》出现了拿着日本武士刀的十二少,谷垣又好像将日本武术电影的元素带回来香港。

正如郑保瑞赢得今届最佳导演时所坦然承认,《九龙城寨》本身就不是他自己最想拍的题材,也不是他的一贯电影风格。如果没有谷垣只有郑保瑞——能够同时驾驭本身不懂功夫的林峰和古天乐,以及本身很会打功夫并身兼武术指导的演员像洪金宝、张文杰,我想《九龙城寨》不会那么成功,也不会在香港爆红之后,在日本那边再度爆红。《九龙城寨》之所以在日本成为现象级港产片,最直观的原因莫过于“九龙城寨”和“黑帮”这两个主题,既延续《攻壳机动队》那种 sin city 贫民窟的奇幻想像,又很贴合日本的 Yakuza(极道)文化。但再深一层,谷垣健治从香港带回日本的这一套有别于日式传统的动作风格,也正正很受日本年轻一代观众喜爱。始自《浪客剑心》,这种带着香港武打电影色彩的快拍节奏,在日本也成为了动漫改编作品的套路,譬如佐藤信介执导的《王者天下》系列,同样是长拍长有,至今已经拍了四集,每一部都票房大收,而且每一次都在日本学院奖拿到不少提名,甚至被选为年度电影。与《九龙城寨》一样明明是“爽片”格局(杜琪峯语),但日本影评人也极为受落。《九龙城寨》反输出日本,造成那么大的回响,并不是毫无原因。

在金像奖前夕举行的国际电影节,历年多数都是香港媒体争相采访日本电影人,今年却反过来有不少日本媒体派员来香港,专程找《九龙城寨》的主创单位及演员做访问。随着《九龙城寨》反输出到日本,终于让日本电影人在提到香港电影的时候不再自动联想到 Jackie Chan(成龙),相信这是《九龙城寨》在票房奇迹以外更大的奇迹。本地电影市道低迷,常说要向外拓展新市场,港日通杀的《九龙城寨》能否像《浪客剑心》和《王者天下》般继续杀出血路,还是会重蹈九十年代《古惑仔》系列愈拍愈滥的覆辙?

《九龙城寨之围城》剧照。

评论区 1

评论为会员专属功能。立即登入加入会员享受更多福利。
  1. 看過大部分金像獎提名影片,唯有《四徑》戲院看過兩次,好有 go with the flow 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