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體
订阅支持
登录/注册
会员中心
简体
繁體
深度
日报
速递
专题
评论
播客
系列
栏目
互动页面
多元
国际
大陆
台湾
香港
社群
订阅支持
订阅新闻信
参与活动
最新
地域
国际
大陆
香港
台湾
评论
系列
栏目
播客
活动
台湾
深度、专业、在地,多元报导尽览台湾社会真实脉动。
游览车司机:“新车 = 安全”是一种迷思
旅游界流传一句话:“好的驾驶员胜过一辆上千万的欧美游览车。”但火烧车事故发生前,相关法令多半只针对车龄打转。
陆生这条“产业链”,520后会“断链”吗?
教育部不愿正视问题所在,投注更多高教资源,才会导致各大学只好将人数多、语言通的陆生当成大海茫茫中的救星。
【调查】谁在操控低价游台湾的陆客团?
地接社在商言商,若能力够,垂直整合成一条龙,是企业们的目标。而当外界指责陆客来台行程过长时,都忘了谁是买方。
(独家专访)裴伟:黎智英要卖《壹周刊》,要我找买家
“这样的环境或许是一个机会,如果台湾社会肯定‘好的新闻’,或许我们就有存在的空间。”——裴伟。
拨开“神”之迷雾,会看见什么样的赖清德?
赖清德若在台北市夺下市长宝座,将为民进党立大功;但南铁地下化、拒进议会等争议,是否会成为他更上层楼的绊脚石?
台南铁路地下化告诉你,政府为什么习惯强征民地?
一个不谈土地征收公益性及必要性的国家、一个连行政听证都不愿召开的国家;只能说,台湾的公平正义还在遥远的路上。
12年锻造的奥运铜牌,新竹富礼国中射箭队的故事
不像田径、篮球、棒球等竞赛,选手能心跳加速、肾上腺素升高,好的射箭选手只能沉稳内敛。
评论|
林雨苍:太阳花、公民参与,与想沟通的小英
只有表面和技术的所谓“公民参与”,只会让努力的公务人员挫折,也让参与的民众不信任政府。
评论|
张宇韶:小英上台,两岸执政合法性的对峙
两岸极端力量的抬头,将成为双方政府决策的新变数,可能成为指责对方的民意基础,也将使得政策调整面临强大的内部压力,使得两岸关系陷入难以逆转的恶性循环中。
评论|
林柏仪:执政百日,劳工为何怒吼血谏?
蔡英文政府执政百日至今,劳工团体感受不到其站在他们这边。新政府除了个案式地解决劳工问题外,通案政策层次上,只要遭逢资方阻挠,就几乎是寸步难行,改革全数触礁。
餐桌拯救海洋?从安德鲁那盘白鲳说起
除了让渔村改变文化、团结护渔,消费者在大啖鲜鱼之余,也有应负的海洋责任:少吃濒危鱼种,以养殖或近亲鱼种代替。
评论|
吴介祥:文化新政,多少政策沉疴待解?
文化政策要迎接的挑战,不是展演和文创消费的扩充、不是一百天、四百天或一届执政的民调,而是必须面对其建构之“价值体系网络”是否运作有效。
1
…
143
144
145
…
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