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下午,估计超过1万名旅游业者走上街头,向蔡英文政府诉求“求生存,能温饱”。致使他们走上街头的主因,是自5月20日蔡英文执政以来,大陆赴台游客数量急剧降低。减少的主要又是团客,据台湾观光局的统计,陆客来台人次从今年5月以来就呈负成长,团客缩减幅度达到30%。
走上街头游行的包括旅行业、民宿业、观光精品业等,群众手拿着“观光‘惨’业”、“别让观光变‘关光’”等标语,也有参与者直指政治,自行制作了“要92,不要久饿”的标语。
陆客不到台湾,个中固然有政治因素。但陆客团,特别是低价陆客团是不是一个健康,且处在良性循环中的产业,答案恐怕是否定的。一个代表性的例子,是在8月底无预警宣布倒闭的“创世纪旅行社”。
当创世纪倒闭时,有媒体报导它是“买团”、“赌团”失利因而倒闭。究竟什么是“赌团”?这场“赌局”谁是“庄家”?答案是“购物店集团”。压倒创世纪的最后一根稻草,事实上是购物店集团抽回银根。
旅行社与购物店的借贷关系
这一点,要从低价团的操作方式说起:
大陆旅客组团游台湾,实务上是由中国各省特许的少数旅行社揽客组团,称为“组团社”;负责接待的台湾旅行社称为“地接社”。旅客缴交团费之后,组团社先抽取一笔“人头费”,剩下的钱用来支付机票、食宿、交通和门票杂支。在典型的低价团操作上,团费收入绝对入不敷出。笔者以7月19日发生火烧车事故的辽宁团的团费举例试算,台湾地接社扣除支出后的“收入” 是“负20万9200元”(约负50641港币/负6560美元)。
这就是让经营陆客团的地接社最万劫不复的因素:旅行社与购物店的“借贷关系”。
一般来说,地接社与购物店属合作伙伴,地接社只要带人头来,就可依据客人购买的成绩获得一定比例佣金。但台湾市场有太多规模与资金不足的中小地接社,也抢进陆客游台市场,但做陆客团通常最快2个月才能收到团费。设若一家地接社每月有上百团,在收到团费之前的2个月空窗期,手边至少要有1亿新台币(约2420万港币/ 313万美元)的现金才能周转,但台湾资产登记上亿的旅行社,屈指可数。
中小型地接社没有钱,只好向购物店借钱周转,借法如下:
例如台湾地接社A跟珠宝店借6000万(约1452万港币/ 188万美元),保证一个月送300团进店购物;
接着再跟珊瑚店借4000万(约968万港币/125万美元),一个月也送300团;
然后向大理石店也借1500万(约363万港币/47万美元),也是绑定300团;
最后连土特产与茶叶店都可以借个500万(约121万港币/15.6万美元),然后这300团的行程中就又加进了这些土特产和茶叶店。
如果地接社A能力够强,关系够好,每个月能接500团,则除了上头那300团外,另外的200团又可以跟另一家购物集团再谈一套“购物行程”,再借一大笔钱。
正是因为所有的钱都是向购物集团借来的,所以一定要不断有团滚动着,当市场竞争者多或是团量变少的时候,这些业者只好不惜代价去“砍团”,也就是用比对手更低的价格,甚至先以负团费的方式,把人头先抢过来。
台资购物店因为财力与规模都不敌这些包括宝得利、捷达与萨摩亚等具有港资色彩的购物店,因此在陆客开放几年后,台湾逐渐形成这三家购物店三足鼎立的局面。
创世纪旅行社,被媒体报导亏损500到600万(约121到145万港币/15.6到18.8万美元),但深知内情人士的业者指出,创世纪亏损应超过上亿。创世纪除了向购物店借钱,也跟旗下导游借钱,而且半年后才跟导游结算。很多创世纪行政人员(operator,俗称OP)也被老板要求刷卡代垫饭店费用。不过随着创世纪旅行社送到购物店的团量与团质越来越不好,购物店一旦抽银根,创世纪周转不灵就只能倒闭,把这些与购物店、导游及OP员工的借贷金额都加起来,其实已经破亿。
除了创世纪,包括之前的例如北航等旅行社,公司会跳票、倒闭的原因,都是因为被购物店抽银根。
事实上,在台湾有能力整合观光产业链的业者,往往是财力比较雄厚的购物店。资金多的购物店,也可能自己开地接社或投资地接社,这样就可以直接到市场上接团,让各个品项的购物店都能有客人进店。
台湾的三大购物店集团是宝得利、捷达与萨摩亚,近期被报导最多的宝得利负责人张雅璃,与柏达旅行社关系密切,据旅行业者指出,柏达大部份的资源也是来自张雅璃,包括宝得利有买柏达股票,而宝得利为了保障合作的旅行社也能获利,提供交叉持股,这样购物店获利,旅行社也能得到好处。
购物店不是单独存在,而是集结成体系的。以宝得利为例,购物店有大理石、珊瑚、钻石、土特产、茶叶等品项,比如宝得利钻石、宝时钟表、原力特产店、元本红股份有限公司、得丽美妆等;捷达也有手表店、精品店等,旗下有宝时捷珠宝、捷达珠宝店;萨摩亚也主打类似商品,旗下有欧亚钟表、欧亚珠宝、星际钟表等,而这些购物集团主要的操作方式,就是小品项商品,如茶叶与土特产与其他品牌合作,而高单价的就自己一手包办,此外这些购物店常常会更名。
而台资购物店因为财力与规模都不敌这些包括宝得利、捷达与萨摩亚等具有港资色彩的购物店,因此在陆客开放几年后,台湾逐渐形成这三家购物店三足鼎立的局面。
一条龙=低价团?
如果购物直接经营地接社和游览车,就成了俗称的“一条龙”。在“0719火烧车事件”后,“一条龙”和“低价团”被画上等号,被指责为陆客来台旅游品质低下的原凶,但站在实际接待陆客团的主要旅行业者眼中,“一条龙”和“低价团”就这么一无可取吗?
首先要厘清的观念是,所谓“一条龙”指的是产业链上的垂直整合,上游通常是地接社,下游有游览车公司、餐厅、旅馆、景区、购物店、人工服务、办签证等。地接社在商言商,如果资金足够、能力做得到,垂直整合成一条龙,是每个企业的目标。
垂直整合最大的好处,是可节省成本与控制品质,尤其是当地接社要进入量产期时,不允许在淡旺季有很大的成本落差,而在周边产业链里面,最容易入门也最需要控制的成本就是游览车,这也是为何在旅行业的事业体中,最常见的是旅行社拥有自己的车队和车行。但台湾有能力做垂直整合的地接社并不多,台湾目前资本额登记破亿元的旅行社,顶多10家左右。
一条龙被污名化,是从接待陆客团开始。一位操作入境市场经验深厚的资深业者孙宏(化名)分析,陆客来台一条龙在台湾最大的问题,是地接社的规模太小,拥有港资的购物店却规模庞大。加上港资购物店太懂得怎么“玩”一条龙,除了先在台湾各地开设购物店,也在南部建旅馆等做了许多投资,并与合作密切的地接社联手,或直接投资或开设地接社在市场上扫团,以便掌握客源来满足包括购物店、餐厅、旅馆、车行等一条龙上事业体的人流所需;若市场越来越竞争,地接社就削价竞争砍团,所以低价团的现象才会越演越烈。
这里提到的都是“港资”,至于备受攻击的“中资一条龙”,另一位资深业者黄鑫(化名)直言,就目前台湾法规来看,这些购物店或一条龙的资金只能说是港资,这些被指中资一条龙的公司负责人还都是台湾人,按照台湾的法律合法登记成为公司,因此臆测归臆测,“中资一条龙”的说法并没有证据。
孙宏说香港业者深谙操作“赌团”技巧,现在只是把过去在香港玩的那一套复制到台湾而已。港资购物店很清楚,当未来陆客到台湾玩,已成熟到像现在陆客到香港都玩自由行,购物店就没有生存的空间,因此他们要抢赚的是机会财。
很多陆客对台湾有错误印象,感觉台湾面积小,加上两岸直航的机位多半是8天一套,陆客团也以8天为主;其实台湾虽小,却可以玩得很精致。
对于外界指责的“零团费”或“负团费”,专做入境市场的资深业者林和(化名)表示,一般民众应该先弄清楚什么是零团费或负团费,首先“零/负团费”指的是台湾地接社所拿到的接待费用,但陆客在大陆其实是有付钱给大陆组团社的。站在客人的角度,会觉得他们是有花钱来台湾的,只是台湾的地接社不但没拿到半毛钱,因此要想办法让客人在购物店消费,把不足的费用赚回来。
黄鑫指出,不论高价团或低价团,只要客源市场有需求,地接社就会按照市场的需求设计产品,一个市场既然对观光客开放,不应该只欢迎有钱的客人,对于只吃得起小吃或买路边摊的客人就不欢迎。有的陆客可能终其一生就想来台湾一圆梦想,但他可能也没什么钱,因此选择以低价团的方式来台湾旅游也无可厚非。
不少人指责旅行社不应该拿购物店佣金回补团费,黄鑫指出,那是因为大家把购物店污名化了。因为当消费者到百货公司购买商品,百货公司会向品牌收取35~50%的佣金,购物店给旅行社佣金也是类似的概念。购物店愿意把客人购物一部份的盈利分享给旅行社,为何外界又要把它看成很邪恶的行为?黄鑫同时强调,台湾在管理购物店这块,对消费者的保障措施,和全世界其他国家相比都不逊色。
当发生游览车起火事件之后,外界大肆批评陆客来台8天7晚的行程,会让司机和导游太累,还说陆客不应该走环岛8天7夜,其实这些都是不懂旅游业的人说的话。因为旅行社面对不同的客源市场,本来就有不同的因应方式。今天若把陆客8天环岛行程拿去日本卖,是没有市场的;相对的,在大陆卖台北+花莲4天3夜团体行程,也没有陆客会来。因此当外界指责陆客来台行程过长,都忘了自己不是买方,自己不了解大陆旅客和组团社的需求。就像你第一次去纽约玩,导游告诉你,自由女神像的观光客很多,你有可能就不去吗?
黄鑫强调,旅游市场的高价与低价取决于组团方与客源市场的需求,就好比台湾人以前到大陆旅游也是进很多购物店,但随着台湾民众对大陆旅游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现在行程无购物无自费的也很多。因此批评低价团没有太多意义,除非业者有本事规定客人不住5星级酒店就不接待,不然低价的市场永远会存在。
林和表示,很多陆客对台湾有错误印象,感觉台湾面积小,加上两岸直航的机位多半是8天一套,陆客团也以8天为主;其实台湾虽小,却可以玩得很精致,包括观光局也呼吁业者可以针对陆客团多做分区旅游,但效果仍有待加强。
林和说,现阶段的大陆组团社只想要便宜又好的产品,但在旅行业其实不存在又便宜又好的产品,因为所有的成本都会反应在价格上,一分钱一分货才是旅行业的真理。
另一位业者张华(化名)说,如果大陆旅客出游的观念能成熟到像台湾人现阶段一样,那么旅游意外事件发生的比例绝对会降低,因为行程天数短、距离短、司机上团时间短,肇事率自然会下降。但大陆有13亿人口,这样的市场要花多久时间才能变得成熟,陆客来台的市场才能越玩越健康?
这一点,要从低价团的操作方式说起:
大陆旅客组团游台湾,实务上是由中国各省特许的少数旅行社揽客组团,称为“组团社”;负责接待的台湾旅行社称为“地接社”。旅客缴交团费之后,组团社先抽取一笔“人头费”,剩下的钱用来支付机票、食宿、交通和门票杂支。在典型的低价团操作上,团费收入绝对入不敷出。笔者以7月19日发生火烧车事故的辽宁团的团费举例试算,台湾地接社扣除支出后的“收入” 是“负20万9200元”(约负50641港币/负6560美元)。
这就是让经营陆客团的地接社最万劫不复的因素:旅行社与购物店的“借贷关系”。
一般来说,地接社与购物店属合作伙伴,地接社只要带人头来,就可依据客人购买的成绩获得一定比例佣金。但台湾市场有太多规模与资金不足的中小地接社,也抢进陆客游台市场,但做陆客团通常最快2个月才能收到团费。设若一家地接社每月有上百团,在收到团费之前的2个月空窗期,手边至少要有1亿新台币(约2420万港币/ 313万美元)的现金才能周转,但台湾资产登记上亿的旅行社,屈指可数。
中小型地接社没有钱,只好向购物店借钱周转,借法如下:
事實上,在台灣有能力整合觀光產業鏈的業者,往往是財力比較雄厚的購物店。資金多的購物店,也可能自己開地接社或投資地接社,這樣就可以直接到市場上接團,讓各個品項的購物店都能有客人進店。
台灣的三大購物店集團是寶得利、捷達與薩摩亞,近期被報導最多的寶得利負責人張雅琍,與柏達旅行社關係密切,據旅行業者指出,柏達大部份的資源也是來自張雅琍,包括寶得利有買柏達股票,而寶得利為了保障合作的旅行社也能獲利,提供交叉持股,這樣購物店獲利,旅行社也能得到好處。
購物店不是單獨存在,而是集結成體系的。以寶得利為例,購物店有大理石、珊瑚、鑽石、土特產、茶葉等品項,比如寶得利購物店不是單獨存在,而是集結成體系的。以寶得利為例,購物店有大理石、珊瑚、鑽石、土特產、茶葉等品項,比如寶得利鑽石、寶時鐘錶、原力特產店、元本紅股份有限公司、得麗美妝等;捷達也有手錶店、精品店等,旗下有寶時捷珠寶、捷達珠寶店;薩摩亞也主打類似商品,旗下有歐亞鐘錶、歐亞珠寶、星際鐘錶等,而這些購物集團主要的操作方式,就是小品項商品,如茶葉與土特產與其他品牌合作,而高單價的就自己一手包辦,此外這些購物店常常會更名。
而台資購物店因為財力與規模都不敵這些包括寶得利、捷達與薩摩亞等具有港資色彩的購物店,因此在陸客開放幾年後,台灣逐漸形成這三家購物店三足鼎立的局面。
所以說大陸人要來台灣玩還是走自由行吧
當旅行社都在拚價格戰時 安全就會打折扣了
光司機休息時間不足與趕購物行程
這樣就存有很大的風險了
台灣人大多很熱心 自由行很容易的
「就目前台灣法規來看,這些購物店或一條龍的資金只能說是港資,這些被指中資一條龍的公司負責人還都是台灣人,按照台灣的法律合法登記成為公司,因此臆測歸臆測,『中資一條龍』的說法並沒有證據。」這段根本就是在睜眼說瞎話。
中資一條龍的重點,在於「錢是來自中國」,負責人是台灣人依照中華民國政府流亡在台灣的法律合法登記成公司,代表的只是「中資找台灣人當人頭在台灣設公司」,資金還是來自中國,仍舊是中資。甚麼「『中資一條龍』的說法並沒有證據」?是在鬼扯甚麼?黃馨自己就是中資啦幹!以為別人不知道啊?
首先文章寫得不錯,比以前進步多了。從頭到尾有調查,有數據支撐。但是,荒謬的是業者自己做得不好就怪遊客不成熟?不管是政治原因、政策原因,沒有自由行只能組團的情況下。大陸那麼多人,幾個高價精品團湊不出來?任何市場都是金字塔型的,處於下方的是量大利潤低的客戶,頂端少量的是高利潤高標準的產品客戶。能不能充分開發這個市場就是從業者自己的事情了。我有不買你的服務的自由你也有不接受我這個客戶的自由。既然生意成了那就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這些年一連串事情看下來,覺得台灣大陸真是一家人,社會制度雖然不同,劣根性一模一樣,而且還有點日本式的島嶼心態。
另外,貨幣能不能加上人民幣?有新台幣、港幣,還莫名其妙加個美元,就是沒有人民幣。你這是不打算讓大陸人看是嗎?起碼的禮貌都沒有。
很懷疑文中提到的有很多「港資」怎樣怎樣,其實這些所謂「港資」極其量應該稱作「鍍」港資,因為這些公司裡的骨幹、做事手法、管理,根本就係沿用國內那一套,那些公司的董事很可能不乏是成功拿了「三顆星」不久,且其在國內的人脈、文化熟悉程度都要比其對於香港事情要熟得多,不諳地道港式廣州話的香港勞動人口新力軍呢!俗語有云「肥水不流別人田」,那些「港資」未必一定「港」到那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