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林雨苍:太阳花、公民参与,与想沟通的小英

只有表面和技术的所谓“公民参与”,只会让努力的公务人员挫折,也让参与的民众不信任政府。
台湾总统蔡英文。

蔡英文总统在今年520上台以来,一再宣誓要成为一个“最会沟通的总统”。但从许多争议案件来看,若干行政部门的“沟通”显然出了问题。

就以一例一休的政策而言,政府不断与资方见面、修改政策配合资方,但却没有采纳劳工团体“保留七天假”的诉求,引发许多民众的不满。而年金改革会议虽然开了直播,但开会前没有预先盘点利害关系人的诉求,没有预先整理方便民众了解的资讯,更没有提供民众提出意见或影响议程的管道。结果,这样的“公民参与”就只做到表面形式,没有实质上纳入民众意见。民众只能看与会者吵架,而难以真正参与。

未来几个月内,蔡英文政府还计划召开“全国司改会议”,文化部长郑丽君也希望召开“全国文化会议”。虽然蔡英文承诺会找民间具公信力的人,担任全国司改会议筹备委员会的副召集人,已跨出纳入民间声音的一步,但要到真正让民众参与,恐怕还需要做调整。

否则,这样的会议恐怕最终只会如马政府时代的“经贸国是会议”或“全国能源会议”一样,沦为各说各话,最终产出一堆所谓的“综整结论”,成为公务人员的管考清单,难以在会议上找出未来经济、能源上的大方向。

部分肇因于太阳花运动的冲击,马政府执政的最后一年,从中央到地方都有一些“公民参与”的尝试。有些成功,也有些失败。蔡英文政府能从这些经验中,参考什么?

太阳花余波中的“经贸国事会议”

2014年3月17日晚上,许多人因不满马政府试图强硬通过服贸,冲入立法院进行抗争。抗争者提出的诉求中,包括要求马英九尽速召开“公民宪政会议”;但马英九认为服贸是经济议题,因此在同年7月举办“全国经贸国是会议”。

由于太阳花抗争者对“网路科技”娴熟运用,引起许多人注意,马政府在这次会议中,首次尝试在全国咨询会议纳入“网路参与”机制。其除邀请某些“网路意见领袖”与会,也同时在网上直播会议过程,并在关键场次将网上的即时讨论投影到会场萤幕。

即便如此,受邀与会的评论人曾柏文在会后撰写《经贸国是会议代表了谁?》一文中,仍指出这个会议从“主题设定的权力”、参与者名单彰显的“头人政治”,乃至于最后“综整结论”的书写方式,都已局限了会议本身的可能性。

过往政府在制定政策时,一般都是邀请产业界与学界与会,缺乏管道让一般民众表达意见。最后这些政策,常常过度倾向可以影响政策的财团,造成持不同意见、却又被拒于门外的民众愤怒,进而导致抗争,耗费巨大的社会成本。

网路公民参与的先声:Join平台与 vTaiwan

然而,这次“经贸国是会议”还是有一个可喜进展。会上,有许多人提出应建立如同美国白宫“we the people”一样,由人民提案、连署成案后,在一定时程内政府必须回应的平台。后续国发会建置了 JOIN公共政策网路参与平台(以下称JOIN平台),建置了让人民主动提案连署的“提点子”,以及政府主动咨询网路意见的“众开讲”等机制,搜集民众意见。

此外,彼时负责“虚拟世界法规调适”的政务委员蔡玉玲,也到台湾开放源始码社群平台“g0v零时政府提案”,希望建立聆听网路族群意见的机制。她在g0v参与者唐凤等人的协助下,建置了vTaiwan平台,并在上面进行诸多法规修正及争议事件的意见调查。

g0v 零时政府

g0v 缘起于2012年底,一群关心社会议题的台湾资讯人,对行政院“经济动能推升方案”广告心态的不满。他们以三天时间完成“政府总预算视觉化”专案,并逐渐形成一个以“开放原始码”精神为轴,相信言论自由、协力共作,致力于推动资讯透明化的社群。这群人以“零”替代 gov 中的 o,成为 g0v,象征从零思考政府的角色,也代表数位原生世代从 0 与 1 世界的视野。其参与者来自各种公民:工程师、设计师、媒体人、NGO、公务员等,采取自由提案自行找人参与。著名的一些专案包括:线上国台客语辞典萌典、中央政府预算视觉化、政治献金群众外包数位化、和政务委员合作的政策法规平台 vTaiwan、罢免立委的割阑尾计划等。(来源:g0v网站介绍,端传媒编辑汇整)

自从建置了 vTaiwan平台,行政院在拟定与虚拟世界相关的法案或是行政命令前,均会在vTaiwan上开设咨询讨论,由g0v社群的“小编”担任中介者,协调关心该议题的网友,并摘要各个利害关系人的想法诉求,以及争点所在。若有需要部会回应的问题,部会需在7天内回复。工作团队在搜集意见后,复会召开“咨询会议”,邀请利害关系人、部会以及有具体发言的网友与会,并将会议全程在网路直播、搭配文字转播,协助远距网友一起参与。

不过,Join平台和 vTaiwan 仍有诸多限制。Join平台在提点子的提案机制,缺乏在线上厘清问题的功能;众开讲的留言功能薄弱,难以聚焦在提供好意见。vTaiwan的案子,则是必须由政府主动提出,若部会不愿配合,也难有管道从民间方面提案、设定议题。

柯文哲“开放政府”想像的现实

太阳花后的另一个政治变局,是高举白色力量,也强调“透明、参与”的政治素人柯文哲,当选台北市长。选前柯文哲便承诺,要尝试用“公民审议”处理一些政策争议。

当时已有地方政府用公民审议解决争议的成功案例,例如2014年台南市政府的飞雁新村案。柯文哲上任后北市府的社会住宅案,也进行顺利。看起来,公民参与似乎可以在政策流程的早期,先解决很多争议。但问题是:公民参与如何整合回既有的政策流程?公务人员以及决策者,又该怎么看待公民参与?

后来爆发的三井仓库的争议案中,凸显了这些问题。从该案可以看到,即便形式上加入了公民参与程序,如果主事者强势引导,也可能在实质上架空“公民参与”的原意。有时候主政者采用公民参与时,可能是自认为“人民会站在我的一边”,想借由民意强渡关山;也有时候举办所谓的“公民参与”,其实仍不脱过往“政策宣导”的单向沟通心态。

不过这类作法,逐渐引起参与者的不满。例如,在JOIN平台上的桃园航空城提案,直接回避了抗争居民的诉求与争议,询问“你希望看到怎样的第三航站”,就遭到批评是“有特定立场的引导式提问”,引发网友不满。

毕竟,民众参与这些会议,是希望自己的意见能被看见、能被考虑。如果主事者已有定见,那么无论公民参与怎么做,最终都会成为一场灾难。如果官方只想要“说服民众”,在提供背景资料时有所偏颇,提供单方面意见,一旦被民众“踢爆”,最终反而会导致官民信任破灭,甚至让先前公民参与中政府累积的信任归零。

从“政策宣导”到“真诚沟通”

在过往,民众只有电视报纸可以取得政策资讯,许多官员常直觉认为民众不清楚政策细节,称这些意见是“民粹”。但在网路普及的今天,资讯频宽暴增,许多专业人士会在网路上贡献意见,甚至质疑政策与专业。若政府直觉把民众意见打为“民粹”、坚持己见,往往会引发许多人不满。

在我看来,政府面对公民参与最重要的是:调整心态。

政府官员应该要放下本位立场,从“民众会支持我”或“我要说服民众支持”,转为“我们虽然尽力,仍可能有疏漏,希望民众能帮忙找问题”来邀请民众提供意见,甚至参与协作。想法有调整,才能让第一线公务人员能更坦然面对民众的质疑。一旦公务人员放下“父母官”的自我想像,坦然在公民参与中诚实揭露政府公务人员的极限与实际状况,并邀请民众提供意见,这样才更能得到民众信任,也能让政策执行更接近民众需求。

这才是民主精神:民主不是信任一个人或一群人,就信任他们的所有决定;民主是因为相信人一定有盲点、一定会犯错,因此藉著言论自由让大家一起讨论,透过制度一起尝试找出大家都比较满意的作法。当然,这个过程一定有时间成本,但比起专断决策造成争议,引爆大规模社会冲突,这样的成本仍是值得的。

从“开放资料”到“开放治理”

想法转变后,就会发现许多可以改变的地方。

过往民众因为没有管道取得资料、参与政策讨论,很难给出好意见;畅通参与管道后,紧接著就该在不侵犯隐私的状况下,释出政府做决策的资料供民众参考,或许民众便能发挥自身专业找到政府没有发现的问题。

这类会议重点在“咨询”,而非“决策”,因此比起“代表性”,更重要的是能够容纳不同意见的“多元性”,愿意与不同立场者共处的“包容性”。同时,由于会议本质在“咨询”,结论会是一系列“建议”供政府制定政策参考,政府不必然需要接受。只是倘若政府拒绝,便需有人负起政治责任,说明不采纳建议的具体理由。

撰写咨询文案时,也应坦然揭露各种政策选择可能遇到的困难与极限,以及现在法规状况等等,尽力让这些资料更亲民,让参与者有足够的资讯。甚至,可以拉开更大的空间,让参与者一同设定议题与议程。透过这些努力,我们才能从当前政府推动的“开放资料”(open data),更进一步走向“开放治理”(open governance)。

可惜,目前许多政府官员或公务人员,对“公民参与”的想像仍停留在“操作技术”层面;每谈到公民参与,就只想到直播、逐字稿、ivoting、或是公民咖啡馆这些“程序配备”,却忘记从头审视整个政策制定流程,以及纳入民众意见的核心精神;在会议进行中,也没有尝试厘清争点,让各方意见接轨。这些只有表面和技术的所谓“公民参与”,只会让努力的公务人员挫折,也让参与的民众不信任政府。

应设置专责机构,推动公民参与

目前,台湾政府的公民参与,处于各部会各自为政的状况。

成功的个案如卫福部,在长照政策的沟通上就做的不错,也成功的处理了Join平台上关于免疫疗法的提案。但在“一例一休”的争议中,劳动部只要保持中立,公开、透明的让劳资双方团体可以坐下来谈,而不是各自找上门,就可以避免政策动辄得咎的困境,也能避免社会压力落在自己身上。

但一方面,公民参与需要视各种状况调整,各部会间差异很大,这些经验目前也缺乏横向交流管道。如果政府能参考法国公共辩论委员会(Commission nationale du débat public,CNDP),由政府与民间一同成立专门负责公民参与的组织,让这个组织协助政府机关建立制度性的公民参与机制,嵌入既有政策制定流程,或许能让台湾公民参与的制度更成熟。

目前比较值得期待的发展,是在林全宣布延揽g0v长期参与者唐凤入阁担任政务委员。在马英九政府任内,唐凤曾担任蔡玉玲政委的顾问,除了催生 vTaiwan,也与许多部会有沟通经验。唐凤在新政府能扮演什么角色, 让人期待。

想邀公民参与,先要真诚沟通,这个政府才能成为最会沟通的政府。

(林雨苍,自由软体工作者、公民记者,目前任职于民间司法改革基金会,并为不当党产处理委员会兼任委员。本文感谢吕家华、唐凤、蒋维伦提供意见)

读者评论 0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目前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