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按:12月1日,阿根廷G20峰会之中美元首会面结果的悬念揭晓,美国宣布暂缓原定在明年1月1日提高的关税,中国则承诺大宗购买,以缩减美中贸易逆差,两国暂时休战。此举符合外界预期,但两国设下90天谈判期,表明事情还未完结——根据白宫声明,若90天后中美未能达成共识,美国威胁将继续关税升级。
中美元首12月1日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直接谈判达成了意料之中的“休战”。半年多来,中美贸易战数轮无果的谈判以及双方不断升级的对抗,已经把谈判桌上的筹码堆叠得太高,即使是最疯狂的赌徒在这个时候也有必要停下喘口气。但细看双方声明便不难发现,乐观的空间非常有限。
综合中美在谈判之后各自发表的官方声明,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谈判成果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类:首先是立即生效的贸易措施——美国将不会按照此前所威胁的那样,在2019年1月将2000亿美元中国商品的关税从当前的10%提高到25%,而中国将“显著”(very substantial)提高美国进口,重点包含农业、能源以及工业产品,以削减中国对美贸易顺差。
第二是条件性的经贸内容——双方将在接下来的90天内就强制性技术转移、知识产权保护、非关税壁垒、网络黑客行为、服务业和农业问题展开谈判。取决于谈判结果,美国保留实施前述25%关税的可能性;中方则提出,如果高通(Qualcomm)重新提出收购恩智浦(NXP)的申请,中国将予以“考虑”(open to)。
第三则是非经贸领域,中美同意在朝鲜问题上加强合作,同时中国承诺加强针对管制药品“芬太尼”( Fentanyl)的执法,以减少此类药品从中国通过非法渠道输往美国。本文将针对三类共识逐一分析。
立即生效的贸易措施:不新
在第一类谈判共识,也就是立即生效的贸易行动方面,中方此次提出的“让步”并无任何新内容。实际上,北京在此前的几次谈判中都反复提出过相同的内容。这些措施大多没有明确可衡量的指标,并且面临许多实际操作的难题,即使北京有意愿,也很仅靠这些手段就明显削减对美货物贸易顺差。
比如,在农产品方面,中国需求最大的美国农产品无疑是大豆。但是北京此前为了报复美国关税,已经将美国大豆的进口税率提高到了25%。而此次谈判结果中并没有任何“撤销”现有关税的表述,那么中国究竟能如何在不削减关税的情况下“显著”扩大进口?以利润为导向的企业没有理由购买更昂贵的美国大豆。中国政府当然可以在短期内“指导”一些国有企业去贴钱购买美国大豆,但是这种反商业逻辑的做法显然不可持续。
中方此次提出的“让步”并无任何新内容。实际上,北京在此前的几次谈判中都反复提出过相同的内容。
中美的贸易基本面受到两个因素的驱动:关税和汇率。此次谈判不涉及关税调整,而汇率方面的情况则指向贸易不平衡可能继续扩大。中国央行出于稳定国内经济的考虑,一直在释放流动性,而美元则正处在升息周期,两者综合的结果就是人民币在过去的一年中相对美元贬值了近10%。这样的汇率变化在基本面上是会扩大,而不是缩减中国对美的贸易顺差。
一些短期的因素,比如石油价格上涨,可能会短暂地减少中国对美顺差,但只是暂时的现象,不会根本改变双边贸易结构。考虑到这些,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在扩大进口方面的表述十分含糊了。
美国不会不知道,双边贸易赤字仅靠一次性交易根本不会改变,其之所以“接受”中方提议很可能是出于国内政治考量——中国重点强调了“立即增加农产品进口”,这将直接为特朗普在其选民集中的中西部农业州获得加分。特朗普在外交方面执着于削减美国贸易逆差,这个目标在经济逻辑上很难成立,但在台面上,他完全可以拿着中国的提议自行宣布胜利。至于其选民是否会意识到美国的贸易赤字根本不会因此而缩减,那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条件性经贸内容:难度极大
如果说第一类谈判结果还算勉强有一些实质性进展的话,第二类谈判结果(条件性的经贸内容)最后能够形成什么实际结果就完全是未知数了。一方面,双方官员,特别是中国官员,会由于谈判有明确的截止日期(90天)以及巨大后果(25%关税),而有额外的压力和动力来寻求妥协。然而,强制性技术转移、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业市场准入这些问题,都是中美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就持续谈判的内容,既涉及国际关系,也受到中国国内政策环境的制约,要在未来三个月解决过去二十年都没有解决的问题,难度极大。
且不考虑中国有多大意愿让步,即使北京最终愿意大幅度让步,也需要不短的时间才能落实。举例而言,“扩大外资准入”在中国最终以修改外国投资负面清单的方式加以落实,而中国在今年七月刚刚发布了新一个版本的外资负面清单,虽然美国显然对此并不满意,但中国也不可能在半年不到的时间里就推翻现有的负面清单再发布一个新的版本——这将使得政策严肃性荡然无存。美国的耐心非常有限,北京任何“有序推进”的做法都会被视为“没有诚意”,目前看不到任何解决这一矛盾的可行路径。
强制性技术转移、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业市场准入这些问题,都是中美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就持续谈判的内容,要在未来三个月解决过去二十年都没有解决的问题,难度极大。
不过,这次谈判“成果”中有一个颇意外的内容,就是中国愿意重新考虑高通收购恩智浦的并购申请。美国半导体制造商高通在2016年向中国政府提出了440亿美元收购荷兰恩智浦半导体的申请,以符合中国的反垄断法律(高通就此并购案向世界上9个国家提出了类似申请,在中国之外的另外8国都获得了通过)。但贸易战,特别是美国制裁中兴通讯的行动,突然把高通夹在了北京和华盛顿中间。中国新成立的反垄断审查部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迟迟不批覆申请,导致高通错过了并购交易的最后期限,只好主动撤回并购,支付了20亿美金的“分手费”。恩智浦的股价也随后大跌,让不少投资者见识了贸易战的厉害。
虽然外界普遍怀疑此事是中国对美报复,但中国政府从来没有提供任何明确的解释。此次谈判重提高通案则第一次坐实了外界此前的猜测。北京愿意重新考虑高通并购申请的做法,表面上是一种善意举动,但实际上市场冲击已经造成,而重新发起并购案的成本又无比巨大,对于高通或者恩智浦来说,都很难弥补之前的损失。另一方面,这也向市场发出了明确的信号:中国对类似交易的监管和审查将充分考虑中美政治因素。这将对中美企业未来的投资决策造成巨大的不确定性。
非经贸内容:作用有限
而双方此次谈判的最后一个类别,也就是非经贸内容,则发出了一些复杂的信号。在加强芬太尼(一种成瘾性极强的合成鸦片类药物)监管的问题上,中国明显将这个提议视为一项对特朗普的“个人公关”。中国将其作为一项谈判提议在贸易战背景下提出,显然还是希望能够在这个问题上“取悦”特朗普本人。特朗普在其政治口号中长期强调毒品的威胁,以巩固“法律与秩序”(Law and Order),这也是其当选的重要政治基础。如今,手握一纸中国承诺,特朗普便更有理由向其核心选民表功,因此在芬太尼管控上的承诺也算是北京送给特朗普个人的一份小小礼物。
中国自特朗普上台以来一直着重在其个人层面获得好感。从海湖庄园(Mar-a-Lago)的家庭氛围聚会到紫禁城单独为特朗普开放,北京一直尝试以“商人”特朗普为切入点,影响美国整体对华政策。虽然这个策略对中美关系有所帮助,但显然不具有决定意义,特朗普此前数次一面盛赞习近平一面推出对华强硬政策,便凸显了单独依靠元首私交不足以改变美国政策的问题。
在芬太尼管控上的承诺也算是北京送给特朗普个人的一份小小礼物,而将朝核问题加入谈判则代表了中美贸易博弈的另一种未来走向。
另一方面,将朝核问题加入谈判则代表了中美贸易博弈的另一种未来走向。由于中国进口的美国商品远小于美国进口的中国商品,中国在关税报复上的选项非常有限,因此在非经贸问题上寻找谈判杠杆就是另一种选择。美朝关系此前迅速缓和,特朗普与金正恩的历史性会晤,背后都缺不了中国的支持与推动。随着美国寻求落实朝鲜去核承诺,“以朝核换贸易”也就成为了北京可以考虑的一种策略。
但这个杠杆究竟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取得美国在经贸问题上对中国的谅解,是一个非常大的未知数。一方面,很难想像北京会故意阻挠美朝谈判以换取与美国在贸易谈判上的筹码;另一方面,北京虽然对朝鲜有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影响力,但并不能完全控制平壤的行动,因此光靠朝核问题,中国很难改变对美谈判筹码不足的现状。
对于紧跟新闻头条进行交易的市场机构而言,12月1日的谈判结果是一个利好消息,悲观气氛将会有所缓解,但也仅此而已。双方现的关税对抗不会有任何改变,中国接下来立即采取的行动则很难明显削减对美贸易顺差。在贸易之外的领域,双方更多的是把问题留给接下来90天内的后续谈判,目前没有明显的理由让人相信接下来的谈判会比之前的谈判更可能取得成功。而高通-恩智浦并购案令人意外地出现在谈判成果清单中更是让人担忧,接下来投资审查和市场竞争政策或可能会频繁成为谈判筹码。
中美贸易战虽然按下了暂停键,但离庆祝还太早。
(杨路,自由撰稿人)
今早wsj報導trump 任命lighthizer來負責跟中方談判。符合此文預測方向。
题图,应为共“进”晚餐。
「中方此次提出的讓步並無任何新內容。實際上,北京在此前的幾次談判中都反覆提出過相同的內容。」 很有自信的揣测
中午看WSJ,一個Missouri的議員說大豆關稅「幾乎降為零」,不知是真是假 orz 美國的貿易代表和財政部長外加白宮顧問,不至於隻談一個空的deal?只是具體細節現在還沒有曝光出來?
即使北京有意愿,也很【难?】仅靠这些手段就明显削减对美货物贸易顺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