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商报》日前报导,欧盟二十七国驻中国大使联合撰写报告,批评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不利自由贸易,偏袒中国企业,并且分化欧洲国家,用词严厉。目前欧洲报告事件仍在发酵,但适逢中美展开贸易战,一石激起千重浪,让人不禁反思“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究竟怎看待这倡议。
“一带一路”基本上是中国对未来欧亚区域一体化的愿景,中国希望借着该倡议,提升欧亚地区在基础设施、政策、贸易、金融和文化等五个领域的关联度,其影响覆盖发展、经济、安全及地缘政治地等多个范畴,犹如复兴古代“丝绸之路”的同时,亦有助中国解决一系列国内紧迫的问题,包括产能过剩、二三线城市发展落后、周边地区安全问题等。“一带一路”的投资将提升沿线国家对中国的经济依赖,长远来说难免会带来政治影响,例如营造有利中国崛起的国际格局,因此引来丝路各方关注。
中国并非第一个提出类似倡议的国家,欧美俄日等势力无论在经济或者政治上,都对欧亚地区尤其是亚洲有根深蒂固的兴趣,各自亦有不同版本连接欧亚地区的倡议和计划,主要分别是,中国对“一带一路”的经济支持和宣传力度比较大。整体而言,“一带一路”计划里的投资涉及多方合作,亦代表多方利益和竞争,各国之间究竟是互补还是互相竞争,不但需要分析具体项目的商业价值和投资者的影响力,也需要了解各国对欧亚大陆的战略,很难一概而论。
欧美要求一带一路遵守国际标准
美国和欧盟长期对亚洲政经局势发展感兴趣。美国的新丝路计划(New Silk Road Initiative),主要针对南亚和东南亚的基建投资机会,并在中东发挥传统影响力。欧盟也在其全球战略报告中,也提到了类似的策略。就市场和基础设施整合而言,欧美均比中国更具经验。欧盟在1990年代建立了全欧网络,加强欧洲市场的联系,推动市场一体化,并且整合交通、能源和通讯等网络。换句话说,就是透过投资把欧洲各个地区的基础设施网络联系起来,加强欧洲各国间的经济和社会凝聚力。美国在欧亚大陆也有大量基建投资,现在新计划集中在阿富汗及其邻国,以及透过印度太平洋经济走廊,将南亚与东南亚连接起来,加强区域发展和稳定。欧盟亦有欧盟—巴基斯坦五年合作计划等方案,以供应链、能源、物流、地区治理、反恐等方为主要目标。
“一带一路”投资多为跨国规模,涉及多个国家,有必要建立覆盖这条路线的投资条约保护网络,以减少投资风险。如何透过区域治理保护投资和市场、如何确保中国企业遵守透明度、环境和社会标准、如何保护知识产权等,正是欧美国家所关心的。
欧美一般依赖世界贸易组织,或者能源宪章等国际多边机制来保护投资和处理纠纷,“一带一路”大多国家也是这些国家机构的成员国。然而,中国面对投资纠纷,很多时会依赖政府间的协调会协调。以去年底中亚天然气供应问题为例,土库曼未能按合同量向中国输送天然气,中方处理方法是派多个工作小组协调和督促进度。
欧美国家在亚洲的投资,经常有与中国交集的情况。例如在中亚,中石油花约50亿美元巨额,收购了位于里海哈萨克卡沙干油田的8.33%股份,并另外投资30亿美元,支持该油田下一、二阶段的发展,以保障中哈石油管道有充足油源供应。中石油对中亚油气资源一直梦寐以求,不过这次投资并非一帆风顺,营运也不容易,因为整个过程都需跟欧美公司周旋。
目前,该油田其他股东分别为哈萨克国家石油公司、意大利埃尼、美国埃克森美孚、荷兰壳牌、法国道达尔和日本国际石油开发帝石公司。中石油在2003年已经想入股,可是因为其他欧美股东联手行使优先权而失去机会。这次中石油入股成功,是因为美国康菲石油退股,哈萨克政府行使优先权购买了其股份,再转让给中石油,而过程中中方又面对印度国家石油公司等竞争者,可见中国尽管资金雄厚,在“一带一路”的投资仍是面对欧美激烈的竞争。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政经联系将日益密切,需要处理的海外利益也越来越多,中国与投资目的地国家的协调将从双边合作走向多边合作形式。可是,要中国完全信赖由欧美建设和主导的国际机构并不容易,中国更希望可以调整面前制度来符合中国需求,所以才成立亚投行、丝路基金、金砖银行等机构。目前来说,中国发起的机构与欧美成立的机构也有合作,例如亚投行和世界银行的合作,但长远来说,无可避免会出现竞争,情况就跟日本成立亚洲开发银行一样。
俄罗斯利用中国平衡欧美
俄罗斯总统普京有一个欧亚愿景。他曾说过,如果有一台时光机,他会回到过去阻止苏联解体。普京的愿景,主要体现在由俄罗斯发起的欧亚经济联盟(EEU)──一个结合软硬基础设施,以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为目标的组织。欧亚经济联盟的目标包括:向南通过南北交通走廊,加强与印度、伊朗和阿塞拜疆的连通性;向北加强北极圈未来经济、运输、资源潜能;向东透过油气管道进入中国市场,这理论上将能与“一带一路”理念相连。
然而实质上,俄罗斯对“一带一路”抱着矛盾心态,既合作又竞争。中国在前苏联地区尤其是中亚地区的投资越来越多,并且组成“命运共同体”,在俄罗斯政府眼中是“偷走”中亚,亦与普京的计划并不相符。但与此同时,俄罗斯在克里米亚危机后受到欧美制裁,亦采取东移亚洲战略,拓展新的经济伙伴,需要中国这样的朋友。因此,俄罗斯愿意在“一带一路”上合作,是出于务实考虑,未有一股脑儿地跟中国合作。
从一些项目谈判中可见,中俄双方合作并不容易,俄罗斯有自己盘算,甚至利用中国作为筹码,平衡欧美。例如,中俄在能源合作上,因为价格等问题已拉锯十多年,有了“一带一路”和欧美制裁两个催化剂后,中俄双方加速合作。可是,到了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的实际项目谈判中,双方也不想吃半点亏,签订合同后都认为对方极之难缠。东线还未开始施工,普京便公布有意与中国合作修建第二条中俄西线天然气管道(或称阿尔泰管道),表面是推进“一带一路”合作,但据中国外交和能源专家分析,这番话的对象是欧洲而非中国──当时俄欧天然气合约快结束,需要再谈判新价格,普京是告诉欧洲俄罗斯有新客户了,借中国订单来警告欧洲不要压价。
同期,俄罗斯亦向中国表态开放油气上游让中国公司投资,中国数家油气公司先后洽谈入股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Rosneft)和俄罗斯塔斯-尤里亚赫油气田,可是到了最后阶段均杀出第三方,最后由英国石油公司和印度公司分别拿下订单。在整个过程中,可见俄罗斯在急需投资者的情况下,并未有一面倒向中国靠拢。这一来是为了维持不靠任何一方的强人姿态,二来是利用了中国的“一带一路”野心, 以此作为跟欧洲和其他国家谈判的筹码,吸引其他买家竞争,这是正是俄罗斯常用的议价策略。
不过,中俄合作机会也是相对较多的,例如北极圈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是“一带一路”推出后首个落地的特大海外能源项目。该项目由俄中法三方合作(俄罗斯诺瓦泰克公司、法国道达尔、中石油、中国丝路基金分别占股50.1%,20%,20%,9.9%),俄罗斯的项目,中国的钱,法国的技术,三方各有盘算。俄罗斯面对美国制裁,需要新的投资者和开发新的天然气销售渠道。中国能透过该标志性项目提升自己在能源市场,以至北京圈的影响力 ,毕竟“一带一路”推出后很多签订的大型项目最终都没有开花结果。法国公司多年来都视俄罗斯为主要投资市场,该项目有助巩固其市场地位。
值得一提是,俄罗斯曾提出把此项目的9%股份卖给印度公司,而作为俄罗斯主要能源伙伴之一的日本,其日本国际协力银行也在亚马尔项目中投资二亿欧罗,亦可能会和印度参与项目第二阶段的发展。由此可见,俄罗斯是如何在劣势中透过其他国家的野心,把自己利益最大化。
日本优质制造 V.S. 中国制造
自二战后,日本在美国安全框架的庇护下,在亚洲大力投资,着重东西方联系,并成立亚洲开发银行。然而,近年来美国总统特朗普主张“美国优先”,资源回归美国本土,并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目前,日本已慢慢适应,并积极扩大外交影响力,一方面大力挽救TPP,于2018年3月与其他10个国家签署瘦身版 TPP──《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展协定》(CPTPP),并继续与美国就TPP一事上保持沟通。另一方面,日本更利用其基建高品质优势和中国制造质量问题,推出高质量基础设施合作伙伴关系的计划,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以外的选择。
面对飘忽不定的特朗普,日本在亚洲需要新的战略伙伴,因而转向印度。两国在2017年发起一项总值200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计划,例如共同开发斯里兰卡、孟加拉国、缅甸和印度洋岛屿等地区急需的发电厂、铁路和港口设施,并且加强在印度洋军事合作。日印两国又推出名为“自由走廊”的计划,打着“优质基础设施”旗号,意在深化非洲与南亚和东南亚之间的经济联系,这些计划覆盖区域与路线与“一带一路”重叠,亦具针对性,是日印为东南亚到东非一带国家所提出的替代选择。
东南亚是日本其中一个重点投资地区。东南亚地区拥有超过六亿人口的庞大市场,中产阶级正在崛起,数字经济发展蓬勃,同时需要大量基建 ,因此该区尤其是海上通道,跟作为岛国的日本的供应链有密切关系。日本正积极巩固其在东南亚的投资和影响力,并配合东盟连结总体规划,发展新的陆地和海上经济走廊,加强孟加拉湾和南中国海之间的连通性。
目前,日本在东南亚的竞争中领先,惠誉(Fitch)旗下BMI研究公司指出,日本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菲律宾和越南等地区的总投资额,远超中国。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和菲律宾发展了新的战略合作伙伴,日本宣布了一项为期五年的援助计划,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更称两国进入战略伙伴的黄金年代,对比杜特尔特早前笑言成为中国的一个省,可见中日在东南亚角力的同时,东南亚国家也是两面逢源。
一带一路,上千亿元竞赛
亚洲地区发展迅速,基建投资空间亦巨大。亚洲开发银行研究显示,亚洲在2016到2030年间,对基础设施需求超过26万亿美元,现时无论世界银行或者亚洲投资银行都难填补这一缺口。从供求角度来看,欧亚地区的需求空间能吸纳不同国家和倡议的投资,中国和各国之间也有合作投资项目,看似互利互补。然而,各方也有各自利益盘算,有些项目在操作上并非一定具有包容性,甚至是排他的。
“一带一路”会带动投资,而这些投资背后包含了各国在投资机会、股权、能源供应、运输路线、技术承包等多方面的竞争,无可避免会影响沿线的政经局势。“一带一路”是一个跨越政治、经济、安全、发展等范畴的倡议,当中投资无论是商业性与否,也会刺激列强为了各种原因竞争。一场花了上千亿元的竞赛,最终受益的是谁?
(余家豪,哈佛肯尼迪学院能源地缘政治项目研究员)
這篇視野開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