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方可成:“小粉红”,一个“张冠李戴”的标签

经过研究后,我们确信:“小粉红”这个标签的起源有问题,“读耽美小说的少女变身民族主义小将”的故事实际上并不存在。
2017年10月1日,上海一名女士在她的头发上戴上了一面国旗,以庆祝国庆。

和所有关注着中国互联网舆论的人一样,从2016年初开始,我就对一个被称为“小粉红”的群体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这三个字流传开来,主要是因为两次影响力很大的网络事件。第一次是以“周子瑜事件”和台湾大选为导火索的“帝吧出征”,或称“两岸表情包大战”;第二次是赵薇执导的影片《没有别的爱》因为演员戴立忍“涉嫌台独”而遭遇抵制的事件。在这两次事件中,中国涌现出许多在社交媒体上捍卫政府、痛批“台独分子”的民族主义者。其中,熟练使用互联网的年轻人占了很大的比重。他们大量使用表情包、段子和其他网络语言的做法,与怒砸日本车、朝美国大使馆扔石头的传统民族主义者形象形成了很大的差别。他们也获得了一个全新的称呼:小粉红。

根据流行的说法,小粉红的主体是二十岁左右的“无知少女”,她们平时喜欢看耽美小说,是晋江文学城的忠实用户。有一天,她们突然成了活跃的民族主义者,将她们对耽美小说主角的感情投射到了政府身上,像爱护小说主角一样爱护党国,不容他人批评。

这当然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我和我的合作者、佐治亚州立大学(Georgia State University)助理教授Maria Repnikova决定一起研究这个重要的群体,及其背后的新一代民族主义现象。我们想看看这群人的转变到底是怎样发生的,她们到底在想些什么。

然而,随着研究的进行,我们有了意想不到的发现,研究方向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难以寻觅的少女们

为了研究小粉红群体,我们阅读了大众媒体和主要社交媒体上关于这一话题的几乎所有内容。其中,最显眼的一篇来自《经济学人》,标题是“东方粉(The East is pink)”。

文章对“小粉红”一词起源的描述,和我们在其他渠道读到的基本一致:网络文学网站“晋江文学城”的讨论区背景颜色是粉色的,大家称之为“小粉红”。本来,小粉红论坛上的讨论并不政治化,但后来其中部分用户成了有影响力的网络民族主义者,“小粉红”也就成了这群民族主义者的代称。

晋江文学城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网络文学网站之一。根据站方提供的数据,晋江的日均页面浏览量超过一亿,女性用户占七成,18至34岁的用户占68.64%,用户的日平均在线时间长达94.19分钟。也就是说,晋江的用户量巨大,且以年轻女性为主,她们十分忠诚,每天花大量时间在上面阅读小说、参与讨论。晋江的小说大多是言情题材,其中又以描述男性之间感情和性爱的“耽美小说”为一大特色。

从沉迷耽美小说的少女,到用表情包捍卫党国的小粉红,这是一种被普遍接受的叙事。在问答网站知乎上,一则获得七千多赞的回答,用女性代词“她们”来描绘这群参与帝吧出征、抵制赵薇和戴立忍的民族主义者。答主说,那是一群“几乎都是动漫或软妹头像”的“少女们”;“‘社会达尔文主义者’和‘乌合之众’这些名号对于一群十几岁二十岁的小姑娘来说确实太不怜香惜玉了,就叫她们小粉红吧。”

端传媒发表过的一则评论曾这样描述小粉红们:“这些女性为主的年轻人,在网络空间中阅读小说,追逐明星,混杂地展示自己的欲望与想像……有人因为过去曾点赞赵薇而被开除资格。这其实同粉丝团的‘鉴粉’过程别无二致。”文化学者王晓渔在接受搜狐访谈时也说,这群人“以年轻女性居多”,“属于‘大国崛起’的一代,认为国际社会在妖魔化中国,而中国应该表达‘不高兴’的态度。”

循着这样的描述,我们自然很希望了解这群年轻女性的具体身份,以及她们的种种想法。端传媒曾经采访过帝吧出征的三位女性参与者,除此之外,在媒体上却很难见到符合描述的“活体”小粉红。我和几位试图操作小粉红选题的记者朋友交流过,他们告诉我:太难找到采访对象了,以至于不得不放弃选题。

听上去有点不太对劲——既然参与帝吧出征的有那么多人,把蔡英文的Facebook页面爆得不成样子,为什么在生活中找到几个真实的年轻女性小粉红,会那么困难呢?

于是我们做了两件事:第一,去翻帝吧出征时的帖子,查查发帖的人都是些什么人,看看他们的Facebook资料;第二,去晋江文学城的论坛区,也就是“小粉红”得名的地方,看看那里作为小粉红的“老巢”,是怎么讨论帝吧出征的。

第一件事让我们发现,在我们随机抽样的100位帝吧出征者中,有64%都是男性,这并不是一场以年轻女性为主的运动。第二件事让我们发现,晋江文学城的网友根本没有讨论帝吧出征,他们也没有表现出民族主义倾向,甚至几乎不会讨论政治。如果用一个中国网络流行语来形容晋江网友对“小粉红=新一代民族主义者”这个说法的看法,那就是:一脸懵逼。

做完这两件事,我们确信:“小粉红”这个标签的起源有问题,“读耽美小说的少女变身民族主义小将”的故事实际上并不存在。

2015年,深圳的一个高尔夫球赛事上,一位女士在她的脸上画了一幅国旗图案。
2015年,深圳的一个高尔夫球赛事上,一位女士在她的脸上画了一幅国旗图案。

张冠李戴的过程

于是,我们的研究问题,从“小粉红是怎样从耽美小说读者变成民族主义小将的”,改成了“小粉红这个称呼到底是怎么产生的”。我们再次做了大量的深入研究,还原了小粉红这个称呼被张冠李戴的过程。

首先,“小粉红”的确是晋江文学城网友讨论区的暱称。至少从2008年开始,晋江用户就会使用“昨天没上小粉红”这样的句子,来指代“昨天我没有登录晋江文学城网友讨论区”。之所以叫小粉红,也的确是因为网站的背景色是粉红色。不过也有晋江用户说,小粉红还有另外一个来历,那就是在耽美小说中常有描写男男性爱的段落,其中不时会提到“粉红色的直肠内壁”。

但是,晋江的用户很少讨论政治,更少表现出民族主义倾向。实际上,晋江的站长iceheart是反感民族主义的。所以,当晋江论坛上的一小部分具备民族主义倾向的用户聚集在“风雨读书声”这个板块的时候,iceheart曾经将该板块的编号改为250(二百五,意为“傻子”),以羞辱他们。于是,在2011年左右,这批民族主义倾向的用户愤而从晋江出走,自建了“凤仪美食论坛”。

也就是说,如果一定要给年轻的女性民族主义者起一个名字的话,“凤仪”其实是更适合的。“小粉红”则完全是张冠李戴,因为晋江并不是一个具备民族主义倾向的地方。

那么,为什么最终是“小粉红”成了代称呢?根据我们的研究,微博大V@大咕咕咕鸡在其中扮演了关键性的作用。

大咕咕咕鸡的言论多属自由派,他曾发明“你国”的说法,以表示和党国之间保持距离。这种说法引发了凤仪用户的不满,她们于2015年夏天在微博上与大咕咕咕鸡展开了骂战。对骂之中,大咕咕咕鸡从部分用户的微博相册中下载了一些照片,并公开发布出来羞辱她们,讽刺她们非常丑陋,同时称她们为“小粉红”。至于大咕咕咕鸡为什么会使用这一称呼,我们的推测是:他从评论区中看到一些人说,这些攻击他的女性来自晋江小粉红,于是采用了这种说法。

就这样,自从2015年夏天开始,借由大咕咕咕鸡的张冠李戴,“小粉红”这一称呼以“年轻女性民族主义者”的含义第一次真正出现在公共讨论中,但只在很小的范围内流传。半年之后,帝吧出征,这一称呼的影响力被迅速放大,成为几乎尽人皆知的标签。

暗含在“小粉红”标签中的性别歧视

张冠李戴的过程弄清楚了,但这并不足以解释为什么“小粉红”这个阴差阳错中出现的标签会迅速火起来。

我们研读了关于小粉红的种种文章和帖子,得出的结论是:因为“小粉红”是一个带有性别属性的标签,它可以迅速被赋予贬义,成为自由派攻击民族主义者的武器。

在帝吧出征和赵薇事件之后的种种分析文章中,反复出现的主题是:小粉红是愚蠢的、无知的、幼稚的、被洗脑的、容易被煽动的、狂热的、不理智的。而这些特质,可以非常容易地和“无知的年轻少女”形象联系起来。因此,尽管帝吧出征根本不是以年轻女性为主,但通过把帝吧出征描绘成一场年轻女性小粉红主导的运动,一些自由派意见领袖就可以很方便地攻击出征者是无知而狂热的。

在对小粉红无知、愚蠢的攻击中,一个被不少人采用的说法是:她们语言能力低下、品位低俗,只能通过表情包来表达。研究表情包的国外学者应该会对此感到惊讶,因为他们普遍认为熟练使用表情包是具备文化资本(cultural capital)的体现,但到了民族主义批评者的眼中,却具备了负面的意义。

活跃的自由派作者王五四在《粉红色的回忆》一文中说:“可以分析出,小粉红们多数出身三四线城市,或者是跟随父母进入一二线城市打工,属于社会中下层。”他还引用心理学家唐映红的说法称,强烈的爱国感情“通常见诸于社会经济中下层(“爱国”会提升他们的自尊感)、难以理解复杂社会现实的保守者(他们大脑额叶前扣带回的灰质部分偏少而颞叶的杏仁核偏大,导致他们难以理解模糊知识,却又充满强烈的憎恶感)、青少年(大脑前额叶的发育尚不完善)。”但是,根据我们对帝吧出征参与者Facebook个人资料的研究,相当一部分人是在外留学的学生,他们的家庭背景很少属于“社会中下层”。

小粉红智力低下乃至社会经济地位低下,是反复出现的说法。有意思的是,我们的研究发表之后,我在微博上发了一条消息贴出了论文的链接,很快有人评论说:可惜是英文的,这群职高生看不懂。言下之意,愚蠢的小粉红们没法看懂我的英文论文,因此无法上来攻击我。

更有意思的是,在使用“小粉红”这个标签时暗含了性别歧视意味的,不仅是批评民族主义者的自由派,还包括党媒。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是《环球时报》在微博上发布的一篇极具“直男癌”色彩的文章:“她们不太懂网络安全,朋友圈和微博里晒满了美食和旅游照片;她们不懂网络舆论,但却是这个上甘岭上的生力军;她们垂涎着环球时报的肾6和美腿7,据说最近又盯上了共青团中央的‘华为麦芒3’。她们不关心政治,分不清‘左’右,但却有着一股天然的正义感”;“小粉红,是我们的女儿,我们的妹妹,我们暗恋的隔壁班女孩。让我们共同守护她们。”中共时事理论刊物《半月谈》杂志最近的一篇文章也直白地表达说:她们“肤白貌美三观正,爱国也要‘萌萌哒’”。

也就是说,无论是自由派大V,还是《环球时报》、《半月谈》,他们都对年轻女性群体展现出居高临下的直男癌态度。在自由派眼中,小粉红是被洗脑、被煽动的无知少女。在环球时报眼中,小粉红是忠心耿耿的蠢萌少女。大咕咕咕鸡讽刺小粉红长得丑,《半月谈》赞美她们肤白貌美,虽然评价截然相反,但都是在对女性的外貌评头论足。政治光谱的左右两端,在对待性别的态度上神奇地达成了一致,这是“小粉红”这个标签能够迅速获得生命力的重要原因。

从标签中理解中国网络舆论

所以,研究了半天,我们的论文最后展现的是一个标签的出现、传播以及被赋予不同含义的过程,并没有真正去研究“帝吧出征”中的民族主义者。需要特别指出的两点是:

第一,虽然“小粉红”是张冠李戴的标签,但我们并不会呼吁大家停止使用这个标签,实际上,这个标签已经逐渐和最初的晋江文学城、耽美小说、无知少女等元素脱离,成为“年轻民族主义者”的同义词,每个标签都会自然生长;

第二,说“小粉红”是张冠李戴的标签,并不意味着这一批年轻的民族主义者不存在。他们是真实存在的现象(但恐怕并不是以年轻女性为主),非常值得更多的研究。我们的精力有限,只能在目前的这则研究中先把“小粉红”这个标签搞清楚。而且我们认为,这个标签的出现和流传折射出了很多重要的东西。

在中国的网络舆论中,贴标签是一种最常见的论争手段。每一个标签背后,都暗含了很多意思,褒贬意味非常明确(一般都是贬损)。例如,当“公共知识分子”被缩写为“公知”,这个标签就带有了强烈的贬义,让人自然地联想到盲目崇洋媚外、搬弄和歪曲事实的形象。一个相近的标签是“美分”。与之相对,“五毛”也是一个典型的标签,被大量用来批评支持政府的声音。近来出现的标签还包括“白左”、“女权婊”等。

在网络讨论中,只要扔出标签,仿佛就宣告了胜利。例如,一些自由派在批评网络民族主义者时,只要将他们定义为“小粉红”,仿佛就将他们钉在了耻辱柱上,取消了平等对话的资格。反过来,当民族主义者批评自由派时,一个“公知”标签抛出来,也就关上了对话的大门。在论辩各方不断发明标签、使用标签的过程中,讨论极易陷入简单粗暴的境地,失去了公共理性。

尽管标签战有许多负面的后果,但它是网络论争中不可避免的重要现象。站在研究者的角度看,每一个标签的出现和产生都能反映出背后重要的社会思潮。从这个意义上说,对“小粉红”这个标签的研究,也是网络民族主义研究的一个重要侧面。

(方可成,宾夕法尼亚大学传播学博士候选人,本文所介绍的研究发表于《New Media & Society》学刊)

读者评论 43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没有看到 @kli 的回复,有点可惜。

  2. 小粉紅是一個群體的標簽吧,有那麼廣泛被認為只是女性嗎?好像也沒有吧。

  3. 小粉红的定义问题都没说清楚 只是证实了一个不靠谱的传说是不对的

  4. 其实从听说小粉红起我就从没有意识到它有性别上的倾向。。。一直认为就是极端民族主义青年群体的代称。。。除去起源上,之后再微博贴吧之类平台上被轻易煽动的年轻群体在性别来看应该是较平衡的,从某一程度上,关心时政的男性应该还比女性更多些。。。这个tag应该是早就脱离原有的定义了所以不应该再在源头上争论了吧。。。

  5. 作者通篇僅得出小粉紅不是他假設的群體,但身為讀者我想知道的是真小粉紅(如帝吧出征成員)他們的成長文化背景、價值觀、與紅又專的連結、並對被「小粉紅」這一名稱的看法。

  6. 小粉红这种读起来有明显代指女性的词语,何时能够真正转变为“青年民族主义者”的在地化象征尚不得知,但其中从起源到大众认同的过程中,必然是性别权力结构影响的结果。
    另,作者对于晋江论坛的分析可能过于粗浅,毕竟该匿名论坛对于时政异议内容常实时删帖,我认为尚不足以得出“晋江的用户很少谈论政治”及相关结论。

  7. 小粉紅一詞最初的確有讓我聯想到女性,後來我的理解很快轉變了,成爲一個群體的汎指,大概是包括一切尚未真正開始形成正確價值觀的、帶點思維障礙的憤青吧。這裏我臨時編造“思維障礙”這個詞可能比較拙劣,我想表達的是,這個障礙表現在一看到或者被談論到“中國”“中華民族”“某黨”這一類話題的時候,他/她的思維就會變得不是與生活中處理普通事情一樣的思路清晰及理智。包括我自己都曾經是有類似問題的人。如果僅僅從民族主義來解釋小粉紅現象,貌似還不足夠。(畢竟從我接觸到的真正的民粹,我能理解他爲什麽產生他内心的堅持,他是“有理論依據”的。)也有人把小粉紅現象與文革關聯起來討論,我對文革的歷史沒有多少研究,但應該來説當年發動文革離不開號召者?在今時今日應該也沒有真正可以發生多一次文革的環境,但是不是有個詞叫“文化基因”呢,即使文革不會重現,類似的小事情還是會不斷發生吧,小粉紅現象感覺上更像一種稍微去中心化的輕量級偽文革。
    作者說找不到足夠的小粉紅樣本,個人猜測的話,其實我覺得小粉紅有點像一個幽靈,平時只是潛伏在每個人的内心,作者也許已經跟很多這樣的人擦肩而過了。作者确信:“小粉红”这个标签的起源有问题,“读耽美小说的少女变身民族主义小将”的故事实际上并不存在,而我猜測不管你是讀耽美小説的少女還是什麽其他身份,遇到導火綫事件,每個人都可能臨時變身戰鬥力爆錶的小粉紅,事件過後,揮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變回天真無邪萌萌噠青少年,滿嘴都是“我政治無感”,只要自己不提及,大家可能也不知道他曾經説過做過什麽(符合小粉紅樣本特徵),甚至他們自己可能也沒有認真反思過自己的言行(自我認知曾經當了一回小粉紅),就有點剛才說的思維障礙發作的意味。我不知道這算不算一種人格分裂,又或者像電影裏面的橋段,某些勢力龐大的組織對人進行催眠,植入一個指令,這些人平時表現是非常正常的,而一旦聽到指令,就會下意識執行一些攻擊性的任務。當然這麽科幻的事情說起來也找不到分析的依據,我只是不自覺地將我理解的小粉紅現象與其對比而已。
    原文裏有一句“小粉红智力低下乃至社会经济地位低下,是反复出现的说法。”剛好我昨天與一個30嵗還差點的朋友吃飯,他自己經營公司,近年年收入我保守估計過7位數,而且不是投機倒把或者靠關係取得的成績,人本身也聰明;大家相談甚歡,但無意講到股票時我說對這類投資比較謹慎,一些風險無法評估,他突然冒出來大致這樣的一句:“不是說叫你炒短綫,現在小生意也不好做,所以還不如投資股市長綫,我覺得現在習大大是會xxxxx(大致意思是穩定經濟),blablabla……”後面說了什麽都不重要,我當時只是在神游,回憶起習近平剛任國家主席時我們曾經對中國未來的爭論,還有疑惑于爲什麽談擔心經濟問題的風險會突然扯到習大大的身上。在此并不是想討論習,而是驚訝于我眼中一個如此聰明的朋友,竟然幾年如一、毫無前置的思考表述就對這類問題下相似的結論,而那種帶點居高臨下向別人灌輸觀點的口吻,又是那麽的熟悉。

  8. 小粉紅的詞義現在已經被泛化,跟性別無關,但一開始確實跟晉江匿名論壇有關。我08年開始在“混”晉江匿名論壇,當時一部分寫手和讀者已經非常熱衷討論時政,而且觀點很“愛國”,到後來越演越烈,討論也變成一邊倒的“愛國”。當然,伴隨著網絡管控越來越嚴格,那些帖子全部被刪除,他們發帖時也開始使用“黑話”。到現在,晉江明確禁止討論時政,他們的陣地也早已轉移了,像微博上的“八組兔區”受眾跟晉江匿名論壇用戶重合度就非常高。

  9. 据我的了解,小粉红一词跟晋江文学城毫无关系,但是有性别含义。小粉红在13/14年就在泛政治议题圈里流行了,指那些相对于传统爱国者的纯红色不同的,带着更多的年轻人色彩和民族主义情怀和更具国际视野经验的群体。红得有点弱化,但终究是红。
    另外,女性的比例提高也是特点。文中提到一个比例,男性占64%,要知道这个比例在关注时政得群体里,相对以前高了许多许多。
    作者没有从红色在当下政治谱系里的含义入手,太不应该了。

  10. @kli
    是的,你贴出来的那句话,中英文并不一致。不一致的原因,不是我英文不好,也不是我有意歪曲,而是程益中先生亲自跟我联系,将他接受采访时说的原文告诉了我,因此我按照他的版本改到了翻译稿中。
    ——方可成

  11. 一個困惑:「小粉紅」可否概括中國的年輕網路民族主義者?這個群體與帝吧出征事件之前的網絡民族主義者有什麼特徵上的區別?

  12. 少女動漫頭貼,是男性動漫迷啦!
    如果真有小紅粉的話,
    女性的一定是BL 耽美風男性頭貼
    結果所謂的小粉紅
    年輕女性民族主義者完全是一場誤會啦XD
    話說台灣論壇也一堆取著動漫角色名字的網友,討論獨立 統一 柯粉 柯黑等政治議題,討論得比討論動漫還激烈
    而且發文脈絡來看清一色是男性
    老實說,民族主義 政治激情應該對女生吸引力甚低吧

  13. 小粉红当然不是一个专指女性的词,共青团那些个文章就是为了框定、固化那么一个狂热爱国少女的形象,然而大家都认为它是中性的,也鲜有人看不出团中央此举的意思。可惜的是,条件加得越多,范围内的人就越少,在他们的语境内,小粉红的人数绝不可能有帝吧出征这么多。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14. 某种程度上,财经杂志是服务于一个更强大或相对好的利益集团——这并不是对胡的批评。
    kli提到的方的译句,以我粗浅的英文水平是这样理解的。这是一个中立性的表述,批评一句应为原作者对自己阐述的一个补充,以避免引发读者误解。这和方的褒奖式陈述及kli的否定式陈述均有差别。
    但这个讨论已经是题外话了,我更反感的是在端的讨论区出现赤裸裸的、近乎无端的、在我看来恶意满满的人身攻击言论。请kli先细读评论须知罢。

  15. 可能起源有性别问题在里面,但现在这个词在性别上是非常中性的词,这点我可以肯定。

  16. @Kli 我仔細看了最後一段話的原文和譯文。確實,這句話翻譯有偏差,由一定的貶損變爲褒獎。
    不過我估計這句話其實也是從程益中口述的中文翻譯成英文的,所以不知道是否翻譯的時候獲得了更原始的信息而加以替換?
    另外,抛開這句引述的話,文章的整體本意并沒有什麽差別,還是跟原文比較一致的。

  17. 为方可成老师打CALL!

  18. 作为第一个评论说自己没用小粉红专指女性的读者,并没有一点要反驳作者的意思。虽然我和我关注的人都不特指女性,不代表别人没有这么做。我只是说出自己是如何看待这个词的。没想到后面评论不知歪到哪去了……

  19. 有时候一个名称,和它的起源(原来的意思)是相差甚远的。我理解的「小粉红」就是无知的被洗脑的支持党国的小青年(并没有性别歧视)。

  20. 我覺得這篇文章不錯,比較客觀的幫我瀝青了過去一直困惑的一些點,譬如小粉紅的來歷及其演進過程。裏面的用詞也很明顯盡量中立,應該屬於比較嚴謹的學術風格吧。
    同時,很高興見到作者本尊現身説法!這樣可以更深入和全面的瞭解文章,避免斷章取義。這在其他媒體好像也不多見。
    最後,建議大家理性討論,不要人身評價甚至攻擊。畢竟,這裏是端。

  21. 《紐約客》原文:http://www.newyorker.com/magazine/2009/07/20/the-forbidden-zone
    僅引用其中一段:「I am not criticizing Hu Shuli, but in some ways Caijing is just serving a more powerful or relatively better interest group.」
    被翻譯成:「我并不同意对胡舒立的批评,相反我认为她很高明,她使《财经》在当今中国各种利益集团博弈的狭缝中得以生存。」
    原作者是瞎了眼呢還是不懂中文任由你胡說八道?
    英文原文批評的意思很明顯,被翻譯成中文後語氣大變。個中差異請讀者慢慢品嚐。

  22. 我只能感慨:阅读理解能力仍然亟待培养,逻辑学自金岳霖先生至今,几乎看不到效果……(每次看评论都有人莫名其妙)

  23. 再补充一下,我个人认为这则研究的主要意义有两点:
    一是指出同时存在于意识形态光谱两端的性别歧视,尤其是对于一些自由主义者来说,如果在性别议题上做不到进步,是很令人遗憾的。
    二是,既然“读耽美小说的少女变身民族主义小将”的故事实际上并不存在,那我们就需要找到真正的故事,需要更好地去理解新一代民族主义者到底是一群什么样的人,他们的思想观念是如何形成的。如果我们反对民族主义,那么我们不能掩耳盗铃地去简单嘲笑民族主义者是愚蠢的、被洗脑的,这是没用的。从这个角度说,这篇文章不过是迈出了第一步,期待更多对新一代民族主义者的研究涌现。

  24. 文章梳理的很清晰。和一位朋友讨论的时候她说道:“感觉这个词最早指腐女,扩大到爱国腐女,又扩大到爱国脑残,同时保留了厌女成分(像圣母婊也可以骂男的)”。个人认为她指出的“厌女成分”也是“小粉红”流行的一个因素。

  25. 对了,说明一下:我是作者方可成(“无可就要”是我的网名,本想修改一下,在后台没找到修改的地方)

  26. 谢谢大家,简单回应一下部分朋友的评论。
    1. “我还是第一次知道小粉红和晋江有关,我甚至都不知道晋江和耽美是什么”——是的,所以我在最后一部分说,“这个标签已经逐渐和最初的晋江文学城、耽美小说、无知少女等元素脱离,成为‘年轻民族主义者’的同义词,每个标签都会自然生长”。后来才接触和使用这个词的人,不了解这段起源也很正常。但这种后来的意义脱离,并不能否定这个词的起源和晋江有关。我们查阅了中文互联网上几乎所有关于这个标签的解释和说法,确信它的起源和晋江有关。而我们这篇文章研究的是它的起源,至于后面的发展则需要另文讨论,一篇文章只能解决一个问题。
    2. “我从来没觉得小粉红有性别意味”——有人觉得有,有人觉得没有,我们能做的是在能搜集到的主流叙述中,看叙述者是否认为小粉红有性别倾向。我在文中已经给了好几处链接作为支持。
    3. “没想到现在帝吧出征被认为是小粉红干的了…其实看名称就可以看出来这是从百度贴吧起源的(印象是指李毅吧?)”——纠正一下你的说法,不是“现在帝吧出征被认为是小粉红干的”,而是从帝吧出征那时候开始,就被很多人说是小粉红干的。
    4. “這是方可成的又一「力作」,目的很明顯:為官方民族主義辯護”——佩服你的阅读理解能力呀,能从这篇文章中读出“为官方民族主义辩护”的意思。我在分析标签的起源和各方对这一标签的争夺,从未去论证这一群体的“正当性”。作为学者,我的工作是去观察和理解,去探寻真理,不为任何人辩护。
    5. “方可成此人屬於半官方筆桿子的典型代表,利用半點信息優勢、篡改事實扭曲原文本意思,把批評報導改成正面宣傳。《紐約客》發表過一篇側寫胡舒立的文章,方可成自告奮勇翻譯成中文,大家可對比原文與譯文的區別,即可明白方可成是什麼樣的s角色。”——我成了“半官方笔杆子”?谢谢你告诉我一件我自己都不知道的事情哦。《纽约客》的那篇文章翻译,我印象中是作者本人都认可的。我主动提供一下链接,大家来读和对比吧:http://fangkc.cn/2009/08/the-forbidden-zone-1/

  27. 在現實中遇到過很想積極參與帝吧出征的小粉紅,可惜她們不會翻牆只能觀望。

  28. 什么鬼 我从来没觉得小粉红有性别暗示 难道不是“红色中国”的小粉丝的意思吗!!!

  29. 作为一个早年经常刷晋江论坛的人我想说,在晋江上确实存在过“热心爱国”的倾向,并不是完全与政治绝缘的。但污名化女性也确实存在,微博上种种对“小粉红”作为中下层年轻女性,生活失败者,只能依靠“爱国”寄托自己的侧写屡见不鲜。评论里的某几位是选择性视而不见吗?

  30. 今天第一次看到愛國小粉紅跟愛看耽美的女性扯上關係......總之千錯萬錯都是女性的錯就是了

  31. 从来没觉得“小粉红”有性别倾向,在我个人的印象中,帝吧出征的主体还是男性。而且以我在生活中的经验,使用动漫美少女头像的人也以男性居多。非要说性别倾向,也许只有在限韩令的时候,才有很多女性成为小粉红。

  32. 樓下一堆誅心論者,會不會太過了

  33. 我所理解的「小粉红」和晋江无关,我甚至不知道晋江这个网站,用小粉红来描述男性借以嘲讽那些无脑爱国男士只会用键盘爱国的行为,所以小粉红来形容他们非常合适。如果要刨去性别标签,现在开始用「粉红蛆」来形容这些爱国贼。

  34. https://goo.gl/k2RK6R 关于网络民族主义的新形态——“小粉红”的研究探源,私以为这篇论文梳理得更完整和准确,推荐各位下载看一看

  35. 算是提了,语气里倒满是不以为然,别想太多特师比你这种作者高了1145141919个恁包

  36. 别瞎掰了,连特师对小粉红泛用起到的作用提都没提就敢在这里扯,散了散了

  37. 方可成此人屬於半官方筆桿子的典型代表,利用半點信息優勢、篡改事實扭曲原文本意思,把批評報導改成正面宣傳。《紐約客》發表過一篇側寫胡舒立的文章,方可成自告奮勇翻譯成中文,大家可對比原文與譯文的區別,即可明白方可成是什麼樣的s角色。

  38. 网络空间污浊不堪,动不动就是谩骂、讽刺、人身攻击,搞不明白这些人做这些究竟是为了什么。

  39. 這是方可成的又一「力作」,目的很明顯:為官方民族主義辯護。一個網絡流行語的傳播,偏離最初的語境是很正常的。「小粉紅」三個字分別道出這個群體的特質:年輕、被官方操縱,沈浸在官方宣傳的民族主義敘事內、但底色不是真的「紅」;這種身為太監、自以為是太子的心理,用「小紅粉」概括相當準確。退一步說,證明「五毛」拿的是「四毛」、「六毛」,難道就證明該群體的正當性了嗎?把「性別歧視」與「小紅粉」聯繫到一起,也是黔驢技窮了吧?

  40. 我也一直以为“小粉红”指的是比“红色”淡一点,从来也没把粉红和女性联系起来……感觉把“小粉红”和女性联系起来好像在英文的中国研究世界里比较普遍?

  41. 没想到现在帝吧出征被认为是小粉红干的了…其实看名称就可以看出来这是从百度贴吧起源的(印象是指李毅吧?),主体是男性,表情包大战我认为可以视作爆吧的延伸,只是当时声势浩大所以也有部分女性民族主义者参与进去了。

  42. 我一直脑补小粉红是因为党国是鲜红的,爱国小将就用小粉红代称。好像也听过小粉红来自晋江,但是并没有很相信,这种事当然是天天看军事的小男生更可能干,帝吧不是来源于足球么?那不也是男生的场。少女们当然是去捍卫她们的鹿晗宝宝啦😅。

  43. 作为一个每天固定阅读耽美小说的女性读者,非常习惯于从天而降的各种黑锅了,身为女性是一重天天背锅的身份,爱看两个男人谈恋爱那就更是活该背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