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梁一梦:曾俊华狂热──港人游离的政治性格

曾俊华的崛起,不过反映了港人长久以来的政治性格。

曾俊华今日周游港岛,晚上又举行造势晚会,气势如虹。他获得广泛港人支持,固然令林郑月娥难堪,亦在本地非建制派当中,制造了一点撕裂。一直坚持民主运动的支持者,更不明白,为何一个对民主运动从来没有作出过任何具体承诺的高官,可以透过政治公关,获得这样的支持度。

港人的务实主流倾向

曾俊华的崛起,不过反映了港人长久以来的政治性格。

在1970年代末,本地社会学者刘兆佳提出“功利家庭主义”(utilitarian familism)的框架,形容香港人的主导政治性格,是倾向保障以家庭为单位的利益,不信任公民社会,功利为先,对政治漠不关心;在回归后,这套说法备受挑战,因为香港人愈来愈乐于参于社会运动,其倾向愈来愈理想化,明显超出了刘口中的物质基础和实用主义。

这种理想化的倾向,被许多人视为港人的普遍政治觉醒,对许多民主运动的参与者而言,本土的民主运动史,始于零三七一大游行,于雨伞运动达至高峰。

可是,这种理想化的倾向,其实一直有其边界,而且边界明显。本地学者林蔚文等就曾指出,香港数十年来一直不乏社会运动,例如七八十年代的妇女运动、中文运动、男女同工同酬等,只是它们均有强烈回避政治化(Depoliticization),尤其是去政党化的倾向。这和旧日港英政府严控政治运动,也有关系。

自2003年七一起,一直到雨伞运动,港人愈来愈不避忌社会运动的政治性质,但虽然追求的目标有所改变,运动本身的功利考虑,始终也占据很主流的位置,并一直和较基进的倾向或后来的本土主义相抗衡。在早期,民主运动有“和理非”的争议;在近期,即使在最激进的阵营当中,也出现“为何要勇武”的讨论。

曾俊华作为管治阵营的一部分、政务官的代表,其政治形象既中产亦保守,“专业”、“非政党”,也不是旗帜鲜明的反对派,更不好斗。其反映的,是和撕裂社会相反的政治性格,一种被怀念的旧日政治文化(这种文化不需要是事实,可以是被建构出来的),而且是政治上安全、四平八稳的一个着力点。曾俊华被称为 Lesser Evil,因为他并不是传统民主运动的一份子,他的论述虽然较贴近本地人的声音,但主张尽力推行23条立法、接受人大8.31框架,甚至是开了民主运动的倒车,港人却仍然选择他,是非常现实的表现。

曾俊华作为一个政治现象,究其原因,是港人务实的主流倾向,在曾俊华以优质公关横空出世后,找到了着力点,亦反映新世代港人虽然“政治觉醒”了,不止追求纯物质生活了,但主流港人的政治性格,仍然不激进,受功利务实的政治传统影响。港人追求的目标非常有弹性,形势大好时谈谈自由民主,形势不妙时也可打折扣,接受把梦想降格为要一个“似返个人”的特首,追求一个说得过去的政府,至于务实背后,其内容仍然是威权主义,一般人却不关心了。

近年一遇重大事件,不少论述都急于定义香港,时而认为港人的行为令人感动,仿佛成熟的公民社会已经诞生;又不时有人推动一种“香港人一直都系咁”的冷感港猪论述。事实是,这些本质化的香港政治论述,都无法解释港人的复杂性格──港人的性格既比“功利家庭主义”的时代复杂,亦不能以“理想主义已抬头”来过度简化了我们的社会;港人的追求的目标或有所改变,但和一种原则性坚强的公民政治文化相距尚远,甚至有投机的倾向。

2015年9月28日,大批市民在香港政府综合大楼外示威。
2015年9月28日,大批市民在香港政府综合大楼外示威。

网上政治动员的教训

在互联网诞生之初,网上联结的社会运动(Networked Social Movement)曾被寄予无限希望,期望这种新型的社会动员方式,能够冲击威权政府,推动下一波的民主化运动。但现实反映,网上动员的社会运动,既可以是基进的,如伊朗的绿色革命、占领华尔街运动;亦可以是保守的,例如特朗普的崛起、意大利的五星运动等。曾俊华的政治公关出色,他的政治能量,也主要由网上而来,这反映了技术的中性性质──互联网作为一种技术本身,并不一定是基进和自由的,也不能单独决定政治的流向。

有论者谓,曾俊华带来了港人的政治觉醒,这种说法自然肉麻过甚,令人失笑;但如果说曾的团队,带来了高质的网上政治动员示范,倒是一个公道的评价。如果要问,公民社会可以由曾俊华身上学到什么,那便是,在理想之外,掌握好技术,以增加论述的政治有效性,是多么的重要。而且,网上动员也不一定需要巨大的国家资本推动,曾俊华可以做到的,民主运动也可以做到。这才是最大的教训。

(梁一梦,自由撰稿人)

读者评论 7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這文作者所講的一樣已有政治論述,叫「勝利球迷」論……

  2. 結論一針見血,非常認同

  3. 昨天薯片帶領我們向‘修補撕裂’踏出了第一步!
    大家都同意香港社會出現了史無前例的撕裂,七警事件後情況尤其嚴重,相信沒有人會反對未來特首的首要任務是修補撕裂。但到底要如何進行?昨天薯片在愛丁堡廣場做了一個示範。
    集會的高潮是薯片致詞,他未入正題前便多謝警察幫忙,巿民即時報以熱烈掌聲。這個互動是很自然的,完全沒有預先彩排。因為薯片是由衷多謝,巿民是由衷讚賞,所以我相信在場執勤的警察也應該感受到薯片和巿民的‘由衷’。
    當然,被刻意撕裂的警民關係不會就此消弭於無形,但總要開始,更重要的是,要由適當的人在適當的時間開始進行修復。薯片便是修復撕裂的最佳人選。因為,我覺得當薯片向警察致謝時,他只是下意識地覺得應該這樣做而並非蓄意要‘修補撕裂’。而正正就是他的‘下意識’更讓人感到這是他的由衷之言。而支持他的巿民很自然地便被這由衷的謝意感染而向警察們投以讚賞的掌聲。
    選委們,請給香港一個修補撕裂的機會吧!謝謝!

  4. 對於曾俊華的熱潮,我一時間難以理解,但是林鄭在雨傘運動的表現是有目共睹的,這也是為什麼大家一直反對林鄭,將其視為CY2.0d原因。
    上週端傳媒在浸會大學舉辦的選委論壇中,我問過楊岳橋為什麼「民主300+」會推舉曾俊華而不是胡國興?他說曾俊華有助於團結香港社會,彌補社會撕裂,協調好北京與香港之間的關係(畢竟當選的特首是需要北京任命的)。
    再看最後一次三位候選人的辯論,無論是選舉活動,還是執行政策,曾俊華遠遠優於胡大法官。胡大法官能入閘已經是爆冷,如果能在選舉中更進一步,則真的是黑天鵝事件了。

  5. “並一直和較基進的傾向或後來的本土主義相抗衡”, 基進應為激進

  6. 可以说是非常冷静了。

  7. 「在理想之外,掌握好技术,以增加论述的政治有效性,是多么的重要。」+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