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宋承恩:后仲裁时代台湾的南海经略

对台湾来说,不论喜不喜欢仲裁结果,有些改变也悄然发生。官方仍坚持南海诸岛的领土主权,但经略重心放在太平岛。

宋承恩:后仲裁时代台湾的南海经略
台湾总统蔡英文登上海军康定级迪化舰。

终究,还是登了岛;在媒体簇拥下,还是喝了水。

8月16日内政部、海巡署、高雄市官员组团访视太平岛,慰勉驻岛人员、新设“南沙2号”门牌、参观农场、医院与岛上设施、畅饮井水……。表面上做跟过去一样的事,基调却大大不同。外界若是顺著这些“老梗”,仍以“护主权”、“挽救英政府民调”、“为总统登岛暖身”来看新政府上台后政务官的首次登岛,不但想像苍白,被过去的眼光局限,恐怕更错看了民进党政府,在南海经略上破茧突围的企图心。

如何突围而出?

南海仲裁出炉,在沉淀一阵子之后,不论宣示语言有多么强硬,各方不约而同降低紧张气氛。菲律宾前总统罗慕斯以特使身份,在香港与中方的“老朋友”会面,鼓励持续第二轨对话,并以私人名义指出两方可以进一步合作的领域,包括海洋保护、降低渔业冲突、打击犯罪与走私等。中国在南海的行动也趋于节制,并未出现如放话中的大规模维权行动、扩大填礁或宣布防空识别区。美国也一再呼吁各方,避免升高冲突的行动,透过外交途径解决纷争。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