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文化空間
台灣Rave復興三十年:電子音樂、野場與派對的地下浪潮
在台灣,Rave從地下狂潮到被污名掃蕩,再到新世代復興,走過三十年的跌宕轉折。
張贊波專訪:時代中人性越加卑劣,如何記錄,如何受傷
「有時看到星空、月亮、晚霞,幸好這些還沒有被直播宇宙、被這物欲橫流的世界完全污染,這樣的部分永遠在的。」
評論|
2025大阪世博:飛行汽車不飛了,政治角力四處暗湧
在無人機「One World, One Planet」的壯麗標語下,不少場館卻可嗅到明爭暗鬥的角力味道,仍是今日人類戰爭與爭端的反射
評論|
宮崎駿之亂——AI倫理、藝術、知識產權
宮崎駿AI圖片洗版,這樣的作圖是否違反倫理,我們應該怎樣看待這樣使用AI的方法?
東京酷兒書店platform3:在開放與保守的狹縫中
位於東京中野的platform3,為了更好地讓人相聚而誕生,選書包括酷兒文化和女性議題及社會運動,但也不止於此,保持著相當的開放性。
專訪藝術家羅雪寶:「跨」越邊緣,異色眾生皆可被理解
造物弄人,是誰才能去決定正常?
文化幣在台灣:平日不看書的她,因此走進一家獨立書店
對有文化消費能力的人,文化幣無非錦上添花;但對從小沒機會建立文化消費習慣的青年,文化幣雖非雪中送炭,但肯定是重要的柴火。
專訪攝影師 Austin Bell :尋訪所有「彩虹邨」,記錄香港2549個籃球場
我最大的優勢是不在這裏成長,未習慣這裏的籃球場,不把這些景觀視作理所當然。
「粵劇大殿堂」熄燈,市民送別新光戲院|Whatsnew
不論其早期政治色彩為何,回歸後面臨多次結業危機的新光戲院終拉上帷幕
評論|
2024中國電影產業總結:票房危機下,一個女性電影年
女性電影已從小衆領域走進主流,甚至有投資人表示,難以想象未來還有誰願去看一個以男性為主體的故事。
香港DJ上海Disco,他們隨雙城舞池起落半世紀
80年代,夜場熱鬧,當時年輕人哪捨得走?
評論|
《破.地獄》破記錄:城市更需破地獄,影院作為公共空間如何提供香港情緒出口
香港歷史從未出現過,電影院成為了社會議題最重要的公共討論場域:一個開放的、市民可於當中作出理性討論社會不同議題的場所。
1
2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