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赵思甜:佳士工人维权事件,官方评论体现出怎样的逻辑? 这次官方对佳士事件的处理思路,在逻辑上与2015年底抓捕劳工NGO工作人员的行动一脉相承,而在警方与官媒的配合性、同步性上甚至更甚于2015年。
评论|华建平:弹劾特朗普?这场游戏并不那么简单 从政治角度来看,弹劾特朗普其实是一件很不划算的事:需要花费大量的政治资源,而能否成功并不确定;就算弹颏成功,彭斯肯定是一位比特朗普更知道如何推进共和党议题的总统。
评论|赵澜标:130多年前,那场早熟的“中国崛起”之辩 在过去一百年间的历史当事者眼中,中国事实上曾不止一次“完成”了“崛起”,中国也曾不止一次地认为,自己已经壮大到有足够实力去挑战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
评论|“驱逐胡鞍钢”能走多远?“中国实力第一论”与“红色工程师”的反击 围绕驱逐胡鞍钢的运动,应该是各方心里都清楚其厉害的一次火力侦察。到底能走多远,还在于路线之争的调整。那需要等待北戴河会议的务虚讨论结果,或者中美贸易战的进一步发展。
评论|冲绳,对国家暴力说“不”的时代走向终结? 翁长冲绳县知事的骤逝,暗示着“边陲”的冲绳在战后历经数十年反美军基地以及拒绝“中心”主义国家暴力的社会运动的阶段性终结。然而大田昌秀与翁长雄志前后两位“斗魂”知事不屈不饶的信念,以及对“冲绳人”身份的那份执著,正是“边陲”与“中心”抗争过程中,最具启发意义的力量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