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體
订阅支持
登录/注册
会员中心
简体
繁體
深度
日报
速递
专题
评论
播客
系列
栏目
互动页面
多元
国际
大陆
台湾
香港
社群
订阅支持
订阅新闻信
参与活动
最新
地域
国际
大陆
香港
台湾
速递
专题
评论
播客
活动
#metoo
《不完美受害人》:一部主旋律MeToo剧,能讲什么,不能讲什么?
性别不平等的事实已无法遮蔽,官方话语的治理目标,不再是否认这些侵害现象的存在,而是争夺谁才能“救赎”当代女性。
解读台湾新版性平三法:修法有哪些重点,还有什么未竟之业?
在MeToo点燃燎原星火后,台湾迅速展开性平三法的修法,修法有哪些重点,又有哪些未竟之业?
评论|
不眠芭比的黑镜警告:当芭比走进现实世界,人们却穿成芭比走进虚拟
这个世界或许放弃了将女性作为客体去凝视约束,却从未放弃将女性作为资源。
为什么难以说出口?十多年后,她要为16岁的自己走上性平申诉
她们受困于老师对她们的好与教导,直到最后才能清楚区分,加害者可以是一名好老师,但同时不应该侵犯学生。
接受完整性平教育的一代:台湾大学生怎样应对性骚扰?
“让心中化脓腐烂的伤口重见天日,相信终有一天,它会留疤,它会痊愈。”
性平之夏:台湾反性骚扰30年后,为何学生又站了出来?
这应该是台湾性平法实施19年来,各个大学最忙碌也最具挑战的一个暑假。
评论|
醉酒的性别:轮奸、Metoo和旁观者的选择
我选择写下这篇文章,尝试展现出另一种观看和态度。
评论|
陈美华:台湾MeToo为什么迟到?异性恋常规下的女性日常
“吃豆腐”的主词是男人、动词也是男人,豆腐/女人做为客体、受词,还能谈论主体性吗?
评论|
彭仁郁:台版MeToo浪起后,我们如何跟上浪,可以一起走多远?
性暴力不会因为这波MeToo运动而终结,但这是社会集体共同觉醒、深入了解性暴力复杂性的机会。
评论|
台湾职场性骚扰:说出“我们不要这样算了好不好”之前,你需要的底气
如何在这波浪潮中,正视当事人的经验,重新盘点制度的缺点与完善度,是这波浪潮中应该推进的重要工作。
评论|
陈宗元:在台湾,性骚扰及性侵害的困境是什么,司法如何避免二次伤害?
在现实中,各单位在处理相关事件时,多为遮家丑而以各种方式勉强、劝服被害人息事宁人,导致被害人反而被体制所伤害。
评论|
从中国“老民运”到中国新一代行动者,八九后两种政治观与行动观的迭代
孤胆英雄的时代逐渐落幕,每个人都需要成为自己的英雄的时代,已经开启。
1
2
3
4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