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路:欧洲的两难——维护市场竞争还是与中国举国竞赛? 欧盟面对中国的两难选择,正是当前国际经济体系的一个写照:经济玩法越来越“例外”的中国,即使本身没有颠覆国际经济体系的意愿,但正在迫使西方作出必要的回应。
一位匈牙利记者的“匈塞铁路”行:为何欧尔班如此推崇“一带一路”? 2400年都不能回本的铁路升级,匈牙利承担所有风险、中国获得所有好处……一片质疑声中,“一带一路”在欧盟内部的第一个大型基建工程,依然难产。
评论|赵澜标:贸易纠纷背后的战略冲突——美国朝野重新审视中美关系 贸易纠纷所导致的中美关系降温和对统一战线战略的研究,促成了美国学者们集体对中国战略的再考量。学界达成的共识是:中国企图改变世界对中国故事的叙述模式的同时,不仅伤害到了美国社会,也触及了美国的核心利益和价值观。
揭仲:解放军武吓台湾,台湾国防预算做了哪些变动? 随著近年共军空军藉实施“绕岛巡航”以对蔡政府施压的次数剧增,2019年国军空军用于采购各型军机、发动机、雷达、各式武器与设施所需零附件的预算,达到2017年的两倍。
评论|【书摘】国家认同的难题——新疆、香港和台湾 尽管北京的举措足智多谋、付出巨大,但它对新疆、香港和台湾的控制仍未尽善尽美。这些领土没有哪一块有挣脱出去的实际机会,但每一个都以自己的方式,对中国的外交政策议程提出持续的挑战。
评论|杳三:内忧外患之际,戴高乐将军会给今日欧洲带来哪些启示? 虽然现时距离戴高乐逝世已将近50年,但年代久远却不代表其政治思想已经过时,特别是在欧洲一体化及美国在欧洲事务的角色上,戴高乐特立独行的外交政策,在欧盟现时内忧外患之际,仍甚具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