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體
订阅支持
登录/注册
会员中心
简体
繁體
深度
日报
速递
专题
评论
播客
系列
栏目
互动页面
多元
国际
大陆
台湾
香港
社群
订阅支持
订阅新闻信
参与活动
最新
地域
国际
大陆
香港
台湾
评论
系列
栏目
播客
活动
风物
深度解析影视、文艺、生活现象,让文化流动打破地域与领域的阻隔。
为什么“goblin mode”不是“躺平”?当“年度词汇”来到华文语境
中国的问题西方也有?哥布林模式出自当下网络文化的个人主义、虚无和享乐意识;躺平要回应的,则在中国语境才有?
民资后撤、审查向前,中国民营美术馆的未来还剩下什么?
“做当代艺术就不要指望政府关注和扶持。(政府)给了钱肯定会去控制你。最终要做成一个什么样的美术馆,就不由你来决定了。”
【台北国际书展】香港出版在台湾:“香港”作为政治议题,热度下降了怎么办?
“这是我以前所不认识的香港,这是时代所造成的礼物般的东西。”
中国足球“归化时代”的失败:“它不是一项运动,就是一项任务”
“归化在中国,是功利主义对决民族主义”。“人家国家在发展兴趣玩足球,我们是为了(领导的)目标搞足球”。
《灌籃高手》老粉心声:对“未完成”等待26年,结果痴心错付?
这些明明值得再创作与讨论的内容,竟被一片唱好声淹没,而眼前这26年后的香港,又好像突然回到只会欢呼、不懂思考的时代。
评论|
后疫情的中国宣传:放弃宏大叙事了吗?谁主宰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
已经胜利的叙事没有了现代性的无限进步空间,就无法给政权进一步提供来自内部的现实合法性。
旧物中的新世界:我们在“捡破烂”里寻求什么?
在所有的故事里,我们都在通过旧物建立起新的连接,与自我、与他者、与世界。
专访《1人婚礼》导演周冠威:香港电影耶稣?我今次反对“牺牲”的说法
新电影里有一句对白,“我这辈子都深思熟虑,你让我冲动一次吧。”“这句对白是我啊。你让我做一次吧,那个才是我。”
在香港散步:人、物与风景,“我不介意它们消失,但介意它们白白消失”
“政治上争取不到什么,国安法又不能讲什么,我们再没什么事情可以做了,那不如好好记录香港剩余的东西。”
异乡人:求职好像相亲,我在日本是如何找工作的
明明从小就很听话,遵循社会规则,可是为什么还是连打工人都做不成。我不知道怎么才能在没有正确答案的“相亲”中牵手成功。
黑兔年春晚:过去一年中国人最关心什么,人人都知道,只有春晚不知道?
属于过去一年中国人的记忆,在这场早已失去基本盘观众的晚会中荡然无存,就似一场与现实完全割裂的塑料演出。
【新春】在香港散步:走啊走,把自己的城市走到心里,记忆里
这几年,散步城市成为了一场香港集体观照的“流行文化”,留在此城的人,走路、发现、谈论⋯⋯
1
…
53
54
55
…
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