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體
订阅支持
登录/注册
会员中心
简体
繁體
深度
日报
速递
专题
评论
播客
系列
栏目
互动页面
多元
国际
大陆
台湾
香港
社群
订阅支持
订阅新闻信
参与活动
最新
地域
国际
大陆
香港
台湾
评论
系列
栏目
播客
活动
风物
深度解析影视、文艺、生活现象,让文化流动打破地域与领域的阻隔。
《年少日记》卓亦谦:我想对他们说,不开心也没有关系
身边朋友的经历启发了他重新看待自己对电影的认识,也促使他必须拍这部题材沉重的处女作。
十月香港法庭:“输入煽动刊物”首案,7.21“非白衣人”暴动开审|Whatsnew
初选案伍健伟、林景楠完成案情;荃湾中枪青年曾志健暴动潜逃两罪判刑47月;“二胡伯伯”无牌演奏罪成
在石家庄见证实用主义摇滚:官方认可的可以摇,不被认可的只能滚
这里对摇滚乐的追寻带有实用主义色彩:政府介入摇滚乐这件事很不摇滚,但只要忽视它,就多了几场阵容不错、价格不高的音乐节
评论|
书本也移民:藏身北伦敦的香港图书馆,邮寄借书的信任游戏
当在英国面对华文藏书不足的问题,一个很自然反应是:“为什么不自己做?”
台湾为何需要金音奖:金曲奖不能完成的耳朵任务?|金音奖2023
“它是较没有明星的奖项,有点‘去中心’的感觉。其中可发现一些较另类、或还未建立起商业模式的乐团/音乐人。”
Little Shy on Allen Street:中年玩乐团,自在与删减|2023金音奖
如果你懂台湾早年独立音乐场景,就会明白他们如今成团,其实横跨了地下乐团转变为产业的十几年岁月。
从自己的身体到战争的身体,我在三个月内参加了五场台湾民防训练营
民防训练,与其说是抗敌,不如说是为了抵抗自己对自己的姑息。
评论|
解构二手玫瑰:看似另类的艺术,如何侵占了真正多元文化的空间?
大众媒体所呈现的《乐夏3》冠军二手玫瑰的形象、以及对二手玫瑰式“成功学”的讲述,需要一些祛魅。
不再说“赌”之后,搞活化是澳门博企的新“社会责任”
“出事了就算博企的,做得好就算政府的。何乐而不为?”
人选之人、她和她的她喜获金钟奖:台“女性+”剧被陆观众誉“真正大女主剧”
《人选之人》在大陆被豆瓣下架,但在微博上声量极高,丝毫不逊于同期大陆热播的9.4分陆剧《漫长的季节》。
银幕內外寻找拉子身影:台湾90年代前后影史中的女同性恋再现
女同志什么模样?拉子与酷儿又有何异同吗?这些各模各样的身分与认同的再现,如何被理解、建构或想像、投射?
泰迪罗宾专访:翻过几条长命斜|港产音乐电影《4拍4家族》
“今日香港电影很凄凉,但我又不觉得它会死。另类的东西不一定不行,主流就是你跟著它走,不中也不远,但我不喜欢。”
1
…
37
38
39
…
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