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书摘】林夏如:面对台湾的“高收入陷阱”,马英九和蔡英文的解方是否有效? 2018年地方选举当中,两岸政策的分歧、守护台湾主权等议题都不是重点,但选举结果提醒了领导者:人们关注著政策的制订与设计是否完整,还有执行是否彻底。
评论|杨路:任正非不支持自主创新,“什么都要自己做”的中国产业政策有何问题? 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一度风光无限的“中国制造2025”在中国的官方宣传中突然销声匿迹,中国的产业政策到底有什么问题?美国为什么那么反对中国的产业政策?
印尼雅万高铁:水土不服的“中国速度” 风风火火建了几十年后,中国的高铁队伍亟需全新的建设项目。“高铁出口”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目标之一,为此中国不惜“自掏腰包”出投资。“高铁走出去的第一单”早在2015年就在印尼签下,如今预订的工期已过,那条“跑得飞快”的高铁,还不见踪迹。
“一号玩家”华为:在欧洲建构“高层关系”的中国企业 一批又一批的中国企业前仆后继努力“走出去”。打响“中国制造”的名头后,它们中最成功的那些需要面对一个更棘手的问题:如何“走进去”。与用性价比高的产品占领市场同样重要的,是懂得当地游戏规则,以西方熟悉的操作和语言,改写自己可疑的中国身分,逐步构建有利于自身的政商环境。华为正是尝试“走进去”的中国企业中的一号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