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时间”新闻信启动:当时间变得政治化,我们如何报导美国?

特朗普眼中的这个新的美国,到底会长甚么样子,而且谁会为此付上代价?
特朗普百日 国际 美国 政治

2025年4月,我在思考自己之后还能不能顺利入境美国。我上一次入境是2024年10月,进行美国大选报道的时候,那次拿著J签(访问学者签证)的我居然没被拉进小房间二审覆检,直接被放行。但半年间,美国翻天覆地--今日,哈佛所有拿著F签(学生签证)和J签的国际学生﹑研究生和访问学者们,随时会因为哈佛公然对抗特朗普,拒绝取消DEI计划和亲巴勒斯坦学生团体许可等要求,而被取消签证。

这是特朗普第二次向国际学生开刀。上一次是疫情高峰的2020年7月,当时所有美国大学全面转网课,但特朗普透过ICE宣布F及J签的持有人必须回校园上实体课,否则将被逐离境。那时我在美国,是受影响的J签之一。最后多家大学入禀控告政府,特朗普政府撤回政策。

但那已是5年前,法院仍能制衡白宫的时代。如今针对精英学术界的大驱离的规模是美国史上鲜见,甚至可能大于麦卡锡时代的猎巫,或者二战前后针对犹太学者与德裔科学家的入境限制。当然我们早就知道,第二任期的特朗普更有准备,更不怕挑战美国所有成文或不成文的制度;或者说,他的目的,就是颠覆美国民主体制内的所有红线,而限制总统权力的枷锁,他将会一一摆脱,做法或者是公然违抗法院命令,并且用语言进一步测试底线(例如提出可能用驱逐委内瑞拉移民的方法驱逐美国人)。

2025年1月20日,美国华盛顿,特朗普抵达国会大厦圆形大厅参加就职典礼,准备宣誓就任美国第47届总统。摄:Kenny Holston-Pool/Getty Images

正如普利策奖得主,以写东欧极权史闻名的Anne Applebaum说的:对特朗普来说,一切都像玩游戏--他不在乎伤到的是谁。你没看错,他在挑战美国民主的底线;但问题在于:美国有全世界历史最悠久﹑最运行有度的民主制度之一,为甚么脆弱如此,特朗普才上任百天就摇摇欲坠?

一直以来,比较深入的美国观察者常用“backlash”(反扑)来理解特朗普或极端保守主义组织或思潮的崛起。“反扑”的框架的背后是一套动态的美国史观:在美国历史中,每当自由派或进步派得到一点制度成果,保守主义就会大举反击。 1950-60年代,黑人民权运动沸沸扬扬,最终取得《民权法案》立法等成果,但这些成果却催生了美国政治史上最成功的“反扑”策略“南方政策”(Southern Strategy):共和党在1960年代开始,有意识地吸纳南方白人对民权运动的不满,用文化战争、种族暗示(racial dog whistling)、反精英语言等方式,巩固自己在南方州份的票源。

另一个例子就是茶党。2008年奥巴马当选,成为美国史上第一名黑人总统后,标榜反税﹑反大政府﹑高度怀疑联邦权力并高举州权(在美国的南北战争的历史语境,拥护州权是阻挠进步改革、维护保守秩序的象征)的茶党运动迅速崛起,并且拥揽了共和党内外一大批“信徒”。奥巴马和自由派当时高举“改变”(Change)的大旗,但茶党几乎是立刻将“改革”﹑“自由”的形象据为己用,并且打著“反暴政”的旗号,用州权来反对奥巴马的医保政策。

2025年2月8日,人们参加在纽约曼哈顿联合广场举行的支持跨性别青年的集会。摄:Spencer Platt/Getty Images

自特朗普胜出选举,许多评论人都把DEI放在讨论的核心。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是,因为DEI的政策“推得太过火”,以白人﹑保守异性恋男性为主轴的群体感觉他们的利益被损害,所以特别容易受特朗普和其盟友的极端论述吸引。这些评论者有右翼份子,但有些甚至是同情自由派的。这个侧重点,明显忽略了特朗普上任后一系列操作的逻辑:他并不是在“校正”美国的民主,而是在完全重写美国政治的规则。例如他正准备推动的“Schedule F”改革,就将让数以万计原本具保障的文官可被任意撤换,原因只需要是“不够忠诚”。制度设计原为防止政府变为个人家臣团,但特朗普正用法律修改回头将整个体系私人化。这跟DEI有任何关系吗?显然没有。

因此,我开始怀疑“反扑”是不是理解特朗普第二任期最好的框架。去年10月在采访大选期间,的确有许多人跟我说因为民主党和贺锦丽“容许囚犯在狱中变性”﹑“放任青少年在学校变性”,所以会考虑支持特朗普。但说这就是一场反扑,似乎抹去了许多细节:首先这些绝大部分都不是事实,而是有系统地灌输给大众的一套世界观;其次,数据显示愈不看新闻,愈无法全面掌握信息的人,就愈容易持这种观点。所以,这真的是保守主义人士看不过眼进步人士的“嚣张”,所以必须举著“拯救美国价值”的大旗,把类似DEI等“矫枉过正”的政策推倒吗?在选民的层面,我认为可圈可点;在特朗普的层面,就更明显不是--他的目标从来不是DEI,或者甚么性别二元,而是一场深层的权力重组,而代价将是美国的民主制度。

那么,在美国内外的我们,能如何理解我们身处的现实?这大概是你的问题,也将是我们报道﹑解析﹑评论的方向。美国总统上任首百日一般被视为被视为施政黄金期,端传媒的“特朗普百日”专题,尝试解读特朗普发出的政治信号:他的目标到底是甚么?他眼中的这个新的美国,到底会长甚么样子,而且谁会为此付上代价?美国社会以及整个世界,如何感受到这些政策带来的震荡?

2025年3月11日﹐纽约市学生和亲巴勒斯坦人士举行抗议,要求释放巴勒斯坦学生 Mahmoud Khalil。摄:Michael Nigro/Pacific Press/LightRocket via Getty Images

我们重访了一年前曾参加巴勒斯坦扎营抗议的华人师生﹑也访问了特朗普2.0时代的中国留学生;我们也书写了被特朗普中止美国旅途的滞港难民的故事、以及USAID被削减开支后的全球影响。接下来,我们即将刊出关于特朗普的外交路线以及全球关税战等等议题的报道与评论,还有马斯克的DOGE的“结业盘点”。请按此阅读“特朗普百日”专题。

我们也借此重新启动我们的美国新闻信《美国时间》。在现代世界,曾定义“全球标准时间”的霸权有两个:一个是19世纪的大英帝国,另一个是二战后的美国。“美国时间”不止是华盛顿的政策节奏,更是一套主导世界秩序的价值座标,我们在它的规则下生活、报道、对齐时差。但如今,当这个秩序渐趋瓦解,“美国时间”的意义,也正在发生改变。《美国时间》新闻信将纪录﹑报道﹑拆解这些转变,让我们在“美国时间”崩解的时空里仍能互相沟通对照。

评论区 1

评论为会员专属功能。立即登入加入会员享受更多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