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中国国务院批准、中国出入境管理局决定,深圳市于12月1日恢复赴港“一签多行”签注措施。深圳市户籍居民和居住证持有人申请办理赴港“一签多行”签注获批后,可于一年内不限次数往来香港,每次在港逗留不超过七天。
深圳赴港“一签多行”措施恢复生效当日,香港入境处录得内地访港旅客共10.9万人次,较前一个周日上升11个百分点,其中9.9万人次经陆路入境,较前一个周日上升12个百分点。
尽管入境处数字反映措施生效首日内地访港旅客人次按周上升,多家港媒在罗湖、上水等地区采访发现人流似乎未有显著增多。据有线新闻报道,1日早上在罗湖口岸的到港人流与以往相若。据香港01报道,有旅客成功申请签证后即日到上水购物,但上水“水货街”一带人流依然稀疏,有药妆店老板称未见人流大增,但寄望措施令生意起死回生。
1日早上,香港电台记者则在深圳福田一个自助签注机中心看到有不少人到场办理签注,但有人因首次签注不能在自助机办理,而要等待周一再到人工柜位办理签注申请。港台引述有深圳居民表示,恢复“一签多行”后往来香港方便得多,但由于香港住宿成本高,因此会选择即日返回深圳。
此前,深圳赴港“一签多行”曾在2009年起实施。当年,香港经济随着全球金融海啸下滑,中央政府于4月应港府要求试行深圳户籍居民赴港“一签多行”。然而,措施生效后有大批内地旅客到港,加速港中两地融合的同时,触发两地居民在日常生活文化和习惯上的磨擦。与此同时,措施被认为衍生了水货客、内地人赴港抢购奶粉等生活物资等问题,也成为加剧“中港矛盾”的另一个原因。2012年起,不时有民间组织在经常有内地客和水货客集散“货物”的上水站一带发起抗议行动。
2013年3月,港府针对水货客抢购奶粉的问题推出“限奶令”,以限制每人携带不多于两罐奶粉出境。同年,香港时任特首梁振英基于“香港承受能力问题”向中央政府提出取消“一签多行”。梁振英当时强调,建议中央取消措施完全是针对水货客活动,他十分重视香港与内地居民之间的感情。2014年,全年内地访港旅客人次达到4600万,其中持“一签多行”签注访港的深圳居民有超过1500万人次。2015年4月,在中央批准之下,“一签多行”政策正式调整为“一周一行”。
2019年,因应Covid-19疫情,香港于2020年对中国内地“封关”,直至2023年初恢复通关。根据香港旅游发展局的数据,2023年内地访港旅客为2675.5万人次,只恢复到2018年的约52.4%,但已经占2023年总访港旅客人次的78.7%。
今年10月,李家超发表任内第三份《施政报告》,提到港府已向中央请求进一步优化内地居民来港旅游签注,包括恢复深圳“一签多行”个人游签注、扩大“一周一行”个人游签注政策试点城市范围等。李家超当时表示,希望相关措施能在未来扩展至大湾区其他城市、甚至整个广东省,以增强港粤互通,推动大湾区融合。
在措施正式恢复后,香港特区政府发出新闻稿,称热烈欢迎及感谢中央政府恢复和扩展“一签多行”政策,指政策可以“进一步为香港的旅游、餐饮和零售等行业注入新动能”。特首李家超于12月3日出席行政会议前会见传媒,指合资格申请“一签多行”的深圳居民有逾千万,港府预料入境人数增加的势头将会持续,旅客入境次数也会更频繁。
关于九年前曾导致措施取消的水货客问题,李家超强调现时中国内地不同货物品种更丰富,消费模式也有转变,消费市场由实体消费转向电商购物,加上执法部门有以往应对水货客的经验,可以做好预案,料水货客问题未必会再出现。他还表示,人流增加后,活动会相应增加,只需要有良好管理及预案,及早采取行动,相信香港会欢迎旅客增加,“带来的问题都是好的问题”。
不过,港府借助深圳市、甚至更多内地城市实施“一签多行”以促进香港经济的如意算盘能否打响,仍然是未知之数。跟十多年前相比,中国内地居民目前可以通过电商平台购买更多品牌和种类的进口商品。有分析认为,中央早前提高内地居民旅客自香港入境内地携带行李物品的免税额度的措施,可能才是刺激内地居民赴港购物的关键。此外,近年大批港人于周末“北上”消费的潮流,也反映港中两地的购物和服务消费水准差距拉近,内地居民赴居消费的意欲有多高,尚待观察。
另一点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一签多行”政策调整为“一周一行”,后者指合资格的内地旅客可在每周往返香港一次、每次逗留7天,一年可以往返52次。2018年,广东省公安厅曾经更新“出入境知识库”,提到优化措施(指以“一周一行”取代“一签多行”)实施两年多以来,大多数人认为对其往来香港无太大影响,认为“一周一行”基本满足出行需要,对此表示理解及接受。如今“一签多行”重新取代“一周一行”后,也有原本持有“一周一行”签注的深圳居民接受香港01采访时表示,“之前本身就可以多次来,所以就没有特别关注这方面”。
读者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