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间属于你的新闻媒体,而我们也同样需要你。加入会员或升级现有会籍,可享九周年限时优惠:尊享会员5折,畅读会员6折。
巴黎奥运开赛后,截至台北时间8日止,台湾代表团取得1金5铜的成绩,分别为羽球男双李洋、王齐麟的“麟洋配”成功卫冕金牌;男子定向飞靶李孟远获铜牌;女子拳击轻量级吴诗仪获铜牌、女子拳击次中量级陈念琴获铜牌;男子体操单杠项目由唐嘉鸿获铜牌。女子举重选手郭婞淳也在59公斤级,再度进帐一面铜牌。(延伸阅读:《台湾为何在东京奥运创下史上最佳成绩?》
以“中华台北”身分参加的台湾,如何在奥运比赛场馆“现身”,成为此次场内外许多台湾观众的热议话题。此外,奥运会场对各种和台湾有关旗帜、符号的限制,也使得场内外出现各种创意应援,以及围绕台湾国族身分、国家地位的情感动员。
线上线下远距串连和创意应援
台湾选手在赛场上尽力表现的同时,观众席应援的台湾人也成为场边焦点。
在2日台湾羽球男双选手王齐麟与李洋的四强赛中,场边留学生以自制的“台湾地图”海报应援,遭一名身穿粉色上衣的亚裔面孔男子夺走;另有球迷手持2021年东京奥运 “Taiwan in”字样的应援毛巾,也遭现场工作人员没收;还有身穿 Taiwan 字样上衣的观众,被现场人员要求穿上外套遮掩字样;另一些在脸上彩绘中华民国国旗的台湾人,也被要求必须洗掉脸上的国旗符号后才能进场。
对有留学生的应援海报遭夺,台湾外交部表示抗议并发布新闻稿,指抢夺台湾观众手上标语的行径“毫无教养”、且“严重违反奥运所代表的文明精神”。外交部还表示驻处将协助向法国警方报案。
同时,台湾驻法代表吴志中则指台湾人在遭限制的状况下“展现韧性”:“此事件不仅更团结全台湾人,也让更多不清楚状况的国际友人,透过社群媒体而进一步了解台湾处境,这也是意外的收获。”吴志中说已连络上加油标语被抢的留学生杨芷芸、会尽力提供协助,并同步与主办方和国际奥委会保持密切联系,努力不让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而后,随着网络讨论热度提高,各种声援贴文以不同语言在社群网路上转传,场边球迷也发挥创意,改以台文、注音标语、谐音、或是圣筊图片(意指2021东京奥运麟洋配夺金画面),或以小熊维尼布偶讽刺中国领导人习近平,试图以创意突围安检。
其中,在“麟洋配”力退中国“梁王配”夺金后,在随后颁奖时,大批中国大陆观众铺成一片五星旗海,但在红旗海中,则硬挤出一张画有“珍珠奶茶”以及麟洋配人物插画的台湾应援手牌,上头印有法文 Bon Courage(加油)。(延伸阅读:《打破脏水缸之后,台湾体育改革还有哪些未竟之路?》)
这是台湾应援物接连被没收后,社群媒体 Threads 上“集思广益”的结果。该幅人物插图的创作者无偿授权给在场台人应援使用,并避开中文字、台湾地图、中华民国国旗等“可能违反奥会模式”的元素,更集中于运动选手本身,并以“珍奶”作为文化认同的台湾象征。
不过,颁奖直播画面也显示,在红旗海中有一名观众举起一小幅印有台湾地图的纸卡,但立即遭身后的不明人士夺去。但现场依旧此起彼落地响起“Team Taiwan!”应援口号。
伴随着各种应援物无论进场前被没收、进场后遭夺走,网上台湾人继续讨论如何在限制中突围,有人提出可以穿着印有“T”、“A”、“I”、“W”、“A”、“N”字母上衣间隔入座;也有人烘焙台湾岛形状的饼干,表示要到赛场分发,“被抢走就直接吃掉”。
而奥运现场之所以严加取缔台湾应援小物,在于对奥委会来说,台湾以“中华台北”的名义参与奥运,自然必须遵守以“梅花旗”出赛的规定。
国际奥委会一向称自己无涉政治,并将这样的“政治中立”立场写入奥林匹克宪章(Olympic Charter)中。若涉及争议,都得回到这套准则来执行。在宪章第二条内容即开宗明义指出,“反对任何对运动与运动员,于政治或商业上的利用及伤害。”各国受国际奥委会管辖的国际运动总会及国家奥会,都必须遵守宪章规范。
且在宪章第50条第2款也指出:“在任何奥林匹克场地、场馆或其他区域,不得有任何形式的示威或政治、宗教或种族宣传。”同时,主办城市的观众指南,亦会载明禁止携带“政治、宗教、粗俗、商业性标语”的文字,即使符合规定,但也必须遵守尺寸规定。
主办城市巴黎将所谓的“政治、宗教、粗俗、商业性标语”定义为:“可供传递宗教或政治讯息,或被认为违反公共秩序的广告内容,或是绳索、纸板、海报或其他可以使用于场馆内抗议等物品。”
但此次争议之所以在网上,尤其是新兴社交平台 Threads上引发舆论海啸,在于即便禁止中华民国国旗入场已行之有年,但“台湾”、“Taiwan 加油!”、或是台湾岛的地图是否也都落入“政治宣传”的范围,端传媒记者查询相关条文并未见定义。
据美联社报导,国际奥委会发言人(Mark Adams)对台湾旗帜被没收回应,指台湾以 Chinese Taipei 的奥会模式参赛,因此 banners(横幅)是不被允许的,不然会引发“这个可以,那为什么那个不行”的质疑。他重申,巴黎奥运官网规定,只有经过大会认定的旗帜才能带入会场。
运动场上的政治
除了为选手加油、以各种创意方式突破国际对“台湾”出现在赛场上的防线,性别议题也成为奥运期间台湾网民的讨论热点。
其中,台湾女子拳击手林郁婷及阿尔及利亚的哈利夫(Imane Khelif)遭国际拳击总会(IBA)指控性别测试结果不符合参赛资格,引发台湾人的激烈批评。(延伸阅读:《国际拳总召开混乱记者会,未能释清问题,反添更多争议》)
在争议被放大后,台湾支持林郁婷的舆论多聚焦于她个人的努力,以及对女性外表刻板印象的反击,许多网友在 Threads 分享他们所认识的林郁婷,也有人分享个人因为外表“不符女性特质”而遭受性别歧视的经验,批评社会对女性的不公平待遇。
其后,在IBA 召开的记者会上,IBA 除了未能出示证据却持续指控林郁婷不符参赛资格、暗指林郁婷是男性,主席克列姆列夫(Umar Kremlev)更在回应台湾记者提问时答道“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让台湾观众开始批评和俄罗斯国营企业有关联的克列姆列夫“亲中立场无庸置疑。”讨论因着克列姆列夫的发言,从捍卫林郁婷的参赛资格转向国族主义的共同体想像,有网友称:“林郁婷就是台湾的缩影,被打压、被无视,还必须不断证明自己的存在。”
这一情绪,也回应了中国官方近年对台湾参与奥运会和其他国际活动的处理手法转变:2016年之后,中国大陆的官方媒体开始改变1980年代沿用的称呼,在奥运报导中用“中国台北”取代之前对 Chinese Taipei 的“中华台北”翻译。显然,之前的默契空间已经改变。(延伸阅读:《当台湾选手拿下金牌时,颁奖典礼升什么旗?放什么歌?》)
一些学者和评论人认为,在Threads“内容推荐”导向的演算法运作下,这些由海外留学生、驻外工作的台湾人,围绕着自己身分形成一连串自发性的协作叙事。
《上报》社论引用法国台湾协会会长薛雅俶的说法,指“这样的事件,都会让台湾人更意识到困境让台湾人在人生不同阶段出现觉醒的时刻,意识到自己是台湾人,要捍卫自己的国家。”社论指这是一种被消失而萌芽的想像共同体。
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政治系副教授王宏恩则在 Threads 上发表奥运观察,指虽然从个体主义角度而言,这些行为都是不经济理性的,但人类因共同的生活经验与情感而产生的群体认同无法轻易抹灭,进而形成研究民族主义理论的学者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提出的“想像的共同体”。
虽然运动员的互动有超越国家间竞争的温馨时刻,如“羽坛四大天后”惺惺相惜的情感让转播台主播与许多球迷感动落泪,但奥运不只是体育场上的角力,更是国内外政治和地缘政治的实质表现,如乌克兰选手马胡奇赫(Yaroslava Mahuchikh)夺牌后为俄乌战争的乌克兰伤者发声;阿尔及利亚网民抨击对拳手哈利夫的质疑是“殖民主义”;又如散布各地的台湾网友整理出外媒介绍台湾选手的用词,翻译外国运动员支持台湾选手的贴文内容;或如部分中国大陆网民在羽球男双决赛时贴出“反台独”标语;或香港网民激烈辩论奥运击剑冠军江旻憓的政治立场——运动家精神之外,政治因素亦从未在国际赛事中消失。
读者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