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台灣選手拿下金牌時,頒獎典禮升什麼旗?放什麼歌?

當「中華台北」這一權宜名稱,成為兩岸都不滿意、幾乎不願使用的明日黃花,新的時代已經悄悄來臨。
東京奧運會 台灣 日本 體育

2021 年 7 月 31 日,台灣選手李洋和王齊麟,在東京奧運羽球男子雙打項目中,打敗了由李俊慧、劉雨辰組成的中國組合,並為台灣寫下了奧運史的新頁:這是「中華台北」在奧運羽球項目中獲得的第一面獎牌——而且這面獎牌,還是面金牌。

這個消息,不只讓台灣網民一片沸騰、臉書上幾被洗版,在海峽另一邊也引起了熱議,甚至讓「中國台北奪羽球奧運歷史首金」這個關鍵詞組,一度登上微博熱搜前五名。

然而和台灣人的振奮、喜悅相比,中國網民更多是表達了憤慨:有人痛批「國家隊竟不敵省隊」,認為李俊慧、劉雨辰失誤太多,鬥志全失,但也有人認為「中國台北奪金也很好,反正都是中國」。

然而也有些中國網民,像是突然意識到似地紛紛發問:「中國台北奪冠,那頒獎時奏的是什麼歌?」

很有意思的是,若把這個問題拿來問兩岸三地的人民,或許也很少有人能完全答對。這個問題的正確答案是:《中華奧會會歌》。許多台灣人或許會因為它與中華民國《國旗歌》的旋律幾乎完全相同而答錯,但答案並非如此。

但話說回來,《中華奧會會歌》的來由又是什麼呢?事實上,這首「會歌」所反映的,依然是兩岸政權過去爭奪「正統中國」代表權,堅守「漢賊不兩立」的歷史。

在1979年之前,奧運會中「兩個中國」的參與狀況是與今日完全相反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不能以中國之名參與奧運,中華民國「抵制」中共隊伍參賽的動作亦沒有少過。為了此一原因,1952年到197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並沒有派隊伍參加奧運。

1979 年,國際奧會執委會於名古屋決議,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奧委會為中國奧委會,並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與國歌代表中國;至於中華民國奧委會,則必須在「中華台北奧委會」(Chinese Taipei Olympic Committee)的名稱下參加奧運,而且必須修改參與奧會的旗、歌、徽以及憲章。

雖然當時的中華民國奧委會極力抗議,並向執委會所在地的法院提起訴訟,但國際奧委會並沒有改變決議。在 1970 年代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和美國斷交的脈絡之中,國際奧委會的這個決定,對台灣來說,無疑又是一記沈重的打擊,意味著中華民國在「正統中國」代表權的爭奪上再失一城。

幾番斡旋無效之後,中華台北奧委會遂於 1981 年 3 月 23 日,與國際奧委會簽訂協議,確認台灣運動員此後將以「中華台北」(Chinese Taipei)名義出賽,並使用「奧會會旗」(旗面元素為梅花、青天白日徽和奧運五輪),而這種模式,也成為台灣日後參與國際事務的主流模式,一般稱為「奧會模式」。舉凡亞太經合會(APEC)、世界衛生大會(WHA),以及其他重要的多邊合作組織,都能見到台灣以「中華台北」名義參與。

不過中華奧委會 1981 年和國際奧委會簽訂協議時,並未明定「會歌」為何,直到 1983 年、洛杉磯奧運召開前夕,才在國際奧委會催促之下,確定以「中華民國國旗歌」送交。

然而嚴格來說,中華台北代表隊使用的《奧運會歌》,並不能稱作中華民國國旗歌,因為這首歌雖然旋律與國旗歌相同,但為了避免中共杯葛,歌詞內容其實經過時任中華奧委會副主席張彼得的改寫。

經過改寫後,歌詞的開頭,從帶點民族主義色彩的「山川壯麗,物產豐隆,炎黃世胄,東亞稱雄」,改為世界主義精神的「奧林匹克,奧林匹克,無分宗教,不論種族」。至於歌詞最末,則從莊嚴、而有點文謅謅的「同心同德,貫徹始終,青天白日滿地紅」,改為樂觀、白話的「努力向前,更快更強,奧林匹克永光輝」。

有意思的是,現行國旗歌的旋律,也曾在對日抗戰期間,成為​​童子軍的體操配樂,因而確實和體育有些淵源。

不過關於《國旗歌》,還有一點值得一提。

2021年7月31日日本東京奧運會男子雙人羽毛球比賽獎牌儀式上,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會旗(中)。
2021年7月31日日本東京奧運會男子雙人羽毛球比賽獎牌儀式上,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會旗(中)。

根據《中華民國國徽國旗法》,升降國旗時,必須先唱國歌,接著才升降旗,而升降旗時,則可以「奏樂,或吹升降旗號」,但起初並未規定升降旗時應該奏什麼音樂。

到了對日抗戰結束後的 1947 年,中華民國行政院才頒佈命令,規定升降旗時「應奏《青天白日滿地紅》樂譜」,並再次確認升國旗前仍必須先唱國歌。

這個規定,也讓中華民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專為升降旗儀式制定歌曲、「先唱國歌、後升旗」的國家,和世界上多數國家「邊唱國歌、邊升旗」的做法不同。

也因此,雖然有些人或許會為台灣人「叫屈」,認為「台灣在奧會上升旗時不能用中華民國國歌、只能用奧會會歌」,但事實上,台灣人在升旗時,本就是使用國旗歌作為配樂的,因而在會場中升起「代替國旗」的會旗時,聽到《國旗歌》,對許多台灣人來說,也不算太突兀。

更重要的是,頒獎典禮上演奏的奧委會會歌,本就是演奏版、而不會有歌詞,因此台灣人一般也都以為,奧會上奏的就是國旗歌,而不是《中華奧會會歌》;知名律師呂秋遠,也在昨天發文疾呼「不要再說奧會播放的是國旗歌了」。

其實,這並不是中華台北首次在奧運會上奪金,「國歌」之所以會在此時突然引起關注,或許是因為這場羽球男雙比賽,是兩岸少數在決賽中碰頭、而且由台灣勝出的案例,也因而更容易引起中國網民關注。用台灣網友的話來說,這是史上第一次,台灣讓「中國選手乖乖站好聽國旗歌」的時刻。

此外,有些中國網民也「語帶安慰」地寫道,至少台灣仍是用「中國台北」名義參賽,總歸「都是為中國添光」。不過如果較真來看,這種說法其實也並不精確,因為台灣在國際奧委會登記的是「Chinese Taipei」,而正式的中文翻譯,則是「中華台北」,而非「中國台北」。

事實上,早在 1988 年,兩岸當局就曾對「Chinese Taipei」一詞的中文翻譯進行協商,最後明定「凡以中文指稱臺灣體育團隊與體育組織時,均稱之為『中華臺北』」——換言之,「中華台北」這個譯名,北京方面也是接受的;2008 年北京奧運期間,北京也是使用「中華台北」來指稱台灣代表隊。

不過很有意思的是,台灣海峽兩邊,顯然都有人對於「中華台北」這個名字不太滿意。

對大部分台灣人而言,「中華台北」都是一個「退而求其次」的選擇:對立場偏藍的選民而言,「中華台北」是中華民國失去正統後,不得不使用的名稱;對本土派而言,「中華」一詞則像一道「緊箍咒」,對他們來說,這是台灣難以「國家正常化」的原因之一。

這種看似是奧運隊名爭議、實則反映台灣人國家認同糾結的現象,直到近期都依然能引起爭議——剛在 2018 年落幕的「東奧正名」公投案,就是這類角力暗潮最近一次浮上檯面的例子。

 2021年7月25日東京奧運會,台灣的羅嘉翎拿下東京奧運跆拳道女子57公斤級銅牌。
2021年7月25日東京奧運會,台灣的羅嘉翎拿下東京奧運跆拳道女子57公斤級銅牌。

至於北京方面,過往接納「中華台北」的默許態度,似乎也在近期出現了變化。

2016 年 7 月,新華社公佈了《新聞信息報道中的禁用詞和慎用詞》(下稱《禁用詞》),在針對國際奧委會和體育事務的條文裡,規定原則上「按相應章程的要求或約定稱呼」,但在舉例說明時,只提及了「中國奧委會」、「中國香港奧委會」,以及「中國香港隊」可簡稱「香港隊」等例子,並未詳述「Chinese Taipei」、台灣代表隊應當如何稱呼。

然而同一份文件中關於「國際組織」的條文卻明定,參與國際組織的台灣代表團,應稱為「中國台北」或「中國台灣」;若特殊情況下使用「中華台北」,則需事先請示外交部和國台辦。

綜合這兩個條文來看,由於關於奧運的條文並未提及台灣,而關於「國際組織」的條文,又把「中國台灣/中國台北」當成了預設、默認(default)的譯名,因此在奧運報導之中,一般記者若想省事,最簡單的方式確實就是直接使用「中國台北」,而非需要請示外交部、國台辦才能使用的「中華台北」。

這種幾乎等同於不再使用「中華台北」的現象,從中國媒體近年的用詞,或許也能略窺一二。

2016 年里約奧運舉辦時,《禁用詞》剛剛公佈,而中國官媒也依然能見到「中華台北」這樣的用詞;然而從2018 年平昌冬季奧運、到此次的東京奧運,「中國台北」卻已經幾乎成了中國官媒的統一用詞。

此外,在《新華網》上若以「中國台北」進行搜尋,還能找到新聞標題,最早可上溯至 2019 年;然而若以「中華台北」進行搜尋,卻只會跳出「無法找到與『中華台北』相關的信息」字樣;至於《人民網》上,亦有相似現象。

有人說,運動場上進行的,就是場沒有煙硝的戰爭;但對台海兩岸來說,奧運這座戰場,顯然更加寬闊、也更加幽微——半世紀以來,誰代表中國、雙方的隊伍名稱叫什麼、奪金牌後升什麼旗奏什麼歌,是一道道必須謹守、退讓不得的交戰前線,也總是點燃觀眾國族情緒的敏感觸媒。

讀者評論 10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這篇文章也應該翻出來讓大家重溫一下🤪

  2. 台灣的隊伍Chinese Taipei應為中華台北,而非中國台北。此為中華奧會正式使用的名稱,不能使用台灣/中華民國已是恥辱,請不要再給台灣人冠上第二層的遺憾

  3. 寫得詳細,很好!

  4. 这几天用微信看奥运新闻才在疑惑以前不是“中华台北”吗?原来“中国台北”是近几年的事情而已。诸多媒体也只有端传媒会为这种事情专门写一篇文章来梳理历史脉络和厘清概念,很棒!

  5. 你改成寵物小精靈旗都會被中共中斷直播,講都多餘

  6. 有點好奇東奧正名的公投不是在2018年底投的嗎,怎麼會是在2020落幕?

  7. 这就是一中各表的翻版啊,一歌二表,多好

  8. 最上面的主標題,是「明日黃花」不是「昨日黃花」,這個「最常誤用成語第一名」連理應謹慎的記者都用錯。

  9. 奧運的舞台本身就是一場國際軟政治,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這是不論左右藍綠黃藍都無何否認的。

  10. 這些動手查查就知來龍去脈真的不是什麼新鮮事。無論國籍,每一個選手都是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鐘,值得敬佩,能拿到參賽資格,技術都不會差太多,更多時候籤運、心理素質、臨場狀態定輸贏。無論什麼樣的結果,榮耀歸於選手,讓他們此時此刻能單純地享受這份榮耀就好,我們只需給予祝福鼓勵,無需摻合上雙方低端網民的叫陣言論,文中那些網民沒風度的言論不適合作為新聞記者寫作的材料(即便現在很流行拿網民說什麼當新聞),要看這種不如去看line評論。讓觀眾最受感動是雙方拼搏時的專注、不放棄的精神與運動家風度,這是最重要的。不同意作者最後一段「運動場上進行的,是場沒有煙硝的戰爭」,這是個人的斷章取義,在很多場賽事後,我都能看到運動員賽後真誠擁抱或是祝賀對方,讚賞對方今次的表現,檢討自己的不足。心態成熟,有偉大成就的運動員向來敬畏而不是敵視賽場上的對手。只能作為吃瓜群眾的我們,不要把這些紛爭硬強加給運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