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初的北京访客尤其密集:4月1日,法国外交部长塞茹尔内(Stéphane Séjourné)访问北京,同日印尼当选总统普拉伯沃(Prabowo Subianto)抵达;4月8日,越南国会主席王廷惠在国内高层政治变动后到访;4月9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和中国高层会谈,同日习近平会见密克罗尼西亚总统西米纳(Wesley Simina);4月10日,台湾前总统马英九和习近平第二次会面⋯⋯
而其中还有一次重要的美国来客到访:4月4日,美国财长耶伦(Janet Yellen)抵达中国开启六天的访华行程。
这次访问安排在习近平和拜登3月底的通话之后,耶伦的访问除了例行确保中美的竞争不至于演化为冲突外,此次还反复提到“全球经济平衡增长”与“产能问题”。
在与负责经济的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举行会谈后,双方“一致同意在中美经济和金融工作组框架下讨论中美及全球经济平衡增长、金融稳定、可持续金融、反洗钱合作等议题。”而在与国务院总理李强见面时,李强则提出希望美国“要以市场眼光和全球视野,从经济规律出发,客观、辩证看待产能问题。”
4月8日,耶伦在北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她此行的关键之一就是“国内外经济平衡增长”。耶伦指她特别担心中国持久的宏观经济失衡将带来巨大风险。她指中国政府对特定工业部门的大规模支持加剧了这种失衡,美国和美国“的盟友和伙伴”都担心中国“人为压低价格”的产品会威胁其他国家的企业生存。
值得注意的是,耶伦特别指出,中国正在对一些“新产业”的企业增加投资,包括“电动汽车、锂电池与太阳能。”
这正值中国政府近期屡次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于2023年9月在黑龙江考察时提出。此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与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又多次提及这一概念。(延伸阅读:《为促经济,习提出“以旧换新”和“新质生产力”》)
根据曾任重庆市市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的黄奇帆的文章,所谓新质生产力包括“新制造”“新服务”和“新业态”。“新制造”涉及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的制造装备和新的信息技术五个领域,“新服务”重点在于镶嵌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当中,对全球产业链具有重大控制性影响的生产性服务业,而“新业态”重点在于全球化与数字化。
彭博社1月7日的报导指,中国正在通过加大投资与电动车、电池与可再生能源来刺激经济,报导又指中国制造业有45%的产能都用于出口,这将加剧全球贸易冲突。而《华尔街日报》2023年11月的一篇报导则更明确指出,中国的出口正引发包括欧洲、美国、印度、越南在内的许多国家的担忧。
《经济学人》杂志在4月6日的封面文章中提出了同样的担忧。其指中国政府忽视大规模消费刺激来应对当下的经济危机,反而希望用“国家力量加速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从而创造高生产率的就业机会,使中国实现自给自足。”《经济学人》又批评这一计划“从根本上错误”,指国内需求疲软需要刺激消费来增加内需,如若不然便意味著产品必须出口。这不仅使中国可能陷入通缩的困境,更重要的是其不平衡的增长带来的产能外溢会破坏国际贸易。
资料显示,2023年11月,耶伦已公开表示中国对工业的财政支持与出口将构成“全球风险”。在本次出访前接受《华尔街日报》专访时,耶伦又表示“他们(中国)想主导市场,我们(美国)不会让这种事发生。”
《华尔街日报》的报导还表示,美国贸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Chi Tai)已明确表示鉴于达成贸易协议困难,她不想出访中国,而耶伦仍是拜登政府内部支持全球贸易与呼吁降低部分对中国关税的代表性人物。但耶伦访华重点提及产能,部分程度上代表美国政府对中国出口导致的问题的忍耐度或已达到临界点。(延伸阅读:《降格为执行者的中国总理,和习时代转为逆风的“中场时刻”》)
事实上,考虑到美国大选即将进入白热化阶段,美中贸易必然成为拜登与前总统特朗普在大选中将会激辩的重要问题。而相较于传统的钢铁业等行业,目前正产生争议的新能源等行业更具国家安全色彩,拜登政府几乎没有在贸易上妥协的空间。在双方都没有妥协的可能的情况下,外界已纷纷猜测中美贸易战将以何种方式重燃战火。
更值得注意的是,欧盟执委会副主席玛格瑞特·维斯塔格(Margrethe Vestager)4月9日宣布将对中国制风力发电机进行调查。维斯塔格又指欧盟不会容许此前光伏产业发生的、中国以“不公平的竞争优势”抢占市场并击垮欧盟企业的历史,在电动车、风力发电机等产业重演。
此前,中国央企“中国中车”因欧盟根据《外国补贴条例》(FSR)进行深入调查后退出保加利亚组织的公共采购招标。而欧盟仍在对中国制电动汽车进行反补贴调查,指控其受惠于“非法补贴”。就产能过剩问题,中国所遭遇的挑战远远不止美国一国而已。(延伸阅读:《中国央企竞标首遇欧盟反补贴条例,冲击效应仍可能持续扩大》)
宁赠友邦,不予家奴,想获得更大市场,又不愿意遵守规则,哪有这种玩法呢?
贸易自由只是种理念。实际来说,内部要有新产业接班房地产,外要和美国争未来产业主导(特别芯片受限情况下),两重因素之下,只能给耶伦做做样子了。
“产能过剩”是一个很无趣的提法,首先违背贸易自由原则,其次这本来就是消费者得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