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福克斯新闻前主持人、著名“川粉”卡尔森(Tucker Carlson)在2月早些时候专访了俄罗斯总统普京。这是普京在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后首次接受美国媒体人采访。
在长达2个多小时的访谈中,普京不厌其烦地宣教他理解中的乌克兰-俄罗斯历史,强调两国是同一个民族乃至同一个“灵魂”。他还多次强调“乌克兰是一个由斯大林人为造出来的国家”。而面对卡尔森说到西方国家指的(俄罗斯)威胁是“俄罗斯对波兰和拉脱维亚的入侵”,并问他“你能想象(自己)向波兰派遣俄罗斯军队的情景吗”,普京回答道:“只有一种情况:波兰进攻俄罗斯。我们对波兰、拉脱维亚或其他任何地方都没有兴趣。我们为什么要那么做?”
但时间倒转回2022年2月24日之前,很多人也很难相信普京会不顾一切地发动这场延烧至今已有两年的“特别军事行动”。
专访提醒着欧洲人,随着2024年美国大选临近,特朗普“回炉”的可能性与日俱增,共和党党团在美国国会阻拦对乌克兰军事援助的消息,也让欧洲开始焦虑:美国是否还会履行对欧洲的安全保证?
采访播出一周后,第60届慕尼黑安全会议在德国召开。引人注目的是,本届慕安会的主题是“双输?”(Lose-Lose?)。慕安会报告对这一标题的解释是,世界各国政府越来越关注自身的相对收益和损失,许多国家越来越担心从国际合作中获得的利益少于其他国家,从而陷入零和博弈的恶性循环。
在当下,本次慕安会的焦点之一便是:谁该为乌克兰军援提供资金与设备?而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也延伸出部分欧洲国家对来自俄罗斯,或者更准确地说,来自普京本人真实威胁的焦虑与不安。
2月16日,乌克兰新任武装部队总司令瑟尔斯基(Oleksandr Syrskyi)宣布从东线顿涅茨克地区的乌克兰要塞市镇阿夫季伊夫卡(Avdiivka)撤军。翌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慕安会上发表讲话,称“若乌克兰孤军奋战,则俄罗斯会摧毁我们”,再次敦促其盟友向其提供军事援助,包括资金、炮弹、无人机、“金牛座”巡航导弹等。
来自美国的600亿美元援助仍在受到共和党人阻挠,而乌克兰前线的弹药吃紧已经到了相当严峻的地步。乌克兰曾多次提出希望能获得由德国与瑞典联合生产的“金牛座”巡航导弹,但德国执政的“红绿灯”联盟就是否要向乌克兰提供“金牛座”仍存在分歧。法国已于1月承诺将向乌克兰交付“暴风影”巡航导弹(英称“Storm Shadow”,法称“SCALP EG”),而英国也提议用“暴风影”与德国交换“金牛座”来提供给乌克兰。
与之相对的,则是德国总理朔尔茨(Olaf Scholz)在慕安会上再次强调德国是欧洲最大的乌克兰援助支出国,并指德国2024年国防预算总额已达到北约规定的国防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2%的标准,为30年来首次。
一些国家开始提出更积极的措施。捷克总统帕维尔(Petr Pavel)在慕安会上宣布,若合作伙伴能提供资金,其可以在数周内向乌克兰提供80万发弹药。而由于欧盟向乌克兰提供炮弹的承诺未能完全兑现,捷克还提议在欧盟以外的国家为乌克兰购买炮弹,但受到法国、希腊与塞浦路斯的反对。而丹麦首相弗雷泽里克森(Mette Frederiksen)更是在慕安会上宣布丹麦将向乌克兰交付其所有火炮。
另据路透社报导,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Jens Stoltenberg)2月14日表示,跨大西洋联盟的欧洲国家今年将总共投资3800亿美元用于防务,到2024年,其整体开支估计将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2%,而2023年这一数字为1.85%。
瑞典国防部长琼森(Pål Jonson)17日还称,到2024年年底前,北约将有19个盟国实现其国防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2%的承诺,多于斯托尔滕贝格此前所宣布的18个。琼森说:“瑞典稍后加入后,这个数字将是20。”但他不愿意透露第19个达标国的名字。
离俄罗斯更近的波罗的海三国的焦虑情绪更加强烈。立陶宛外交部长兰茨贝尔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措辞严厉地说:“俄罗斯可能会对北约国家发动突然袭击。我们有一个非常具有侵略性的邻国,其意图是试探北约。我们必须为此做好准备。我们不能等待第二次珍珠港事件,不能等到每个欧洲国家都受到俄罗斯的实际攻击。”
丹麦国防部长波尔森(Troels Lund Poulsen)则警告称:“俄罗斯可能在三至五年内袭击一个北约国家,来试探北约的集体防御条款。”
他们的警告或许不是危言耸听。普京在与卡尔森的访谈中曾说过,他认为西方国家在苏联解体后始终在持续对俄罗斯施压,尤其是北约东扩。在他看来,西方想要将俄罗斯“凿穿”,再次瓦解俄罗斯,让俄罗斯分裂成数个准国家实体。而他认为这种情况必须中止。上一次他为了阻止其所“不能容忍”的情况,是选择了举兵入侵乌克兰。
包括波罗的海三国在内的大多数欧洲国家已经是北约成员国。根据《北大西洋公约》第5条的规定,一旦确认其任一成员受到攻击,则视为针对全体成员之攻击,其他成员需作出即时反应,即通称“集体防御条款”。若俄罗斯攻击任一北约成员国,则意味着要与包括美国在内的拥核国家交战。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
美国前总统、现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虽然被科罗拉多州与缅因州取消在该州的党内初选资格,也面临着多项刑事诉讼,但他的选情依旧相当乐观。在1月16日艾奧瓦州共和党党内初选中他以压倒性的优势胜出,数日后另一个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得州州长德桑蒂斯(Ron DeSantis)宣布退选。目前特朗普在党内的竞争对手只剩下前驻联合国大使黑莉(Nikki Haley)。而多份民调显示,本届美国总统大选若是特朗普对拜登,则二人的得票差距将很小。
2月10日特朗普在南卡罗来纳州竞选集会上,回答了一个他自己假设出来的问题:“一个大国的总统问我:‘如果我们不付费,但是受到俄罗斯的攻击,你会保护我们吗?’我说:‘你拖欠费用?那么我不会保护你的。事实上,我会鼓励他们为所欲为。你必须支付账单。’”随后北约各国及欧盟领导人均对这番暗示可以不履行集体防御条款的发言发表激烈的批评。
这并非特朗普首次就北约发表评论并引发盟国的一致批评。但彼时俄罗斯还未发动对乌克兰的战争。慕安会上的欧洲领导人们不得不再次考虑的是,如果没有美国,欧洲能够继续支持乌克兰,乃至保卫自己吗?
为了应对特朗普可能带来的不可控的风险,美国与英国已经表态支持荷兰首相吕特(Mark Rutte)竞选下一任北约秘书长,希望能为未来增添一点确定性。但笼罩在欧洲大陆之上的下一朵战争乌云依然无法忽视。
欧洲自主防务首当其冲的是核武器的问题。核讹诈是俄罗斯的惯用手段,包括在俄乌战争中,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Dmitry Medvedev)也多次威胁要在战场使用核武。据德国《明镜周刊》报导,俄罗斯拥有多达2600枚战术核武器(爆炸力较小,以炸弹、短程导弹、炮弹、地雷、深水炸弹、鱼雷等形式投送的核武器)。而一旦其向在欧洲的北约国家使用战术核武器,且美国的核保护伞失效的话,那么欧洲拥核国只能选择沉默或者使用战略核武器(通常以弹道导弹乃至洲际导弹发射的,以攻击人口稠密地区为目标的大当量核武器)——法国和英国已经减少了战术核弹的储备,只拥有总计约500枚弹头的战略核武器。如果使用这些武器,欧洲北约国将冒着与俄罗斯爆发全面核战争的风险。
另一个问题是,欧洲各国的军队建制不同,战时很难迅速形成统一调度。在批评了特朗普关于北约的不负责任言论后,拉脱维亚外交部长卡林斯(Krisjanis Karins)仍表示,“欧洲仍然需要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提供的结构和协调,以便其部队有效地共同行动,因为欧洲不是一个拥有单一军队的国家”。
法国总统马克龙曾于2018大胆设想过欧洲防务独立与合作:建立一支“共同干预军队”并设立共同防务预算。这或许是一个比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的北约更好的选择。但《外交政策》的评论指出,当安全成为了“集体利益”后,集体内的各国倾向于“搭便车”,指望其盟友付出更多来保障自己的安全。这种困境在北约军费纠纷与对乌援助困境上已经得到了应验。另外评论中也提到,欧洲各国目前仍然倾向于投资于本国的国防工业和武装力量,而不是通过合作来实现武器装备的标准化,制定共同的战略和防务计划。这也进一步阻碍欧洲共同防务的推进。
本届慕安会“双输?”的主题有机会成为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
读者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