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徐百弟,拜托拜托。”竞选团队在他身后举著“香港民运人士,参选台湾立委”牌子,两名助理一人在前录影,一人拿著麦克风讲话。他的浓厚港腔口音国语,许多台湾选民第一时间无法听懂,因此他拜票时只讲简单句子,“徐百弟向你们问好、投给徐百弟、投给小党......”宣传政见时,即换上他预先准备的录音,或是由竞选团队代言介绍。
徐百弟是第一个在台湾参选区域立委的香港人,代表台湾维新党参战新北市第一选区(淡水、林口、泰山、八里、三芝、石门),主要的竞争对手是国民党籍现任立委洪孟楷与民进党籍的何博文。
徐百弟最常在他居住的淡水区拜票,淡水是很多香港人选择的移居地,他保守估计这里有投票权的港人约莫数百。当然,就是得到区内所有香港人的支持,声势也很微弱。获选是不可能的任务,他自己也知道。新北市第一选区选举人数逾38万,去届赢家洪孟楷当选所得票数为11.9万,今届预料也是蓝绿领头竞跑。
徐百弟与妻子开立的餐厅“百弟馆”就在淡水捷运站旁。虽然有了大本营,但短时间内决定投入选举,未经长期耕耘,多数台湾本地人并不认识他。拜票时,民众接过他的传单或名片,没有表示支持,也没有反对,没有多做交流。同党籍的不分区立委候选人江映瑶时常领著他一起拜票,一家家店走进去,向民众逐一介绍徐百弟。
获选是不可能任务
淡水经常是双北地区体感最冷的地方。访谈这天,遇著入冬以来最强烈寒流,风雨飘摇,体感摄氏两度。端传媒记者在百弟馆找到了徐百弟。
72岁的徐百弟身高不到一米七,头戴侦探帽,身穿厚夹克外套以及他代表的政党“台湾维新”的紫色竞选背心,鼻子被冻得红红,但精神仍然抖擞,带著浓浓的港腔说话,中气十足。
百弟馆在Google地图上被标志为咖啡馆,店里卖水果茶、港式煲汤和猪手饭,而徐百弟将自己的店定位为台港交流的聚会所,除了接受团体聚餐订位,也经常举办有关香港文化的活动。
在徐百弟宣布参选后,这里摇身一变成了竞选总部。左侧吧台的咖啡器具与碗盘,看起来有段时间没使用,六、七张餐桌上,铺满著竞选文宣,两名台湾人助理与徐百弟的妻子美花则忙著张罗竞选事宜。
徐百弟可算是香港政坛老兵。他自1994年起担任香港黄大仙区议员,到2011年败选后移居台湾,累积共17年地区议政经验;他也曾任香港民主党的中常委,支联会常委。过往丰富的参政经验,让他对于选举并不陌生。
徐百弟所在的新北市第一选区,现任立委是国民党籍的洪孟楷,41岁的洪孟楷是国民党的新生代,担任过国民党文传会主委、嘉义市政府文化局长,2020年是他首次投入选举,胜选,今年寻求连任。民进党籍候选人则是何博文,已担任过三届市议员,曾于2012年参选过同区立委败选。双方皆有庞大地方势力支持,根据媒体及民调评估,此选区蓝绿胜算五五波。
徐百弟抛出“摆脱蓝绿恶斗”的选战策略,但他深知,获选是不可能任务,但明知不可为还为之的初衷,就是希望成为港人在台湾参选的领头羊,让其他在台港人也愿意参政。“我到了这个年纪,在我个人来说,已无所求,只想对社会有一点贡献。”
模糊产生隔阂
“四年前的大选中喊著撑香港的口号,香港人来台湾了,却遇到各种限制跟不友善。”徐百弟叹道。
2019年香港发生反送中示威,翌年台湾总统大选,民进党高喊“撑香港”等口号,在蔡英文的竞选活动中,也经常可见港人现身支持,当时,港人觉得台湾人与他们站在一起。后来香港国安法落地掀起移民潮,因为友善的氛围以及地理的方便性与文化的亲近性,许多港人选择移民到台湾。
然而,这四年来,很多移居的港人二度移民,主因在于“定居”(取得身分证)不易。根据移民署统计,2019年来台居留港人有5858人、定居1474人;2020年居留10813人、定居1576人;2021年居留11173人、定居1685人;2022年则分别是8945人与1296人。居留人数在2022年下滑的主因为,港人申请移民没有想像中容易,加上2022年预计松绑的来台就业定居法案,也在中途喊卡。该松绑的新制为,在既有的移民方案下,多辟一条针对专业人士与白领阶级港人的路径,只要符合在台连续居留五年、最后一年每月收入达基本工资的两倍等条件下,即可申请定居。然而,原订该年度5月1日生效的新制却因立委持保留意见、部分民意反弹而暂缓,目前仍未修法。
许多变卖在港资产,举家来台的港人,在等上一年申请定居未果的情况下,难免焦虑。想长久待在台湾的港人认为,居留证需要每两年办理续证,因此在未取得定居及身分证之前,他们也会担心,一但政府变更居留证申请条件,将造成后续申请或继续居住的麻烦。
2021年以 HF160 专业技术居留来台的 May,辗转到2023年5月才取得台湾身份。来台两年间,她对申请定居迟迟不获批感到困惑,身边许多有同样处境的朋友,最后二度移民往其他国家。她观察到网路上有许多对立的言论由此而起,“港人不能理解政府的做法,就会上网批评台湾政府,台湾网友看了可能不舒服,双方就吵架了。”
政策的模糊不清,让港台民众之间产生了隔阂。在这样的背景下,徐百弟竞选的政见之一,就是想化解台港之间的矛盾与误解。
他说,过去台湾人对于港人的成见是香港人比较自私自利,过于精明,直到近年慢慢产生的好感,却因为移民不易又产生冲突,港人批评民进党政府吃人血馒头、过桥拆板,“有些台湾人会觉得,台湾没欠香港人”。
“很多人在香港走投无路,来到台湾,无非是想好好生活,但香港人的痛苦,也许台湾人听了刺耳。我们唯一要怪罪的对象是中共,破坏了香港人原本的生活。我认为,台湾基于同理心,援助香港的道义,还有对抗中共的共同理念,我们至少在反压迫上是有共识的。”
移台港人对台湾的贡献近年掀起热论,徐百弟妻子美花断断续续待了台湾十年,她认为港人并非拒绝贡献台湾更多,而是看不到愿景,加上盼不到的身分证,又摸不清楚游戏规则。台湾应该想办法留住这些人,让他们更大的投资台湾。
徐百弟希望让香港人可以更好地在台湾生活,得到台湾人的认同。他认为香港人可以发挥经济长才,移植过去香港成功的经验,让台湾不只有高科技产业作为护国神山,其他产业也可以有更好发展。徐百弟也以个人经商以及在台港生活的经验,提出作为台港人的中介,让香港人可以贡献台湾更多经济力量;他的另一项政见,就是将淡水与林口打造为国际园区,推动亚太金融中心,吸引更多外资开发,“香港人在这方面很有经验,所以我提出经济发展的政策希望让台湾人接受。”
不继续奋斗,就没了
已经四年没回到香港的徐百弟,有些惋惜地说“回不去了”。他在参选后,话讲得明白,他就是要对抗中共。在台湾的生活他已经很习惯,唯一差别是没有太多家人与朋友在身边,只有妻子与他相伴。虽然身不在港,他的心却从没离开香港,访谈中,也主动提及苹果日报创办人黎智英遭关押,为他不平。
美花是他的最佳助选员,访谈的前一天他刚取得立委的竞选编号,美花逐一在宣传单上写上号码。
美花三十多年前来台工作,在大学中教英文,当时就取得台湾的身分证。比起教书,活泼的美花更喜欢做生意,她遂返港在科技公司就业。后来与徐百弟成婚,他俩大约在14年前来台旅游,那次的经验让美花印象深刻,“与我初来台湾时的感受很不同,台湾变得很进步,人民素养很高,守秩序、有礼貌,失物都能找回来,我们很惊喜,也萌生移居台湾的念头。”夫妻俩2012年来到台湾,这十年间,徐百弟不时往返台港,直到2021年才取得身分证。
十多年的台湾生活,让他们对这里有更多的了解。历经香港风雨的徐百弟直言,台湾这十年来过得太安逸,“我不是要台湾人上战场,去面对镇压”,但台湾一直没有到生死交关的地步,所以不会有太大的进步。
美花认为,台湾人太守规矩、太乖,以至于不去挑战不公平的事物,而挑战制度,对国家发展未必不好,“因为台湾有民主自由,现在也正岁月静好,如果对于不公默不吭声,不公平就成了真理,过去台湾好多代累积的改变,不继续奋斗,就没了”。美花说,身为台湾公民,她跟徐百弟也应该持续为台奋斗。
心中存著这个想法,徐百弟在结识台湾维新党创党人苏焕智,并被邀请入党参选后,花40多天时间思考,终于决定参选。与台湾维新党认识的契机,来自于为徐百弟辅选的助理。助理原在民间团体工作,与徐百弟认识多年,当台湾维新决定找人投入选战时,助理便为两方媒合,台湾维新支持港人的理念,是徐百弟决心再披选举战袍的主因。
台湾维新于2019年由前台南县长苏焕智成立,被认为是中间偏左的政党。苏焕智曾为27年的民进党党员,直到不满民进党的经济与社会路线而退党。台湾维新虽经常批评执政的民进党,但在政治光谱上并不被认为是泛蓝路线。
给在台港人更多勇气
在非担任公职人员时,徐百弟的主业是经商,曾在广州开设纺织厂,他在媒体公开谈论过身为改革开放初期第一批北上发展的港商的经验,但数十年过去,他变卖家产来到台湾,对中国的态度从为国贡献、友好经商到批评政权。
他曾是国民党支持者。2015年,时任立法院副院长洪秀柱传出将代表国民党出战2016年总统大选,徐百弟当时加入“香港洪秀柱后援会”公开挺洪秀柱,当时的后援会认为,国民党的立场最符合两岸利益。
徐百弟回应,过去支持国民党是认为他们的路线可以与共产党对抗,而并不激进,对稳定社会有所帮助,“我的立场确实有所转变。我不认为与其他政党的交流要采取排拒、断绝的方式,而是能有所交流,我虽然批评中共,但还是希望和平。”
徐百弟年轻时受左倾思想启蒙,曾参与著名刊物《70年代双周刊》,他形容自己是“马前卒”,经常与周刊内的人讨论刊物的内容。《70年代双周刊》是当时重要的政治思想刊物,现今的知名文化人岑建勋、莫昭如等人都参与过这份刊物。
谈到《70年代双周刊》,徐百弟的眼神发亮。他说当时基于全世界反战潮流以及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许多年轻人受到这股风潮的影响,他也是其中之一。那时也是香港学运火红年代,学运逐渐走向社会运动,从批判资本主义到争取改变不公的体制。后来也出现了反贪腐运动,政府因而成立廉政公署,那段时间的社运取得很大的成果,也奠基了二十多岁年轻徐百弟的思想。
徐百弟理解当时的年轻人对于中共有些投射与想像,自诩为知识份子,也有爱国心,想要改变社会,然而,属于他的幻想在六四时幻灭。他当时很震撼,一度以为要迎来开放的契机,殊不知迎来了血腥镇压。尔后,他加入了香港民主党,认同进入体制,用选举来改变制度。他深知被外界定义为保守、温和,但他至今仍认同以选举来推动社会进步。
从学运到参政的数十载岁月,再到近十年的雨伞运动及反送中,徐百弟都在场。
他认为这是香港反抗的展现,雨伞时,民间还没有那么大的反弹,因此镇压力道也不那么强大。直到反送中,民间被压抑的不满力量再起,当时他与妻子也走上街头。他认为中共借题发挥,用许多手段引起社会更多的仇恨,接著再进行强烈镇压,运动的结束,终导致社会组织逐渐瓦解。他叹息道:“中共当时对付无辜的人,哎,就是胡作非为啦,香港人能怎么办,只好沉默、离开。”
“我会坚持用传统的作法,和平、理性、非暴力的方式来延续斗争精神,希望大家能持续反抗。”
他认为离开的港人把“香港精神”带到全世界,能让陷入困难的人获得安慰。他心目中的香港精神,是在当年主动救助从中国“逃港”的人民,显露的人性光辉;是象征著努力、勤奋、刻苦耐劳的狮子山精神;也包括逐渐在香港消逝的法治、人权、廉洁、自由。
“透过选举才有话语权,我才能把香港价值传递给台湾人。”徐百弟没有过于理想化,他明白自己选不上,但作为领头羊,意义在于给在台港人更多勇气。
徐百弟不断呼吁台湾政府,给更多新住民机会,放宽人民参选的自由。(编按:根据法规,港人取得身分证后得要满十年才具参选资格;徐百弟因具备华侨身份,符合港澳条例中的特殊身份,在台设有户籍满一年便可参选公职)“如果用微小的理由剥夺人们选举的权利,人们想要做好人也没办法,得要行骗才能在社会立足,这很糟糕,怎么能够剥夺人们的选举权利。”他认为,台湾生存之道应该是让世界看到民主自由。访谈过程中,他不断提及,台湾应该要更开放,要走向世界,结交更多盟友,才能不畏强权。
他拿起宣传单,挥著上头写著“台湾是我的家,打造幸福新市镇”那面,背面写著,他要照顾在台港人的想法。“我选举,走正道,我知道中共有很多手段对付我们。”“我要讲道理,对恶狼说道理,就算他听不懂,我还是要讲。”“我准备好了,一把年纪了,我不怕死,要有方法去对付他们,有进有退。”
采访的末尾,在旁美花对记者说:“徐百弟早就是中共黑名单,进不了中国大陆,但现在连香港也可能回不去。而我还是会回去的,其实我可以不恐惧,但我还是恐惧,这就有问题。在台湾,我不怕,因为还有民主自由,所以你们要珍惜,像我们已经没了。”
“没有选票,也不代表你不需要关心政治”
相较于四年前的大选,香港议题并没有成为本届各政党的主要政见或口号,仅有民进党候选人赖清德正面回应媒体提问,承诺上任后继续支持香港,其余两名候选人柯文哲和侯友宜并未有明确表态。
然而,香港议题还是外媒关注的热点,作为台湾史上参选的首名香港人,徐百弟获得了媒体的镁光灯,他阐述著自己的理念,述说在台港人的权益需要被看见与改善。
其他在台港人又是怎么看待有港人投入台湾选举?依亲来台的湘云60岁了,平常帮女儿、女婿带孙子,住在淡水的她因为香港人的社群,认识徐百弟夫妻,成为朋友。在徐百弟宣布参选后,湘云有空就去百弟馆折宣传单,义工性质为徐百弟助选。
湘云已取得台湾身分证,同时连续居台满6个月以上,因此有投票权。对于台湾选举鲜少提到香港议题,她语带轻松:“这不是我们能控制的,虽然四年前,执政党似乎靠著香港议题拿到更多选票,现在就不谈了,但是国民党同样也不提啊。”她认为,目前并没有任何一个主要政党或候选人把港人议题摆在第一位。
在湘云协助徐百弟选举的期间,她观察到台湾人对于港人参选很友善,一些台湾朋友会主动帮忙,但对于不熟悉徐百弟的选民来说,大多只是对他好奇。“有港人愿意参选是好事,徐百弟是先锋,自己出钱出力。他就算没选上,也可以提供选举经验给日后想参选的港人参考。”
徐百弟经常出席在台港人的聚会和公开活动,香港边城青年秘书长冯诏天与他有多次的交流,他相信徐百弟能代表某些在台港人的声音。冯诏天认为徐百弟与年轻一代的想法有世代落差,不过他强调,“从过去的香港的运动经验,我们常说‘兄弟爬山,各自努力’,所以有人愿意参政、关心公共议题都是很好的。”
对于新住民的参选权受限,冯诏天跟徐百弟有相同看法:“我们可以理解,政府的用意是想要新住民多熟悉台湾后再参选,但我们拿到身分证,再等十年,年轻人也不年轻了,无法再好好的代表年轻新住民的声音,所以,我觉得可以重新思考,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让新住民更好的认识台湾。”
对于港人在台参政,去年取得台湾身份的 May 说得很保留。百弟馆她不常去,她说不方便去。为什么不方便?她说是政治因素。May 指出移民署于2023年1月在网站上公告“港澳居民不得从事活动一览表”,列出九项禁止的活动,包含“参加选举造势活动”、“游行”和“接受媒体采访邀请”等。“就连我现在接受妳的采访,我也很担心。”
移民署与陆委会事后表示该内容为误植,页面已移除,但已引起港人社群讨论,他们无法理解发生什么事,恐怕做了那些“禁止的活动”会影响日后的定居申请,许多在台港人因而转为低调。
虽然 May 与朋友私下仍会谈论政治与选举议题,但她不太愿意公开表达自己的立场,她说,不想让中共太了解在台港人的政治倾向。“我只能说,我们都希望台湾不要开门让中共进来,因为我们很害怕台湾会步上香港的后尘。”她表示,台湾的朋友说服她,柯文哲是一名好的候选人,可以有效改善台湾民生问题,但她认为,做为领导人最重要的议题应该是两岸。“香港的生活很好啊,没有缺蛋也没有缺电(注:蓝白两党在选举期间,多以缺电、缺蛋等民生议题抨击执政党),但短时间内,因为政治关系,我们的处境剧变。我只希望,接下来能在台湾好好生活,更了解台湾。”
冯诏天表示,过去许多港人并不热衷台湾政治,也不了解台湾的政治环境与选举制度,但这几年让他们发现“你不关心政治,政治还是影响你”,作为居住在台湾的一份子,港人也开始思考,要怎么更好地参与台湾的公共事务。
“就算在台香港人有选票,也未必理解台湾的政治,但没有选票,也不代表你不需要关心政治。”基于这个想法,香港边城青年举办了“在台港人公民课”,邀请公民团体、小党为在台港人解说台湾选举制度、选举中的重要议题,以及小党参选遇到的挑战和观察。冯诏天指出,许多参与者熟知英美选举制度,并将英美的政治想像套用在台湾的政治上,但发现没办法适用,像是:为什么台湾是蓝绿作为主要政党,而蓝绿又非如英美的政党,具有强烈的价值观与左右派立场;透过课程,他们才知道台湾的政治有复杂的族群、历史等因素在里头。
无论是否取得参选和投票资格,在台港人默默关心著台湾政治局势的变化。在采访中,无论是作为候选人的徐百弟还是在台港人,他们都认为两岸议题是他们最关心的议题,他们都希望有投票权的人珍惜手中的那张票,好好维护台湾的民主自由。
对于有选票的湘云来说,她希望无论是台湾人还是香港人,都要好好守住台湾。冯诏天则认为,无论在台港人是否有选票,都要好好关心公共议题,“香港的选举已经不是真的民主选举了,有选择权时要好好把握,你手中的一票不是微小的力量。”
(尊重受访者意愿,美花、湘云、May 为化名)
感谢楼下各位台湾的朋友对我评论的回复。今天我恰好看到台湾中央研究院法律研究所2023年11月关于“何为政治共同体”的对谈,和本文主题有关,分享给大家:
https://www.iias.sinica.edu.tw/blog_post/1626
雖然台灣總是自稱是移民國家,實際上比較像日本般封閉的島國思維,不真正歡迎新移民。尤其加上中國因素,狀況就更加複雜
回應上一個留言。我個人非常支持臺灣法規明正言順的塑造制度成為一個移民國家,但是臺灣的法律層面上從來沒有將中國視為一個外國,所以更不會將中國人民視為移民。
目前在有國安問題的情況下,還是有機會加速法規修正成一個移民國家,只要依照憲法不把中國視為外國,自然就可以加速移民取得臺灣公民權的年限,同時避免了國安問題。而香港人擁有英國海外國民護照自然可以被視為外國移民,即便年輕一代的香港人沒有這本護照,也可以採取依親居留的方式取得身分。
这个问题的关键有两点:
1、台湾是否自认为是移民国家。典型的移民国家如美加澳纽,都没有如此严苛的投票权限制,入籍后即可投票——虽然,这些国家同样面临中国的威胁,并且拥有数量庞大的中国移民。
2、台湾所处的两岸环境。相信台湾政府之所以如此谨慎的另一个原因,是担心内地移港的“新港人”借用香港身份进入台湾,影响国安。
目前看来,台湾人并没有准备好拥抱“移民国家”的这个身份,而国安考量更是在短时间内看不到任何改变的可能。
很好的文章,感謝